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抗血管生成疗法已被广泛证明为一种有效的抗肿瘤治疗方法。PEDF是一种能有效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的蛋白,是已知最强的血管生成抑制剂,在不同类型肿瘤细胞的体内外实验中已证实其具有抗肿瘤的作用,可作为一种潜在的新型抗肿瘤药物。本文就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高表达色素上皮细胞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对肿瘤血管生成、生长及转移等的影响。方法管腔形成试验检测PEDF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在体外形成血管能力的影响;高表达PEDF的前列腺癌DU145细胞经皮下注射入SCID小鼠,用小鼠抗人CD31单克隆抗体经免疫组化检测原发肿瘤内微血管密度。根据公式体积(立方毫米)=0.52×(宽)2×(长),计算原发肿瘤体积,以此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印度墨汁染色检测肿瘤肺转移。结果体外研究显示,PEDF显著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管腔形成。在鼠皮下接种高表达PEDF细胞的体内研究中,发现与对照比较,肿瘤微血管密度明显降低[(35.17±8.42):(11±4.56)(p<0.01)];肿瘤生长明显减慢;且肿瘤肺转移显著被抑制。结论PEDF抑制前列腺癌的生长和转移与其抗血管生成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高表达色素上皮细胞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对肿瘤血管生成、生长及转移等的影响。方法管腔形成试验检测PEDF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在体外形成血管能力的影响;高表达PEDF的前列腺癌DU145细胞经皮下注射入SCID小鼠,用小鼠抗人CD31单克隆抗体经免疫组化检测原发肿瘤内微血管密度。根据公式体积(立方毫米)=0.52×(宽)2×(长),计算原发肿瘤体积,以此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印度墨汁染色检测肿瘤肺转移。结果体外研究显示,PEDF显著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管腔形成。在鼠皮下接种高表达PEDF细胞的体内研究中,发现与对照比较,肿瘤微血管密度明显降低(35.17±8.42):(11±4.56)(p<0.01);肿瘤生长明显减慢;且肿瘤肺转移显著被抑制。结论PEDF抑制前列腺癌的生长和转移与其抗血管生成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4.
 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 derived factor,PEDF)是最先在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培养液中被发现的一种分泌性糖蛋白。PEDF具有神经保护、抗炎、抗血管生成、抗肿瘤等生物学功能,对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肾病有保护作用。近年来发现肥胖、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者的血清PEDF水平明显升高,PEDF与MS各组分密切相关,可能是MS发生发展的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5.
五味子乙素抑制肿瘤内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肿瘤的发生过程中,新生血管的形成是肿瘤生长的必要条件.肿瘤内血管的生成主要是促血管生成因子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之间作用失衡的结果.近年来,对五味子乙素抗肿瘤活性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其可能通过多种途径抑制肿瘤内血管的生成,进而达到抗肿瘤的效果.本文就五味子乙素抑制肿瘤内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抑制血管生成是治疗肿瘤的一种新方法,内皮抑素(endostatin,ES)是一种能强烈抑制血管形成的因子,可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因此成为肿瘤领域的研究热点。ES可用于肿瘤的抗血管生成治疗,与化疗、放疗、免疫治疗联合应用可显著增强其他抗肿瘤治疗的效应,并可减少其不良反应。文中就ES的作用机制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胡莹洁 《医学综述》2011,17(13):2004-2006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是一种多功能蛋白,具有神经营养、抗肿瘤、抗氧化、抗新生血管等多种功能。近年来有研究表明,PEDF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发挥重要作用,它通过抗氧化效应抑制活性氧簇的表达延缓了糖尿病微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因此,对PEDF抗氧化效应的深入研究有利于了解PEDF与糖尿病微血管病的关系,PEDF可能成为临床治疗的一种新方向。  相似文献   

8.
1971年 ,Folkman提出肿瘤生长与扩散依赖于血管生成的观点 ,2 0世纪 80年代逐渐分离与纯化出血管生成因子 (包括刺激和抑制因子 ) ,至今肿瘤内血管形成已成为评价肿瘤的新参数 ,反映肿瘤血管生成能力的指标微血管密度 (microves seldensity ,MVD)成为恶性肿瘤的新的预后指标和新的抗肿瘤治疗的依据。近年来 ,随着对血管生成因子的基础生物学研究已较成熟 ,研究方向也转向临床应用。血管生成因子有多种 ,其中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为最主要的促血管生长因子 ,其诱导肿瘤血管形成最强、特异性最高。有关乳腺癌血管生成研究的报道集中…  相似文献   

9.
Notch信号通路是一条在结构上进化保守的信号转导系统,为正常胚胎发育、组织稳态调控以及成体组织中的干细胞维持所必需的,并调控许多细胞生物过程。已有研究证实,异常表达的Notch信号参与肿瘤的血管生成,而且Notch的配体Dll4在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起到一个负反馈的调节作用。常规抗肿瘤血管生成的治疗策略主要是阻止促血管生成因子刺激内皮细胞(如抗VEGF治疗),但阻断Dll4-Notch信号通路可显著增加肿瘤血管的生成,其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功能缺陷血管的过多生成而抑制肿瘤生长。虽然Dll4-Notch信号通路的靶向治疗还处在早期阶段,但已成为临床抗肿瘤治疗的新靶点,并且为中医药抗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色素上皮细胞源性因子(PEDF)在体内、外的高表达对黑色素瘤细胞生长、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转染pcDNA3-PEDF质粒导入黑色素瘤A375细胞,G418筛选,蛋白质印迹鉴定。四甲基偶氮唑蓝(MTT)分析体外PEDF转染肿瘤细胞的增殖。以PEDF高表达的肿瘤细胞皮下注射于裸鼠,检测原发性肿瘤的生长。采用抗鼠CD31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肺转移。结果体外研究显示,PEDF显著抑制黑色素瘤A375细胞的增殖;在裸鼠皮下接种高表达PEDF的肿瘤细胞后,与对照细胞比较,高表达PEDF的细胞在裸鼠皮下致瘤能力减弱,肿瘤生长明显减慢;CD31染色显示高表达PEDF的肿瘤微血管密度明显降低[(34±3.75):(12.37±3.52)(P<0.01)],且苏木精伊红染色发现肿瘤肺转移也被显著抑制。结论PEDF可以显著抑制黑色素瘤的新生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可能为治疗黑色素瘤提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1.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家族成员之一,广泛表达于机体各种的组织、器官,如视网膜、肾脏、肝脏、脂肪、肌肉、骨骼;与人体多种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症、代谢综合征、肝功能紊乱、炎症、肿瘤等相关。PEDF与不同受体结合发挥不同的生物学作用,包括抗血管生成、抗氧化应激、抗纤维化等。细胞表面存在两种主要的PEDF受体:PEDFR(由PNPLA2基因编码)和层粘连蛋白受体(LR)(由RPSA基因编码),PEDFR的磷脂酶A2活性与三酰甘油脂肪酶性分别介导PEDF的不同生物学功能,而LR主要介导PEDF的抗血管生成作用。在细胞、动物学研究中发现,PEDF对糖尿病微血管有保护性作用,可能参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2.
刘程程 《海南医学》2014,25(1):62-64
色素上皮衍性因子(Pigmentepithelium-derivedfactor,PEDF)是一种可溶性的糖蛋白在正常组织中的存在,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超家族成员,并具有高度保守的序列和分子结构,不仅对神经有丰富的营养作用,而且对新生血管有抑制作用。近年来,PEDF在实体肿瘤中抗血管生成作用逐渐引起重视,多项研究表明PEDF具有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细胞分化、凋亡和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转移。本文就PEDF结构与功能和子宫颈癌的关系做一综述,为寻找子宫颈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3.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是一种由SERPINF1表达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最初因能诱导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分化被发现。PEDF具有强有力的抑制血管新生、肿瘤生长和转移的作用。PEDF通过与肿瘤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进而引起一系列的细胞反应,包括调节细胞凋亡、分化、迁移、侵袭和干细胞维持,这使PEDF成为一种潜在的肿瘤靶向治疗药物。有关将PEDF用作肿瘤治疗的研究策略已经被提出,然而将其应用到临床仍需要大量研究进一步阐明PEDF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4.
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血管生成[1,2 ] 。肿瘤血管形成不仅为肿瘤提供丰富的营养和生长基质 ,而且为肿瘤的转移提供了重要的通道 ,因此 ,研究肿瘤血管形成的调控机制 ,对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抗肿瘤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肿瘤细胞可通过合成分泌血管生成因子调节肿瘤组织的血管生成。目前已分离和纯化了 2 0多种血管生成因子和相关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VEGF)作为最重要的血管生成因子 ,与肿瘤的关系备受关注。1 VEGF的生理功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也称血管通透因子(vascularpermeabilityfacto…  相似文献   

15.
张小波  邓东 《广西医学》2006,28(7):1054-1056
近年来,肺癌成为呼吸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研究表明,实体性肿瘤的某些生物特征,如生长和转移,依赖于肿瘤内的血管生成;肿瘤血管生成(angiogenesis)主要受血管生成促进因子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调节(调控),肿瘤细胞、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受缺氧系统刺激等使局部微环境发生变化的因素作用而合成释放上述因子,当血管生成促进因子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调节平衡被打破时,即发生血管生成过程[1].肺癌的生物学特性与其他实体肿瘤一样,血管生成对其生长和转移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华  任宏轩  伍治平 《医学综述》2009,15(19):2948-2950
血小板因子4是由活化的血小板α颗粒分泌的趋化因子,属于CXC4家族,具有抗肿瘤血管生成的活性,属于内源性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其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如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介导的血管内皮的增殖;削弱p21的下调,抑制内皮细胞分裂、增殖;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防止新生血管向周围组织的蔓延等,从而有效抑制肿瘤的新生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17.
1 PEDF的发现和分子结构 1989年,Tombran-Tink首先从胎儿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培养液中分离出来一种糖化蛋白质,具有营养神经的功能,被命名为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factor).不久又发现PEDF具备有抗氧化作用,能保护神经细胞[1].Shin等[2]的研究发现,发现PEDF可以抑制新生血管,抑制内皮细胞迁移,具有抗血管新生的功能.于是,PEDF的一个最重要的功能被人类发现.PEDF是目前发现的最强大的抑制血管再生的因子[3].由于PEDF的靶血管只是新生的异常血管,而对已经形成的正常血管无杀伤作用这个重要发现,成了人类战胜高血压,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新希望.  相似文献   

18.
药物抗肿瘤血管生成作为一种新颖的肿瘤治疗手段,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而血管抑素作为最先发现的肿瘤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更是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是重要的血管生成调节因子,参与肿瘤形成及发展的多个过程。VEGF及其受体特异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有增加血管通透性、促进心血管生成、升高细胞内Ca2+和磷酸肌醇水平及抑制核因子κB活化等生物学功能。肺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其生物学特性与VEGF及其受体的作用有关。现就VEGF及其受体的结构、功能及其与肺癌的治疗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血管生成是受各种具有促进或抑制血管生成的功能蛋白调节的高度协调有序的过程.促血管形成因子包括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血管生成素和一些趋化因子;抗血管生成因子包括血小板反应蛋白-1、血管抑素、血管内皮抑素等.基质金属蛋白酶在血管生成过程中发挥双向调节作用.肿瘤作为"永不愈合的伤口",调节其血管生成的因子往往分泌失衡,从而导致血管生成调控紊乱,血管形态、功能与正常组织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就肿瘤血管生成相关信号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