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蚓激酶对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蚓激酶能直接降解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激活纤溶酶原,具有类凝血酶及类纤溶酶样作用,但对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Ⅺ、Ⅻ无明显作用。蚓激酶有望成为新的溶栓、抗栓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x线平片,CT检查在类恶性骨瘤样全骨炎上的诊断价值,以及与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 收集、整理了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25例类恶性骨肿瘤样全骨炎患者.男18例.女7例平均年龄23.5岁,全都行x线平片检查和CT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25例均表现为类恶性骨肿瘤样全骨炎的影像特征,结论 类恶性骨肿瘤样全骨炎在X线平片及CT检查表现奇特,根据其x线特点可作为类恶性骨肿瘤样全骨炎诊断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尼群地平的药理及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尼群地平(Nitrendipine,NTD)为第二代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1985年上市。与硝苯地平相比,NTD具有降血压作用温和、维持时间长、副作用少等优点。本文对近几年有关其药理及临床应用进展概述如下。 1 药理作用 1.1 作用机理与其它钙拮抗剂一样。在同钙离子通道上的功能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至少已发现两个以上的受体:尼群地平样及维拉帕米样受体,二氢毗啶类作用于尼群地乎样受体的结合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依非韦伦对肝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对蛋白质表达谱的影响.方法 人肝癌细胞系Huh7中分别加入依非韦伦1.25,2.5,5和10 mg·L-1,培养5h后采用原位比色法测定细胞内活性氧类(ROS)的含量;依非韦伦2.5mg·L-1与细胞作用5h后,用膜联蛋白-Ⅴ/碘化丙啶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染色.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  相似文献   

5.
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钙拮抗剂自1963年问世以来发展十分迅速,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钙拮抗剂分为二氢吡啶类(1.4DHP)和非二氢吡啶类。以硝苯地平为代表的二氢吡啶类为选择性Ca2+通道阻滞药,其主要的作用部位在电压依赖型通道(PDC)、电压调控型通道(VO...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头孢菌素类药联用血塞通注射液引起的双硫仑样反应.方法 回顾我科自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头孢菌素类药联用血塞通注射液出现双硫仑样反应的9例病例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经过.结果 头孢菌素类药联用血塞通注射液易出现双硫仑样反应.结论 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应重视双硫仑样反应,避免头孢菌素类药与血塞通注射液联用.  相似文献   

7.
杨玉玲 《北方药学》2011,8(6):79-79
抗炎类中药对于各种类型的炎症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它主要是从调节人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等功能,进而干扰花生四烯酸代谢,然后起到炎症介质的作用,从而抑制人体白细胞的趋化、移动以及活化,并且抑制人体氧自由基的产生,同时影响细胞内部第二信使以及抗血栓形成等方面抑制炎症。  相似文献   

8.
恶性肿瘤是世界公认的对人类健康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 ,其危害性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因此 ,加强肿瘤治疗的研究 ,提高现有各种治疗手段的效果 ,降低癌症死亡率 ,减少复发率 ,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是临床医务工作者的急迫职责。在肿瘤治疗中 ,化疗是当前肿瘤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众多化疗药物中 ,铂类配合物是一类抗肿瘤作用较强、抗肿瘤谱较广的药物。现介绍临床使用以及正在研究中的铂类金属抗肿瘤药物。1 临床使用的铂类抗肿瘤药物从Rosenberg偶然发现铂配合物能抑制细胞分裂后 ,即开创了铂类抗肿瘤药物的研究。随着上世纪 70年代…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泻下类中成药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80例患者使用泻下类中成药进行治疗的临床资料,与常规治疗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其临床效果差异.同时记录对比泻下类中成药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使用范围及应用情况.结果 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泻下类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在内、外、妇、儿科的疾病治疗过程中均有一定的使用方面,在治疗效果来看,泻下类的中成药的不良反应与常规药物相比更少,且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结论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泻下类中成药的使用范围较广,治疗的副作用较小,在临床使用的时候可以进行推广,并对泻下类中成药的研究加大,提高更好的治疗效果和作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
非甾体类抗炎药的用途非常广泛,但是其在眼科的应用研究确实比较少见的,笔者即就近年来其在眼科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总结研究。本文笔者就非甾体类抗炎药的资料进行大量参阅、整理,总结其在眼科疾病治疗中的作用以及应用范围,并且对新型的几种非甾体类抗炎药进行了分析,对其疗效及应用机制进行安全性评价。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在眼科疾病的应用中,能够起到良好的消炎、止痛、抗过敏作用,尤其是不良反应少的特点,使其逐渐广泛的应用于眼科疾病的治疗,常用的眼科非甾体类抗炎药滴眼剂即有多种,如氟比洛芬钠、普南扑灵、双氯芬酸钠、酮咯酸氨丁三醇、吲哚美辛、奈帕芬胺、溴芬酸钠等各种滴眼剂,皆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笔者在对几种典型的眼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进行研究时发现,其临床不良反应皆在可耐受范围内,且不影响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盐酸纳洛酮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盐酸纳洛酮(naloxonehydrochloride,NX)为羟二氢吗啡酮衍生物,系阿片受体特异拮抗剂。在早期主要用于对阿片受体、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和镇痛药作用机理的基础研究 ,在此基础上 ,临床工作者逐步认识到NX除拮抗吗啡类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外 ,还广泛用于治疗非阿片类中枢镇静催眠药如巴比妥类、苯二氮类等急性中毒所致的呼吸抑制、昏迷 ,急性酒精中毒 ,各种类型的休克 ,突发性耳聋、眩晕、耳鸣,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均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从而显示出该药作为阿片样物质拮抗剂的广泛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针对几种常见抗生素临床实际应用的探讨,总结出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准则。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和作者多年临床经验,主要讨论了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等常用抗生素的适应症、用药剂量及时机、禁忌症以及不良反应等关键要素,总结了抗生素使用原则。结果:医务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掌握各类主要抗生素的适应症、用药剂量及时机、禁忌症以及不良反应等,对于患者的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是医务工作者的基本技能要求。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尽量避免其危害,使之为人类所用,从而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非胰岛素类降糖药物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抗糖尿病药物通过不同于传统药物的作用机制,针对某些特殊的靶点进行干预,为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应根据其不同作用机制,合理选择适用范围,最大程度发挥其降糖作用,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文根据降糖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结构,对非胰岛素类降糖药物如胰岛素促泌药、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α-糖苷酶抑制药、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和受体激动药、二肽基肽酶-4抑制药、胰淀素、钠-葡萄糖转运体抑制药等的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目前临床使用较广。但由于存在一些合理用药的问题,致产生耐药性细菌明显增多,口服头孢菌素类抗菌疗效明显下降;1983年以后对肺炎致病菌中革兰氏阳性球菌,第一代头孢菌素类的抗菌有效率仅17%,第二、三代头孢菌素类的抗菌有效率保持在40%左右。新头孢菌素类的研制和临床研究提示;要使该类抗生素保持广谱的抗菌活性、理想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良好的临床疗效,临床医生提高对抗生素合理使用的认识十分重要,笔者复习国内外近期的研究资料,结合临床工作中的体会,仅就头孢菌素类不同类型的抗菌作用,细菌对其敏感度和药物选择,在体内过程(药代动力学)和临床合理应用的研究,及有关新头孢菌素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嘌呤类抗病毒药物的药动学特点、药理作用机制、临床应用范围以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他汀类和贝特类降脂药临床联合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羟基三甲基辅酶A(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简称他汀类)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调血脂药物之一,也是曾经被认为很安全的一类药物,直到2001年西立伐他汀事件发生后,医生和患者开始更加关注这类药物的安全性.我国目前临床上应用的降脂药物主要是他汀类与贝丁酸类(简称贝特类).他汀类主要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贝特类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降低甘油三酯(TG)作用优于他汀类.由于FDA收到的31例与使用西立伐他汀导致严重横纹肌溶解而死亡的报告中有12例合用吉非贝齐,因此临床对他汀类和贝特类联合用药的安全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检索MEDLINE,并参考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国家心肺和血液研究所(ACC/AHA/NHLBI)临床建议[1],以及最新的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NCEP)成人治疗组Ⅲ(Adult Treatment PanelⅢguidelines,ATPⅢ)指导原则[2],对他汀和贝特类降血脂药物的联合用药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李蔚  白莉莉 《安徽医药》2006,10(4):299-301
纳洛酮又名丙烯吗啡,为羟二氢吗啡酮衍生物。其化学结构与吗啡类似,是专一的吗啡受体拮抗剂,与阿片受体呈立体专一性结合。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人体内源性阿片样物质,特别是β-内啡肽这一生理活性物质在一些疾病中的作用的认识,为β-内啡肽拮抗剂纳洛酮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其适应症也不断扩大。1药理作用与阿片亲和力比吗啡或脑啡肽均大,本身几乎没有吗啡样激动剂作用,注入小剂量即能迅速阻断吗啡类的作用,消除吗啡类药物中毒症状,对吗啡已耐受成瘾者用本药后能立即出现戒断症状。临床用于麻醉性镇痛药的急性中毒,是对镇痛药进行药…  相似文献   

18.
喹诺类药物在临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金峰  R 《天津药学》1996,8(1):23-26
喹诺酮类药物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类抗菌药,自1962年研制了第一个喹诺酮类抗菌药萘定酸之后相继又研制出出氟喹诺类,如诺氟沙星(norfloxaicin)、氧氟沙星(ofloxacin,OFLX)和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e)类。此类药物疗效肯定,毒副作用小,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杂性疾病。本文就该类药物的作用机理,应用范围及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等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非甾体类抗类药 (non steroidalanti inflamatorgdrugsns ,NSAIDs)是一大类不含类固醇的甾体结构而具有抗炎止痛和解热作用的药物。自应用于临床2 0 0多年来 ,作为控制骨性关节炎 (OA)和风湿性关节炎 (RA)症状的首选药物 ,在临床领域已广泛认可。美洛昔康是一种新型的非甾体类抗炎药 ,即COX Ⅱ特异性抑制剂 ,与传统NSAIDs 相比 ,具有较强的抗炎活性以及较小的不良反应。1 药动学 据国外文献报道 ,美洛昔康片经口服或肛门给药都能很好吸收 ,与进食时服药对药物的吸收没有影响。口服 7 5mg和 15mg ,药物浓度分别与剂量成正比例 ,3~ …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大肠类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减少大肠类癌的漏诊和误诊.方法 分析20例大肠类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5例息肉样肿瘤直径>1.2 cm,表面糜烂,其中1例表面有溃疡出血倾向;其余15例均为直径<1.0 cm的息肉样肿瘤,表面光滑,质地韧,色泽淡.结论 肠镜是发现大肠类癌的最有效方法,大肠类癌恶性程度低,早期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