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采用统计热力学方法及过渡志理论,计算了重氮烯顺反异构体转化反应的热力学及动力学性质,给出了该反应的热力学函数及反应速度常数,对所得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平面斜劈运动是典型的动力学问题,解决这类问题,应利用运动和相对运动等规律,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建立牛顿运动定律方程求解,并进行必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针对解决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与锦标赛赛制中存在的矛盾,既保证散打王参赛运动员的主体,又兼顾了锦标赛优秀运动员的参赛;既保证明星运动员的出场率,保证赛事水平、确保收视率,又能通过新赛制不断地推出新人.以散打王、锦标赛,以及相关项目的赛制为研究对象,通过积分排名的相应计算办法,确定参赛的运动员范围.进一步根据散王打竞赛市场特性的整体构思,设计新的赛制结构和进度,为探索符合市场要求的散打赛制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田径速度性项群运动员体能结构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调查法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分别对田径速度性项群体能主导因素的权重,以及身体形态、机能和运动素质的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专项中外优秀运动员的身高指数排序各不相同,男女运动员的指距-身高指数表现出明显的无规则分布特征;100m和200 m男子运动员的躯干和髋部形态更偏向于粗壮型,而400m和400m栏男女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均稍偏向瘦型;去脂体重与运动成绩之间呈正相关,表现出训练水平越高去脂体重与体重/身高指数趋于增大;不同单项所需的运动素质具有独特的组合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古文字考释法等研究方法对殷墟甲骨文及卜辞中所见商代摔跤雏形进行了考证。主要结论:中国摔跤运动最早在殷商时期就已经存在,这一传统体育项目在商代被广泛称之为"鬥",其本义就是指两人徒手相搏,有技击、对抗的性质;甲骨卜辞中记载的有关商王及贵族亲自参与的"鬥"活动,是早期"武事"活动的主要内容。到西周时期,由于地域与方言的影响,摔跤被称之为"角",成为官方讲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秦统一六国以后,广泛称之为"角抵",并成为官方讲武的唯一内容。商代晚期甲骨文中的"鬥"与西周时期的"角"以及秦统一以后的"角抵"运动是一脉相承的。从时间跨度上讲,甲骨文中记载的商代晚期的摔跤雏形"鬥",要比秦统一以后的"角抵"早约1000年,由此可以追溯我国摔跤运动到3300多年以前商代晚期。  相似文献   

6.
专业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特征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动损伤是影响专业散打运动员运动寿命的主要因素。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法、逻辑法、数理统计法对专业散打运动员损伤部位及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为散打教练员和运动员对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提供一些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日两国语言中的汉字 ,虽然结成了一种“亲属”关系 ,但是由于各自生活环境的不同 ,中日汉字不论在音的方面还是义的方面都各自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因而也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8.
传媒视野下篮球运动文化特征及其教育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后半叶,我国篮球运动不断发展壮大,并逐渐加大了国际化交流与合作。竞技篮球运动蓬勃发展,带动了大众篮球运动迅速扩大。世界范围内的报刊、广播、电视等快速普及,新兴电子技术在有线电视、卫星电视、计算机互联网中广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篮球运动文化传播体系的发展完善。政治民主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现代化、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不断改变着篮球文化内涵,使之成为推动社会和谐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的不容忽视的力量,并具有巨大的教育潜力。在大众传媒外部环境不断变化影响下,深入对我国篮球文化特征与其教育功能进行研究也具有了鲜明的时代意义。本文通过在大众传媒视角下的篮球运动的特征的分析,进而确定了其独特的价值,从而为进一步发挥其教育价值,促进社会繁荣发展起到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项含有积分的数列极限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数列通项含有积分的极限问题,文章以定理形式总结概括出两类数列极限存在的充分条件,并附以实例。  相似文献   

10.
历史学科本身的性质 ,决定了历史有过去性、多样性、阶段性等特点。中学历史教师在传递知识信息时应怎样抓住本学科的特点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组织课堂教学 ?根据调查 ,并结合所教的教学理论 ,提出了应采取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应用逆向动力学计算关节内力的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同步测力、测加速度和多机多分辨率摄像的技术,并对解析原始数据运用"积分平滑"等一系列手段,用以提高逆向动力学计算关节内力的精确性,并且与目前常规逆向动力学方法的计算结果相比较,探讨用这两种不同方法所得结果的可靠性.研究表明,当研究一侧肢体远侧环节受到较大外力作用时,只要测出外力与其压心位置,采用常规逆向动力学方法计算关节内力尚具有一定的可靠性;所采用的一些技术措施,能有效地提高计算的精确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