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被誉作中国的"第五大世界发明"的中国算盘,不仅已经进入了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在内的中国的邮票,而且还多次进入了外国的邮票。椐统计,到目前为止,已经发行过算盘邮票的国家有:中国5套(其中大陆2套,台湾省1套,香港1套,澳门1套),日本1套,澳大利亚1套,文莱1套,利比里亚1套,菲律宾1套,  相似文献   

2.
正"算盘"与"珠算",被誉作中国的"第五大世界发明"; 2013年12月4日,"中国珠算"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予以保护。在此之前, 2008年6月14日,包括"算盘"、"程大位珠算法"在内的"珠算文化",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从拙作《中国珠算物语》在本刊(2014.02~03期)发表之后,引起大开眼界的读友们的极大兴趣,特撰此《难得一见的算盘们》,以再飨各位读友们趣赏。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珠坛,喜讯连连:先是"珠算"将在九月新学期以"非遗"的名义奇迹般地进入中、小学新课标,走进新教室,继之是"算盘与《算法统宗》"入选"国字号"文化工程"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现在,又有利好消息传来,《乘法九九口诀》将在九月登上被誉作"国家名片"的中国邮票。"九月"——"九九口诀","九"字不啻为中国珠坛的幸运数字!据国家邮政局公告:中国邮政定于2012年9月23日增发《里耶秦简》特种邮票一套2枚  相似文献   

4.
除中国算博物馆"紫檀大算盘",笔者又发现"纯铜大算盘"。2008年11月2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头版报载:2008年11月28日,第五届"中国中华老字  相似文献   

5.
算盘打过径     
正在客家地区,有一句俗语为"算盘打过径"。算盘是中国传统的计算工具,四周以木框固定,框内排列一串串等数目的算珠,中间有一道横梁把算珠统分作上下两部分,串起算珠的直柱叫做"档",客家人将其称为"径"。所谓"算盘打过径",就是在计算过程中,将本档的算珠拨到前档或者后档去了,因而导致得数错误。客  相似文献   

6.
人类已经进入了电子计算机时代。然而,古老的算盘不仅没有被淘汰,反而与电子计算机并行不悖,大大发展了。甚至有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里,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都在大力提倡使用算盘,并要把它当作“新文作”来引进。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计算机应用极为普及之年代,很多人认为古老的算盘早应存放于博物馆。实际上,很多人并不知道算盘有中国算盘和外国算盘之分,外国算盘的确已经进博物馆了,而中国算盘不但没有变成文物被放于博物馆,而且还在教育领域发挥着其独特的启智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古人的智慧性和算盘结构科学性决定的。中国算盘在算子选取、承载方式、横梁设计及直观示数等方面的成就,不仅说明中国算盘是学具、教具和图具,而且还包含有法国数学家笛卡尔所提出的坐标系思想。中国算盘科学结构中所体现的累数值、位值制、五升制、十进制、周期、空间和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古代传统数学高超智慧的优秀代表。  相似文献   

8.
1972年10月14日下午5时30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西大厅,周恩来总理接见了美籍华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和夫人。在交谈中,周恩来总理询问了美国使用计算机的情况,李政道回答了有关问话后说:"我们中国的祖先很早就创造了最好的计算机,这就是到现在还在使用的算盘。"周总理对李博士的回答,感慨良久,向在座的中央有关同志说出了令珠算界奉为经典的名言:"要告诉下面,不要把算盘丢掉,猴子吃桃子最危险。"周总理国事繁忙、日理万机,生前对我国珠算事业如此关心,早已成为我国珠算界的美谈佳话,他的关于"不要把算盘丢掉"的指示,从此成为激励和鼓舞中国珠算界积极开拓和发展珠算事业的巨大动力。总理的指示高瞻远瞩、发人深省。"不要把算盘丢掉",告诫我们不要丢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978年,邓小平同志在审阅中国珠算活动家蒋畅行同志关于珠算问题的《二致中央和科技界领导同志的陈情信》后,挥笔批示:"不要把算盘丢掉,交科学院、财政部研办",又一次重申了周总理的指示。1979年2月13日,中央财政部召开会议成立了中国珠算协会筹备委员会。从此,掀开了中国珠算历史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9.
腊八蒜中的蒜与"算"同音,让人联想起饮食文化与算盘的话题来。看到一幅照片,饭店的墙上挂着一架算盘,上书"消费明明白白,帐目清清楚楚"。广州越秀环市东路一家餐厅门口的算盘屏风非常独特;北京一家快餐厅精心设计了"算盘椅子"(椅子靠背是算盘的样式),显得颇具文化特色,用来吸引顾客就餐。这些都是就餐环境中有算盘。有一幅图是"能吃的算盘",它6档上二  相似文献   

10.
一、日本珠算教育的历史 (一)1945年以前珠算教育的变迁 算盘大约在500年前由中国传来日本,进入17世纪后.在从武士到平民的教育中迅速普及。其后,到了19世纪,被称为“寺子屋”的私塾教育激增,“读、写、算(算盘)”作为日本教育的原点被固定了下来。  相似文献   

11.
人类已经进入了电子计算机时代。然而,古老的算盘不仅没有被淘汰,反而与电子计算机并行不悖,大大发展了。甚至有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里,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都在大力提倡使用算盘,并要把它当作“新文作”来引进。 日本的电子计算机产量已占世界总产量的50%,可是日本的财会、统计工作的83.  相似文献   

12.
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澳门邮政部门于2001年3月1日发行了“传统工具”邮票一套4枚和小型张一枚,编号分别为S015、B016,其中尤以S015—1和B016邮票上描绘的具有中国特色传统的九档上二下五木圆珠“算盘”,深受世人喜爱。  相似文献   

13.
奥运祥云算盘2008年9月23日《工商导报》第15版报载:安徽淮北人孙天成功设计并制作出"奥运祥云算盘",向2008年北京奥运会及残奥会献礼。该"奥运祥云算盘"通体雕刻着奥运火炬祥云图案,系"2008档、上一下  相似文献   

14.
"两弹一星"科学家钱学森曾盛赞算盘,他说过:"算盘的发明,并不比中国的四大发明逊色,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算盘对世界的贡献要远大于四大发明。"为什么这位大科学家如此赞誉算盘呢?我们知道,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计算任务,就是钱学森和许多科学家用自己的双手在算盘上完成的。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曾经有"中国算盘来源于罗马"的说法,早在六七十年代,中日珠算界有关专家论证,得到结论:中国算盘是中国古代人民的独立创造。本文通过对中国算盘和罗马算盘在构造、示数和计算方法等方面的对比分析和研究,进一步阐述中国算盘结构的科学性和设计的智慧。  相似文献   

16.
<正>听母亲讲,我满一周岁"抓周"时,在琳瑯满目的物品前,我一把抓起了算盘。从此我与算盘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小时我跟父亲学打算盘,父亲特意给我买了一把"302型中号算盘",那是天津市和平文具生产合作社的产品。这是一把上好的13档算盘,第4档和第10档是铜棍,其余是竹棍,黑色木框架内有91个黑色算珠,每档上2个和下5个共7个算珠,做工十分考究。我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17.
<正>"珠心算"作为中国珠算的创新与发展,是传统珠算和心算结合的产物。"珠心算"以"珠象"为媒介的数字感知和计算方式,通过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的参与,将算盘在脑子里想象出来,把抽象的数学变成直观的算珠影像,并在头脑中"打算盘",逐步形成"脑像图",通过"脑像图"的更迭完成运算(即心算)的方法。珠心算充分利用符号抽象性与图式具象性相统一的优势,经过一定量的练习,逐渐摆脱实物操作的限制,达到运算过程的高度内化,即对心里算盘的智  相似文献   

18.
正当《"平"语近人》在央视热播、好评如潮的今天,我们迎来了周恩来总理"不要把算盘丢掉"讲话46周年;"平"语近人,就想起习近平总书记"讲好中国故事"的箴言,就觉得"讲好'中国算盘'"的故事"重任在肩;于是,请让我以一个资深畴人故事讲述者的名义,把这则动人的"中国算盘"的故事再讲述一遍:那是一九七二年十月十四日的傍晚,北京人民大会堂的西大厅里灯光璀璨,  相似文献   

19.
数字时代,很多人提笔写不好汉字,更别说打算盘了。那么算盘与汉字有什么联系吗?先说几个标志的设计。香港珠算协会的会标是一个行书"算"字。但"算"字的部首"目"被换成了一具斜放的3档小算盘。南通一家平面设计公司为中国南通珠算博物馆设计了一个标志,是"中"字的印章字,而"中"字由众多圆形算珠组成,又用另一种颜色在算珠中描出了一个英文字母"Z"(珠算汉语拼音的首个字母)。现  相似文献   

20.
抗战与算盘     
<正>适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的日子,我们来说说关于"抗战与算盘"的趣闻轶事。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抗日战争馆"里,陈列着一架有些斑驳沧桑的珠算盘革命文物。它是硬木边梁、十三挡、上二下五珠的七珠算盘。在说明牌上写着:"这是抗日战争时期,铁道游击队政委在炭厂当会计先生作掩护时使用过的算盘",顿时令人对这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