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烟用香料是生产烟草产品的“灵魂”,是形成烟香风格特色的奥秘之处。酯类和酮类烟用香料在烟草中的加香试验,结果表明这些香料在提高烟草香气质和烟气浓度、降低刺激以及改善口感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而且混合使用后效果会更佳。这为烟用香料的化学合成及卷烟加香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新型卷烟用香料烟酮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正 《四川化工》1996,(3):20-21
本文报道了烟酮的合成方法及在卷烟中的应用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3.
烟用香料研究进展简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近十多年来国外烟用香料的研究作一简介 ,内容包括烟叶中香味成分研究 ,烟用香原料合成 ,二萜化合物的开发 ,Maillard反应产物 ,释放型香料及其它。  相似文献   

4.
为了制备适合烟用的地黄天然香料,采用膜技术分离纯化了熟地黄提取物。实验表明,膜技术能有效去除天然植物提取物中的蛋白质、淀粉等大分子化合物,过膜前后的熟地黄提取物无论是在嗅觉还是感官评吸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别,而其"一定纯度"的滤液才适合用作烟用香料。膜技术具有工艺简单、生产周期短、成本低廉、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在烟草香料行业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刘凤艳  游翔  郑轶群 《辽宁化工》2013,(9):1037-1038
突厥酮是一种具有玫瑰,草莓,苹果和清甜花香香气的名贵香料,根据双键位置的不同分为α-突厥酮,β-突厥酮,γ-突厥酮三种异构体,其中β-突厥酮异构体是卷烟烟气中一种最重要的致香组分。本文以廉价易得的甲基庚烯酮为原料,经由wittig-horner反应、酯化、水解等步骤合成了突厥酮。  相似文献   

6.
7.
天然菌类香菇烟用香原料的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天然菌类香菇为原料,采用常规提取法、酶解法和梅拉德反应法开发新型烟用香料,进行了卷烟加香实验,结果表明:酶法所得香料使卷烟有特殊香韵,保润,提高烟气舒适度的作用;梅拉德反应所得香料使烟香明显增加,柔和烟气,增加甜润感和细腻性;常规提取法所得香料使烟香增加,余味改善。通过对香料挥发性成分的分析,常规提取法香料检测出挥发性成分23种,其主要香气成分为:糠醇(71.91μg/g)、棕榈酸乙酯(1.36μg/g)、亚油酸(23.61μg/g)、亚油酸乙酯(6.93μg/g);酶解法香料检测出50种,其主要香气成分为:1-(2-烯丙氧基-1-甲基-乙氧基)丙-2-醇(1.68μg/g)、正十六酸(35.6μg/g)、亚油酸(66.72μg/g)、10,13-十八碳二烯酸甲酯(1.02μg/g);梅拉德反应香料检测出38种,其主要香气成分为:2,5-二甲基吡嗪(1.67μg/g)、1-乙酰基-1H-咪唑(1.424μg/g)、1-(2-甲氧基丙氧基)丙-2-醇(1.57μg/g)、1-十六碳醇(1.356μg/g)、棕榈酸(107.627μg/g)、亚油酸(280.312μg/g)。  相似文献   

8.
采用D3520大孔树脂吸附法对香料废水处理进行研究。考查了流速、温度、pH值对该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证明最佳吸附条件为:流速,3BV/h;温度,室温;pH值。7.0-9.0。单批处理量为36BV时,色度可从500倍降至40倍,去除率92%以上;5500~6000mg/L CODer去除率为10%左右;原香料废水具有强刺激性气味,吸附后的废水均无刺激性气味。室温下用50%乙醇溶液对吸附后的大孔树脂进行洗脱再生,洗脱流速为3BV/h,时间为4h,树脂可再生4次,总处理能力可达到180BV。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烟用天然香料酸值的影响因素,在实验室中分别浸提白肋烟烟叶、红枣和葛根3种植物浸膏,考察存储条件和检测条件对浸膏酸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种类的烟用天然香料,其酸值会在存储期间产生不同的变化,包括:上升、下降和基本不变以及3种情况的组合。初始酸值较高的天然香料在存储期间更易受到温度的影响而发生酸值变化,在其中加入溶剂丙二醇稀游离酸或加入具有防腐作用的脱氢乙酸钠后能明显延缓酸值的变化速率。另外检测过程中选用不同的称样量和乙醇浓度会影响游离酸的溶解程度;不同的标准溶液浓度会影响滴定终点判定进而影响酸值测定。  相似文献   

10.
新型吡啶类烟用香料的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1.
为修饰改善卷烟香气,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吸附色谱法,制备铁观音茶叶挥发性致香物质,应用于卷烟加香。该产物赋予卷烟清甜感,香气醇厚甘鲜、细腻绵长,并有芬芳的兰花香,且馥郁持久,增加了香气的丰富性和圆润感。经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鉴定,该产物主要含有36种香味化合物,总的质量分数为86.5%,其中包含橙花叔醇、β-苯乙醇、芳樟醇、顺式茉莉酮等香味成分。  相似文献   

12.
为开发和丰富烟用天然香精香料,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正山小种红茶提取物挥发性成分,用GC/MS法对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共鉴定出35种挥发性成分,主要有苯乙醛、香叶醇、芳樟醇及氧化物、苯乙醇、苯甲酸苄酯、棕榈酸乙酯、植醇、亚油酸乙酯、亚麻酸乙酯等。将该提取物用于卷烟加香,能够明显丰富烟香,减小刺激性和改善卷烟余味。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二氯甲烷对3家公司的5种电子烟油样品进行萃取,并用气-质联用(GC-MS)法鉴定。通过对NIST 11谱库的检索,对5种样品中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5种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差别较大,共鉴定出40种挥发性成分,依据作用或来源分为雾化剂、烟叶提取物和薄荷提取物三类。其中相对含量水平较高且在5种样品中都检出的成分是丙二醇、烟碱和甘油。3家公司的5种烟草味电子烟油在抽吸品质上有所差异,C公司样品在抽吸感官感受上相较其他两家公司样品具有明显优势,其中样品C1又略好于C2。比较发现,C公司电子烟油的挥发性成分中含特有的8种多甘醇类化合物,可能是这些物质的协同作用而改善了抽吸品质。  相似文献   

14.
D-呋喃木糖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在单料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作缩水剂,4-二甲氨基吡啶(DMAP)为催化剂,以1,2-O-异丙叉基-α-D-呋喃木糖和11种酸为原料,合成了11种具有潜在香味的木糖酯类化合物,结构经1H-NMR、13C-NMR、IR和HRMS图谱检测得到验证,并进行了卷烟加香试验.评吸结果表明,合成的该系列化合物可以提高卷烟烟气的香...  相似文献   

15.
采用乙醇提取法和吸附色谱法,提取分离枇杷叶中致香成分,应用于卷烟加香。结果表明分离物能有效掩盖卷烟杂气,使烟气柔和、香气细腻,提高香气质,并带来清甜花香韵。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鉴定,该分离馏分主要含有27种香味化合物,占总质量的87.8%,其中包括棕榈酸乙酯、橙花叔醇、二氢猕猴桃内酯等香味成分。  相似文献   

16.
利用微波辅助乙醇提取刺槐花浸膏,研究了提取时间对刺槐花浸膏产率的影响,利用GC/MS分析刺槐花浸膏化学成分,共鉴定出14种成分,并且进行卷烟加香作用评价。结果表明:微波辅助乙醇提取刺槐花浸膏在香气质、香气量、杂气、透发性、浓度、细腻柔和、干燥程度、回甜方面均有所提升,余味有变差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为充分利用蚕沙叶绿素废液,并寻找一种新的天然卷烟香料的制备方法,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从提取叶绿素后的蚕沙废液中提取卷烟香料,并对提取得到的香料进行了挥发性成分分析和卷烟加香试验。结果表明,蚕沙叶绿素废液提取物中共鉴定出22种成分,主要为酮类和萜烯类等重要的烟草香味物质;蚕沙叶绿素废液提取物对提高卷烟香气质、增加烟气甜润度和回甜生津感、柔和烟气、减少杂气、改善余味有明显效果。蚕沙叶绿素废液提取物可作为一种新型天然香料用于卷烟加香。  相似文献   

18.
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烟用香精香料中的Cr、Ni、Cu、Ge、As、Se、Sr、Nb、Mo、Cd、Hg、Cs、Tl和Pb的含量。以钇(Y)和钍(Th)作为内标来补偿基体效应,采用动态反应池技术消除Cr、Ni、Se质谱干扰,采用茶叶标准物质对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回收率为84.9%~110.3%,检出限为0.002~0.854μg/L。该方法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准确度好,适用快速、准确测定烟用香精香料中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19.
将国内外5种(国外1种,国内4种)低焦油烤烟型卷烟烟丝经同时蒸馏萃取、GC、GC/MS分析测试,对低焦油烤烟型卷烟烟丝29种中性香味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国内外卷烟烟丝的常规化学成分也进行了测试比较。结果发现,国产烤烟型卷烟挥发性、半挥发性中性成分总量、酮类成分总量、醇类成分总量比国外烤烟型卷烟低,醛类成分总量、酯类成分总量比国外高。4种国产烤烟型卷烟烟丝重要中性香味成分中均比国外烤烟型卷烟低10%以上的有:苯乙醛、糠醇、苯甲醇、六氢金合欢基丙酮和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均高于10%的有:糠醛、亚麻酸甲酯等。  相似文献   

20.
结合香精调配技术和美拉德反应,通过单因素考察及正交试验,优化原料配比、工艺条件等各种影响因素,制备一种肉香浓郁、留香持久且稳定性好的火腿肠用膏状香精。研究结果表明,美拉德反应的最佳物料配比为:葡萄糖2.5g,DL-蛋氨酸1.5g,L-半胱氨酸1.0g;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90min,反应温度1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