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多不杂铜矿床不同类型矿化的穿插关系和分布特征表明,其成矿作用具有明显的多期次、多阶段活动特点。根据野外详细观察,结合室内显微镜下矿石结构构造、矿物共生组合特征,把成矿作用分为三大期:岩浆后期、热液期、表生期,其中热液期又分为3个阶段:磁铁矿-辉钼矿阶段、黄铜矿-黄铁矿阶段、硬石膏-黄铁矿阶段。研究表明:(1)多不杂铜矿床包裹体极其发育,数量较多,主要呈负晶形,类型主要为含子矿物包裹体,大多数包裹体成群、成带分布,大小集中在5~20μm;均一温度主要集中在350~400℃;压力在47.9×105~184.2×105Pa;盐度(w(NaCleqv))在36.6%~48.4%;密度1.076~1.107 g/m3。(2)包裹体气相成分以H2O和CO2为主,液相成分主要为Cl-和Na+;随着成矿过程的进行,氧逸度、二氧化碳逸度和硫逸度逐步降低,pH值和Eh值逐步升高。(3)氢氧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成矿早期主要以岩浆水为主,随着成矿作用的进行,成矿温度逐渐下降,大气降水的比例逐渐增加。(4)该矿床的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高温、高盐度、浅成、弱酸性以及强氧化环境中,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  相似文献   

2.
河南内乡夏馆—西峡二郎坪一带金矿床(点)广泛分布,成矿类型多样,产出条件复杂,岩体与 围岩接触带以及中元古代和早古生代地层中都有金矿形成。根据成矿物质、成矿流体来源和成矿机制, 将产于接触带和地层中的金矿体分为5种类型,它们是在火山、火山沉积和正常沉积等不同背景下,由 岩浆热液、变质热液或地下水热液叠加改造(再造)形成的,每类矿床都经历了多期多阶段成矿过程,以 后期热液交代、充填成矿为主。构造对金矿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区域性深大断裂控制金成矿带,二级 韧脆性剪切带控制金矿床分布,三级层间破碎带、断裂裂隙带和接触带构造控制矿体就位。构造热液 的叠加改造或再造主导了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3.
滇西北羊拉大型铜矿床为金沙江成矿带内的代表性铜矿床,目前地质证据显示其在矽卡岩主成矿期之后,经历了构造热液成矿作用.为了研究羊拉铜矿床构造热液成矿作用的流体特征,本文选择该成矿期矿石中的方解石和石英系统开展了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及激光拉曼光谱采集等测试工作.研究结果表明:构造热液期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为富液相气液两相(L+V)包裹体和纯液相(L)包裹体,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则主要为富液相气液两相(L+V)包裹体、富气相气液两相(L+V)包裹体、纯气相(V)包裹体、纯液相(L)包裹体和含子矿物三相(L+V+S)包裹体.方解石中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143~201℃之间,平均为169.9℃;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在138~322℃之间,峰值区间为160~220℃;热液流体主要为中温、中-低温流体,明显低于羊拉铜矿床矽卡岩成矿期的流体温度.方解石中的流体包裹体盐度在1.40%~17.96%NaCl之间,平均值为10.07%NaCl;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盐度在0.18%~17.08%NaCl之间,平均为6.12%NaCl;亦明显低于矽卡岩成矿期的流体盐度.构造热液期的流体包裹体总体表现为中-低温、中-低盐度,其成分主要为CH_4和H_2O,其次为N_2和CO_2,明显有别于羊拉铜矿床的矽卡岩成矿期的流体性质.  相似文献   

4.
河台金矿在韧性剪切成矿阶段,围岩的组成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成矿溶液富含K~+,Na~+,ΣFe,HCO_3~-以及Au~(3+)等;在岩浆期后热液叠加成矿阶段,成矿温度为200~300℃,成矿压力为1033Pa,氧逸度为10~(-40)~10~(-37)Pa,硫逸度力10~(-20)~10~(-10)Pa,二氧化碳逸度为10~(0.41)~10~(1.99)Pa,pH值为4.53~5.60,Eh值为-0.1395~-0.1005V。含金石英脉与含金韧性剪切带县有相似的同位素组成和包裹体特征。  相似文献   

5.
水溪庙钽铌钨锡矿床的成矿热力学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溪庙钽铌钨锡矿床各项热力学参数表明:矿床的形成温度为210~450℃,形成压力小于1000巴;成矿溶液的PH值为5.55~5.77,Eh值为-0.77~-0.64伏,氧逸度为10~(-30)~10~(-35)大气压,硫逸度为10~(-5·0)~10~(-9·9)大气压。  相似文献   

6.
方铅矿、闪锌矿及黄铁矿的特征微量元素含量与其之间的关系表明:该铅锌银矿床与岩浆(火山)热液矿床特征相似,而有别于同生沉积或沉积改造矿床。根据矿床次火山岩脉与成矿关系密切的特征,认为该矿床属中温次火山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7.
江西银山铜铅锌矿床热液对流与蚀变矿化分带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山矿床空间分布与燕山期陆相火山-次火山岩关系密切并具有显著的蚀变-矿化分带特征.蚀变带以英安斑岩为中心,从岩体内部向外水平方向依次为(弱)绢云母化英安斑岩带→黄铁绢英岩化英安斑岩带和千枚岩带→黄铁绢英岩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千枚岩带→绿泥石化碳酸盐化千枚岩带→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火山碎屑岩带.原生矿化分带也以英安斑岩体为中心向外依次为铜矿化带→铜铅锌矿化带→铅锌矿化带→铅(银)矿化带,与蚀变分带呈明显的对应关系.热液蚀变过程中Ca,Mg,Na成分有被淋滤进入流体的趋向,Fe^2 的降低与Fe^3 的增高与Fe^2 →Fe^3 的氧化过程有关.成矿流体属酸性硫酸盐一氯化钠型流体.从黄铁绢英岩化英安斑岩→铜铅锌矿石→铅锌矿石,液相成分中K^ ,Na^ ,Ca^2 ,Mg^2 ,Cl^-,F^-含量均有降低趋势,SO4^2-则有升高趋势,显示流体的氧化程度增大;气相成分中,CO2,CO,H2含量呈增高趋势,CH4含量呈降低趋势,表明流体在从岩体向千枚岩方向运移过程中反应CH4 2H2O→CO2 8H^ 8e和CH4 H2O→CO 6H^ 6e是向右进行的.银山矿床的形成经历了岩体初始富集和热液对流两个过程.对流热液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矿床蚀变-矿化分带及其空间耦合关系与热液对流作用有关,对流热液在岩浆岩、地层等不同性质岩石间的循环导致了成矿物质多来源性.在热液对流成矿系统中硫的循环和演化是导致成矿金属元素活化-迁移-堆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广西佛子冲铅锌矿田两种矿石类型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斌  刘兴德  刘建明 《桂林工学院学报》2002,22(2):109-113,T001
佛子冲矿田有两种不同的矿石类型,其矿物组成,结构造及赋存的矿体形态,产状都明显不同,其中一类矿石产于层状,似层状矿体中,矿石矿物组成较简单,标型矿物为浅色闪锌矿和具细晶,微晶结构的透辉石,矿石中发育典型的同生沉积组构,推断为同沉积期热水沉积成矿作用的产物,称为热水沉积型矿石,另一类矿石产于脉状,简柱状,透镜状及似层状矿体中,在岩体接触带,断裂构造与层状,似层状矿体复合部位发育,矿石矿物相对复杂,标型矿物为铁闪锌矿和钙铁辉石,该类矿石穿切或叠生于热水沉积型矿石之上,矿石结构构造反映后生成因特征,称为叠生改造型矿石,两类矿石标型矿物的化学成分和流体包裹体包裹体成分有明显差异,指示了不同的形成环境,成矿过程可划分出两个成矿期,即早志留世热水沉积成矿期和燕山期岩浆-热液叠生改造成矿期。  相似文献   

9.
江苏谏壁花岗岩型钼矿床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谏壁钼矿床由石英-辉钼矿细脉组成,为产于燕山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的盲矿体。在成因上、空间上与燕山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有着密切关系,应属于岩浆期后热液充填钼矿床。矿质主要来自岩浆,少部分来自震旦系含炭质碳酸盐围岩。包裹体研究结果说明,成矿环境为中温,成矿溶液具有高盐度、高硫逸度和低氧逸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湖南金矿的成因类型可划分为8大类16亚类。主要类型矿床受不同大地构造单元控制。如变质热液金矿(Ⅰ)及与其相关联的岩浆热液叠加改造型金矿(Ⅳ),主要产于雪峰古陆与湘中凹陷的马山—龙山—紫云山东西向穹窿状隆起区内,成矿期为雪峰期与加里东期,后者(Ⅳ)有燕山期岩浆期后的热液叠加;岩浆热液金-铅-锌多金属矿床及岩浆热液含金多金属矿床(伴生金),均产于晚古生代地层的铜山岭—水口山—七宝山北东向深熔构造岩浆带中,成矿期为燕山期。以往金矿的勘查主要集中在前寒武系的变质热液金矿,近几年的找矿突破,已使岩浆热液金-铅-锌-银多金属矿床及第四系砂金矿床,与变质热液金矿床一起,成为该省金矿的主要类型,从而开拓了新的找矿领域。  相似文献   

11.
在系统总结黄金洞矿床金的富集特征的基础上,从以下六个方面进一步论证了该矿床属层控变质热液成因:(1)元古界冷家溪群是矿源层,构造条件相似,地层中金的高背景地段是金富集成矿的基础。(2)古老的东西向断裂控矿、容矿。破碎带中的条带状石英为C轴定向组构。(3)含金黄铁矿的Co/Ni值小于1。(4)赋矿层位、蚀变围岩和矿石均以Au、As、Sb、Pb、W、S元素组合为特征。(5)矿床硫同位素组成与区域沉积变质成因的硫化矿物都以含轻硫(δ~(34)S‰=7左右)为特征;氧同位素组成具有承袭变质前页岩的氧同位素组成的特点(δ~(18)O_Q‰为16.14~17.12)。(6)主要成矿阶段黄铁矿的铅同位素组成及其源区参数计算结果属正常铅中的高μ值铅,成矿时代为加里东早期。根据上述特征提出了矿床成矿模式及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2.
张宣地区的内生金矿为多源复成热液型金矿,按地质背景及地球化学特征的差异,分为小营盘型、张全庄型和东坪型。它们在空间上均直接或间接地受控于太古界桑干群变质岩系,成矿时间相近(260~150Ma),具有共同的演化谱系和相似的成矿过程,相互间有着密切的内在成因联系,可视作同一金矿成矿系列.这3类金矿在时间、空间、物质成分及成因方面具有共生性、连续性、分带性、重叠性和过渡性.  相似文献   

13.
华南地区经历了东安、雪峰、加里东、印支和燕山期的地壳运动。伴随地壳的多期活动形成多时代的金矿床,发生多期叠加及多因复成的成矿作用。该地区至少存在雪峰、加里东、印支、燕山和第三纪五个成矿期。就目前探明的金矿床储量来看,晚元古代和古生代为该区金矿化的高峰期,而燕山期金矿具有潜在的找矿远景。由于地壳构造热事件由西北向东南演化,金的成矿时代相应有逐渐变新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新疆喀拉通克铜镍矿床伴生贵金属成矿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通过对新疆喀拉通克一号铜镍矿床的深入研究,得出了一些新的认识,即该矿床按侵位顺序可划分为岩浆熔离型、深熔贯入型和热液叠加型等成矿作用,其中后二者与贵金属的富集及成矿关系最为密切,尤其是热液作用最明显,例如:通过分析研究发现,贵金属Au、Ag、Pt、Pd主要在热液成矿流体分异形成的高铜块状矿体中富集;含矿岩浆在岩浆房中深熔的时间与各成因类型矿体侵位是反序的;Cu、Ni及贵金属成矿是经深源熔离和脉动式多次成矿作用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新疆贝勒库都克锡矿带含锡花岗岩稀土元素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贝勒库都克锡矿带花岗岩分为钙碱性和亚碱—碱性2类。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前者具Ⅰ型花岗岩特征,后者中的亚碱性具S型花岗岩特征,而碱性则具A型花岗岩特征.稀土元素定量模型计算显示碱性花岗岩是由深部岩浆结晶分异形成,其中,萨北岩体形成时有地壳物质的加入。锡矿主要与晚期分异程度高的亚碱和碱性花岗岩有关。  相似文献   

16.
对香炉碗子金矿床的硫,氢,氧,铅等稳定内平素不的研究表明:成矿热液来自岩浆,并有大气降水加入;岩浆热液以深源为主,有部分壳源成分的加入,属南幔混合成因。香炉碗子次山隐爆角砾岩形成年龄160-170Ma,主要成矿年龄124-157Ma,在次火山隐爆角砾岩形成之后,深部含金热液沿剪切带上升并与地下热水形成含矿热液,富含金的热液有利构造裂隙发育地带发生交代,沉淀,形成金矿床。  相似文献   

17.
江南型金矿系指产于江南古岛弧带元古界浅变质岩系中的层控金矿床,在成因上属变质热液和地下水渗滤热液之间的过渡类型。其成矿物质主要源于含金建造,成矿能量来自雪峰期和加里东期运动以及由此触发的地下热水活动。在总结该类型金矿主要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江南型金矿“源—运—储”的综合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8.
幔源基性岩席在某些层状铜矿成矿过程中的作用及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中条山以及狼山北坡层状铜矿的研究以及国内外其它类似层状铜矿的对比,认为幔源基性岩浆活动与层状铜矿存在密切的时空联系,可作为成矿所必需的热源、热液源和矿源岩.其控矿成矿方式可能有展状矽卡岩化、驱动海底与沉积岩系内部热卤水对流循环,在有利界面处成矿以及韧性剪切活化成矿等.  相似文献   

19.
湖南板溪锑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床位于雪峰古陆南部边缘,锡矿山北北东向锑矿带向北延伸与雪峰古陆东西向锑金矿带的交汇部位;板溪群五强溪组硅铝质板岩为主要赋矿围岩;燕山晚期东西向的石英斑岩脉群产于矿区北部,其含锑金较高,少数被含锑金石英脉穿插;矿床蚀变作用主要表现为热液扩散作用,蚀变矿物的生成途径包括热液带入成分的晶出和热液作用下原岩矿物解离,生成新的蚀变矿物;锑作为矿元素其迁方式以渗滤为主,扩散次之,在成矿演化过程中具有构造分异  相似文献   

20.
云南澜沧老厂银铅锌矿床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矿床地质特征、遥感图象解译、隐伏岩体预测、包体成分、成矿温度及稳定同位素等研究,认为老厂银铅锌矿床与金铜系列隐伏岩体有关,成矿时代为 50~86 Ma,成矿溶液以初始岩浆水为主,伴有雨水参与,成矿物质具多来源性,矿床属中温略偏高温的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