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历时分析和共时描写的方法,将朱堂话与以《广韵》为代表的中古音、以北京音为代表的普通话进行比较,揭示出朱堂话语音的特点:朱堂话主要属于中原官话系统,但因在地理位置上与湖北毗邻,故而也明显带有西南官话的语音特征;同时又由于移民因素的影响,使得朱堂话也具有客赣方言的某些特点。收集到的一些宗谱为探究当地方言特征的形成提供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2.
在赣州话山、咸、宕、江四摄调查的基础上,本文重点分析了山、咸两摄的语音变化情况,以《广韵》音系为纲,以现代普遍话为比较系,揭示赣州话鼻化音现象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3.
引言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历来被认为是粤语的大本营,是粤语的主要根据地,而粤语在汉语族群中,又被认为是音韵最复杂的语言。它有九个声调,87个韵母,而且较严整地保留了一套被称之为“阳声韵”的鼻辅音韵尾—m、—n、—η,和一套被称之为“入声韵”的塞辅音韵尾—p、—t、—k。由于有这两套辅音韵尾的存在,所以,通常被一些人把它同代表中古汉语音韵系统的《广韵》联系起来,认为粤语是中古汉语音韵的“活宝库”,它汇集了《广韵》音系的大全,凡《广韵》里有的,在  相似文献   

4.
西宁声母与《广韵》声母的比较张成材(一)本文从《广韵》的声母出发看西中古声母在西宁今声母中有几种读音,从而宁今声母的读音。《广韵》代表了中古音为研究汉语古今语音演变,总结语音演变规系,西宁音指的是西宁今音。因此,本文律提供例证。也就是酉宁方言的声母和...  相似文献   

5.
《广韵》异读字是确定上古异读字的重要依据,在上古音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文章论证了依据《广韵》异读字确定上古异读字收字的原则、制约上古异读字收字方案的因素和确定上古异读的方法。认为那些体现上古音的音韵内容、音类特征和语音规律的《广韵》异读,应该推源到上古,并确定其上古音韵地位;《广韵》中还有一批中古时期乃至宋代新产生的异读,不反映上古音的音韵内容和音类特征,不能作为上推上古音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广韵》是中古音的代表作 ,有着丰富的又音字。本文对《广韵》又音字的数量和又音的演变情况作了初步的定量分析研究 ,并对又音演变的成因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规范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语音的一切演变都是制约性的变化。在现代汉语普通话和各方言中的读音演变,中古芷母、定母在汉语语音史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以论文《安徽庐江方言音系》中以顺港乡为代表点的庐江城关片话的读音为准,按照《方言调查字表》中古音系统的声韵配合关系,把《方言调查字表》所收录的中古声母芷母、定母的字的庐江城关片话今音,列表、归纳、分析中古监母、定母在庐江方言今音中的演变及原因。  相似文献   

8.
语音的一切演变都是制约性的变化。在现代汉语普通话和各方言中的读音演变,中古並母、定母在汉语语音史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以论文《安徽庐江方言音系》中以顺港乡为代表点的庐江城关片话的读音为准,按照《方言调查字表》中古音系统的声韵配合关系,把《方言调查字表》所收录的中古声母並母、定母的字的庐江城关片话今音,列表、归纳、分析中古並母、定母在庐江方言今音中的演变及原因。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汉语音韵学向来分为三科:古音学、今音学和等韵学。“古音学”以研究先秦古音为内容,也可称为上古汉语语音学。“今音学”以研究《切韵》、《广韵》一系韵书为主要内容,因为这些韵书基本上代表着中古音的原貌,所以又可称之为中古汉语语音学。“等韵学”则对《切韵》、《广韵》一系韵书所用的反切加以排比,从中归纳出音韵体系,并从音理上加以说明,亦可目之为中古音系的声韵配合图表。比较起来,三音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序的变迁,《广韵》音系在汉语各大方言中自有着不同的发展和演变。借助《方言调查字表》对福泉话韵母作初步分析,虽为管中窥豹,亦借以探询语音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序的变迁,《广韵》音系在汉语各大方言中自有着不同的发展和演变。借助《方言调查字表》对福泉话韵母作初步分析,虽为管中窥豹,亦借以探询语音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2.
内江话是以内江市市中区为代表的包括内江县在内的一种小方言,语音中有几种特殊现象。本文拟同普通话比较以见差异,同《广韵》对照以溯来源,试析音理以究原因。考虑印刷困难,音标用《汉语拼音方案》,个别字母用国际音标。 一、内江话声母1.[(?)]、q、v、+  相似文献   

13.
赣语新余话的音韵特点主要表现在它的声韵调和语音特点上。本文通过进行专业语音调查,将赣语新余话的今读与中古音在声韵调三个方面进行对比,进一步揭示了新余话的音韵特点。  相似文献   

14.
清代是音韵学研究的黄金时代,古音学研究的成果令人瞩目,中古音研究也有长足的进展。在中古音研究领域,最有成就的学者当首推陈澧。陈澧(1818—1882),广东番禺人,所著《切韵考》(附外篇)一书,创立了反切切语的系联法,从《广韵》的切语中推求《切  相似文献   

15.
赣语新余话的音韵特点主要表现在它的声韵调和语音特点上.本文通过进行专业语音调查,将赣语新余话的今读与中古音在声韵调三个方面进行对比,进一步揭示了新余话的音韵特点.  相似文献   

16.
毕节方言属北方方言中的西南次方言 ,以市区方言为代表 ,有韵母 32个 ;这些韵母均可在以《广韵》为代表的中古音中找到源头 ,且绝大部分源头来自《广韵》。从历时角度 ,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 ,研究毕节方言韵母的来源。  相似文献   

17.
毕节方言属北方方言中的西南次方言,以市区方言为代表,有韵母32个;这些韵母均可在以《广韵》为代表的中古音中找到源头,且绝大部分源头来自《广韵》。从历时角度,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研究毕节方言韵母的来源。  相似文献   

18.
通过语音调查,发现北海话有声母24个(包括零声母和自成音节的声母),韵母43个(自成音节的[m][η]未计算在内),调类7种。主要特点是声调保留了古人声调;声母存在较特殊的舌面前鼻音[n]和舌尖前边擦音[],与中古音声母比较,大致呈现浊音清化演变趋势;具有粤方言的特色韵母——塞尾韵,分别以辅音[t][p][k]结尾,但缺少撮VI呼韵母。  相似文献   

19.
“中古音”这个概念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之内曾经等同于《切韵》音,随着汉语语音史研究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切韵》音是研究中古音最为重要的参考资料,但中古音的研究不能只限于《切韵》,从魏晋到隋唐的语音资料,都应该是中古音的研究对象。就韵书音系而言,《集韵》音系的研究,其意义不亚于对《广韵》音系的研究,《集韵》称得上是汉语语音史的一个大宝库。清代乾嘉学人如段玉裁等也很看重《集韵》,但他们的重点在校勘,一是《集韵》的校勘,一是利用《集韵》校古书。孙星衍《与段大令若膺书》说:“《玉篇》、《集韵》校《说文》大有用处。”此乃当时学人的共识。  相似文献   

20.
中古《广韵》声母系统中的知庄章三组字在普通话中的演变具有很强的一致性,但在方言中却存在很大的差异。本文参照《方言调查字表》,结合萍乡方言中的城关片老甲派城关话和小西路片老派东桥话的读音情况,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了知庄章三组声母在萍乡方言这两个小片的读音,并通过两小片与普通话的读音对比及两小片之间的读音对比探究了它们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