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胸腺肽α1(Thymosin alpha 1,Tα1)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根治性手术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558例HCC根治性手术后患者,分为Tα1治疗组146例和空白对照组412例,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比较两组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   结果   两组患者共106对匹配成功,中位随访时间为22个月,治疗组较对照组术后TBIL、ALB、ALT、PT等肝功能指标明显改善(P < 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1、2、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9.7%、70.8%、67.3%和69.9%、61.5%、51.6%(P=0.019);总生存率分别为87.2%、82.0%、68.4%和78.2%、64.2%、49.7%(P=0.011)。   结论   HCC根治术后应用Tα1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肝功能,显著提高患者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预防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12年6月间收治的44例肝细胞癌患者术后临床病例资料,按术后有无行TACE分为TACE组和单纯手术组,其中单纯手术组20例,术后TACE组24例,随访2年,并对1、2年的复发率进行分析。结果 44例患者均随访2年,TACE组1年和2年的复发率分别为16.7%(4/24)和50.0%(12/24),单纯手术组则分别为40.0%(8/20)和80.0%(16/2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TACE可以延长肝细胞癌患者术后复发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TACE联合放疗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生存的影响。   方法  收集福建省肿瘤医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间收治的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5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2例,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照组20例,单纯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患者的生存时间和1年生存率,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分。   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78.1%,显著优于对照组(45.0%);观察组患者总生存时间和1年生存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但治疗后3个月生存质量评分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结论  TACE联合放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疗效,延长生存时间,提高1年生存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免疫治疗对肾癌术后患者远期复发及转移的预防作用, 分析免疫治疗对肾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根治性肾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肾细胞癌的298例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 术前影像学未见局部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及免疫治疗与无进展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的关系。  结果  根活性肾切除术后接受IFNα-2a治疗的70例患者5年无进展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分别为90.0%和91.4%;接受LAK细胞治疗的109例患者5年无进展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分别为83.5%和89.9%;而术后未接受任何治疗的119例患者5年无进展生存率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8.1%和76.5%, 有显著性差异。单因素分析免疫治疗为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影响因素; 多因素分析显示, 免疫治疗可作为肾癌独立的预后因素。  结论  根治性肾切除术后辅助性免疫治疗可以降低国内肾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风险, 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术前辅助放化疗后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切除术治疗FIGOⅠB2~ⅡA期宫颈癌患者, 探讨宫颈癌的个体化治疗。  方法   回顾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在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治疗的所有术前辅助放化疗后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的宫颈癌FIGOⅠB2~ⅡA期患者资料。  结果   共50例FIGOⅠB2~ⅡA期患者术前行新辅助化疗以及阴道盒消瘤治疗后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切除术。50例患者手术顺利, 手术时间平均195 min(110~285 min), 平均失血量583 mL(200~1 400 mL)。28%(14/50)患者出血量超过800 mL, 需要输血治疗。术后尿储留4例, 血栓性静脉炎2例, 3例术后复发率6%。12例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 其中2例患者同时有宫旁转移, 1例患者阴道残端有肿瘤细胞。23例患者具有2种以上高危因素(包括宫颈间质深层浸润、淋巴血管内瘤栓、肿瘤大小≥4 cm)。共26例患者需要术后辅助治疗。远期并发症3~4度骨髓抑制为4%(2/50), 放射性直肠炎和放射性膀胱炎2%(1/50)和输尿管肾盂积水2%(1/50), 淋巴水肿6%(3/50), 阴道狭窄发生率4%(2/50)。中位随访时间43个月, 3年生存率90%, 3年无瘤生存率90%。  结论   术前辅助放化疗加根治性子宫切除的治疗宫颈癌ⅠB2~ⅡA期患者安全有效, 能够获得理想的生存率, 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HMGB1)蛋白表达情况及其对肿瘤预后的影响。  方法  收集本院2004年1月至2004年12月期间首次诊断, 并行肝癌根治性切除术、术后病理确诊为肝细胞癌、随访资料完整的肝癌患者98例, 并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长院行肝血管瘤切除的肝组织30例作为正常肝脏组织对照, 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癌及癌旁组织、正常肝组织中HMGB1蛋白表达情况; 并分析HMGB1的表达水平与各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 及其对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的影响。  结果  HMGB1主要表达在细胞质中, 肿瘤组织表达率为91.84%, 癌旁组织表达率为21.43%, 正常肝组织无表达。相关性分析显示HMGB1的表达高低与肿瘤包膜的情况存在相关, 与其他各临床病理参数均无相关性。全组1、3、5年总体生存率为: 83.5%、58.2%、49.4%;无瘤生存率为: 60.7%、40.6%、36.8%。Cox多因素分析显示HMGB1表达水平是影响总体生存率、无瘤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 HMGB1高表达组(57例), 无或低表达组(41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4%、42.7%、37.7%及89.3%、69.3%、57.5%(P=0.028): 相应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0.1%、31.6%、26.1%及68.4%、47.1%、45.1%(P=0.047)。  结论  HMGB1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呈高表达, 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包膜的完整性呈负相关, HMGB1的高表达是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 可以作为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预后预测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根治性手术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478例HBV-HCC根治性术后患者,分为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组141例和空白对照组337例,比较两组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复发时再治疗措施选择和死亡原因。经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平衡组间协变量,再次分析以上指标。  结果  经平均28个月随访,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3.1%、54.7%、44.5%和70.8%、58.2%、52.0%(P=0.778);总生存率分别为92.1%、84.4%、79.1%和86.9%、66.1%、54.5%(P=0.002);PSM后观察到相似结果;匹配后亚组分析显示抗病毒治疗明显提高巴塞罗那肝癌分期(Barcelona Clinical Liver Cancer staging system,BCLC)A/B期患者总生存率(P=0.035),但未能显著提高BCLC-C期患者总生存率(P=0.775);治疗组复发时获得再次根治性、姑息性治疗的例数分别为28例和24例,对照组19例和38例(P=0.031);治疗组死于肿瘤复发进展、肝功能衰竭的例数分别为18例和11例,对照组23例和36例(P=0.041)。  结论  HBV-HCC根治性术后抗病毒治疗虽未能有效提高患者无瘤生存率,但使患者在复发时获得更多根治性治疗的机会并减少肝衰竭发生,明显延长了术后生存时间,尤其对于早、中期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软组织肉瘤补充广泛切除术的原因及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外院误诊为良性肿瘤而行局部切除的原发软组织肉瘤患者78例。主要观察终点为肿瘤的复发转移, 分析肿瘤残留情况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结果  补充广泛切除术后, 中位随访时间是17.4个月, 其中复发3例, 转移5例, 死亡3例。Kaplan-Meier法计算1年无瘤生存率为93.6%, 3年无瘤生存率92.3%。初次术后肿瘤残留共40例, 占52%。初次手术后肿瘤残留组和非残留组生存无差异。   结论  患者在非计划性切除后肿瘤残留率较高, 接受补充广泛切除术是必要的。补充广泛切除原因多为术前无明确病理诊断, 无影像学检查。软组织肉瘤发病率较低, 在临床上应慎重处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术后辅助治疗对腮腺癌的疗效,探讨腮腺癌的预后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腮腺癌患者103例,分析其生存率、预后因素、比较单纯手术和术后辅助治疗的局控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分析各因素与局控率和无复发生存率的相关性。   结果   单纯手术患者和术后辅助治疗患者5年局控率、5年无复发生存率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61.90% vs. 81.96%、59.52% vs. 78.69%及68.50% vs. 88.12%(均P < 0.01)。治疗方式、T分期、颈部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与5年局控率和5年无复发生存率相关(均P < 0.01)。治疗方式、分化程度、T分期及颈部淋巴结转移与生存相关(均P < 0.01)。   结论   术后辅助治疗能提高腮腺癌的5年局控率、5年无复发生存率及5年生存率;分化程度、T分期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是腮腺癌预后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影响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lolization, TACE)序贯联合微波凝固消融(percutaneous micro wave coagulation therapy, PMCT)治疗原发性肝癌预后的主要因素。   方法  本研究收集本科收治的97例接受TACE序贯联合PMCT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各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 再利用多因素Cox逐步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结果  本组肝癌患者的1、2、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8.2%、43.2%、28.8%、13.4%。单因素分析与预后有关的因素为肿瘤大小、临床分期(BCLC)、Child-Pugh分级、门脉癌栓、动静脉瘘、PMCT治疗次数及体力状况(ECOG评分)。Cox逐步回归多因素分析与预后有关并具有显著意义的因素为肿瘤大小、临床分期、门脉癌栓、PMCT治疗次数及体力状况。   结论  适当重复PMCT治疗可以延长肝癌患者的生存期限。大肝癌、门脉癌栓为预后的危险性因素, 巨块型肝癌及伴门脉主干癌栓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肝切除术后核苷类似物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与单用TACE治疗对提高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细胞癌(HCC)患者总生存率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45例行肝切除术的HBV相关性HCC患者资料,其中术后接受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联合TACE治疗者89例(观察组),术后单用TACE治疗者256例(对照组)。采用倾向性匹配法均衡组间混杂因素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的90天死亡率(2.2%)稍低于对照组(3.1%, P=0.672)。同时,观察组患者的1、3、5年累积总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3%、66%、45%和90%、54%、36%(P=0.014)。倾向性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的1、3、5年累积总生存率为93%、67%和45%,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7%、46%和24%(P<0.001)。基于肿瘤分期的亚组分析显示,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A/B期的患者中,观察组患者的累积总生存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1)。结论 HBV相关性HCC肝切除术后核苷类似物联合TACE治疗有利于降低存在高危复发因素且术前HBV DNA≥103 IU/ml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率并提高其总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术前检测血清CA19-9的必要性及其对患者预后评估的意义。   方法   收集2003年1月至2008年10月间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513例术前检测血清CA19-9的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CA19-9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   513例患者中CA19-9升高者86例(16.8%),CA19-9升高与高龄、大体分型(BorrmannⅢ、Ⅳ型)、组织学类型(低分化、未分化)及浸润深度相关。CA19-9正常(< 39 U/mL)和升高(≥39 U/mL)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45.7%和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分层分析显示,CA19-9水平仅与TNM Ⅲ期患者预后相关(P=0.001)。多因素预后分析证实,CA19-9升高是影响胃癌患者根治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HR=1.47,P=0.008)。   结论   术前检测血清CA19-9可为胃癌患者预后评估提供信息,CA19-9升高可能是胃癌根治术后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肝细胞性肝癌(HCC)巴塞罗那肝癌临床(BCLC)分期B期患者行肝切除术及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6年8月共222例BCLC B期、Child-PughA级HCC患者的生存资料, 采用t检验及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采用Cox模型分析危险因素, Kaplan-Meier曲线法分析总生存率。  结果  222例患者中, 肝切除术治疗118例, TACE治疗104例。肝切除术组患者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6%、46%、37%, 中位生存期为29个月; TACE组患者的总生存率分别为53%、19%、7%, 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P < 0.05)。Cox回归模型提示治疗方式TACE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论  肝切除术较TACE治疗可能更能提高BCLC B期、Child-Pugh A级HCC患者的总生存率。BCLC B期HCC的治疗方式应该按不同的亚组行更为细致的划分。   相似文献   

14.
刘春雷  王娟  袁智勇  王宝虎 《中国肿瘤临床》2012,39(22):1843-1845,1855
  目的   血管外皮瘤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肿瘤, 本研究旨在分析血管外皮瘤的综合治疗方法和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66年4月至2011年8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29例血管外皮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中位年龄为42岁(7个月~75岁), 其中男19例, 女10例。原发病灶总数为31个, 中位大小为5.2 cm×4.6 cm。   结果   29例患者中位生存期51个月(5~252个月)。1年、3年、5年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93.1%、76.5%、67.5%和52.5%。辅助放疗组与未行辅助放疗组1年、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7.5%、69.3%和89.5%、56.8%、34.1%。全组共11例局部复发(44%), 中位局部复发时间为9.5个月(4~120个月)。术后辅助放疗组较未行辅助放疗组局部复发率低(P=0.042), 但远处转移率没有差别(P=0.673)。术后辅助化疗未能降低远处转移率及延长总生存期。   结论   术后辅助放疗能降低血管外皮瘤局部复发率并可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Ⅱ期结肠癌根治术后接受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辅助化疗疗效进行评价, 并对临床获益人群进行探索性分析。  方法  对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接受结肠癌根治术、术后分期为Ⅱ期患者回顾性分析, 比较单纯手术和术后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辅助化疗的无瘤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e, DFS)和总生存率(Overall Sur vival, OS)差异。采用Kaplan-Merier进行生存分析, 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差异比较, 亚组分析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  结果  全组患者中位年龄62岁, 单纯手术患者111例, 术后采用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5-FU)或其衍生物的方案辅助治疗155例。全部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59(16~87)个月。单纯手术组和术后辅助治疗组5年无瘤生存率为86.5%和90.2%(HR=0.596, 95%CI: 0.295~1.208, P=0.152), 5年生存率分别为88.3%和92.9%(HR=0.576, 95%CI: 0.248~1.338, P=0.199), 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显示: T4、低分化(包括印戒细胞癌)腺癌、具有2个及以上高危因素(高危因素包括肠梗阻穿孔、淋巴结清扫少于12枚、脉管瘤栓、神经侵犯)、CEA > 5ng/mL患者术后辅助治疗能明显提高无瘤生存(P均 < 0.05)。  结论  部分Ⅱ期结肠癌患者, 包括肿瘤浸润程度为T4、低分化腺癌、具有2个及以上高危因素、术前CEA > 5 ng/mL可能从术后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治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不同次数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预防原发性肝癌(HCC)术后复发的作用。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HCC根治术后接受1次和3次预防性TACE的患者45例, 其中接受1次TACE组23例, 接受3次TACE组22例, 两个组均在术后1~2个月给予首次TACE, 此后接受3次TACE组每隔2~4个月重复1次。全部病例在根治术后随访36~40个月, 对比分析两组间的累计复发率。  结果  HCC根治术后, 接受1次TACE组1、2、3年累计复发率分别为30.43%, 47.83%, 47.83%;接受3次TACE组1、2、3年累计复发率分别为4.55%, 27.27%, 36.36%。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接受3次TACE组的1年内复发率明显低于接受1次TACE组(P=0.022), 而2、3年累积复发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6、P=0.225)。  结论  HCC根治术后给予3次预防性TACE能明显降低术后复发高峰期的复发率, 延长肝癌患者术后的无瘤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门脉高压脾机能亢进与脾切除对肝癌患者预后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1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符合米兰标准并行根治性治疗的403例肝细胞肝癌患者临床资料。依据血小板(platelet,PLT)水平、ALBI分级、APRI、血小板/脾长径比值(PSR)等进行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对比合并严重脾亢肝癌患者中仅行肝癌根治者与联合脾切除肝癌根治者间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  Cox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PLT水平是肝癌患者整体生存(overall survival,OS)和无瘤生存(disease free survival,DFS)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同血小板水平肝癌患者多因素OS生存曲线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3)。PSR、APRI、ALBI分级等肝硬化门脉高压参数也是肝癌预后危险因素。仅行肝癌根治组与联合脾切除肝癌根治组在门脉高压脾亢程度、肝功能分级、肿瘤分期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生存分析显示,联合脾切除组具有更长的OS(P=0.025),两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8.2%、68.5%和97.1%、79.4%、56.8%。两组DFS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326)。  结论  PLT、PSR、APRI、ALBI等临床参数是合并门脉高压脾亢肝癌患者重要预后影响因素。对合并严重脾亢符合米兰标准的肝癌患者,在肝癌根治同时联合脾切除可提高患者OS。   相似文献   

18.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measure the expression of Cochlin (COCH) and analyze its association with survival, recurrence and the benefits from adjuvant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following hepatectomy. Patients with high COCH expression levels had a poorer prognosis in terms of overall and disease-free survival rate compared with those with low COCH expression levels. Further analysis revealed that patients with low COCH expression who received TACE experienced markedly lower early recurrence rates compared with those who did not receive TACE. However, patients with high COCH expression with and without adjuvant TACE after resection experienced no difference in disease recurrence rates. The expression of COCH was found to be associated with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portal vein tumor thrombosis and B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 stage in HCC. Therefore, the findings of the present study indicated that clinical detection of COCH expression may help estimat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HCC, as well as determine whether to administer TACE after surgery to prevent recurre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