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脓毒症属于中医温热病范畴。其病因多为温热毒邪内蕴于体内,毒瘀互结是其基本病机,正气亏虚是脓毒症的病理基础,关键病理机转可概括为毒、瘀、虚。其发病以正虚为本,以毒、瘀为标。其传变规律及辨证治疗多遵温热病卫气营血辨证。在病变过程中,机体正气亏虚是内因,感受温毒邪气是外因,温毒内蕴、毒瘀互结则是其主要病理变化,也是造成脓毒症高死亡率的关键。治当以解毒化瘀扶正为法,积极救治,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探讨脓毒症的中医病机及治法。认为其基本病因病机为毒、瘀、虚交互为患,温毒内蕴为基础,正气亏虚为根本,瘀血内结贯穿疾病始终;临证以解毒、化瘀、扶正为基本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3.
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基本病机为虚、浊、瘀、毒、衰五个方面,虚证以 脾肾气(阳) 虚和肝肾阴虚为主;浊是由于脾肾阳虚痰饮、水湿内停,湿浊内蕴;瘀是因虚致瘀,瘀阻肾络, 贯穿疾病始终;毒是指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在体内停滞日久,胶着不去,在肾形成微型癥积,浊毒内聚, 毒损肾络,出现浊毒证;衰是湿浊羁留,肾功能衰败。该病为本虚标实之证,而以肾气衰败为本,湿浊血瘀、 瘀毒为标,即虚、浊、瘀、毒、衰相互夹杂为其病机。治疗原则以补脾肾为本,以祛湿降浊、活血祛瘀、解毒 排毒为标,由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机复杂,临证要紧抓病机,结合整体与局部,内外兼治,才能收到良好 效果。  相似文献   

4.
基于古今文献,探讨虚、痰、瘀、毒在帕金森病发病及病机演变中的作用."虚"是帕金林病发病的内在基础,"痰"与"瘀"是其发病的主要病理因素,"毒"是决定其转归的重要因素.四者病机联系包括痰瘀互结、互生;痰瘀致毒,毒致痰瘀;因虚致痰、致瘀;邪气久居,正气愈虚;邪凑虚处.  相似文献   

5.
国医大师张大宁教授认为,慢性肾脏病发展到4期的基本病机为虚、瘀、毒3个方面,虚证突出表现为肾阳亏虚,瘀侧重于癥瘕瘀结,毒则多为湿毒内蕴、浊毒上逆。虚为病机根本,瘀、毒既是病理产物,亦是致病因素。该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总体治疗原则为“补肾、活血、排毒”,补肾活血以治本、逐瘀排毒以治标,临证做到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  相似文献   

6.
李学飞  刘丹  陈倩  李方语  胡志俊 《新中医》2024,56(6):211-215
胡志俊教授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机总结为“虚损为本,瘀毒为标”,虚、瘀、毒三者逐渐进展而 又互相影响,最终形成虚、瘀、毒三者互致的病机演变状态。辨证论治,结合患者就诊时的疾病状态,予以疏 筋解结化瘀毒、益肾壮骨补内虚等法治疗,并创复元康体操指导患者功法锻炼,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整理杨洪涌教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经验。杨洪涌教授认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根本病机为正气亏虚,毒瘀互阻,扶正解毒祛瘀法可作为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主要治法。临证时需抓住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病程长、病位深、病势重的特点,在清热活血之余兼以益气养阴,标本兼治。针对其虚、毒、瘀的病机特点,诊治中应注意:虚以阴虚多见,治疗以益气养阴为常法,温燥之剂应慎用;诊治毒邪可参照卫气营血辨证,随证选方;瘀为病势所趋,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然祛瘀不可忘益气养血,血足气畅则瘀滞难留。  相似文献   

8.
归纳总结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中医发病机制。IPF的致病因素概括为虚、痰、瘀、毒4个方面;IPF的病理机制是本虚标实,肺脾肾三脏虚损为本,以肺为著;痰、瘀、毒为标。本虚和标实互为因果,相互为病,痰瘀毒互结也可直接致病。  相似文献   

9.
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属于中医"胃痞"范畴。其病因多为毒浊内蕴于心下,毒瘀互结是其基本病机,正气亏虚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病理基础,关键病理因素可概括为毒、瘀、虚。其发病以正虚为本,以毒、瘀为标。在病变过程中,机体正气亏虚是内因,感受浊毒邪气是外因,浊毒内蕴、毒瘀互结则是其主要病理变化,也是造成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高患病率和发病率的关键。治当以解毒化瘀扶正为法,辨证论治,提高疗效,降低转癌率。  相似文献   

10.
王秀娟认为疣状胃炎的病机为正虚邪瘀、邪瘀化毒、虚瘀为本、邪毒为标,提出毒邪有外来内生之分,主张以祛解毒邪、扶助正气、散郁化瘀、修护黏膜治疗本病。  相似文献   

11.
从临床经验统计看胃经“腧穴-脏腑”相关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索胃经腧穴的主治规律。方法:对权威文献所记载的胃经腧穴的主治作用进行分类统计。结果:胃经腧穴的主治作用规律与神经节段性支配规律相吻合。结论:传统理论总结与临床经验或临床实践之间有较大距离;针灸学理论需要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药类法象”之理由张元素首次提出,是根据每种药物气味各异而升降、功用不同,法象于自然,将药物分为五大类,即风升生、热浮长、湿化成、燥降收、寒沉藏。而人与天地相参,人药相关,人体及药物皆依赖于自然界而存在,是以人体脏腑气机升降及药性升降应遵循自然规律,即顺应“神机气立”而得以正常运行。因此“药类法象”是药性升降浮沉的理论基础,可应人体脏腑气机升降,促进对脏腑生理病理的认识,引出对临证用药的启发,为理解气机升降理论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DPN“络损”中医辨证属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益气法、养血法、滋阴法、温阳法组成的中药复方,观察其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一氧化氮合酶(NOs)变化的影响,反证DPN"络损"的中医辨证属性。方法采用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益气组、养血组、养阴组、温阳组,另设正常对照组。益气组灌胃四君子汤;养血组灌胃四物汤;养阴组灌胃六味地黄汤;温阳组灌胃金匮肾气丸;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灌胃同容积的蒸馏水,连续8周,观察糖尿病大鼠血清MBP、NOs、血糖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模型组较正常组大鼠血清MBP含量明显增加、NOs活力明显降低(P<0.05);益气组、养阴组较模型组能明显降低MBP含量、提高Nos活力(P<0.05);养血组、温阳组较模型组,MBP含量有所降低、NOs活力有所升高,但是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络损"的中医辨证属性以气阴两虚为主。  相似文献   

14.
运用五运六气学说分析庚辰年的气候特点为金运太过,全年气候干燥少雨,凡阴虚,血虚体质者应注意保养津液。  相似文献   

15.
阿尔茨海默病病机衍变规律的分析对于其防治策略的制定和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脏腑经络传变是内伤杂病病机传变的基本规律,本文从脏腑经络传变着眼,在分析脏腑经络增龄变化的生理基础和痴呆发生与脏腑经络功能异常的关系的基础上,系统探讨了脏腑经络传变与痴呆病机衍变关系,认为脏腑经络传变是其病机衍变的基本规律,提出扶助正气是贯穿痴呆全过程的基本治则,疏通经络、维持经络功能正常是阻断痴呆病机衍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尝试以数学关系式来描述中药药性与功效之间的关联,并建立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统计学进一步分析,总结中药的性-效关联规律。力求对药性理论进行现代阐释的同时,增加药性理论的确定性。  相似文献   

17.
徐正海 《中医杂志》1994,35(3):136-137
本文论述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和疏泄失常的病理变化,探析肝在疏泄失职的情况下,对形体、脏器、藏血的影响,以及由气及血,由血及阴的发展规律。阐明初病在气——疏泄失常阶段治疗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开拓“证”研究新途径的思考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作为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治疗学的突出优势,证和辩证论治是中医学术研究关注的难点和热点。通过对证和证再定义、证的动物模型等相关问题的探讨,强调今后研究重点应放在现代疾病认识基础上的中医辩证论治机理研究,有计划地开展证的流行病学调查,加强各病种辩证论治规律与机理的研究,注意充分利用诊断性治疗的方法以明确疾病不同阶段证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中药复方治疗抑郁症的方药规律。方法:应用"同病异治"观的方法学,筛选安神剂、和解剂、理气剂和祛痰剂中的经典方甘麦大枣汤、四逆散、越鞠丸和温胆汤,进行方证分析。结果:传统中医认为导致情志不畅是抑郁发病的外在原因,肝、心、脾等功能失调是内在的发病因素,各复方的配伍都有调理五脏方药。结论:揭示治疗抑郁症的中药复方的方药规律,可因方求症,为寻找治疗抑郁症探寻规律。  相似文献   

20.
从胸痹的病因病机、胸痹与经络的关系(经络阻滞不通是胸痹形成的首要因素、经络不通使胸痹的病情加重)论述从经络调养平衡论治胸痹。指出:应用经络的调养法促进人体气血运行,调畅气机,消散瘀痹,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的理念治疗胸痹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胸痹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