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连……也/都……”格式是从下列句子中抽象出来的: (1) 有那么一段时日,孙四十一不常来大苇塘村了,连五嫂子也念叨。(《当代》1986.6) (2) 连外村的小货郎都要巴结我老五。(同上) “连”除了能同“也”“都”同现外,有时还跟“全”、“还”等词同现。例如: (3) 不喝就滚出去,好心好意不领情是怎着?  相似文献   

2.
试谈关联词语“连……也/都……”的功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也/都……”的功用主要是连接单句内部的两个成分。承上的“也/都”位置只固定在谓语之前,启下的“连”,位置比较灵活,既可以在主语之前,也可以在宾语、状语和谓语之前和谓语连接。“连”在哪个成分之前就强调那个成分。“……也/都……”与“连……也/都……”除在连接谓谓时用法有些不同外,连接其他成分时用法相同,只是后者比前者表示的意义更为强烈,有极尽之意。这种关联词语的主要功用是: (一)连接前置宾语和谓语(1)不过只要你到了那边好好地服侍冯老太爷,日子也并不怎么难过,倒强似嫁一个贫家男人,连衣服也顾不周到。(巴金《家》) (2)我们的劳苦大众历来只被最剧烈的压迫和榨取,连识字教育的布施也得不到,惟有默默地身受着宰割和灭亡。(鲁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 (二)连接主语和谓语  相似文献   

3.
不少语法书把“不是……而是……”当作关联词语,北京出版社最近出版的《现代汉语语法知识》也沿用了这一说法(见第92页)。我以为这是可以商榷的。关联词语必须是定型化的,不能随便拆开来。是词,固然不必说;即使是语(词组),也应该是固定的。如“不是……就是……”中的“不是”和“就是”,“之以以……是因为……”中的“之所以”和“是因为”,中间都不能插进别的词。更重要的,关联词语在句子(尤其是复句)中必须起关联作用。“不是……就是……”表示选择关系,“之所以……是因为……”表示因  相似文献   

4.
1.我们先观察下列两组例句:■上面两组例句的第1句是原句,第2句是改变后的句子,所表达的语义与原句相同,句子仍然成立。这说明“非……不可”与“不……不行”是同义结构。“非……不可”是人们公认的双重否定的固定格式;“不……不行”还很少有人把它列为双重否定的固定格式。我们把“非……不可”与“不……不行”看成是语义基本相同的双重否定的固定格式,但它们在语义、语法、语  相似文献   

5.
彭晔 《语文知识》2001,(8):37-39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一册《看戏》一文课后练习五第3小题如下: 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观众像着了魔了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说说“像触了电似的”“像着了魔一样”这两个比喻的异同。对于上述题目,我们认为“这两个比喻”的提法有些不妥。因为“像触了电似的”“像着了魔一样”并不能算作比喻。我们都知道,比喻是用乙事物来说明描写甲事物,以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比喻可分多类,其中单明喻就有多种形式,常用格式有“(好)像……一样”“(好)像……似的”“仿佛……一样”“跟……一样”“同……一样”等。但是,这并不是说以上格式的句子都是比喻句。例子很多: ①这孩子像我碰到的千百个孩子一样:工地里出生,工地里成长。  相似文献   

6.
一个训练有素的瑜珈,可以连续多天不吃,不喝,使心跳加速或减速,甚至片刻停止跳动……等等。(傅荣《暗示术》20页,江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漂亮刺眼的“加勒比海投资计划”、“南非金矿开采工程进度表”……等等的字眼,能吸住来访者的视线。(黄凡《东区连环泡(四题)》,《台港文学选刊》1991年第9期5页)  相似文献   

7.
在古汉语中,“何……为”与“何……之为”都是习见的固定结构,如果不深入分析它们的语法特点与作用,很容易使二者混淆起来。“何……为”(“何以……为”、“何故……为”、“何必……为”、“何乃……为”、“何足以……为”)这个格式一般用来表示询问或反问。“何”是疑问代词作状语,“为”是语气词,可译为“为什么……呢”、“怎么……呢”。如“上知朔多端,召问朔:‘何恐朱儒为?”’(《汉书·  相似文献   

8.
陈梅 《班主任》2009,(3):53-53
那天,晴空如洗,万里无云.是练操的好日子。我们班学生正踏着整齐的步伐进行队列训练,突然,队列中传来“啊”的一声尖叫,所有学生都停下了脚步,目光转向叫声传来的方向。我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赶紧向学生队伍跑过去。只听站在队列后面的小源连哭带喊:“有只蜜蜂飞进了我的衣领,我要死了……”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曾说他的杂文标题“人生识字糊涂始”是从古诗句“人生识字忧患始”翻作来的。这种利用古代诗词名句、成语、习俗语和现代常见惯用语等固定格式加以改造翻新制作成标题的“翻作”现象在写作实践中很普遍。我们先看几个例子 :( 1)《成也媒体 ,败也媒体》(《杭州日报》2 0 0 0年 10月 9日 )( 2 )《哥哥今日走西口 ,妹妹喜欢不再留》(《陕西日报》1985年 2月 4日 )( 3)《新官上任三把锁》( 1995年 11月 13日《湖北日报》)上述三例 ,我们都能很明显地感觉到它们脱胎于某种固定格式。例 ( 1)是从成语“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演化而来的 ;…  相似文献   

10.
北京出版社1983年版《古代汉语》326页:“古代汉语还常出现‘所……者’格式,它的作用和‘所……’相同,仍是指代行为的对象。‘所食者’等于‘所食’,指‘吃的[东西],而不等于‘食者’。”这种说法不一定符合古代汉语的实际情况,下面仅从中学语文课本文言文篇目中举几个“所……者”≠“所……”的例子:  相似文献   

11.
孙正龙同志的《语文课本前后不一举隅》(见《语文教学与研究》90年12期)一文,引起了我的共感。我想就语文课本前后称谓不一也举隅于次。 1.到底称“固定结构”还是称“习惯用法”? 高中《语文》(以下简称高语或初语)第三册387页在分析文言疑问句的具体情形时,一方面提出:“文言中还有几种表示反问的习惯用法(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下同。),如‘不亦……乎’、‘何……为’、‘何以……为’、‘何……之有’等”;另一方面又提出:“此外,还有几种固定结构,如‘如何’……等,也是表示疑问的。”然而高语五册323页在讲解“文言常用固定结构”时,所列举的  相似文献   

12.
“安<何>所……”是文言文中表疑问的固定格式。从语法角度分析,当属句子谓语部分的浓缩倒装。在句子谓语部分的主谓短语中,“所”字结构作主语,“安”作谓语。等于说,“所……者(为)安。”如下例:信义安所见乎?(《苏武》)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木兰诗》)卖炭得钱何所营?(《卖炭翁》)“安所……”格式,与“沛公安在”一类宾语前置句式不同。宾语前置是文言文中宾语提到动词前面的一种语言现象,一般有三种情况:(一)否定句代词作宾语;(二)疑问句疑问代词作宾语;(三)用  相似文献   

13.
师生零距离     
许楠 《小学生时空》2005,(12):14-15
“今天六(3)班怎么这么热闹?”每个经过我们班的人都纷纷议论道。嘿嘿,你还不知道,我们班的“小记者”正在争着采访从外校听课回来的语文老师呢! 瞧,我们班的小记者个个来头不小:“我是《七巧板》节目的小记者……”“我是《动画城》的小记者……”“我是……”  相似文献   

14.
以前,学生练习作文,总是照抄“范文”.不抄,就写不出来.比如:我出了《学校新貌》,学生就抄《大治之年气象新》(七七年高考学生作文),成段成篇地抄,甚至有的学生连乡土人名也都照搬.我出了《我的母亲》,大多数学生都把他(她)们的母亲写成了一个模样,都是“齐耳短发,苹果脸,长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天真、活泼、爱唱歌”……我明知道一些学生的母亲年迈了,可是他(她)们硬是这样写,还是抄的“范文”上的.  相似文献   

15.
《语文学习》八四年十一月期上载方武同志《“如果……”和“也……”不能搭配吗》一文,列举了五个例句,用对比分析法说明“如果……也……”绝不能被“如果……就……”或“即使……也……”代替,并分析了“如果……也……”与“即使……也……”的区别,从而说明“如果……也……”“有独立存在的价值”,“把‘如果……也……’作为一组关联词语搭配是没有什么不妥的,算不得什么语病;传统的语法书把它划到规范的语法圈子之外,试图‘即使……也……’来代替它,是不够妥当的”.此种看法值得商榷.我认为:语言现象中貌似的“如果……也……”,其本身就不是“如果……”跟“也……”在发生关系.换言之,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如果……也……”.试从本文最后一个例句谈起——如果王书记来,我们开会;如果李书记来,我们也开会。在这个例句中,“如果”和“也”似乎并存于一个假设复句(全句第二个大分句)里,但这仅仅是  相似文献   

16.
人身上的多余物称为赘疣。语言中也不乏赘疣,请看:①由此可知,不只是动物,人类也……自以为是地认为“我没有那样的才能”,终于白白浪费大好良机。(《读者》1997年第11期《“成见”会将可能性之芽连根拔起》,第47页)②我想如果我们分手的原因是某一方十分万恶或双方天天打架,时时为钱争吵,没有共同语言等等那也许还好一些。《知音》1998年第1期《离婚那年的心情悠来荡去》第48页)  相似文献   

17.
徐少才同志在《说说“是……的”》(见《语文教学与研究》1984年第2期)一文把两种形式的“是……的”格式的区分搞混乱了。  相似文献   

18.
“我不喜欢看《茶馆》,我不知道在写什么!” “我喜欢看《骆驼祥子》,里面的虎妞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 “我喜欢看金庸的武侠小说,老师,你说我们可以看吗?” “你们说的这些我都不敢看呢,因为我妈管得特严,不许  相似文献   

19.
罗辉 《红领巾》2006,(1):38-38
妈妈下班回到家里,看到电视机关着,奇怪地问:“咦,我儿子今天怎么了,《龙珠》也不看了?”我把《红领巾》举到妈妈面前:“是被这个迷住了,不信,你也看看。”妈妈真的拿起书看了起来,边看边说:“难怪我儿子连电视都不看,内容这么精彩……”我招认,我喜欢听好话。上面的话比糖还甜  相似文献   

20.
守望理想     
刘祖光 《成长》2005,(10):30-31
我向不喜欢读外国文学作品,印象中除了《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格林童话集》,我几乎没有认真读完一本外国文学著作。有时老师隆重推荐给我们的几本书诸如托尔斯泰的《复活》,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这些名著对我夹说一点吸引力都没有,在同桌陈娟的劝告下我勉强读了几页后便开始头昏,不知道里面絮絮叨叨的想说些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