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Terson综合征为一种颅内蛛网膜下腔突然出血 ,出现头痛、昏迷、意识丧失的病症 ,部分病例相继发生眼玻璃体出血 ,视力骤降 ,并发眼内出血者约占 1/ 5 [1 ]。此综合征为临床眼科少见病 ,常见于严重脑外伤或脑出血后的幸存者。我院有 2例明确诊断为 Terson综合征的患者 ,经药物和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症临床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症23例27眼进行药物、激光和手术治疗,观察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 23眼急性期患者入院后行抗病毒、抗炎、抗凝及辅助治疗.给予阿昔洛韦、丙氧鸟苷、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1个月后,根据患者具体临床体征,对无明显增生及裂孔者,行预防性激光光凝;1眼视网膜脱离患者行巩膜外冷凝及环扎术;4眼有玻璃体增生患者.行预防性玻璃体切割,光凝及环扎术.所有患者病情均得到控制,住院期间无继发感染,无眼球萎缩,随访5-10个月,视力≥0.5者18眼,视力≥0.1者6眼,视力≥0.02者2眼,无光感者1眼.视力改善率44.4%(12/27).结论 及时的药物、激光光凝、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对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症的治疗是必要的;在视网膜脱离发生以前进行视网膜玻璃体手术可有效防止继发感染而导致视网膜脱离等病变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cuteretinalnecrosissyndrome,ARN)治疗的时机、方式及疗效。方法对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35例52只眼进行药物、激光和手术治疗,分析治疗时机与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开始用药时间在发病2周以内的22只眼中17只眼(77%)未发生视网膜脱离,视力保持在0.3以上的有14只眼;药物加光凝治疗的31眼中,仅12只眼(39%)未发生视网膜脱离,但4只眼因玻璃体增生性病变严重(视网膜脱离的高危状态)而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24只眼中,有20只眼视网膜复位尚好;术前已有视网膜脱离的18只眼术后视力均在光感~0.05;无视网膜脱离的6只眼,术后视力在0.05~0.2之间。结论及时的药物、激光光凝、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对ARN的治疗是必要的;应在视网膜脱离发生以前进行视网膜玻璃体手术。  相似文献   

4.
黄敏丽  区显宁  梁勇 《广东医学》2007,28(9):1469-1470
目的 评价玻璃体联合手术治疗马凡综合征晶体状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玻璃体手术治疗的8例(10眼)马凡综合征晶状体脱位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眼均成功去除晶状体,视力不同程度提高,且并发症少,效果满意.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是进行马凡综合症晶状体脱位手术治疗的有力保证,手术时机和弱视矫正对视力的提高至关重要,Ⅰ期缝合后房型悬吊式人工晶体可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晶状体摘除和前玻璃体切割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外伤性白内障.方法 28例(28眼)因眼外伤致外伤性白内障合并眼前段复杂并发症的患者,均行晶状体摘除和前玻璃体切割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4眼同时行后囊膜切除术.术后随访2 ~ 25月,观察视力恢复情况.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5者,11眼,占39.29%;视力0.1 ~ 0.4者,14眼,占50%;视力<0.1者,3眼,占10.71%.结论一次完成晶状体摘除、前部玻璃体切割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联合手术是安全可行的,适应证的选择和熟练的操作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角膜瘢痕和散光是影响术后视力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玻璃体手术保留灌注液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Ⅵ期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对27例(33眼)行玻璃体手术单纯保留灌注液治疗的PDRⅥ期连续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单纯保留灌注液治疗效果.结果 33眼中视力≥0.02者由术前的20眼(60.6%)增加到术后的29眼(87.9%),其中视力≥0.1者由术前的l6眼(48.8%)增加到术后的23眼(69.7%);视网膜在位眼数31眼(93.9%);白内障发生率为30.3%(10/33);术后玻璃体出血1眼(3.0%).结论 术前存在视网膜脱离但不存在视网膜裂孔的PDRⅥ期患者,玻璃体手术保留灌注液可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7.
Terson综合征是一种眼和脑的综合征,即眼内出血合并任何形式的颅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因患者就诊时仅表现为玻璃体出血,故容易忽略颅内出血病史而误诊.本文通过报道1例Terson综合征病例,对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及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无环鸟苷(ACV)联合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S)的疗效。方法对15例(19眼)伴有视网膜裂孔或脱离的ARNS患者进行药物联合玻璃体切除术,采用三通道睫状体平坦部切口切除玻璃体、剥膜、松解性视网膜切开、硅油填充及眼内光凝。术后6~9个月取出硅油。结果17眼(89.5%)手术治疗后视网膜均获得满意复位,2眼在取出硅油后视网膜脱离复发。15眼(78.9%)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3眼≥0.5。结论ACV联合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是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有效的方法.可明显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S)的治疗方法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对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42眼进行药物、激光及手术综合治疗。所有患者均给予无环鸟苷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对于药物治疗病情无好转或就诊时已有严重玻璃体混浊或已并发视网膜脱离患者,及时行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随访6~24个月,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42眼炎症均得到有效控制,单眼发病患者对侧眼未出现发病。37眼视力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23眼视力≥0.1,最好视力为0.8。40眼视网膜完全复位,部分复位1眼。结论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是一种严重致盲性眼病,早期易被误诊,视网膜脱离是其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早期足量的抗病毒、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应用以及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是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的误诊原因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7眼)ARN患者的误诊原因及治疗效果。结果 7例患者中3例误诊为虹膜睫状体炎,2例误诊为全葡萄膜炎,1例误诊为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1例误诊为视网膜出血。确诊后,7眼中4眼给予抗病毒药物及玻璃体手术治疗,3眼予抗病毒药物及眼底激光治疗。随访3~39个月,6例治疗后视力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从眼前指数至0.6不等。2例玻璃体手术患者取硅油后,均出现低眼压,视力下降。结论 ARN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如误诊会失去最佳治疗机会。早期、足量药物治疗联合眼内激光,必要时行玻璃体手术,可挽救ARN患者的残存视力。  相似文献   

11.
玻璃体手术联合光凝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观察玻璃体手术联合光凝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DR)的疗效。 方法 :对 1 0 6例PDR患者1 2 4只眼行玻璃体手术联合光凝治疗的疗效进行回顾性研究。 结果 :1 0 6例PDR患者发现糖尿病病史 0 .4~ 33(平均 7.2± 4 .6 )年 ,发现眼病史 30天~ 1 0年 (平均 1 .8± 0 .9)年。 1 2 4只眼中术前发现视网膜脱离 39只眼 ,有视网膜光凝治疗史 32只眼。术后视力提高 1 0 5只眼 (84 .7% ) ,无变化 1 1只眼 (8.9% ) ,下降 8只眼 (6 .5 % ) ,术后视力≥0 .1的 4 4只眼 (35 .5 % )。手术中联合白内障摘除 5 2只眼和人工晶状体植入 35只眼 ,合并视网膜脱离或有活动性出血行硅油充填 5 5只眼。术后有 4只眼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3只眼视网膜再脱离。 结论 :大多数PDR患者经玻璃体手术联合光凝治疗后改善了视力 ,早期手术能减少手术并发症并获得较好的视力。术前有效的视网膜光凝能提高手术治愈率 ,术后及时补充光凝能阻止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双眼玻璃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双眼玻璃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12眼均行玻璃体切割术,切除混浊的玻璃体,部分患眼伴有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为头部外伤、颅内血管瘤破裂以及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chronic granulocytic leukemia,CGL)等。结果 12眼经玻璃体切割后玻璃体腔均清亮,术后视力明显提高,其中10眼视力≥0.06,6眼视力≥0.4,l眼视力提高不明显,l眼由于继发青光眼而视力下降。术后达到最佳矫正视力的时间平均为1.5个月。结论 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双眼玻璃体出血应及时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玻璃体切割术可以使视力迅速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挫伤性玻璃体积血的手术时机和临床疗效.方法32例(32眼)挫伤性玻璃体积血分成两组,早期组19眼(2~4周),晚期组13眼(5~14周),均行玻璃体切除术,术后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随访视力.结果术后6月,视力大于0.1者早期组为11眼(57.9%),晚期组2眼(15.4%),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生早期组2眼(10.5%), 晚期组6眼(46.2%),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视网膜脱离的发生在早期组(2眼)和晚期组(4眼)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挫伤性玻璃体积血的手术时机宜选择在2~4周,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获得较好的视力.  相似文献   

14.
李晓明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3):116-116
目的:评价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眼外伤无光感眼的效果。方法:对11例(11只眼)外伤的无光感眼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并观察其疗效。随诊6~24个月,平均发展速度11个月。结果:11例外伤后无感眼中,7例恢复了观感或光感以上的视力。4例仍无光感,其中1例进行眼球摘除。眼外伤后无光感的主要原因为严重的屈光间质混浊、破损及脉络膜水肿。结论:部分眼外伤后无光感眼经及时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可获得一定的视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分析玻璃体切除治疗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手术方法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26眼行玻璃体手术治疗PDR的临床资料,术中眼内填充物的选择、手术技巧,术后视力改善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8个月,其中≥0.1者由术前3眼增加到术后的17眼,术后视力不同程度提高21例24眼,术后视力无变化1例1眼,视力无光感1例1眼。术后眼压升高7眼,硅油填充22眼,C3F8填充4眼,8眼补充眼内激光光凝。结论: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PDR的有效方法,可使大多数患眼视功能改善,并发症少,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玻璃体积血的效果。方法:应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玻璃体积血49例(49眼),其中眼外伤25例(25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9例(9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11例(11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2例(2眼),视网膜静脉周围炎1例(1眼),老年性黄斑变性1例(1眼),49例患者均行经睫状体平坦部闭合式巩膜三通道玻璃体切割术。其中22眼联合视网膜光凝术,5眼联合硅油填充术,6眼行C3F8注气术,7眼联合巩膜外环扎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除1例因再次发生视网膜脱离,患者视力无明显提高外,其余48例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6个月后复查视力0.1以上37例占75.5%。结论: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玻璃体积血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在治疗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中的效果。方法  6例 ( 6只眼 )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患者均采用经睫状体平坦部的三切口闭合式玻璃体手术 ,其中 3只眼填充硅油 ,3只眼填充C3F8。结果 所有 6只眼视网膜均解剖复位 ,术后 4只眼视力提高 ,2只眼同术前视力 ,平均随访时间 3 .6个月 ( 1月— 12月 )。结论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硅油或C3F8填充术是目前治疗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晶状体摘出联合玻璃体切除治疗晶状体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晶状体摘出联合玻璃体切除治疗晶状体脱位的术后效果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对34例(34眼)晶状体脱位患者分别行晶状体摘出联合玻璃体切除手术(观察组)和单纯行晶状体摘出手术(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的术后视力及并发症,分析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采用t检验方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4例晶状体脱位患者中,18例(18眼)采用晶状体摘出联合玻璃体切除手术,患者术后6个月视力提高者15例,未提高者3例,其中11例术后葡萄膜炎反应经双氯芬酸钠眼水、典必殊眼水及托吡卡胺眼水等治疗后10d左右症状消失,5例眼压升高者经(0.2%卡替洛尔眼水)治疗2周左右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2例视网膜脱离患者经再次手术,并术后随访半年,未见并发症发生;另外16例(16眼)单纯行晶状体摘出手术,患者术后6个月矫正视力提高者6例,未提高者10例,其中6例发生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术视力未能提高,6例眼压升高患者经药物治疗未能好转,经小梁切除术仍有2例未能控制眼压,4例术后葡萄膜炎反应经双氯芬酸钠眼水、典必殊眼水及托吡卡胺眼水治疗后2周左右症状消失,2组术后视力恢复效果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晶状体摘出联合玻璃体切除治疗晶状体脱位,更有利于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联合手术治疗外伤性白内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晶状体摘除和前玻璃体切割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外伤性白内障。方法28例(28眼)因眼外伤致外伤性白内障合并眼前段复杂并发症的患者,均行晶状体摘除和前玻璃体切割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4眼同时行后囊膜切除术。术后随访2~25月,观察视力恢复情况。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5者,11眼,占39.29%;视力0.1~0.4者,14眼,占50%;视力<0.1者,3眼,占10.71%。结论一次完成晶状体摘除、前部玻璃体切割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联合手术是安全可行的,适应证的选择和熟练的操作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角膜瘢痕和散光是影响术后视力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背景:黄斑前积聚的出血称为出血性黄斑囊肿,在Terson综合征及婴儿摇晃综合征的患者双眼内可发现这样的病灶。本研究报道了玻璃体切除治疗Terson综合征及婴儿摇晃综合征导致患者黄斑前出血性囊肿的过程及结果。患者和方法:自1995年11月至2003年5月间,6例患者的7只眼因黄斑前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