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分析公共舆论的特征、寻求科学的舆论引导方法是当代舆论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相对于内地汉族聚居区来说,舆论现象在存在形态、活动要素、形成模式等方面具有其特殊性,由此,少数民族地区的舆论引导也应采取与之相应的方式和途径。掌握这些规律对于充分利用舆论的力量,维护边疆的社会稳定以及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几个相关概念的界定 少数民族地区 在我国的5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绝大部分,而其他民族所占比例小,所以习惯上把汉族以外的各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地…  相似文献   

2.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舆论的重要性逐渐被新闻传播学界意识到,新闻学界分别在舆论理论研究和实际的舆论调查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舆论学理论研究目前只有不多的人在做,多数人专注于眼下各种实用性的舆论调查。一些调查对什么是舆论把握不当;面对舆论、舆情,如何划清马克思主义舆论观和法西斯主义舆论观的界限,认识不清。习近平强调宣传工作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这个"势",包括舆论在内的各种社会力量。正视和尊重舆论是把握、引导舆论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公共舆论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的梳理,认为伴随着公共领域的转型,公共舆论的本质已经发生了变化。在一定层面上,被社会所感知的舆论实际上是媒介舆论。作为一种自为意见的表达体系,媒介舆论上是国家政治权力、经济权力、媒介和公众利益搏弈、平衡的结果,表现出现实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4.
公共决策与网络舆论良性互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丽莎 《新闻世界》2010,(5):122-123
本文分析了网络舆论参与公共决策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重点探讨在公共决策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舆论,从而促进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化。本文认为,应从信息利用、价值区分、舆论引导、多方商议以及专业的舆情分析机构这五个角度,加强公共决策和网络舆论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5.
在公共事件报道中,媒体不仅需要呈现事实,还需要对事实进行解读和剖析。因此,媒体要以客观、公正、透明的态度为基础,不断提高自身的伦理素养和分析能力,从而更好地引导公众的舆论,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公共利益。文章简要阐述了公共事件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分析了公共事件报道中伦理抉择和舆论引导的相互关系,以及影响公共事件报道中伦理抉择的因素,总结了公共事件报道做出正确伦理抉择和舆论引导的策略与方法。旨在通过正确的伦理抉择和舆论引导,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增强公众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从而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全面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语境中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与舆论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重大公共危机事件频发。这与诸多复杂因素和深层次矛盾有关,但新媒体语境中舆论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觑。因此,新媒体语境中的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与舆论的关系问题,亟待深入研究。本文围绕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从新媒体语境中的舆论角度切入,探讨可行的研究方法,确立完整的理论架构,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思路,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郭婷 《今传媒》2011,(8):24-26
近年来我国各种突发公共危机事件频繁发生,在这些公共危机事件发生之后,都会产生许多社会舆论,而舆论又会反过来影响事件的发展趋势。如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已成为整个社会舆论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舆论的走向对于危机的进展起着深化危机或缓解危机的重要作用。鉴于网络舆论如此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分析网络舆论的特点,并研究网络舆论的引导方法。  相似文献   

8.
杨永峰 《新闻知识》2012,(12):30-32
与传统公共舆论相比,网络公共舆论具有及时性、交互性、放大效应等一系列特点,同时作为一种舆论手段,网络公共舆论在政府公共管理中发挥着反映公众意愿与呼声、充当政府与公众沟通的桥梁等重要作用,这些作用的发挥,必然在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公共管理监督等方面发挥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公共舆论空间的结构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者向来比较注重对中国近代公共舆论空间的结构要素进行分析和归纳,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中国近代公共舆论空间的结构要素表现为报刊、学会和学堂.这种归纳方式自然有其合理之处,但它更侧重于从实体性空间形态入手,对公共舆论空间进行静态描述,从而忽略了公共舆论空间的虚拟性和动态性.本文从公共舆论空间的实体性和虚拟性特征入手,把其结构要素归纳为:公共议题、舆论主体、对话场所和信息传播体系,并以戊戌维新时期为例对结构要素相互关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学技术以及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信息生产者,并且实现了信息共享。网络公共舆论是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表现形式,它体现出某阶层人民的利益诉求,对于社会政治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从我国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可以看出,舆论是政治革命或政治改革的先导。这就使得如何更好利用网络公共舆论的影响力成为我们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微博与突发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微博是一把双刃剑,文章主要阐述微博对于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引导的正负影响,并提出一些应对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微博是一把双刃剑,文章主要阐述微博对于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引导的正负影响,并提出一些应对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回顾了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公共舆论环境的变化历程,指出日趋多元的媒体环境、不断发展的网络技术以及迅速弥漫的焦虑情绪等因素导致舆论场发生了扭曲。疫情发生之初,传统的宣传手段对舆论场的这种扭曲应变不足,存在盲区和短板,使得舆论引导效果不佳,甚至事与愿违。本文建议,应当顺应网络时代媒体特性,凸显媒体专业性,借助人格化、娱乐化的媒体形式,逐步引导舆论逐渐回归理性。  相似文献   

14.
李彪 《青年记者》2022,(18):9-11
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作为传统舆论研究中的两个主要关键话语,在新时代出现了一定的指导局限性。本文认为舆论生态与舆论治理是有效解决当下舆论现象复杂多元的有力视角,并在对传统舆论观只关注单向度的信息维度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从信息、情绪、关系、行为四个层次构建大舆论观。大舆论观的提出对舆论治理具有重要的范式转向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家治理中舆论治理的转向。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末,舆论学的迅速发展似乎给人一种启示:新闻的边缘学科才更有活力。人们开始确信,新世纪的中国舆论学研究将有辉煌的一页。 一、20世纪舆论研究的梗概 1900年至1949年,中国尚未出现一本舆论学专著,仅有10几篇舆论学论文。如果说1922年美国著名政论家李普曼写的《舆论》一书标志舆论学的诞生,那么到1988年我国第一本舆论专著面世,在学说形成的时间上我们就落后了60余年。80年代改革开放的骤然惠临,新闻传播领域出现惊喜的变化,舆论学的诞生正是这一变化的重要写照。建国后至1980年这30年间,…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公共舆论的社会治理功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敏感舆论场中的“公共形象”是一个复合概念,它既包括作为主体的公共部门在敏感舆论事件中自我建构的形象,也包括作为客体的公众通过大众媒介、亲身经历与人际信息交流等认知渠道对公共部门形成的“投影”形象.敏感舆论的无序性、非理性与偏差性,使公共形象的维护面临着诸多挑战,其调适与维护需要在充分把握社会现状与矛盾的基础上,进行契约精神的培养与信任秩序的建构,从定位上摆脱传统乌托邦式的完美枷锁,从态度上弥合与公众的心理差距,从行动上协同治理危机,构建出完整的形象认同、形象维护与形象修复系统,以期更好地实现敏感舆论引导的同时化解公共危机.  相似文献   

18.
公民通过公共领域可以对国家相应的策略和工作进行评价和监察,对事务提出自己的意见,进而形成公众的舆论。合理的公众舆论在国家制定相关制度时起积极引导的作用,与之相反,不合理的公众舆论会阻碍国家制度的制定,并且影响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在公共领域下的新闻媒体对公众舆论起引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宫玉婷 《新闻世界》2011,(11):222-223
新媒体时代下的舆情对舆论引导和控制提出了挑战。特别是在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后,政府的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关系着社会的安定和谐。只有建立健全舆论引导机制、提高我国政府官员的媒介素养,才能够真正地提高政府的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化危为机。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得到不断提升,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对社会、政治文化以及军事等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网络孕育下的电子产品具有更新换代快以及受众广泛等特点,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通过互联网来了解信息,获取新闻,进行舆论监督。其主要原因在于互联网具有匿名性和地域交互性,网民能够实现自由的意见表达,通过这种自由化的意见表达渠道能够形成网络新闻舆论,从而对政府公共管理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