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2013年3—6月手足口( HFMD)流行期间的449例HFMD患儿进行病原学流行特征分析,探讨其对临床护理实践的启示,为制定 HFMD 患儿的护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3—6月期间449例手足口病患儿的资料,用荧光定量RT-PCR法进行肠道病毒通用型、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定量分型。结果449例HFMD患儿肠道病毒总阳性率为69.5%(331/476),其中EV71型203例、CA16型109例,重症组的患儿EV71阳性率高于轻症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981,P<0.05)。结论 HFMD患儿以EV71型流行为主,重症手足口病多发生于年龄<3岁的儿童,且基本为EV71型感染。重视肠道隔离仍是手足口病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西安地区儿童手足口病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对西安地区手足口病病原学进行分析调查,为手足口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2010年5月~6月432例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患儿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肠道病毒通用型(EV)、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结果 EV阳性率82.87%(358/432),EV71阳性率25.93%(112/432),CA16阳性率21.06% (91/432),EV71阳性率与CA16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χ2=2.84,P〉0.05).22例重症患者11例由EV71引起,2例由CA16引起.结论 西安地区手足口病病原以EV71和CA16多见,高发于4岁以下儿童,重症患者主要由EV71引起.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西安地区2011年手足口病病原学进行分析,为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2011年1月~6月555例(其中男性347例,女性208例,年龄范围8个月~6岁,平均年龄2.6岁)西安市儿童医院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患儿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肠道病毒通用型(EV)、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结果 56例重症患者其中45例由肠道病毒71型(EV71)引起,占重症病例的80.4%(45/56),4例由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引起,占重症病例的7.1%(4/56).肠道病毒71型(EV71)阳性率与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x2=273.4,P<0.0001).结论 西安地区2011年手足口病病原学以肠道病毒71型(EV71)为主,与2010年相比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有上升趋势,且高发于3岁以下儿童组,重症患者与2010年相同,主要由肠道病毒71型(EV71)引起.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手足口病患儿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收集502例(重症型104例,轻症型398例)手足口病住院患儿的咽试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对手足口病患儿肠道病毒通用型(EV)、肠道病毒71型(EV71)以及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核酸进行检测。同时检测白细胞(WBC)、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乳酸脱氢酶(LDH)并进行分析。结果 502例手足口病患儿中,EV、EV71、CA16感染阳性分别为384例(76.49%)、262例(52.19%)、39例(7.76%)。男性患儿多于女性患儿,104例重症型手足口病患儿中,EV71阳性率为92.31%;502例手足口病患儿中有402例3岁。104例重症型患儿有97例(93.27%)3岁;其中EV71阳性率92.78%(90/97)。重症型与轻症型相比,重症型手足口病患儿WBC、LDH、CK-MB、DBIL和ALT水平较高(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以3岁为主,感染的肠道病毒主要为EV,引起重症型的主要病原体为EV71。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西安地区2010年引起手足口病(HFMD)的肠道病毒血清型和调查HFMD高发的6月、7月健康儿童携带肠道病毒核酸情况,为HFMD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4至9月,在西安市所属13个区县,每月采集临床诊断HFMD患儿的肛拭子标本,同时,在西安市儿童医院采集临床诊断为重症、危重症HFMD病例标本,以及采集高发的6月和7月健康儿童肛拭子标本进行病原学分析,研究西安地区2010年HFMD病原构成和健康儿童病原携带情况.结果 2010年西安地区共报告HFMD 23439例,病原EV71占24.81%、CA16占55.04%、非EV71和非CA16的其它肠道病毒占20.16%;EV71 7、8月所占比例增高;EV71占重症病例病原的75.71%;农村、城市健康儿童肠道病毒核酸阳性率分别为9.68%和3.51%.结论 2010年西安地区HFMD病例数较2009年增加,病原以CA16为主,重症病例主要由EV71引起,农村健康儿童携带肠道病毒与城市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粤东地区2011年婴幼儿手足口病的病原体分型情况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采集2011年1月至12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手足口病住院患儿的咽拭子标本,RT-PCR检测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属,并对扩增产物测序鉴定.结果 301例患儿中有214例咽拭子中检测到肠道病毒,病毒阳性率为71.1%,其中EV71 60例,占28.0%,CoxA16 108例,占50.5%,除EV71、CoxA16外的其他型别肠道病毒为46例,占21.5%;91例患儿有明显神经系统损害,其中33例EV71检测阳性(33/60,55.0%),35例CoxA16检测阳性(35/108,32.4%),8例除EV71、CoxA16外其他型别肠道病毒检测阳性(8/46,17.4%),15例肠道病毒检测阴性.除1例由EV71引起的的危重型手足口病死亡外其余300例均痊愈出院.结论 粤东地区2011年手足口病病原体主要为CoxA16、EV71,但CoxA16已经成为当年优势病原体,其他型肠道病毒也占有一定比率.而EV71最容易引起神经系统损害和导致重症及危重症,EV71、CoxA16及其他型肠道病毒均可引起神经系统损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低龄儿童病例的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的感染状况。方法采集手足口病(HFMD)疑似病例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患者EV71和CA16感染情况,并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分布情况。结果收集到1 073例HFMD儿童疑似病例的咽拭子标本和临床资料,EV71男女总的阳性检出率为46.04%,CA16男女总的阳性检出率为9.04%。结论本次北京地区HFMD疫情的主要病原体包括EV71和CA16,EV71感染率高于CA16,分析结果可为HFMD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贵阳地区2011年4-10月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婴幼儿手足口病病原学分布情况及流行特征.方法:对2011年4-10月在我院住院期间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病例采集肛拭子标本1 379份,运用荧光定量PCR法进行肠道通用型、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核酸检测.结果:肠道病毒通用型核酸、EV71和CoxA16核酸检出率分别为46.99%、5.80%、2.18%.手足口病发病以幼儿为主,在5岁以下儿童是疾病高发年龄段,4~6月为发病高峰期,肠道病毒阳性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其他肠道病毒和EV71为主要病原,重症病例和非重症病例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型别有差异.其他肠道病毒和CA16为轻症病例的主要病原,EV71则为重症病例的主要病原.结论:贵阳地区儿童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是未知的其他肠道病毒和EV71,EV71更易引起重症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南昌地区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流行特点、病原分布与临床特征,为本地区HFMD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9020例HFMD病例咽拭子标本,应用荧光PCR法进行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A组16型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 A 16,CA16)和肠道病毒通用型(universal enteroviruses,EU)检测,对其中2024例住院治疗的HFMD患儿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15年1—6月,南昌地区HFMD发病高峰期为5—6月,发病年龄集中在3岁以下,男女=2.021。9020例咽拭子标本检测结果阳性总数为9904例次;其中,EU阳性7203例次(72.73%);EV71阳性1156例次(11.67%);CA16阳性1545例次(15.60%)。2024例住院HFMD咽拭子检测结果阳性总数为2749例次,EV71阳性病例中重型、危重型比例[48.9%(248/507)]明显高于CA16阳性病例[15.6%(34/219)]及EU阳性病例[37.0%(748/2023)](均P<0.001)。CA16阳性病例中的普通型比例[84.5%(185/219)]明显高于EV71阳性病例[51.1%(259/507)]及EU阳性病例[63.0%(1275/2023)](均P<0.001)。结论 2015年上半年南昌地区HFMD发病年龄多集中在3岁以下,发病高峰期为5—6月。EU为主要病原体,EV71在重症HFMD病例中占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2007-2008年北京地区儿童手足口病的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通过病毒分离和鉴定了解2007-2008年春夏北京地区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别于2007年4-8月及2008年5-9月收集256例手足口病患儿的咽拭子和疱疹液标本共356份,其中咽拭子255份(包括10份重症患儿标本),疱疹液标本101份.将所有标本接种Vero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分离阳性的毒株用RT-PCR进行鉴定;对10份重症患儿标本除病毒分离外,还直接进行RT-PCR检测病毒核酸.结果 256例被检测患儿中188例为肠道病毒阳性,阳性率为73.4%.356份标本中共分离到239株肠道病毒,总阳性率为67.1%.其中疱疹液标本分离阳性率为75.2%(76/101),咽拭子标本分离阳性率63.9%(163/255),但两种标本接种细胞后出现病变的速度没有差别.重症患儿标本病毒分离阳性率50%(5/10).2007年的45例病毒分离株经肠道病毒通用引物PCR检测均为阳性,分型PCR显示,其中CA16占95.6%(43/45),EV71占4.4%(2/45);而2008年的143例病毒分离株经肠道病毒通用引物PCR检测142例为阳性,PCR分型显示,EV71占82.4%(117/142),CA16占16.8%(24/142).10份重症患儿标本直接分型检测结果均为EV71.结论 北京儿童手足口病病原体以EV71和CAV16为主,2007年与2008年流行的优势型别不同,2007年主要为CA16,而2008年主要为EV71.本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病原均为EV71.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检测患儿手足口病原体,以了解本地该病病毒流行特征,为防治手足口病提供病原学诊断依据。方法收集手足口病疑似病例65例(按年龄组分为小于3岁组39例,3~6岁组26例)患儿的咽拭子、疱疹液,用FQ-PCR技术检测标本中肠道病毒通用型(EV)、肠道病毒71型(EV71)及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并与ELISA法进行比较。结果 65例手足口病患儿疑似组FQ-PCR检出EV阳性51例,阳性率为78.5%,其中小于3岁34例,3~6岁阳性17例,小于3岁组EV检出率明显高于3~6岁组(P〈0.05);EV71阳性45例,COXA16阳性16例;咽拭子标本阳性率为72.3%(47/65);疱疹液标本阳性率为81.25%(13/16);ELISA法检测EV阳性29例,阳性率为44.6%(29/65),CoxA16阳性22例,阳性率为33.8%(22/65)。结论采用FQ-PCR技术进行手足口病病原体检测有助于早期、快速的对手足口病做出病原学诊断。2012年安康地区手足口病病原体以EV71为主,CoxA16次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病毒分离和鉴定了解2007-2008年春夏北京地区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别于2007年4-8月及2008年5-9月收集256例手足口病患儿的咽拭子和疱疹液标本共356份,其中咽拭子255份(包括10份重症患儿标本),疱疹液标本101份.将所有标本接种Vero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分离阳性的毒株用RT-PCR进行鉴定;对10份重症患儿标本除病毒分离外,还直接进行RT-PCR检测病毒核酸.结果 256例被检测患儿中188例为肠道病毒阳性,阳性率为73.4%.356份标本中共分离到239株肠道病毒,总阳性率为67.1%.其中疱疹液标本分离阳性率为75.2%(76/101),咽拭子标本分离阳性率63.9%(163/255),但两种标本接种细胞后出现病变的速度没有差别.重症患儿标本病毒分离阳性率50%(5/10).2007年的45例病毒分离株经肠道病毒通用引物PCR检测均为阳性,分型PCR显示,其中CA16占95.6%(43/45),EV71占4.4%(2/45);而2008年的143例病毒分离株经肠道病毒通用引物PCR检测142例为阳性,PCR分型显示,EV71占82.4%(117/142),CA16占16.8%(24/142).10份重症患儿标本直接分型检测结果均为EV71.结论 北京儿童手足口病病原体以EV71和CAV16为主,2007年与2008年流行的优势型别不同,2007年主要为CA16,而2008年主要为EV71.本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病原均为EV71.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快速检测肠道病毒RNA,为手足口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RT-PCR法检测手足口病患儿粪便、脑脊液中肠道病毒通用型、柯萨奇病毒A组16(C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RNA。结果 234份粪便标本中肠道病毒通用型阳性214例,检出率为91.45%;CA16阳性56例,阳性率为23.50%;EV71阳性87例,阳性率37.17%,其中有4例同时检出CA16和EV71。2份脑脊液标本中3种肠道病毒核酸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实时荧光RT-PCR能对肠道病毒RNA进行快速检测,为手足口病的早期诊断提供诊断依据,并对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分析、治疗及预后观察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手足口病(HFMD)具有传染性强、发病率高的特点。2008年,我国局部地区爆发HFMD疫情,重症患儿的致死致残率高,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病原体主要为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A16病毒,尤其是感染EV71后危害更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捕获ELISA法测定抗肠道病毒71型(EV71)IgM抗体在EV71感染所致手足口病(HFMD)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实时荧光RT-PCR检测89例临床初诊为HFMD患儿的粪便、疱疹液、咽拭子或肛拭子的肠道病毒RNA。用40例排除HFMD的5岁以下儿童血清为抗EV71-IgM抗体阴性对照,以捕获ELISA法检测患儿不同发病期血清中抗EV71-IgM抗体。结果经实时荧光RT-PCR检测,89例HFMD患儿粪便、疱疹液、咽拭子或肛拭子中EV71感染28例,柯萨奇病毒A16(CA16)感染43例,非EV71和CA16的肠道病毒感染14例,非肠道病毒感染4例。EV71感染者发病1~3 d、4~6 d及>6 d的血清抗EV71-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1.3%、100%和100%;CA16感染者分别为10.0%、26.4%和65.7%;非EV71和CA16的肠道病毒感染者及非肠道病毒感染者在发病1~3 d和4~6 d无1例阳性;阴性对照组无1例阳性。抗EV71-IgM抗体在EV71感染的早期(急性期)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3%和92.9%。结论 EV71感染者与CA16感染者血清抗EV71-IgM抗体在发病4 d后存在较明显的交叉反应。抗EV71-IgM抗体可用作EV71感染早期诊断的血清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肠道病毒核酸和抗体检测,分析2015年杭州市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构成变化及检测方法学评价。方法 收集2015年4-8月手足口病患儿663例,采用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肠道病毒核酸,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EV71-IgM、Cox A16-IgM。结果 663例手足口病患儿通用核酸阳性组58.52%(388/663),EV71组19.16%(127/663),与2014年比较,通用核酸阳性组比例(2=166.306,P=0.000),EV71组比例(2=134.418,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足口病患儿轻症487例,占73.45%,以通用核酸阳性组65.91%(321/487)为主;重症176例,占26.55%,EV71组43.75%(77/176)、通用核酸阳性组38.07%(67/176)位居前2位。不同组别出现重症的比例(2=98.395,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V71出现重症比例最高,为60.63%(77/127)。病毒核酸检测和血清抗体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4.487,P=0.000)。其中,127例EV71阳性患儿,核酸和抗体检测双阳性率为59.85%(76/127),单阳性率为40.15%(51/127);64例Cox A16阳性患儿,核酸和抗体检测双阳性率为9.38%(6/64);单阳性率为90.62%(58/64)。以核酸定量RT-PCR为标准,EV71/Cox A16-IgM抗体特异度86.61%,敏感度69.49%。结论 2015年与2014年比较,杭州市手足口病病原学流行特征有明显变化。采用病毒核酸和抗体联合检测,可提高实验室的检测阳性率,临床分型有助于辅助指导临床治疗;通用型重症病例增多,需寻找更适合的联合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一步法实时RT-PCR快速检测手足口病肠道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RT-PCR在手足口病(HFMD)肠道病毒快速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实时荧光RT-PCR检测64例临床初诊为HFMD患儿标本中总肠道病毒(EV)、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用RD细胞、Vero细胞和Hep-2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培养,以免疫荧光法鉴别分离培养的EV71。结果64例标本中,EV(+)/EV71(+)为23.4%(15/64)、EV(+)/CA16(+)为48.4%(31/64)、EV(+)/EV71(-)/CA16(-)为10.9%(7/64)、EV(-)/EV71(-)/CA16(-)为17.2%(11/64)。实时荧光RT-PCR检测为EV71且病毒分离培养出现细胞病变效应的培养细胞经抗EV71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检测均为阳性,未发生细胞病变效应或非EV71的培养细胞均为阴性。结论实时荧光RT-PCR检测HFMD病原具有特异和快速等优点,与病毒分离培养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用于手足口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江苏省徐州地区2009-2010年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的病原学特征。方法 2009年3-8月和2010年1-12月共采集徐州儿童医院门诊、住院及常规监测的511例疑似手足口病(HFMD)儿童患者的咽拭、肛拭标本,提取病毒RNA,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同时进行肠道病毒(EV),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Cox A16)的特异性基因检测。结果 511例疑似手足口病患儿的标本中,总肠道病毒阳性288例,占56.36%;288个肠道病毒核酸阳性病例中,EV71核酸阳性202例,Cox A16核酸阳性55例,构成比分别为70.14%和19.10%。≤5岁儿童感染的肠道病毒有EV71型、Cox A16型及非EV71非Cox A16的其他肠道病毒感染,>5岁儿童则只有EV71感染病例。结论 2009-2010年徐州地区儿童手足口病患儿以1~3岁儿童为主,其主要病原是肠道病毒EV71型,其次是Cox A16型。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4):5600-5602
随机选取东莞市2014~2015年度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150例,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儿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分析我市手足口病患儿肠道病毒感染状况,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阶段患儿肠道病毒的感染状况。EV71、CA16阳性率分别为55.33%,7.33%;男患儿EV71阳性率为46.67%,女患儿EV71阳性率为64.00%,差异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男患儿CA16的阳性率为5.33%,女患儿CA16的阳性率为9.33%;<1岁患儿EV71的阳性率为33.33%,CA16的阳性率为0%;1~2岁患儿EV71的阳性率为48.68%,CA16的阳性率为5.26%;>2岁患儿EV71的阳性率为76.00%,CA16的阳性率为14.00%。三组不同年龄阶段的患儿EV71阳性率两两比较,差异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东莞市手足口病病原以EV71型为主,女患儿EV71感染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患儿,>2岁患儿EV71病毒的检出阳性率最高。  相似文献   

20.
手足口病普通和重症病例临床特征及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010O年3-9月贵阳地区住院儿童临床诊断为普通和重症病例的手足口病患儿病原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将住院的2609例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中的103例普通病例和172例重症病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观察,并采集其粪便(肛试子)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分离到的病毒进行RT-PCR鉴定.结果:重症病例年龄明显小于普通病例;其高热比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空腹血糖也明显高于普通病例.重症病例EV71与非EV71、CA16的其他肠道病毒(EV)合并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病例;CA16感染率在普通与重症通病例中无明显差异;普通病例非EV71、CA16的其他EV单独感染率明显高于重症病例.结论:2010年贵阳地区手足口病普通与重症病例临床表现有明显差异.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是EV71、CA16和非EV71、CA16的其他EV,重症病例感染的主要病原是EV71合并非EV71、CA16的其他EV;普通病例感染的主要病原是非EV71、CA16的其他E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