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药配合治疗面瘫8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采用针灸、穴位注射、口服中药 ,对 86例面瘫患者进行综合治疗 ,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中男 41例 ,女 45例 ;年龄最小者 7岁 ,最大 6 8岁 ;病程最短 2 d,最长 3年 ;左侧面瘫 5 3例 ,右侧面瘫 33例。治疗方法1.针灸依据面神经出入走行部位和经络循行、腧穴主治作用取穴 ,取患侧阳白透鱼腰 ,地仓透颊车 ,承浆透颊车 ,地仓透迎香 ,下关、太阳、牵正、翳风、风池及健侧合谷穴。翳风穴用泻法 ,以针感传至面部为佳 ,余穴用平补平泻法。针刺面部时 ,先用手指按摩患侧 ,其颜面向右歪 ,针刺时用手指向左牵拉进针。针刺承浆、地仓均斜…  相似文献   

2.
面瘫中医称之为“口僻”或“口眼歪斜”。2001年~2004年笔者采用针药结合的方法治疗面瘫10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100例患者中男性68例,女性32例;年龄最小40天,最大74岁,其中20~45岁80例,占所有病例的80%。中医辨证分型:风寒阻痹型63例,风寒型22例,肾虚型15例。治疗方法以透穴为主:地仓透颊车,阳白透鱼腰,下关透颊车。配穴:合谷、内关、风池、外关等。针灸每天1次,每次取穴6~8个,留针40~60min(根据病情轻重、病程长短及症状而定)。病的初起,针患侧用长针透穴法,病程长者(3个月以上)先针健侧,后针患侧,针浅刺用补法。中药:初…  相似文献   

3.
针灸配合药液透皮吸收治疗面瘫21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瘫 ,俗称“口眼歪斜” ,现代医学称之为“面神经麻痹” ,临床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笔者采用针灸配合药液按摩面部肌肉 ,达到透皮吸收治疗面瘫 ,疗效较好 ,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2 10例均为门诊患者 ,其中男 96例 ,女 114例 ;年龄最小 1岁 ,最大 82岁 ,平均 4 1 5岁 ;病程最短1天 ,最长 2 31天 ,平均 116天。2 治疗方法2 1 针灸方法取穴 :中枢性取兑端透巨、地仓透颊车、承浆透大迎、翳风、对侧合谷。周围性取阳白透鱼腰、攒竹透丝竹空、四白透承泣。操作 :每次针刺后用艾条灸针柄 ,使局部有温热感。发病第 1周针患侧 4次 ,健侧 2次 ,…  相似文献   

4.
一般资料:89例患者中,男74例,女15例;年龄最小者8岁,最大者60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1月,全部病例均以临床症状和体征诊断为周围性面瘫。治疗方法外敷中药:制马钱子、冰片、白附子、全蝎各等份研末装瓶备用。针灸取穴:患侧阳白透鱼腰,巨髎透四白,颊车透地仓,风池、攒竹、合谷穴。健侧颊车透地仓。随症配穴;如鼻唇沟浅配迎香,耳后疼痛配翳风。以平补平泻手法,疏通面部经络气血。得气后留针10~20分钟,健侧合谷穴,地仓透颊车穴中等刺激,有针感后不留针。出针后在患侧牵正、四白、地仓穴外敷中药0.3~0.6g。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穴位刺血、闪罐、透穴治疗顽固性面瘫的效果。方法:治疗组35例在患部内颊车点刺放血,先健侧后患侧闪罐,患侧穴位针刺透穴。对照组35例常规针灸加拔罐。结果 :痊愈率治疗组42.9%、对照组22.8%,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穴位刺血、闪罐加透穴治疗顽固性面瘫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高玉瑃治疗面瘫经验撷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高玉瑃教授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经验与治疗特色.高教授临证取穴重视阳明,从经筋、经脉、脏腑不同层次指导辨证取穴;推崇巨刺,补虚泻实;针刺手法轻浅徐缓,意在用针调气泻健侧补患侧,损其有余而达到补其不足;注重留针时间,区分补泻.从阳明论治取穴、针刺手法、留针时间等关键因素入手治疗面瘫,以使脾胃健运,经脉调和,气血调畅,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综合治疗面瘫80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笔者近几年来采用针灸结合按摩、TDP治疗面瘫80例,均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80例均为门诊病例,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龄最小11岁,最大75岁;病程最短1d,最长1月;左侧面瘫41例,右侧面瘫39例。1.2治疗方法取穴:患侧阳白透鱼腰,四白透巨,地仓透颊车,并取风池、太阳、翳风及健侧合谷。鼻唇沟平坦配迎香;人中歪斜配水沟;颏唇沟歪斜配承浆;颊部麻木配颧。患者取仰卧位,以上穴位常规消毒后,右手持针,左手提捏皮肤快速进针,平刺达所透穴位后施以捻转手法,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min,每隔10min轻轻捻转1次,起针…  相似文献   

8.
周围性面瘫是发病急速,突感一侧面部板滞、麻木,不能皱眉蹙额、露齿、鼓腮,口角向健侧歪斜,漱口漏水,进餐时食物常滞留于病侧齿颊之间,病侧额纹及鼻唇沟消失,眼睑闭合不全,迎风流泪。少数患者初起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严重者还伴有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部分患者病程迁延日久,可因瘫痪肌肉挛缩,口角反牵向患侧,形成"倒错"现象。笔者自2008年以来采用针灸配合甲钴胺,治疗单纯周围性面瘫54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平衡针灸配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蓉晖 《光明中医》2008,23(3):303-304
目的:观察平衡针灸配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急性期(1—7天)健侧给予平衡针灸治疗,穴取腰痛穴、鼻炎穴、胃痛穴,7天后配合患侧分组常规取穴加电针;对照组急性期健侧常规取穴并开四关,恢复期患侧分组常规取穴加电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73.9%,明显高于对照组50%(P〈0.025)。结论:平衡针灸配合电针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10.
笔者用针健侧灸患侧治疗面神经瘫痪,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72例患者中,男57人,女15人;年龄最小21岁,最大70岁,平均年龄45岁;右侧面瘫39例,左侧面瘫33例;病程最短2天,最长62天,平均32天。治疗方法以毫针刺健侧,手法以泻为主,艾条悬灸患侧,隔日1次。间隔采用针患灸患,手法以  相似文献   

11.
面瘫俗称口眼歪斜,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好发与任何年龄与季节。症状多见一侧面部板滞,麻木,瘫痪,不能做蹙额、皱眉、露齿、鼓颊等动作,口角向健侧歪斜,漱口漏水、进餐时食物常停滞于病侧齿颊间,病侧额纹、鼻唇沟消失,眼睑闭合不全,迎风流泪。询问病史多是发病前曾患过感冒,检查多有孔突处耳后压痛。本科采用完骨穴温针灸配以面部诸穴点刺治疗本病,现介绍如下。治疗方法让病人侧卧位,充分暴露颈部、面部(长发者要夹住头发)。完骨穴常规消毒后,用0.38mm×40mm 针进行得气后留置,取1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贝尔氏面瘫不同病期的疗效差异,探讨针灸治疗面瘫的最佳介入时期。方法:60例贝尔氏面瘫患者随就诊发病时间长短分为发展期组、静止期组与恢复期组。治疗前均以Sunnybrook(多伦多)面神经评定系统和面部残疾指数调查问卷(FDI)作为量化指标评定积分。3组均予针灸治疗。主要穴位:患侧风池、地仓、颊车、牵正、四白、阳白,健侧合谷。配穴:大椎,患侧攒竹、鱼腰、翳风、承浆、水沟、听会、颧髎、下关、迎香。操作方法:风池、合谷、大椎针用泻法,其他穴位均采用平补平泻法,于临床治愈或治疗20次后再次评分判定疗效。结果:①针灸对贝尔氏面瘫发展期、静止期、恢复期均有治疗效果(P〈0.01);②针灸治疗贝尔氏面瘫发展期组显效率明显优于静止期组和恢复期(P〈0.05);③静止期组与恢复期组间比较显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灸治疗贝尔氏面瘫有良好的效果,且发展期介入治疗贝尔氏面瘫疗效优于其他两期。  相似文献   

13.
林樯 《西部中医药》2004,17(9):35-36
面瘫现代医学称为“面神经麻痹”,常发生在冬春季节,若治疗不当往往导致病情缠绵难愈。笔者采用电针透刺疗法配合TDP照射治疗面瘫68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68例,其中男39例,女29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69岁,平均43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6个月。1.2 临床表现患者患侧表情肌纵缓不收,眼睑闭合不全,迎风流泪,皱额蹙眉均不能,病侧口角下垂,鼻唇沟平坦,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鼓气时病侧口角漏气,可伴有舌前2/3味觉障碍,乳突处有压痛。2 治疗方法2.1 选穴主穴:患侧阳白透鱼腰,地仓透颊车,颧髎透巨髎,合谷透劳宫;适当…  相似文献   

14.
<正>周围性面瘫是因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以病侧眼裂变大、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等面部表情肌瘫痪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是神经科的常见病、多发病。针灸作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有效干预方法,临床疗效确切,尤其是透刺法相对于单纯刺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我院用穴位埋针法,先后治疗面神经瘫痪41例,取得满意疗效,介绍如下: 穴位:地仓透颊车,阳白透鱼腰,下关透四白,太阳透丝竹空方法:健侧埋针,患侧施用灸法或针刺。针刺合谷、耳门、牵正(颊车和地仓之间),翳风、风池、百会、头维。具体作法:常规消毒后,采用穴位埋针,再用胶布固定。一般埋针24~48小时,取针后休息2~3天。治案举例:黄××,女,43岁。左侧面神经瘫痪,流泪,嘴不能闭合,饮食困难,视力  相似文献   

16.
针刺治疗面瘫38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瘫是指面部或左右一侧瘫痪,以病侧面部肌肉松驰,纵缓不收,口眼歪向健侧为主症被称为“口眼喎斜”。也有因瘫侧口角恢复缓慢而称为“口喎”;又有因中风病出现中枢性面瘫者,面上部表情肌群并不瘫,皱额、蹙眉、闭眼动作均无障碍,仅以人中沟平坦变浅连同口角下垂,歪向健侧为主症,亦称为“口喎”。两者在治疗时宜加鉴别。笔者以中医辨证论治为原则,和针灸理论及经络学说为指导,应用针刺疗法治疗面瘫385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385例中,男171例,约占总数44.41%,女214例,约占总数55.…  相似文献   

17.
<正>向诗余主任医师系武汉市中医医院针灸部主任、湖北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从医40 a来,治病无数,经验丰富,医术精湛,其中药的辨证运用及针灸穴位技巧见地独特,笔者有幸跟从向师临床学习多年,受良师指点,亦是我辈荣幸,现于其诸多病种案例中择其面瘫为重点记录之。面瘫属于中医学中的"口僻"、"歪嘴风"、"口眼(?)斜"等范畴。临床上以口角向一侧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病症,病初以一侧面部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鼻唇沟变浅或者消失,口角下垂,露齿时歪向健侧,鼓气或吹口哨时漏气,当病程迁延日久,口角反牵向患侧,甚至出现面肌痉挛,形成倒错现象。  相似文献   

18.
电针透穴配合牵正复原汤治疗面神经炎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神经炎是由多种原因所致面部表情肌瘫痪为主症的一种常见疾病。也称“面瘫”、“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医则称为“喁僻”或“口角喁斜”。本病常突然发作,病侧颜面麻木,不能皱眉,鼓颊,口角歪向健侧,闭目露睛,漱口漏水,进餐时食物常停滞于患侧齿颊之间,鼻唇沟平坦,耳后疼痛。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在临床上采取电针透穴配合牵正复原汤  相似文献   

19.
针灸透刺法治疗面瘫3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瘫是针灸科常见的疾病之一 ,该病的发生是由于面部络脉空虚 ,风寒之邪入侵 ,以致经气阻滞 ,经筋失养 ,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面神经麻痹。笔者在临床工作中 ,采用针灸透刺法治疗 31例面瘫患者 ,均取得明显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31例面瘫患者为多年收治的门诊、住院病人 ,临床均以一侧面部板滞、麻木、瘫痪、不能作蹙额、皱眉、露齿、鼓颊等动作 ,口角向健侧歪斜、流口水、露睛流泪、额纹消失、患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为主症。少数病人初起时有偏头痛、耳后或耳下及面部疼痛。其中性别 :男 17岁 ,女 14例 ;年龄 :最小…  相似文献   

20.
针灸分期治疗贝尔氏面瘫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颖 《中国针灸》2010,30(1):23-26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贝尔氏面瘫不同病期的疗效差异,探讨针灸治疗面瘫的最佳介入时期.方法:40例贝尔氏面瘫患者随就诊发病时间长短分为发展期组、静止期组与恢复期组.治疗前均以Sunnybrook(多伦多)面神经评定系统和面部残疾指数调查问卷(FDI)作为量化指标评定积分.3组均予针灸治疗,主穴取患侧风池、地仓、颊车、牵正、四白、阳白,健侧合谷;配穴:大椎、承浆、水沟,患侧攒竹、鱼腰、翳风、听会、颧髎、下关、迎香.操作:风池、合谷、大椎针用泻法,其他穴位均采用平补平泻法,于临床痊愈或治疗20次后再次评分判定疗效.结果:(1)针灸对贝尔氏面瘫发展期、静止期、恢复期均有治疗效果,有效率均为100%;(2)针灸治疗贝尔氏面瘫发展期组愈显率明显优于静止期和恢复期组(均P<0.01);(3)静止期组与恢复期组间比较愈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贝尔氏面瘫有良好的效果,且发展期介入治疗其疗效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