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与心电图变化的分析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心电图明尼苏达编码的方法,分析城市高血压患者血压与心电图变化规律,为高血压伴心脏损害的患者提供心电图诊断的依据及临床相关信息.方法对上海南市区3445名35岁以上的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血压,心率,体重指数,血脂的测定,同时进行心电图的检查,心电图采用明尼苏达编码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对编码中的主要异常和次要异常指标与血压,血脂进行相关比较.结果 (1)城市社区中有93.1%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未控制到正常血压范围水平.在病人中约有三分之一的高血压患者有心电图编码的异常,编码异常率为30.97%.主要异常编码率14.28%,次要编码频率16.69%;(2)高血压患者中异常编码的主要类型为T波改变及 ST段的压低,有2%的患者出现Q 波改变,心律失常的发生率4.5%;(3)随着高血压患者年龄的增加,异常编码率明显增高,在>65岁老年患者中异常编码的心律失常(房颤)为多见;(4)在相关因素分析中发现收缩压和脉压与心电图的异常明显相关.结论在高血压人群中,心电图的主要异常编码率较高,收缩压和脉压水平与异常编码有关,以T波改变和ST段压低多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及收缩压的升高,异常心电图编码率明显增高.因此应重视对高血压水平的控制,从而减少心脏靶器官的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和分析Ⅱ型糖尿病(DM)患者心电图明尼苏达编码分布特点。方法:调查了1 466例Ⅱ型DM患者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血压及心电图明尼苏达编码。结果:DM组患者心电图明尼苏达编码异常率较非DM组显著增加(28.0%vs13.8%,P0.01),且在多项单项编码异常率中较非DM组显著增加(P0.05)。对DM患者按年龄分组,年长者编码异常率高于年轻患者(P0.01)。结论:Ⅱ型DM患者心电图明尼苏达编码异常率显著高于非DM组。且异常率随着年龄增高而增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晚期的心电图特点进行分析。方法以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54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妊娠糖尿病组,以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61例妊娠期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妊娠高血压组,并以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0名孕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三组研究对象的心电图异常率及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结果妊娠糖尿病组的心电异常发生率为35.19%,妊娠高血压组的心电异常发生率为47.54%,对照组的心电异常发生率为26.67%,三组研究对象的心电异常发生率具备显著性差异,且三组研究对象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局部显著性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晚期患者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比较高,并且同并发症和严重性有一定相关性,因此对于高龄特别是有合并症患者应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给予高血压并发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中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并发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达随机分组,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0例。给予试验组患者行护理干预,给予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情况以及心电图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方法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舒张压(86.09±13.81)mmHg、收缩压(129.08±18.65)mmHg以及心电图异常率(2.5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08.55±12.77)mmHg、收缩压(144.67±17.54)mmHg以及心电图异常率(27.50%),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给予高血压并发冠心病患者以护理干预后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率减少,血压可以得到稳定控制,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对糖尿病并发脑梗死再发患者应用动态血压及动态心电图的临床作用及意义。方法对该院2015年5月—2018年5月间收入的193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再发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及动态血压监测,观察患者心电图异常率及血压异常率。结果经动态心电图监测显示,单病灶脑梗死再发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异常率为41.67%(20/48),双病灶的为75.28%(67/89)、多病灶的为91.07%(51/56),两两对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据此结果可知,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再发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率与其脑梗死病灶数量成正比关系。另外,193例患者中有68例存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疾病患者,均经持续动态血压监测24 h显示出血压异常,其中有单病灶脑梗死再发患者11例(18.97%,其中1级高血压8例、2级高血压2例、3级高血压1例)、双病灶21例(36.21%,其中1级高血压2例、2级高血压14例、3级高血压5例)、多病灶36例(62.07%,其中1级高血压4例、2级高血压17例、3级高血压15例),经降血糖、降血压、抗动脉粥样硬化及保护多脏器功能等综合治疗,这些患者的平均收缩压及平均舒张压曲线图像的波动特点均与临床疗效相应符合。结论动态心电图及动态血压应用于糖尿病并发脑梗死再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及监护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电图表现。方法对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电图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其异常表现。结果该组患者110例,其中59例患者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54.54%,其中,合并高血脂患者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为82.86%,合并高血压患者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为72.4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较高,患者应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发现病情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电图表现。方法对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电图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其异常表现。结果该组患者110例,其中59例患者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54.54%,其中,合并高血脂患者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为82.86%,合并高血压患者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为72.4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较高,患者应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发现病情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8.
龙运玲  刘润萍 《内科》2007,2(5):758-759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心电图异常改变及其特点。方法分析100例糖尿病患者心电图报告。结果糖尿病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高(67%)而且呈"多样性"改变,其中以ST-T改变最多见。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增加,病程越长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越高,合并高血压者发生率也明显增加。结论糖尿病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高,且与年龄、病程及有无合并高血压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高血压病人心电图异常和心电图左心室肥厚与脉压的关系。方法 在中美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队列南方人群 1993~ 1994年随访复查资料中 ,选择血压和心电图资料齐全的高血压患者 114 3(男 6 2 6 ,女5 17)例进行分析。血压采用国际标准化测压方法测定 ,收缩压与舒张压取 3次测压平均值 ,心电图描记和编码使用明尼苏达编码方法。以平均动脉压的中位数 (10 9mmHg)为界值分为两组 ,再以脉压的四分位数法按≤ 4 8mmHg、4 9~5 8mmHg、5 9~ 6 8mmHg、>6 8mmHg分为 4个亚组 ,分析在不同的平均动脉压和脉压组心电图主要异常码、次要异常码和左心室肥厚编码率的变化。数据分析使用SAS软件。结果 ①随着脉压增加 ,心电图异常、左心室肥厚均逐渐增加 ,P <0 0 5。Logistic回归分析证明 ,脉压增大会使心电图异常和左心室肥厚的危险增加 (P <0 0 0 1)。②BMI与心电图异常、左心室肥厚无关 ,P >0 0 5。舒张压与心电图异常码的发生率无相关关系。结论 脉压与心电图异常、左心室肥厚呈正相关关系 ,在降压治疗的同时 ,应缩小增大的脉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和分析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的高血压对糖尿病患者眼、肾及心脏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994-2006年确诊的5 841名糖尿病患者按不同血压水平和高血压类型分组,研究糖尿病眼、肾并发症及心电图异常率与血压控制的关系.结果 5 841名患者中,1 006人(17.22%)有眼底病变;其中背景性眼底病变898人(15.37%),增生性眼底病变108人(1.85%);微量尿白蛋白1 145人(19.60%);心电图异常1 077人(18.44%).随着血压升高,视网膜、肾脏并发症及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明显增加,SBP和DBP均高的患者有更严重的眼底病变、白蛋白尿和更高的心电图异常率.经服降压药血压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眼底、白蛋白尿和心电图异常率与血压正常的糖尿病患者相似.结论 高血压促发和加重糖尿病患者眼底、肾脏并发症和心电图异常.严格控制血压能降低这些异常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比心脏彩超与心电图在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吉林省胜利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心脏彩超检查及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结果。结果心脏彩超检查的左室肥厚、左室扩大、左房增大的检出率分别为32.31%、20.00%、60.00%,心电图检查的检出率则分别为15.38%、6.15%、18.46%,两种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彩超检查明显优于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检查又可诊断心肌缺血及心率异常。结论心脏彩超可直接显示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心脏结构变化,诊断价值较高,优于心电图检查,可作为高血压性心脏病的首选方法,而心电图检查可以做为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2.
应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胸或腹部手术进行麻醉,观察该法对病人循环功能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择期手术ASAⅠ~Ⅱ级老年高血压患者48例,年龄60~82岁,术前按WHO高血压诊断标准均诊断为高血压.其中有心电图异常36例,手术包括胸部手术20例,腹部手术28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患者(pheochromocytoma/paraganglioma,PH/PGL)心电图异常表现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入选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118例确诊PH/PGL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有无高血压、血压程度与特点、肿瘤性质及大小、心电图表现,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PH/PGL患者心电图异常与年龄、性别、高血压、血压程度与特点、肿瘤性质及肿瘤大小的关系,分析PH/PGL患者心电图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 118例中,男68例,女50例,年龄(46.93±14.37)岁。49例(41.53%)患者存在心电图异常,其中存在心肌缺血性心电图改变16例(13.56%),左心室高电压14例(11.86%),心律失常26例(22.03%),心电图存在多种异常的患者共28例(23.7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OR=1.05,95%CI 1.02~1.08,P0.05)、血压波动≥40mmHg(OR=6.88,95%CI 1.34~35.27,P0.05)为PH/PGL患者心电图异常的危险因素;而性别、有无高血压、收缩压/舒张压水平、肿瘤良恶性、肿瘤直径大小不是心电图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 PH/PGL可并发多种心电图异常表现,年龄及血压波动≥40mmHg为PH/PGL患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1176例糖耐量异常的心电图明尼苏达编码,并与104例正常对照者作比较,结果显示:编码2,编码3,编码4及编码5检出率较高,其中编码4,编码5血糖异常组较血糖正常组显著增高。无论血糖正常与否,合并高血压者编码4,5检出率明显高于血压正常组,合并肥胖者编码4、5检出率明显高于体重正常组。提示:高血糖本身可促进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合并高血压或肥胖后加速冠心病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高血压患者心电图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来院就诊的高血压心电图异常患者,年龄在20~92岁之间,回顾分析其心电图检查诊断资料,按年龄50岁、50~70岁、70岁分成三组比较,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2601例高血压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现:(1)左心房肥大1280例,左心室肥大1783例,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心房纤颤103例、房性早搏及过速206例、室性早搏及过速163例、窦性心动过缓402例,室内传导阻滞77例,各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快心律失常562例,慢心律失常50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ST-T改变1555例,心肌梗死29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男性检出1815例,女性检出786例,各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患者心电图异常与年龄呈正相关,男性高于女性,早期诊断、干预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中老年患者动态心电图中频发室早与血压变动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选取原发性高血压伴频发室早患者、原发性高血压无室早患者、频发室早不伴有原发性高血压且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各148例及148名正常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并用统计学软件从多维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组中,伴室早患者的收缩压高于无室早组;伴有室早的高血压患者频发室早的发生率较高,心电图异常也较为严重,而无室早的高血压患者中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结论 频发室早的发生与血压的改变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心电图异常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7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血压检查前休息15 min,患者去坐位,选择右上臂肱动脉,使用台式水银柱血压计进行测量,收缩压以Korotkoff第一音为记录值,舒张压以Korotkoff第五音为记录值。连续测量3次,间隔30 s/次,取平均值。选择12导联心电图机进行心电图检查。同时于抽取晨空腹静脉血液进行空腹血糖、血脂检查。结果不同脉压的高血压患者在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心电图异常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体重指数、心率、血糖和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心电图异常不仅与收缩压、舒张压有关,而且与脉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1176例糖耐量试验异常的心电图明尼苏达编码,并与104例正常对照者作比较,结果显示:编码2、编码3、编码4及编码5检出率较高,其中编码4、编码5血糖异常组较血糖正常组显著增高。无论血糖正常与否,合并高血压者编码4、5检出率明显高于血压正常组,合并肥胖者编码4、5检出率明显高于体重正常组。提示:高血糖本身可促进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合并高血压或肥胖后更加速冠心病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患者昼夜动态的进行监测,发现高血压患者节律异常、心律失常两者的内在联系,进而分析出节律异常和心律失常会给心脏、血管造成负担和威胁,作者根据这个发现找出一些防治的解决措施,给同行以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住院的高血压患者378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佩戴动态血压监测仪和动态心电图记录仪,且每月下载仪器中的所有数据,然后整理进行分析。结果通过佩戴动态血压监测仪和动态心电图记录仪,发现昼夜节律异常的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几率会更大,而且也会引起很多心血管的并发症。结论因此,需要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有效的积极治疗,才能避免患者突然死亡或者造成残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心电图有缺血性改变(ST-T异常或有病理性Q波)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可能存在的病因及其发病机理.方法选择曾在我院住院,心电图有缺血性改变(ST-T异常或有病理性Q波),伴或不伴胸闷、胸痛临床症状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患者608例(其中心电图ST-T异常526例,异常Q 波52例,同时有ST-T异常和异常Q 波30例,心电图异常伴胸闷、胸痛的446例).冠脉造影显示病变狭窄≥50%诊断为冠心病,<50%定义为冠脉造影正常.结果 608例冠脉造影正常患者中,高血压365例、心血管神经症84例、X综合征41例、心瓣膜病26例,这些疾病为患者主要病因,患者心电图异常或出现胸闷、胸痛症状可能与上述疾病有关.结论高血压、心血管神经症、X综合征、心瓣膜病为心电图有缺血性改变,伴或不伴胸闷、胸痛临床症状而冠脉造影正常患者的主要病因,患者心电图异常或出现胸闷、胸痛症状可能与这些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