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非糖尿病性肾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0年7月~2005年7月在我院进行肾活检的15例老年(年龄≥60岁)糖尿病患者合并的非糖尿病性肾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结果:表现镜下血尿者4例,病理类型分别是IgA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膜增殖性肾炎和亚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病;肾病综合征者4例,病理类型分别是膜性肾病2例、系膜增生性肾炎和膜增殖性肾炎各1例;肾功能减退与糖尿病病史不相符者10例,占66.7%,表现为急性肾功能不全者7例,病理类型分别是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病2例、系膜增生性肾炎2例、IgA肾病、膜增殖性肾炎和肾小球淀粉样变病各1例,表现为慢性肾功能不全者3例,病理类型均是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病,伴有高血压性肾损害者8例.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的非糖尿病性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与糖尿病病程不相符的肾功能减退,病理类型主要是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病和系膜增生性肾炎,多数伴有高血压性肾损害.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并发非糖尿病肾损害26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非糖尿病性肾损害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并指出肾活检在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肾脏损害中的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肾活检的42例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肾损害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分型。结果:42例糖尿病合并肾损害的患者中,糖尿病肾病(DN)16例(占34.8%),非糖尿病性肾脏疾病26例(占56.5%),其中包括各种继发性肾脏疾病,病理类型分布分别是IgA肾病Lee’sⅡ级6例(占23.1%),IgA肾病Lee’sⅢ级3例(占11.5%),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5例(占19.2%),膜性肾病4例(占15.4%),其中1例为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1例为狼疮性肾炎,免疫荧光表现为"满堂亮",局灶阶段性肾小球硬化症2例(占7.7%),肾淀粉样变性病1例(占3.9%),骨髓瘤肾病1例(占3.9%),膜增生性肾炎2例(占7.7%),其中1例为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紫癜性肾炎1例(占3.9%),慢性间质性肾损害1例(占3.9%)。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并发肾脏损害相当部分是非糖尿病性肾脏病变,当临床有非糖尿病肾病线索时,应及早行肾活检。  相似文献   

3.
王洁 《右江医学》2010,38(3):279-280
目的提高对表现为内皮细胞病的Castleman病的认识。方法对3例肾病病理表现为内皮细胞病的Castleman病进行病例分析,并复习国内外有关文献。结果 3例Castleman病患者,临床分型均为多中心型,主要表现为乏力、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脾大、轻度贫血、血尿、蛋白尿和C反应蛋白增高,临床诊断2例为慢性肾脏病,1例为急性肾衰竭。结论肾脏病理表现为内皮细胞病的Castleman病临床表现多样,极易漏诊,诊疗工作中如遇肾脏病变伴淋巴结肿大病例,应尽早行淋巴结活检,以期能早期诊断,及时明确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对Castleman病肾脏损害的认识。方法对2例以新月体肾炎为表现的Castleman病进行病例分析,并复习国内外有关文献。结果 2例新月体肾炎患者为多中心型、浆细胞型Castleman病,主要表现为浅表淋巴结肿大、贫血、蛋白尿、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增高、低白蛋白血症和肾功能损害,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经治疗后肾功能恢复,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治疗后肾功能有改善,但仍须行维持性肾替代治疗。结论 Castleman病引起新月体肾炎较少见,极易漏诊,临床上如遇肾损伤伴浅表淋巴结肿大病例,应尽早行淋巴结活检,以期能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4):132-135+169
目的 了解炎症性肠病肾脏损害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 对2010 年5 月~2018 年12 月在我院诊断为炎症性肠病肾损害的21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对其中行肾穿刺活检的13 例患者的活检病理特点进行描述。结果 21 例炎症性肠病肾损害患者中,男7 例,女14 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6 例,克罗恩病患者5 例。其中13 例患者行肾穿刺活检,病理类型包括IgA 肾病6 例,膜性肾病3 例,间质性肾炎3 例,新月体肾炎1 例。结论 IBD 患者可以出现不同类型的病理损害,其中以IgA 肾病、间质性肾炎以及膜性肾病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astleman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特点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Castleman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疗效评价。结果 8例患者中4例首发症状有乏力,3例有低蛋白血症,3例有蛋白尿或者肾损害,2例有感染,1例有肌损害。3例确诊为透明血管型,3例为浆细胞型,2例为混合细胞型。病理学提示淋巴结结构保持完整,滤泡增生明显,血管增生。结论 Castleman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其诊断和分型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手术、化疗、放疗及生物治疗等多种方法可应用于该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糖尿病合并肾脏损害患者肾活检病理特征及与临床的联系,探讨肾活检对2型糖尿病合并肾脏损害的诊断价值及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136例伴有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T2DM)进行经皮肾穿刺活检,观察肾活检组织病理与各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136例患者中,糖尿病肾病(DN)88例(64.7%),其中结节型肾小球硬化36例(40.9%),弥漫性肾小球硬化52例(59.0%);非糖尿病性肾脏疾病48例(35.2%),包括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3例(27.0%),IgA肾病9例(18.7%),膜性肾病6例(12.5%),局灶节段性硬化5例(10.4%),间质性肾炎3例(6.3%),膜增生性肾炎3例(6.3%)(其中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2例),微小病变3例(6.3%),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2例(4.2%),肾淀粉样变2例(4.2%),骨髓瘤肾病1例(2.1%),紫癜性肾炎1例(2.1%)。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肾脏病变时相当部分是非糖尿病性肾脏病变,糖尿病合并肾损害患者应尽早肾活检,以明确诊断并给予正确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并发非糖尿病性肾损害的临床诊治分析.方法 选取2005年6月至2011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6例糖尿病并发肾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改变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56例患者中,糖尿病性肾病患者为30例(占53.6%);非糖尿病性肾病患者为26例(占46.4%),其中l0例IgA肾病(Ⅱ级占4例,Ⅲ级占6例),5例膜增生肾小球肾炎,4例膜增生性肾炎,3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3例膜性肾病,1例狼疮性肾炎.大部分患者经糖皮质激素联合细胞毒类药物治疗后症状得到明显好转.结论 糖尿病肾病并发肾损害病例中非糖尿病性肾病占相当的比例,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如果出现非糖尿病肾损害的征兆,应该及时进行肾活检.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对Castleman病的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02~2008年间收治的6例Castleman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主要表现为持续发热,血沉增高,浅表淋巴结或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表现为浅表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双侧胸腔积液及腹腔积液,肝肿大。此3例淋巴结活检后病理均为浆细胞型,多中心型。1例以肾上腺占位为主要表现,1例以肠系膜包块为主要表现,1例以盆腔包块为表现。此3例术后病理学报告为透明血管型,临床分型为局灶型。结论Castleman病临床表现不典型,表现多样,易漏诊、误诊。病理学及免疫组化为该病最主要诊断依据,其预后与病理学分型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陈国强  余宏川 《吉林医学》2010,31(18):2777-2778
目的:为了解小儿肾小球疾病的临床与病理相关性。方法:对98例肾活检的肾小球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临床表现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病检后符合临床诊断7例;轻度系膜增生性5例,微小病变1例,局灶节段硬化1例;余4例分别诊断为血清阴性乙肝相关性肾炎2例,IgA肾病1例,IgM肾病1例,临床与病理符合率63.6%。;56例临床表现为紫癜性肾炎,52例病检均为系膜增生性,占92.8%。其中Ⅱ级改变33例(58.9%),临床表现为血尿伴少量蛋白尿24例,符合肾病综合征9例;Ⅲ级改变19例(41.1%),临床表现为血尿伴少量蛋白尿10例,符合肾病综合征9例(16.6%)。余4例病检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8.2%),临床表现均为肾炎性肾病;临床表现为乙肝相关性肾炎6例。病理确诊5例,1例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结论:结果显示,临床表现与病理大部分均符合,但有5例临床与病理诊断不符,且临床表现轻重与病理改变轻重并不平行,仅凭临床表现进行诊治,有误诊、过度治疗、延误治疗的可能,肾脏病理检查在肾小球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Castleman病(Castleman disease,CD)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Castleman病7例,男性4例,女性3例,中位年龄48岁,局灶型5例,弥漫型2例,均经病理证实。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7例CD中2例无任何症状;胸部X线上3例表现为纵隔内软组织肿块,强化明显,4例表现为肺内小结节;肺扫描3例阴性,4例阳性;气管镜检1例管腔呈外压性狭窄;5例局灶型CD手术治疗效果好,2例弥漫型CD疗效欠佳;术前均未明确诊断,分别误诊为肺癌、肺结核、结节病等。结论Castleman病临床表现复杂,局灶型多表现为强化明显的纵隔内肿块,弥漫型影像学缺乏特征性,术前极易误诊,应争取早日手术活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Castleman病(Castleman disease,CD)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Castleman病7例,男性4例,女性3例,中位年龄48岁,局灶型5例,弥漫型2例,均经病理证实。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7例CD中2例无任何症状;胸部X线上3例表现为纵隔内软组织肿块,强化明显,4例表现为肺内小结节;肺扫描3例阴性,4例阳性;气管镜检1例管腔呈外压性狭窄;5例局灶型CD手术治疗效果好,2例弥漫型CD疗效欠佳;术前均未明确诊断,分别误诊为肺癌、肺结核、结节病等。结论Castleman病临床表现复杂,局灶型多表现为强化明显的纵隔内肿块,弥漫型影像学缺乏特征性,术前极易误诊,应争取早日手术活检。  相似文献   

13.
Castleman病是一类罕见的血液系统疾病。本文报道1例以膜性肾病、多浆膜腔积液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不典型的Castleman病患者,病程中合并反复肾周出血,病情迁延复杂,经多学科协作明确诊断并给予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学标志物阴性的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提高对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认识,从而避免误诊与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乙肝血清学标志物阴性、经活检诊断为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33例血清学标志物阴性的患者中,29例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4例表现为肾炎综合征;病理类型:经典臆性肾病6例,不典型媵性肾病27例。结论①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并非确诊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的必要条件,血清抗原阴性不能排除HBV—GN的诊断,尤其是肾脏病理类型为不典型膜性肾病的青少年患者;②血清学标志物阴性的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临床表现以肾病综合征为主,病理类型以不典型膜性肾病为最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合并肾损害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MM合并肾损害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分析其中14例肾脏病理活检资料;以血肌酐为肾损害的指标进行MM合并肾损害的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MM合并肾损害的临床表现呈现多样性,以贫血、骨损害、血压升高常见.肾脏病理表现多样,14例肾活检中肾小球系膜增生性病变5例,淀粉样变性(ALD)4例,急性肾小管损伤2例,轻链沉积病(LCDD)2例,管型肾病(CastN)1例.血肌酐升高与高钙血症的发生率呈正相关(OR=12.591,P=0.020).结论 MM合并肾损害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贫血、骨损害、血压升高常见;肾损害病理类型多样,肾小球系膜增生性病变及淀粉样变性所占比例较大.高钙血症是MM患者以血肌酐升高为表现的肾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101例IgA肾病的临床与病理的分析来观察IgA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与其内在联系。方法经皮肾穿刺活检获取IgA肾病患者的病理结果,并将临床表现及病理结果进行分类分型,同时获取IgA肾病的病理资料,并进行分组讨论。结果IgA肾病的临床表现以无症状性血尿/尿检异常及慢性肾小球肾炎为常见分别占35例(34.7%)和32例(31.7%),其次为肾病综合症26例(25.7%),其中成人IgA肾病临床表现以慢性肾炎为主伴有肾功能不全,有急进性肾炎的表现,而青少年IgA肾病以无症状性血尿/尿检异常为主不伴有肾功能不全且无急进性肾炎的表现。病理类型以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最常见,成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青少年,而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局灶节段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肾炎及硬化性肾炎较青少年多见。慢性肾小球肾炎、无病状血尿/尿检异常和肾病综合症主要表现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其次为局灶节段性硬化。IgA肾病以轻系膜增生为主,成人的重度系膜增生、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肾小球硬化大于20%、球囊粘连、新月体形成、肾缺血改变、血管葱皮样改变、肾间质小管慢性化的比率均高于青少年。结论成人IgA肾病临床表现较青少年严重,病理类型比青少年差,病理特点显示预后较青少年差,但仍有少部分的青少年IgA肾病存在慢性化表现,提示预后较差,建议早期行肾活检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儿童肾活检患儿疾病转归情况.方法 对我科1993年1月至2008年1月218例经皮肾活检儿童的随访资料进行整理.结果 218例儿童肾活检病例随访3~17年,其中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2例均临床痊愈.微小病变肾小球病26例均临床痊愈.肾小球轻微病变16例中15例临床痊愈,1例并发水痘死亡.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76例中66例临床痊愈,8例尿常规异常,2例死亡(1例并发淋巴瘤死亡,1例并发脂膜炎合并肺部感染死亡).IgA肾病23例中18例临床痊愈,尿常规异常5例.IgM肾病3例均有尿常规异常.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10例中7例尿常规异常,3例出现氮质血症.膜性肾病36例中29例临床痊愈,尿常规异常7例.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2例均于两年内死亡.薄基底膜病4例,均有镜下血尿.Alport综合征2例均于两年内死亡.结论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微小病变肾小球病、肾小球轻微病变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预后较好,膜性肾病、IgA肾病、IgM肾病预后次之,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膜增生性肾炎和Alport综合征预后最差.严重并发症或合并症是肾小球疾病重要的死亡原因.病理类型对评估临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隐源性急性肾衰竭的临床表现和肾活检病理改变,揭示其病因、影响因素及转归预后,提高急性肾衰竭诊治水平。方法对80例急性肾实质性疾病所致的急性肾衰竭进行临床分析,并作肾活检进行病理研究,同时给予治疗。结果临床诊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28例,狼疮性肾炎12例,急性肾炎综合征15例,慢性肾炎12例,紫癜性肾炎5例,药物性肾病4例,妊娠期肾病2例,血管炎2例。系膜增殖性肾炎19例,狼疮性肾炎16例,新月体肾炎10例,急性间质一小管病变7例,膜、增生性肾炎5例,膜性肾病2例,IgA肾炎6例,紫癜性肾炎7例,硬化性或增生硬化性肾炎7例,微小病变性肾病1例。治愈21例,缓解或部分缓解49例,无效5例,死亡5例。结论隐源性急性肾衰竭以肾小球病变占绝大多数,病理表现为肾小球损害且多合并肾间质一小管损害,激素疗法与透析联合治疗可使多数肾功能衰竭得到恢复,尽早肾活检明确病理诊断可显著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金文香 《中外医疗》2011,30(30):84-84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并发非糖尿病肾损害的临床特点,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非糖尿病肾损害的病理原因。方法对30例2型糖尿病并发肾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30例患者中,糖尿病性肾病患者为13例(占43.3%),非糖尿病性肾病患者17例(56.7%);就非糖尿病性肾病的病理类型而言,IgA肾病Lee’sⅡ级为4例,Ⅲ级为3例,分别占23.5%和17.6%,膜增生肾小球肾炎3例(占17.6%),阶段性肾小球硬化症2例(11.8%),膜性肾病2例(11.8%),骨髓瘤肾病2例(11.8%),膜增生性肾炎1例(5.9%)。结论 2型糖尿病并发肾损害大多是非糖尿病肾损害,在临床过程中,如果出现非糖尿病肾损害征兆,应当立即进行肾活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Castleman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肺Castleman病误诊为肺门淋巴结结核病人的临床诊治资料,并结合误诊文献复习分析其常见误诊疾病,为临床诊断、鉴别诊断提供新思路。结果该病易误诊为淋巴结结核、肺癌、结节病、淋巴瘤、骨髓瘤、腹部恶性肿瘤及风湿性疾病等。确诊有赖于病理组织学检查,必要时需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该病例最终诊断为Castleman病(浆细胞型),予以CHOP方案化疗,病情稳定,短期随访未见复发。结论Castleman病为一种慢性的巨大淋巴结增生的少见病,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均缺乏特征性,易误诊为多种临床常见病,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确诊有赖于淋巴结活检和病理学检查,治疗主要是手术和化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