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分析陆相盆地断陷勘探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广义的断陷洼槽区概念,主要包括断陷陡带(翼部)、主洼槽区、斜坡带中低部位。断陷洼槽区勘探程度低,是今后油气勘探的主要接替战场;断陷洼槽区岩性地层圈闭发育,具有明显的油气成藏优势,是发现规模储量的重要勘探领域。结合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和二连盆地的油气勘探实践,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和体系域划分的基础上,强化构造背景、沉积体系与储集砂体分布的综合分析,建立了断陷洼槽区8种典型的岩性地层油藏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2.
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是潮湿气候条件下发育的大型断陷湖盆,二连盆地则是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发育的小型断陷湖盆群。二者尽管构造演化特点相似,但湖盆规模、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差异很大,导致成藏条件和油气分布、富集规律不同。对比冀中坳陷和二连盆地近几年发现的岩性-地层油气藏,总结归纳出5方面油气藏分布与富集特征:①断陷湖盆大小决定凹陷油气资源及岩性-地层油气藏的规模。②成熟烃源岩厚度控制岩性-地层油气藏纵向分布范围。③主洼槽(生油中心)控制岩性-地层油气藏平面分布形态,例如,冀中坳陷岩性油气藏沿主洼槽带周缘呈“槽缘多环型”分布形态,二连盆地岩性油气藏在主洼槽内呈“槽内半环型”分布形态。④断陷湖盆地质结构决定油气运移主方向及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格局。⑤断陷湖盆成藏组合控制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富集程度。图5参11  相似文献   

3.
依据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三维连片地震数据、钻井、测录井、试油及分析测试数据,对沧东凹陷古近系孔店组洼槽区构造演化、沉积储集层、烃源岩成烃演化进行研究,进一步发展了断陷盆地洼槽区常规-非常规油气聚集模式。沧东凹陷洼槽区成藏要素储集层与烃源岩具有分区性特征,具有原型洼槽和改造型洼槽两种常规-非常规油气成藏模式。洼槽形成及演化控制了常规油到非常规油的有序分布。洼槽上部构造油气藏发育,洼槽外环带为三角洲前缘形成地层-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场所,中环过渡带为致密油发育有利区,而内环带细粒沉积相区为页岩油气勘探区。断陷盆地洼槽聚油理论的发展为老油田开展二次勘探开辟了新的建产增储领域和方向。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油气勘探在二连盆地、海拉尔盆地以及蒙古塔木察格盆地不断有新发现,二连盆地发现了小而肥的含油凹陷,发现了石炭系灰岩潜山油藏、斜坡坡折带规模储量、洼槽区岩性油藏,取得了可喜成果.通过实践进一步加深了对地下客观规律的认识:生油洼槽控制了油气分布,斜坡坡折带有利于岩性油藏形成,洼槽带是岩性油气藏形成的有利带,反转构造有利于油气成藏,变换带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带等.指出了北东向或北北东向洼槽是有利生烃洼槽,围绕主生烃洼槽多层多类找油、下洼找岩性油气藏和煤层气勘探等是该类盆地重要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5.
断陷盆地总体构造活动强烈,断裂带、褶皱带、背斜带等强构造区十分发育,是断陷盆地中主要的油气富集区,也是早期勘探的主要对象。但随着强构造区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已很难再有大的发现,油气勘探必须向弱构造区转移。通过对断层落差面密度、地层曲率、地层厚度变化率导数3个表征构造活动强度指标的统计、分析,划分出冀中坳陷的弱构造区,并分析其地质特征。通过对比强、弱构造区成藏条件的差异性,解剖油气成藏实例,总结弱构造区的油气成藏特征及富集规律。发现弱构造区主要分布在洼槽和斜坡地区,油气成藏主要受控于烃源岩、输导体系等,以发育岩性油气藏为主,在油气源充足条件下具有大面积、连片含油的成藏特点,可形成规模油气富集。以冀中坳陷蠡县斜坡为例,北部油源充足,且具有有效的输导体系,发育大面积多源供烃、断—砂输导的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6.
华北探区断陷洼槽区油气藏形成与分布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华北探区断陷石油地质条件、油气富集规律、勘探潜力研究与勘探实践表明,断陷洼槽区剩余油气资源丰富,是深化勘探的重要方向,断陷洼槽区砂体的形成主要受构造带类型、边界断层组合样式、坡折带类型、体系域类型和沉积相类型等控制,油气藏的形成主要受流体动力、油气运移通道、储层临界注入物性、砂体封闭等因素的控制,油气形成与富集主要受油气源、砂岩体、汇流通道等条件的控制,断陷洼槽区还具有形成岩性油气藏的优势和构造油气藏与岩性油气藏的共生互补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东部断陷盆地发现规模富集油气藏的难度越来越大,通过解放思想、创新认识,在新的地质理论指导下,2018年以来,先后在河套盆地西部陡带吉兰泰构造带、中部纳林湖构造带和北部兴隆构造带取得石油勘探重大突破,相继发现了吉兰泰和巴彦两大油田,揭示了晚深埋、晚生烃、弱成岩、晚成藏的地质发育特征和油气临洼近源富集的成藏特点。2021年,基于洼槽区具有资源潜力大、勘探面积广、构造背景好的有利条件,在兴隆构造带临洼有利构造部署风险探井——河探1井,在6 112~6 120 m井段试油获302.4 m3/d高产工业油流,实现了洼槽区碎屑岩领域超深层石油勘探重大突破。分析认为,晚期构造反转叠加大型滑脱断层控圈,晚深埋、弱成岩叠加超高压控储作用以及大型鼻隆构造背景汇聚控富集的有利地质条件是形成洼槽区高产富集的关键因素。河探1井的成功钻探有力拓展了河套盆地油气勘探空间,为河套盆地建成年产200×104t以上油田并保持持续稳产提供了坚实的资源保障,同时对陆相断陷湖盆(超)深层洼槽区勘探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构造的重新解释和沉积相的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凹陷陡坡带、洼槽带和缓坡带三元结构特征,属于单断箕状凹陷。以成烃条件为基础对不同结构单元的勘探潜力进行了分析,认为陡坡带靠近生烃洼槽的由同生断层形成的逆牵引构造、断阶带形成的断块圈闭与扇三角洲砂体有关的岩性、断层一岩性圈闭有利于聚集油气。位于洼槽内烃源岩层系的浊积砂体成藏条件最为优越。缓坡带鼻状构造圈闭、三角洲前缘部位和侧翼岩性圈闭、构造一岩性圈闭和与坡折带有关的的岩性圈闭发育部位对油气的聚集有利。  相似文献   

9.
苏丹Muglad盆地Fula凹陷是一个陆相被动裂谷盆地内发育的富油气凹陷,经过多期次勘探后,目前已进入新的以岩性圈闭为目标的勘探阶段。以"满凹含油理论"、"构造—层序区带聚集理论"为指导,以岩性油气藏"四图叠合"区带评价方法为手段,对Fula凹陷三级层序内构造、沉积、有效烃源岩、运移条件的配置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并结合现今油气发现,预测了Fula凹陷内岩性油气藏有利勘探区带。分析结果认为:Abu Gabra组AG2段是岩性油气藏发育最有利层段,Jake区扇三角洲前缘相带是目前最有利的岩性油气藏勘探区带,Baleela区曲流河三角洲前缘相带次之,Moga区曲流河三角洲前缘相带再次之,Fula区断裂坡折带上盘岩性油气藏勘探潜力有限。  相似文献   

10.
研究断陷盆地陡坡带变换构造特征及其对砂体的控制作用对陡坡带岩性油气藏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苏丹Muglad盆地Fula凹陷西部边界断层(福西断层)生长过程的恢复结果,对该凹陷福西陡坡带变换构造的发育位置、类型及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了变换构造对陡坡带断陷期有利砂体的控制作用,并预测了该凹陷福西陡坡带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发育区及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福西断层自北向南发育4处同向型变换构造,对陡坡带Abu Gabra组断陷期砂体发育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其控砂模式可分为转换斜坡控砂模式与传递断层控砂模式。福西陡坡带发育的3个岩性油气藏有利区,紧邻生排烃中心,均位于变换构造对应的断层上盘、横向背斜的上倾方向,处于油气二次运移的优势方向。在横向背斜的不同构造位置,不同类型油气藏有序分布,其顶部可形成断背斜油气藏,其两翼易于形成砂岩上倾尖灭油气藏,其底部易于形成滑塌浊积岩透镜体油气藏。  相似文献   

11.
Previously,troughs in continental faulted depressions were usually considered as a zone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expulsion rather than a zone for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If they were confirmed to be the source kitchen,the possibility that they could constitute potential plays would be overlooked in the subsequent exploration program.Based on the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practice of the Jizhong Depression and the Erlian Basin in the past several years,this paper discusses a new understanding that reservoir distribution is controlled by multiple factors and lithological accumulations are more likely to form in trough areas.It further documents the three main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formation of large lithological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s in trough areas.The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new concept that structural and lithological accumulations not only co-exist but also complement each other.We propose that fan-delta fronts on inverted steep slopes in troughs,delta fronts and sublacustrine fans on gentle slopes,channel sands along toes of fault scarps are favorable locations for discovery of new oil accumulations.The application of this concept has led to the discovery of several hundreds of million tonnes of oil in place in trough areas in the Jizhong Depression and the Erlian Basin.  相似文献   

12.
裂谷盆地致密砂岩气是当前勘探的新领域,本文以松辽盆地与渤海湾盆地为重点,对裂谷盆地致密砂岩气成藏机制与富集规律进行了全面系统分析,明确了裂谷盆地有别于克拉通盆地的致密砂岩气气藏特征,指出裂谷盆地致密砂岩气成藏机制上表现为:多因素促源快速生气、多物源催生有利储层、长距离运移立体成藏,先致密后成藏有利配置。气藏富集规律上具有断槽控制气藏分布、沉积相带与构造带控制成藏、次生孔隙带与物性下限控制气藏富集段的特点。分析了松辽盆地与渤海湾盆地致密砂岩气勘探前景,明确了下一步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3.
岩性油藏三元成因模式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20,自引:8,他引:20  
济阳坳陷岩性油藏系统研究和统计发现,岩性油藏成藏主要受油源、储集物性和砂体成因类型等因素的控制。随埋深增加,岩性油藏的形成具有阶段性,在埋深适当的第二阶段成藏条件最好。岩性圈闭油气成藏可以用三元成因进行解释,围岩生排烃条件由差到好、砂体自身条件由差到好、砂体的沉积环境从不利到有利。当三方面均满足一定的条件时,圈闭具有成藏的条件。通过对车镇凹陷沙河街组三段下层序Ⅰ油源条件、沉积体系和沉积相及储集物性分析,应用三元成因模式对岩性圈闭和岩性油藏的分布进行了初步预测:车西洼陷和郭局子洼陷中心的浊积扇体,车271井区和大355井区是岩性圈闭和岩性油藏发育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4.
在区域油气成藏条件、运聚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亚诺斯盆地LB区块成藏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探讨局部油气富集的影响因素,预测有利勘探方向。LB区块是油气运聚的优势指向区,主力储层卡沃内拉组内部发育多套储盖组合,圈闭类型主要为与正断层伴生的低幅断背斜、断鼻构造;区块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是构造与储层,它源油气沿C7层块状砂岩侧向运移,首先在层内构造圈闭中聚集成藏,部分油气被后期断层作用垂向输导到C5层,并在该层底部紧邻断层的构造、岩性圈闭内再次聚集成藏,局部油气富集受构造背景、圈闭幅度及储层质量等因素共同控制;区内预测发育有C7层远离断层的低幅背斜型油藏、C5层断层下降盘岩性上倾尖灭型油藏。  相似文献   

15.
沉积盆地超压体系划分及其与油气运聚关系   总被引:19,自引:13,他引:6  
以生成油气的烃源岩为线索,依据超压成因的主控因素,将沉积盆地中超压体系划分为两类:即深部超压体系及浅部超压体系。前者具有成熟至过成熟的烃源岩,超压分布广,尤其是在中新生代盆地;而后者缺乏成熟的烃源岩,且分布局限,一般仅见于前陆盆地,也就是在前陆盆地存在双超压体系。深部超压体系的形成与生烃作用密切相关,其他因素只是促使压力的进一步增大,而上部超压体系的形成则是后期构造侧向挤压的结果。正确区分两类超压体系,对于探讨油气生成、运移及聚集成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油气勘探的角度分析,深部超压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它是油气生成的化学反应炉,油气运移的原动力,并决定油气的运移相态、方式及成藏特征等。深部超压体系一般难以成藏,但构造抬升或断裂作用使原有的温压平衡系统遭受破坏时也可以成藏。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和威利斯顿盆地均以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为主要勘探层系。基于对构造沉积背景和油气成藏条件的对比分析,探讨了两个盆地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的异同。威利斯顿盆地所处的北美板块规模较大,构造相对稳定,沉积主要受海平面升降的控制。塔里木盆地所处的塔里木板块规模较小,构造变动强烈,沉积受构造运动影响较大。威利斯顿盆地发育了高丰度的烃源岩、良好的孔隙型储层和蒸发岩盖层。而塔里木盆地古生界发育高-过成熟度烃源岩、岩溶型和白云岩储层及泥岩和蒸发岩主导的盖层。二者均发育有多种类型圈闭的古隆起,可作为盆地油气富集的主要区带。威利斯顿盆地发育的多套蒸发岩盖层使得含油气系统概念在该盆地能够得到有效的应用,而油气成藏体系则可以更有效地指导以塔里木盆地为代表的多源、多灶和多成藏期盆地的油气勘探。白云岩-蒸发岩构成了威利斯顿盆地重要的储-盖组合类型。以此类比,塔里木盆地巴楚和塔中地区的中、下寒武统白云岩-中寒武统膏盐岩储-盖组合是未来勘探的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17.
根据对莺 琼盆地成气地质条件的分析认为 :①莺歌海盆地烃源以裂后拗陷期的中新统烃源岩为主 ,晚期泥底辟活动对气藏的破坏作用不严重 ;②钻探证实琼东南盆地Ⅱ号断裂带是烃源断裂 ,能否形成富集高产的富烃气藏 ,主要取决于主运聚输导系统与储盖组合良好的圈闭的有效配置 ;③琼东南盆地上第三系中新统海相泥岩具备一定的生烃能力 ;④琼东南盆地主要成藏组合类型是渐新统自生自储成藏组合的下组合系统和中新统下生上储、自生自储成藏组合的上组合系统 ;⑤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带东方和乐东区 2口深探井的钻探成果证实 ,异常高温高压 (压力系数大于2 0 )地层系统中仍然存在具高突破压力、封盖能力强的泥岩封盖层 ;⑥莺歌海盆地烃源岩时代新、生排烃时间晚 ,有利于天然气运聚动平衡成藏 ,资源量及勘探潜力大 ,应排在中国近海 5个含气盆地 (凹陷 )之首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克拉通盆地油气成藏特点和勘探思路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克拉通(内)盆地是重要的含油气领域。中国的克拉通破碎性强,经历了多次开合构造旋回并受到晚新生代构造运动的强烈改造,决定了该类盆地油气藏一般有多期多源生烃、晚期定型或成藏的特点.形成原生、准原生和次生油藏的复杂空间组合。其主要成藏控制因素为生烃坳陷、古隆起和古斜坡、不整合和岩溶作用、断裂和裂缝系统、后期保存状况等。适于该类盆地的勘探思路为:确定有效烃源岩,强调古隆起和晚期改造的不同作用,强调对次生储集空间的研究,明确岩性油气藏和天然气勘探的重要地位.自觉地从次生油气藏向近源层逼近,同时还必须形成与之配套的技术工艺体系。图3表1参10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部燕山运动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中国西部地区的燕山中期构造运动是一次重塑西部构造格局的构造运动。侏罗纪末期,隶属新特提斯洋的雅鲁藏布江大洋岩石圈向北俯冲,班公湖-怒江洋发生闭合,拉萨地块与羌塘地块碰撞拼合,北部的鄂霍茨克海此时也发生了闭合。区域性的远程构造挤压作用使中国西部古老缝合线及大型古老断裂复活,造山带快速隆升。在西部各盆地内则表现为部位各异、程度不同的白垩系与侏罗系之间的角度不整合,在盆地的边缘以及断裂发育部位形成新的构造,同时进一步改造已有的各类构造样式。从白垩纪(各地区时间稍有差异)开始,西部的盆一山格局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燕山期构造运动对油气藏形成、调整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对下伏多套源岩的成熟具有双重作用,在山前坳陷相对连续、快速的沉降区会加速成熟,而在多期隆升和低速沉降地区会延缓成熟,为喜马拉雅期油气藏的高效率形成提供了保障;其次,变形、隆升、风化、剥蚀及淋滤作用对不整合之下的多套储层的储集性能具有明显的改善,不整合之上的白垩系下部沉积了分布广泛的优质砂砾岩储层;第三,形成了大量的构造、岩性、地层不整合等多类型圈闭,加之古隆起和断裂带的背景,为多类型、多层系油气藏形成与富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陆相断陷盆地相-势耦合控藏作用及其基本模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陆相断陷盆地油气运移、富集具有"断坡控砂、复式输导、相势控藏"的基本特征。文中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为例,详细阐述了"相"势"控藏特征和"优相-低势耦合控藏"的基本模式。研究表明,"相"控油气作用可分4个层次,即构造相控油气作用、沉积相控油气作用、岩相控油气作用和岩石物理相控油气作用,它们反映了从宏观到微观的油气分布规律和富集机制。"相"控油气作用的基本模式为"高孔-优相控藏"。"势"控油气作用可分为4种类型,即位能控油气作用、压能控油气作用、界面能控油气作用和动能控油气作用。不同类型势能控制着不同类型油气藏的形成和富集。"势"控油气作用的基本模式为"低势控藏"。优相-低势耦合作用控制了东营凹陷90%以上的油气藏分布,决定了不同类型的油气藏在不同埋深条件下的分布及势能差异,解释了主要目的层有效储层临界孔隙度随埋深增大而变小的规律性,阐明了各类圈闭内部势能较外部势能低50%以上才能开始聚集油气的机制。应用"近源-优相-低势"控藏模式可以对陆相断陷盆地潜在隐蔽油气藏进行分布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