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纤维瘤病I型(NF1)患者脑内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临床确诊NF1患者头颅影像学资料,患者均行常规MRI平扫(T_2 WI、T_1 WI、FLAIR),增强扫描。结果 11例病变表现为基底节受累的T_2/FLAIR高信号,其中1例单侧,10例双侧;累及丘脑5例,脑干受累4例;脑内病灶形态呈斑片状,T_2WI序列共检出27个,FLAIR序列共检出39个。仅1例患者病灶呈肿块样改变;5例增强未见强化;1例MRS显示Cho/Cr:1.93,Cho/NAA:2.52;DWI未见弥散受限。其中6例CT平扫显示阴性。结论 NF1患者在颅脑具有特征性MRI表现,基底节好发,FLAIR序列较T_2序列检出病灶更具有优势;磁共振在NF1患者基底节病变的检出及定性、随诊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FNH)的MRI表现,并与病理进行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FNH的MRI表现。结果:16例病变均为单发。平扫13个病灶在T_1WI呈低或稍低信号,T_2WI呈等或稍高信号,3个呈等信号,其中5个病灶中央瘢痕区呈更长T_1更长T_2信号影。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13个病变均呈明显强化,门脉期5个病灶呈稍高信号,11个病变呈等或稍低信号,其中2个病变中央更低信号区稍强化;延迟期7个病灶近等信号,9个病灶呈略低信号,而病灶中央更低信号区仅3例呈高信号明显强化。结论:FNH是一种良性病变,有时术前不易确诊,典型的MRI表现结合临床表现能够对肝脏FNH进行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3.
病毒性脑炎的MRI诊断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病毒性脑炎的MRI表现特点,探讨MRI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搜集55例经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的病例,其中男31例。回顾分析其脑部MRI表现。结果:55例中共54例脑部MRI有异常表现。病灶单发或多发,可见于大脑半球、小脑及脑干。大部分病灶不对称分布,少数累及基底节、丘脑病例可对称分布,病灶呈不规则片状或斑片状、点状,可局限于脑皮质或白质,亦可皮髓质同时累及,T1WI呈等、低信号,TWI呈高信号,大部病灶FLAIR呈高信号,部分病程较长者可见软化灶,FLAIR呈低信号。27例增强扫描见8例病灶无强化,19例增强病灶呈不规则片状、环形、结节状及半环形强化。结论:MRI是诊断病毒性脑炎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具有敏感、准确的优点,结合临床可提高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眼眶横纹肌肉瘤(RMS)的临床及CT、MRI影像特征。方法收集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儿童眼眶RMS的临床、病理及CT、MRI影像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5例儿童眼眶RMS均位于眼眶内,左侧3例,右侧2例。5例中3例为实性病灶,与眼直肌相比,CT平扫呈稍高密度,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MRI平扫T_1WI呈稍低信号、T_2WI呈稍高信号,DWI呈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动态增强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流入"型。另2例为囊实性病灶,以实性成分为主,中心小片状囊变,实性部分密度/信号及强化方式与实性病灶一致,中心囊性部分CT平扫呈低密度,MRI平扫T_1WI呈低信号、T_2WI呈高信号,DWI呈等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病理诊断为胚胎性RMS。结论儿童眼眶RMS的临床及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但临床上少见、术前诊断困难,充分认识其影像特征并结合临床表现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术前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儿童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临床资料及MRI表现特征,探讨MRI对儿童流行性乙脑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血清学检测确诊的11例流行性乙脑患儿的临床资料及MRI表现。结果:11例均在6—8月发病,均来自湖南农村。MRI在发病1周内均有双侧丘脑及中脑黑质病变,其中3例合并双侧基底节病变,3例合并双侧基底节及单侧大脑皮层病变。10例病变T_1WI呈低信号,T_2WI呈高信号;1例合并出血呈高低混杂信号。11例急性期在T_2FLAIR上均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均未见强化。结论:MRI能早期显示儿童乙脑病变,且双侧丘脑及中脑黑质异常信号为其特征表现,可作为该病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儿流行性乙型脑炎的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乙型脑炎患儿的MRI表现,分析病灶的好发部位及其信号特征,数据采用构成比表示.40例(男24例,女16例)均在发病3~30 d期间行头颅常规T1WI、T2WI扫描,其中32例行轴位FLAIR扫描,31例行DWI扫描,7例行钆喷酸葡胺(Gd-DTPA)增强检查.结果 颅内病变主要在T1WI呈稍低信号,在T2WI呈稍高或高信号,在FLAIR序列以稍高信号多见,在DWI上多数呈高信号,部分呈稍高信号.40例中,37例病灶累及丘脑(92.5%),15例累及基底节(37.5%),12例累及大脑脚(30%),8例累及大脑皮层(20%),5例累及脑干(12.5%),2例累及胼胝体(5%).病灶常呈双侧对称性分布,增强扫描病灶均未见明显强化.结论小儿乙型脑炎的MRI的特征以双侧丘脑受累最多见,其次是基底节及大脑脚受累,而大脑皮层、脑干及胼胝体受累较少见.  相似文献   

7.
36例病毒性脑炎的临床与MR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提高对病毒性脑炎的MRI及临床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6例经临床治疗后好转的病毒性脑炎的临床及MRI表现。常规行矢状位T1WI、轴位T1WI、T2 WI、FLAIR序列检查 ,其中 3 0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3 0例MR初诊为病毒性脑炎 ,MR表现为颅内多发、片状或团片状异常信号 ,累及额、顶、颞、枕叶、基底节 丘脑区、中脑、小脑半球。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 ,T2 WI呈稍高信号 ,FLAIR序列呈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有多种表现 ,包括无明显强化、小点状、线样、团片状及脑回状强化 ,脑膜亦可强化 ,其中单疱病毒性脑炎 12例。误诊为脑梗死 2例 ,胶质瘤 1例 ,胶质瘤病 1例 ,脱髓鞘性病变 2例。结论 :MR对病毒性脑炎显示清楚 ,部分病毒性脑炎MR表现复杂 ,应结合临床资料考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MRI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SPTP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结果:28例中,12例病变位于胰头部,6例位于胰体部,10例位于胰尾部。肿块呈类圆形16例,分叶状12例。12例病灶内可见钙化。25例肿块最大径30 mm,3例≤30 mm。实性成分为主8例,囊实性为主15例,囊性为主5例。实性肿块CT表现为等或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呈轻中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肿块呈渐进性持续强化;MRI表现T_1WI均呈低信号,T_2WI呈高信号26例。囊性部分CT平扫为低密度,增强扫描各期病灶未见明显强化;MRI表现为T_1WI呈低信号,T_2WI呈高信号。23例肿块周围包膜完整,5例包膜不完整;MRI表现为T_1WI和T_2WI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可见强化。结论:SPTP多见于年轻女性,具有特征性的CT和MRI表现,CT与MRI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髓母细胞瘤的常规MRI表现及DWI、T_2FLAIR信号特点,提高MRI对髓母细胞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例髓母细胞瘤患者,对肿瘤的常规MRI平扫、增强、DWI及T_2FLAIR信号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18例髓母细胞瘤位于小脑蚓部14例,小脑半球4例;病变呈实质性10例,囊实性8例;沿孔生长6例;前方有脑脊液环绕10例。增强扫描轻中度强化6例,明显强化10例,2例呈显著强化。18例病变DWI均呈高信号;T_2FLAIR呈等信号14例,高信号4例。结论髓母细胞瘤的常规MRI检查会导致部分病变误诊,结合DWI及T_2FLAIR可明显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儿童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HFMD)并发脑干脑炎的MRI表现特征,探讨MRI对于早期诊断该并发症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临床确诊为HFMD并发脑干脑炎的患儿的颅脑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头颅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影像表现为单发或多灶性的、部分呈对称性分布的脑损害病灶,18例患儿共有病灶25个,其中脑桥-延髓交界处背侧8个,延髓背侧7个,脑桥背侧5个,中脑2个,丘脑1个,脑室旁白质区1个,小脑齿状核1个。MRI信号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1)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边界清晰,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扩散加权成像(DWI)正常或呈低信号,无强化;(2)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边界模糊,FLAIR、DWI正常或呈高信号,部分病灶轻度强化;(3)平扫正常,增强扫描可见斑片状轻度强化。结论脑干脑炎为儿童HFMD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颅脑MRI对其诊断有较高敏感性和一定特异性,能明确病灶的部位和范围,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提高对可复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认识.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临床证实的PRES患者的临床及MRI表现.8例均行MRI检查,其中3例行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扫描,2例行磁共振血管造影(3D-TOF MRA)检查,1例行增强磁共振静脉成像(CE-MRV)检查,6例行扩散加权成像(DWI).结果 MRI显示病灶基本上呈双侧对称性分布,6例位于顶、枕叶皮层及皮层下,2例累及脑干.T_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_2WI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呈高信号,注射Gd-DTPA后无明显异常对比强化,MRA未见明显异常,DWI显示病变扩散受限呈高信号,ADC图呈高信号或为正常.7例经对症处理后多次复查示所有病灶几乎完全吸收消失,临床症状好转;1例因多系统衰竭死亡.结论 MRI对PRES的病变范围显示清楚,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多种MR检查方法并结合治疗后复查可以明确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并脑炎的MRI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52例经临床确诊的手足口病并脑炎患儿行MRI检查。分析手足口病并脑炎患儿脑内病灶的信号特征。结果:52例中有35例可见脑内异常表现,阳性率为67.3%(35/52)。病灶单发者6例,多发者29例;累及大脑灰质29例,丘脑6例,基底核8例,小脑1例,脑干3例。病灶T1WI为低信号21例,等信号14例;T2WI为高信号27例,等信号8例;FLAIR/T2WI为高信号29例,等信号6例;DWI为高信号31例,等信号4例。结论:MRI是小儿手足口病并脑炎的首选影像诊断手段,FLAIR/T2WI和DWI序列是该病的诊断及随访观察的主要扫描序列。  相似文献   

13.
椎间盘突出髓核游离MRI与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椎间盘髓核脱出游离的MR I影像学特点与病理学对照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椎间盘突出髓核游离的MR I表现及病理特点。结果MR I组23例,游离髓核7例为T1W I、T2W I均呈低信号(与脊髓相比),边缘清楚,病理上为粘连与炎性反应较轻。13例T1W I呈低或等信号,T2W I上呈低或稍高信号,稍高信号位于周围,低信号位于中心部分,边缘欠清,病理上为粘连与炎性反应明显。3例T1W I呈稍高信号,T2W I上呈等信号,病理上为纤维组织增生。12例增强扫描中,7例于周边见轻度强化,中央无强化,3例无明显对比强化,2例呈均匀轻度强化。结论MR I信号特征能充分反映椎间盘髓核脱出游离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4.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RPES)的CT和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临床随访证实的RPES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结果 头颅MRI检查显示病变累及双侧枕叶4例,双侧顶叶及双侧基底节对称性受累各2例,2例单侧顶叶受累,1例伴胼胝体压部受累,1例左侧小脑受累.MRI信号呈T_1WI低信号,T_2WI高信号,FLAIR序列病灶信号明显增高,增强扫描病灶无明显强化.5例弥散加权成像随着b值的加大(0,500,1000 s/mm2),病灶高信号逐渐减低,ADC信号略增高.CT扫描病灶呈低密度影.结论 MRI表现结合临床资料,可正确诊断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相似文献   

15.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MRI诊断价值及临床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MRI对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表现。方法:维生素B_(12)缺乏及临床诊断为SDC患者9例,行MRI检查,扫描序列包括矢状面SE T_1WI、FSE T_2WI、T_2-FLAIR及横轴面T_2WI,其中6例行Gd- DTPA增强扫描。结果:MR图像上所有病例均显示颈髓或胸髓侧索或后索对称性病变,T_1WI上显示为等或稍低信号,T_2WI上为高信号,T_2-FLAIR上为高信号,病灶范围显示清晰,Gd-DTPA增强扫描病灶无明显强化。结论:MRI有助于SCD的诊断和随访观察,尤其是T_2-FLAIR序列,能准确显示病变范围。  相似文献   

16.
上颌窦炎性假瘤的CT和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上颌窦炎性假瘤的CT和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组织学证实的上颌窦炎性假瘤的CT(8例)、MRI(7例)资料,并分析其中3例MR动态增强扫描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结果 病变位于左侧2例,右侧6例;病变均呈不规则形,边界清楚5例、模糊3例,最大径平均51 mm(29~72 mm).CT表现:与脑实质比较,平扫6例呈等密度,2例呈略低密度,2例增强后呈中度强化;受累窦壁骨质吸收、破坏,残端骨质伴有硬化.MRI表现:T_1 WI呈低信号2例、等信号5例;T_2 WI呈不均匀低信号6例、等信号1例;增强后病变呈不均匀轻度强化2例、中度强化5例;3例动态增强扫描的TIC均为持续上升型.病变累及同侧鼻腔6例、颞下窝和翼腭窝4例、眼眶4例及面颊部3例,MRI更清楚、准确显示窦外蔓延的范围.结论 骨质破坏伴有残存骨质硬化、T_2 WI呈较低信号是上颌窦炎性假瘤较特征性表现;CT和MRI联合使用能够对该病的诊断、治疗及随访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FLAIR序列在脑部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比脑梗塞、脑出血、脑炎患者颅脑MR平扫时FLAIR序列与SE序列T2 WI的差异。方法 采用液体衰减翻转恢复序列 (FLAIR)和SE序列T1 WI、T2 WI序列MR技术 ,对 36例脑梗塞、1 8例脑出血、1 0例脑炎患者行颅脑MR平扫。观察、统计、测量这三类疾病FLAIR序列与常规T2 WI序列的MR信号强度、病灶面积、数目、分布。结果 早期脑梗塞患者FLAIR序列与常规T2 WI信号强度相同 ,病灶面积显示FLAIR序列小于T2 WI序列。晚期脑梗塞患者尤其在脑软化灶形成后FLAIR序列呈现明显低信号 ,而T2 WI为明显高信号。中期和晚期FLAIR序列发现脑梗塞病灶优于T2 WI序列 ,在近脑表面部FLAIR序列有其明显的优势。各期脑出血患者FLAIR序列的信号强度与T2 WI序列相似。FLAIR序列在脑炎患者的病灶面积显示上要小于T2 WI,显示的病灶边界比T2 WI序列清晰。结论 FLAIR序列在显示脑梗塞尤其是靠近脑表面的梗塞灶、鉴别脑软化灶和脱髓鞘改变以及脑炎病灶面积的显示上优于T2 WI。  相似文献   

18.
囊性脑转移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囊性脑转移瘤的CT、MR I表现特点。方法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囊性脑转移瘤26例,男13例,女13例,平均年龄52.7岁。15例行CT平扫,13例行MR平扫,11例行增强CT和/或增强MR I扫描。结果26例共48个囊性脑转移灶,囊壁CT平扫呈等或稍高密度,MR T1W I和T2W I呈等或稍低信号,根据囊壁的形态将其分为3种类型:不均型、结节型、均匀型。MR T1W I囊液信号强度略高于、T2W I高于脑脊液信号强度,而CT密度与之相似或略高。增强扫描肿瘤呈环形强化,部分病灶可见强化壁结节。结论囊性脑转移瘤形态多样,需与脑脓肿及其他肿瘤性囊性病变相鉴别,MR I多方位增强扫描对诊断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