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以便有效降低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TBExpression细菌鉴定仪和API鉴定试纸条鉴定,纸片琼脂扩散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统计分析使用WHONET5.5软件。结果 2010年至2012年,我院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真菌等,检出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药敏结果显示:对重症监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最高的药物是左氧氟沙星,最低的是亚胺培南,其对大部分抗生素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结论2010年至2012年,我院重症监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状况严重,尤其对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率明显提高。多重耐药株和泛耐药株的检出率亦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连续监测其耐药性变化,对减缓其耐药性上升及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对本院2008年7月~2009年10月各重症监护病房各类送检标本常规进行病原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统计分析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离株的标本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 从临床送检的各类标本中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101株,其中痰标本65株,占64.3%,该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98%),对多粘菌素E的耐药率最低(8.9%),其次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较低(33.7%),对于其它的抗菌药物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率很高,其耐药性严重,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铜绿假单胞菌(PA)在千佛山医院院内感染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以便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采集本院2006年6月至2009年12月我院确诊的368例铜绿假单胞菌院内感染患者的各类标本,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采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铜绿假单胞茵以痰标本中分离最高,占65.8%,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主要发生于重症监护病房(占52.7%);其中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对铜绿假单胞菌较敏感,耐药率依次是15.6%、17.8%、22.8%、25.6%;头孢曲松、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林、复方新诺明和呋喃妥因高度耐药。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的抗生素耐药率较高,临床应严格遵守抗生素使用原则,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4.
孙俊 《中原医刊》2011,(13):50-51
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谱的变迁,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珠海黑马细菌鉴定药敏系统鉴定细菌和做体外药敏试验,统计分析我院2008年10月至2010年9月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结果342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和神经外科,来自痰标本的有279株(占81.6%),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也较严重。结论铜绿假单胞茵是临床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要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检测并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比较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耐药与敏感菌株的耐药谱特性,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采用稀释法对在2004年1月至12月间从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12种常用抗生素敏感性测定,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碳青霉烯耐药组与敏感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差别。结果91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有28株对碳青霉烯耐药,主要来源于痰标本(88.3%);分别来自神经外科、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重症监护病房(ICU)等病区。碳青霉烯耐药株对包括头孢吡肟、头孢他啶、氨曲南、环丙沙星在内的其余9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敏感株(P值均<0.01)。结论对碳青霉烯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大多数常用抗生素呈更强的耐药性,且其多重耐药状况非常严重,治疗时宜参考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6.
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猛  陈旭芳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9):1484-1484
目的:了解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ICU内送检标本分离出的298株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按NCCLS标准判断。结果:下呼吸道标本分离铜绿假单胞菌最高占79.9%,其耐药性呈逐年上升趋势,对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环丙沙星、阿米卡星、氨曲南、亚胺培南耐药率在13.2%到29.2%之间。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现象严重,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医院铜绿假单胞菌(PA)的临床分布及药敏变化趋势,为临床防治感染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调查的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分离的49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标本来源、临床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496株中有66%来自痰及咽拭子,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主要发生在重症监护病房(61.1%);17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其中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呈明显上升。结论本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严重且呈上升趋势,建议临床在抗感染过程中依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以提高疗效和控制铜绿假单胞菌耐药。  相似文献   

8.
重症监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控制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分离的118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试验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分离出118株铜绿假单胞菌,总检出率为13.07%。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普遍较高,包括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性最高,耐药率仅为24.58%,其次是美罗培南与头孢吡肟,分别为44.83%与45.56%。结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重视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动态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以合理选用抗生素、减少其耐药性。  相似文献   

9.
江秀全  林燕青 《实用医技》2007,14(34):4691-4692
目的:了解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肿瘤科、呼吸内科、老年科的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至2007年8月送检的痰和咽找子标本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按NCCLS标准判断。结果:标本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其耐药性呈逐年上升趋势,对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环丙沙星、阿米卡星、氨曲南、亚胺培南耐药率在6.4%到60.9%之间。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现象严重,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黄秀荣  覃净 《广西医学》2009,31(11):1693-1694
目的了解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情况,为ICU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及控制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法统计分析2005—2008年我院ICU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分布及耐药状况。结果从1283份标本中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143株,总分离率11.15%。痰标本分离率最高(106株,占74.1%),其次是伤口分泌物(23株,占16.1%)。该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严重,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氨曲南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2.6%、15.4%、18.9%、26.6%、40.6%,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率均达50%以上。结论我院ICU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较高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应重视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动态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有效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11.
杨美贞  王爱香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4):1134-1136
目的比较ICU病区患者与非ICU病区患者不动杆菌耐药性差异,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我院ICU和非ICU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的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情况。结果 ICU不动杆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ICU的分离株,两者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呋喃妥因的耐药率无显著性差异,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的耐药率均为100%,而其他检测的抗生素则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是减少不动杆菌多耐药菌株在医院感染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病学及细菌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对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ICU 2008年1月2009年7月住院患者395份痰液标本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细菌菌株及细菌耐药性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革兰阴性杆菌占60.5%,G^-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为主;G^+占30.2%,主要以葡萄球菌属为主,真菌占9.3%。在细菌耐药性方面,大多数G^-杆菌仍对泰能保持较高的敏感率,G^+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结论:ICU中感染严重,存在普遍的耐药性,根据微生物药敏结果选择用药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我院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特点和耐药状况。方法:收集2009年7~12月从我院住院患者中分离出的鲍氏不动杆菌进行药敏和临床特点分析。结果:分离出的鲍氏不动杆菌以下呼吸道为主,主要来自呼吸内科,年龄分布以中老年为主,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最低为8.16%,对其他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40.00%,多重耐药菌株多源于ICU、烧伤病房。结论: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很高,临床治疗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提高医务工作者院内感染的意识,同时加强医院大环境、工作人员和患者的消毒,以防止鲍氏不动杆菌的传播和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抢救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经验。方法将2002年10月-2007年4月收治我院ICU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69例分为2组:2002年10月-2005年7月收治的30例患者没有行特殊导泻治疗,作为对照组;2005年8月-2007年4月收治的39例患者为特殊组,在入院后即刻采用特殊导泄(思密达、硫酸镁、甘露醇)治疗。结果特殊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9.2%vs90.0%,P〈0.05);口服PQ后6h内收住ICU的患者中,特殊组的病死率亦低于对照组(22.2%vs83.3%,P〈0.025),口服PQ6h后收住ICU的患者中,2组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采用思密达、甘露醇、硫酸镁混合吸附导泻的方法可降低急性百草枯中毒的病死率,且安全、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5.
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回顾分析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流行及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总结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4-2006年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患者455份痰标本及药敏结果,并与同期普通病房住院患者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ICU病原菌流行谱与普通病房有明显差异,ICU分离病原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对各类抗生素耐药率并未高于普通病房,而不动杆菌耐药率则明显高于普通病房。革兰阴性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出率也明显高于普通病房。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占98%,只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结论]目前ICU下呼吸道病原菌中条件致病菌及多重耐药比例逐年上升。MRS推荐使用万古霉素,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建议选用碳青霉烯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本地区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铜绿假单胞菌阳性率及其耐药性。方法 2007年7月~2009 年10月本地区住院患者送检标本4247份分离铜绿假单胞菌。采用 VITEK 2 Compact 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 行细菌鉴定和药敏测定,同时测定MIC。并对其标本来源和病区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 产金属β-内酰胺 酶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率为9.77%(415/4247),其中检出率较高的科室为ICU、呼吸内科、普外科、脑 外科、骨科。产金属β-内酰胺酶株对其他16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具有特殊性。结论 本地区产金属β-内酰 胺酶的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较高,分布科室有特殊性,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的耐 药性具有特殊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确定ICU获得性败血症致病菌的种类、药敏情况、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2003年9月至2006年3月ICU收治的各科患者(入科不到24h死亡、自动出院和转科的患者除外),住ICU期间临床怀疑发生败血症送检血培养或导管标本培养证实的85例92次败血症的病原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CU获得性败血症的发病率为9.99%,感染者多存在败血症的易感因素。真菌感染、病程中出现感染性休克及肾衰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致病菌分布和药敏特点:①G-菌分离率最高,以条件致病菌为主;②真菌的分离率明显升高;③耐药率较高。结论:败血症ICU获得性发病率高,真菌感染、病程中出现感染性休克及肾衰是影响败血症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1):144-146+154
目的观察风险评估量表在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UEX)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是否应用风险评估量表将本次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14年1月~2015年4月,未应用风险评估量表;在对第一阶段气管插管UEX发生情况进行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在2016年7月~2017年7月采用风险评估量表,对ICU气管插管UEX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风险评估量表信效度测试结果:量表Cronbach's Alpha系数0.102,校正后Cronbach's Alpha系数0.026,具有良好内部一致性。第二阶段UEX发生率2.61%与第一阶段发生率8.60%比较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气管插管UEX原因较为复杂,应用风险评估量表能够通过评分评判出具有拔管倾向患者,从而根据评分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显著降低UEX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Microscan-autoscan半自动细菌鉴定系统鉴定菌株,以药敏分析系统微量稀释法检测药物敏感性,对2008年1月-2011年12月入住我院ICU发生院内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感染的64例患者的药物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4例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显示对喹诺酮类药物较敏感:环丙沙星耐药率为21.9%,左氟沙星耐药率为25.0%;对青霉素类和头孢类耐药率较高:氨苄青霉素、氨苄青霉素/青霉烷砜、头孢唑林、头孢西丁耐药率均为100.0%,头孢噻肟为98.4%,头孢三嗪为90.6%;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情况:庆大霉素耐药率为40.6%,丁胺卡那霉素为32.8%,妥布霉素为32.8%;对β内酰胺酶/β内酰胺酶抑制剂耐药情况: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为100.0%,替卡西林/克拉维酸为46.8%,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为29.7%;对单环内酰胺类代表性药物氨曲南的耐药率为45.3%;对青霉烯类代表性药物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32.8%。结论我院ICU的铜绿假单胞菌多具有多重耐药性,对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抗感染用药可以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对于泛耐药菌株则可以选择多黏菌素B抗感染。  相似文献   

20.
刘云  尹建春  闫俊凤 《医学综述》2012,18(16):2701-2703
目的分析ICU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以制订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入住ICU的282例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调查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院感染率为10.99%,例次感染率为12.06%,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手术切口、泌尿道、皮肤软组织等;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等。结论 ICU患者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对症治疗原发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住院时间、严格无菌操作是预防与降低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