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后并发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病因素和预防、诊治。方法发现颅脑损伤后并发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者均静脉给予氨甲环酸及洛赛克,同时,胃内注入凝血酶、云南白药及去甲肾上腺素一冰盐水等综合治疗。结果9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并发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者12例,GCS评分6~8分10例,3~5分2例,死于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者3例,证实颅脑损伤越重,GCS评分越低,高龄患者,本身基础病越重,其发生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及病死率越高。结论颅脑损伤病人应注意并发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可能性,密切观察,并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去除应激因素,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在临床很常见,多为上消化道出血,下消化道出血者并不多见。2005年9月至2007年5月我科共收治颅脑损伤并发下消化道出血者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机制及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科自 1995年以来诊治颅脑损伤 4 77例 ,其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5 4例。结果 :颅脑损伤越严重 ,GCS评分越低 ,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越高。脑干及下丘脑部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防用药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低于未用药者。结论 :出血与GCS评分、受伤程度有密切关系 ,同时 ,早期预防用药能降低其发生率 ,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机制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自1995年以来诊治颅脑损伤477例,其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54例。结果:颅脑损伤越严重,GCS评分越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越高。脑干及下丘脑部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防用药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低于未用药者。结论:出血与GCS评分、受伤程度有密切关系,同时,早期预防用药能降低其发生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分析267例重型颅脑损病例,在治疗原发颅脑损伤的基础上,分为2组,早期肠内营养组(A组)176例,非早期肠内营养组(B组)91例;对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均应用止血剂、胃黏膜保护等治疗措施。结果本组267例中,发生上消化道出血214例,经过止血、制酸、黏膜保护等治疗,治愈206例,死亡8例,胃镜下治疗治愈3例;其中A组176例中上消化道出血125例,出血率71.02%,B组91例中上消化道出血89例,出血率97.80%;2组治疗效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重形颅脑损伤易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早期肠内营养可以降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应用常规处理方案治疗满意,简单经济安全有效,对顽固的活动性出血,可行胃镜下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术因素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的影响。方法对33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脑梗死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脑梗死多发生在术后24h~7d,手术侧大于非手术侧,多见颞叶、额叶、枕叶,外伤性脑梗死者多伴有严重的脑水肿或脑肿胀以及广泛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手术治疗对控制顽固的颅内高压,防止脑疝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手术范围,手术中器械刺激,血管损伤,出血过多等因素有可能增大术后并发脑梗死的概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颅脑损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采用早期胃肠减压、鼻饲和使用抗酸药、止血药、纳洛酮等综合治疗,观察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出血控制率和死亡率.结果 重、中度颅脑外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分别是35.7%和8.7%;出血控制率是86.67%和100%;死亡率是33.3%和零.结论 重度颅脑外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中度,出血控制率则低于中度,早期胃肠减压、鼻饲和使用抗酸药、止血药、纳洛酮等综合治疗可有效控制上消化道出血,并可降低其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机理及防治。方法:对27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中11例死亡。至于出血时间,13例发生在急性期,7例发生在恢复期。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较易并发消化道出血,全面综合治疗.将取得较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对216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进行血清皮质醇测定。结果①216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有174例(80·56%)血清皮质醇增高;2例血清皮质醇降低;②脑出血急性期并发消化道出血者57例,其中血清皮质醇增高者占93%;未并发消化道出血者159例,其中血清皮质醇增高者占75·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者与未并发消化道出血者皮质醇水平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脑出血急性期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清皮质醇明显增高。血清皮质醇水平可做为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判断病情、指导治疗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有时是神经外科重症病人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临床上并不少见,既可见于急性期,也可在恢复期发生。我院自1972年以来,收治重型颅脑损伤、脑肿瘤、高血压性脑出血(经手术治疗者)等神经外科重症病人共125例。在这组病例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11.
重型颅脑损伤后消化道出血防治体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消化道出血者并不少见,其发生率占重型脑颅损伤的4~6%。本院自1998年1月至2000年1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124例,其中发生消化道出血12例,且无一例死亡。  相似文献   

12.
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的血清皮质醇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对216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进行血清皮质醇测定.结果①216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有174例(80.56%)血清皮质醇增高;2例血清皮质醇降低;②脑出血急性期并发消化道出血者57例,其中血清皮质醇增高者占93%;未并发消化道出血者159例,其中血清皮质醇增高者占75.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者与未并发消化道出血者皮质醇水平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脑出血急性期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清皮质醇明显增高.血清皮质醇水平可做为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判断病情、指导治疗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预防和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严重并发症 (消化道溃疡出血、肺炎、肾衰、肝功能损害 )的处理。方法 对本院脑外科 1995 0 1~ 2 0 0 2 12间的 32 4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严重并发症的防治回顾分析。结果 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 ,应注重严重并发症的防治 ,提高治疗质量。结论 积极防治重症颅脑损严重并发症对预后起到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重型颅脑损伤严重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预防和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严重并发症(消化道溃疡出血、肺炎、肾衰、肝功能损害)的处理。方法 对本院脑外科1995-01—2002-12间的324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严重并发症的防治回顾分析。结果 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应注重严重并发症的防治,提高治疗质量。结论 积极防治重症颅脑损严重并发症对预后起到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严重脑膨出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重度颅脑损伤术后并发严重脑膨出的病例。结果36例治愈出院,5例重残,2例因颅内感染死亡,2例因并发肺部感染死亡。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严重脑膨出的原因主要是严重挫伤后脑水肿、弥漫性脑肿胀、脑积水和颅内感染。有效运用药物和采取各项措施减轻脑水肿,解除脑积水,预防感染是解决重度颅脑损伤术后并发顽固性脑膨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急性颅脑损伤后血清甲状腺素的改变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后血清甲状腺素水平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应用磁性酶联免疫定量分析法检测156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24~72小时及存活者伤后2周的血清T3、游离T3(FT3)、T4、游离F4(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的改变,并与100名正常对照者比较。结果伤后患者早期血清T3、FT3水平显著降低(P〈0.001),而T4、FT4显著升高(P〈0.01);颅脑损伤愈重,昏迷程度愈深,上  相似文献   

17.
重度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机制及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对89例重度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重度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 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并发症,加强对症支持治疗,早期留置胃管、鼻饲,静脉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局部应用胃黏膜保护剂.结果 75例临床治愈,14例死亡,病死率约15.7%.结论 重度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病死率高,应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8.
颅脑损伤后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预防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病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发现应激性溃疡出血,均静脉给予止血药物及抑酸药物,同时胃内注入凝血酶、云南白药及去甲肾上腺索-冰盐水等治疗,并依据出血量多少予以输血补液治疗。结果颅脑损伤越重,GCS评分越低,高龄患者、本身基础病越重,其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及病死率越高。结论颅脑损伤病人应注意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可能性,密切观察,并采用有效的防治措施,祛除应激因素,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颅脑损伤的原因主要为交通事故、坠落、斗殴等,颅脑损伤在中青年死亡病例中占第一位;近年来重型颅脑损伤的发生率在逐年增加,尤其合并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死率高达30%~80%,严重危害病人生命安全。本文就颅脑损伤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机制,重型颅脑损伤后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及其护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8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有: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不畅及误吸、医源性因素、患者自身因素及营养不足等。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后病死率高,针对各种危险因素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加强基础护理,加强呼吸道、消化道管理,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合理应用抗生素,加强营养,减少肺部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