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食管癌是人类常见的一种恶性消化道肿瘤。全球男、女平均死亡率分别为25~50/10万和15~25/10万.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烟、酒是西欧和北美食管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而膳食缺乏维生素、亚硝酸盐含量增高以及食物霉菌污染等可能与亚洲中部地区和中国食管癌发生有关。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发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 食管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河北省则位于食管癌的高发区。本研究旨在分析2011—2016年河北省食管癌最新的流行趋势和特征。方法 对河北省27个肿瘤登记处的食管癌发病和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按城乡、性别和年龄组分析发病率和死亡率。采用中国2000年普查人口和Segi′s世界人口计算年龄标准化率。应用灰色模型对高发区磁县和涉县的死亡率进行预测。结果 2011—2016年,河北省共报告食管癌14 905例,死亡9 933例,粗发病率为21.73/10万,粗死亡率为14.48/10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的特点。河北省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有下降趋势(P<0.001)。磁县、涉县高发区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长期下降趋势,预测未来十年食管癌死亡率将继续下降。结论 河北省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稳步下降趋势,但其疾病负担仍然较重。食管癌的一级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应更关注农村居民和男性人群。  相似文献   

3.
食管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普遍认为食管癌是多因素作用、多基因参与,多阶段发展的疾病,但其发生和发展的确切机制仍未阐明。研究发现食管癌具有很明显的地理分布差异,因而推测发病与环境有较大关系;但同样暴露于相似环境因素的人群中却只有少数人发生食管癌,提示个人的遗传因素可能有重要作用。有学对福建安溪县食管癌家族聚集性进行研究,发现具有明显家族聚集倾向,然而迄今尚无直接证据表明确实存在高度外显的食管癌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4.
我国居民吃酸菜的习惯历史久远,特别是北方寒冷、少雨的地区,新鲜绿菜不多,相当长的时间靠吃腌酸菜度日,家庭自制酸菜已成传统的饮食习惯.然而从太行山区预防食管癌的工作开始,发现吃酸菜与食管癌的发生有关.还有人调查,吃酸菜的人越多,时间越长,食管癌的发病率也越高.用浓缩的酸菜水去喂老鼠,老鼠也得了食管癌和前胃癌,于是人们开始警惕,腌制发酵的食品可能有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居民吃酸菜的习惯历史久远,特别是北方寒冷,少雨的地区,新鲜绿菜不多,相当长的时间靠吃腌酸菜度日,家庭自制酸菜已成传统的饮食习惯。然而从太行山区预防食管癌的工作开始,发现吃酸菜与食管癌的发生有关。还有人调查,吃酸菜的人越多,时间越长,食管癌的发病率也越高。用浓缩的酸菜水去喂老鼠,老鼠也得了食管癌和前胃癌,于是人们开始警惕,腌制发酵的食品可能有问题。研究癌变机理的人发现。亚硝基化合物中有一大组成员是可以致癌的,例如亚硝胺、亚硝酰胺、亚硝基氨基酸等,这类致癌物能溶于水和脂肪,可以在体内合成,也可以直接从食物中吃进来。亚硝胺等硝基化合物的前体是亚硝酸盐和硝酸  相似文献   

6.
 呼吸衰竭,尤其是急性呼吸衰竭,是食管癌、贲门癌术后严重的并发症,治疗困难,死亡率较高,特别是长期大量吸烟、高龄、慢性肺组织疾患者更易发生,多发生于术后48小时内。早期预防,早期防治,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彻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控制肺内感染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哈萨克族饮食习惯与食管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恶性肿瘤死亡调查研究资料指出,我国部份少数民族食管癌死亡率以哈萨克族(以下简称哈族)最高(33.90/10万)。1974—1976年新疆肿瘤死亡回顾调查资料显示食管癌死亡率托里县为90.75/10万,新源县为42.57/10万,两县哈族居民食管癌死亡率的差异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为进一步探索哈族居民食管癌与饮食因素的关系,于1985年5—7月对托里、新源两县哈族居民的某些食品摄取作了定量的调查研  相似文献   

8.
《肿瘤防治研究》1977,5(2):72-72
 根据湖北省钟祥县食管癌死亡回顾调查,发现河南移民食管癌死亡率为82.81/10万,而本地人居住区食管癌死亡率为21.53/10万,两组人群的食管癌死亡率有显著差异。为探讨食管癌的发病因素,作者调查了上述两组人群中鸡咽—食管癌的患病率,研究了其病理形态学。在移民区普查两岁以上鸡5484只,发现并经病理证实的鸡咽——食管癌(全部为鳞状细胞癌)12例,思病率为220/10万,而在本地人居住区普查同年龄鸡2371只,未见鸡唱—食管癌。在12例鸡瘩瘤中,只有1例早期庙,其余均侵犯或穿透肌层。户主或邻屠有食管庙病史者占5例。研究结果提示,人的食管癌与鸡咽—食管癌似乎为一个共同因素引起,可能与环境或生活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9.
朱娟  王少明  陈茹 《中国肿瘤》2020,29(1):55-62
摘 要:食管癌作为全球常见的消化道肿瘤疾病负担较重,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健康。我国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全球50%以上。焦虑、抑郁作为食管癌的常见共患病,是食管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转归。该文就食管癌合并焦虑、抑郁的流行病学特点、可能原因和发生机制、筛查方法、影响因素和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发现食管癌合并焦虑、抑郁的患病率异质性较大,可能受筛查诊断工具、诊断标准、研究对象及样本量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1974—1999年居民食管癌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河南人口常见恶性肿瘤食管癌流行特征。方法:利用河南省1974-1976年全人口死亡回顾调查资料和1983-1999年1/10人口(15市县)居民死亡登记报告资料以及林州肿瘤高发现场资料,按《居民病伤死因统计》的统计方法,分析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动态特征并对未来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近26年来,河南居民食管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林州高发现场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在缓慢下降。结论:河南居民食管癌死亡率以及林州发现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呈下降趋势。建立以人群为基础的癌症登记报告系统,对于了解和掌握恶性肿瘤流行动态及进行肿瘤控制都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癌之一,其死亡率居全国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但其癌变机理仍不很清楚。近年来有关食管癌前病变及其癌变机理的研究备受关注,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着大量研究。目前,关于食管癌相关基因的研究报道较多,但对于食管癌前病变的研究特别是对癌前病变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还少有报道,现就此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人类食管癌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生表现了显著的地理分布差异,男女性合计居各种癌症第7位。临床上所见的食管癌患者大部分已有晚期转移,这些患者的预后往往很差。研究显示,人类食管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的逐步发展过程。从己研究发现的病因来看,食管癌化学预防可能是重要的预防措施之一,它强调危险因素与发病、发展的关系研究,在致癌物暴露较高的癌症高发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一个基于食物的肿瘤化学预防研究正在逐步取代单一化合物防癌方法。  相似文献   

13.
食管癌预防措施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管癌高发区磁县,自1973年以来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后,食管癌的发生与死亡率均有逐年下降趋势。本文重点介绍该县的预防措施及理论依据,初步评价预防的作用,并对其它因素也进行初步探讨,分析治疗与死亡率、人口年龄组成与发生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689例食管癌切除术后并发症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食管癌患者营养状况差,年龄较大,肺功能欠佳,同时食管癌手术涉及胸、腹及颈部器官,手术创伤大、复杂、耗时长,术后并发症亦较多.减少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是食管外科中应予十分重视的问题.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食管癌切除术的主要并发症及危险因素,对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方法:分析研究本院肿瘤外科1996年3月至2007年3月期间实施的689例食管癌切除术术后主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食管癌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为19.9%,其中肺部并发症9.3%,吻合口瘘4.8%,气胸2.8%,乳糜胸0.9%,脓胸0.6%.院内死亡率为3.6%.因肺部并发症死亡者占56.0%.因吻合口瘘死亡者占20.0%.颈部吻合的瘘发病率高于胸内吻合(P<0.01);吻合器吻合的瘘发病率、肺部并发症发病率及院内死亡率均低于手工吻合(P<0.05),瘘死亡率及肺部并发症死亡率两者无显著差异;肿瘤位置是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食管癌切除术后并发症仍以肺部并发症和吻合口瘘多见,且为主要死亡原因.使用吻合器能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食管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各种癌症死亡率中居第6位。尽管目前多种治疗技术的改进,其总体5年生存率仍然很低。新的治疗方法、诊断技术、预防措施的发展必然要求对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有更进一步的了解。研究证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长时间、多阶段的过程。在细胞癌变的过程中,细胞周期中的多种调节因子参与细胞的癌变。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是细胞癌变的分子基础。本文就近几年来与食管癌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食管癌的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陈士新  林培中 《中国肿瘤》1999,8(9):407-408
中国食管癌死亡率世界最高,又以河南、河北。山西交界处的太行山南部地区的死亡率最高。自1972年开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肿瘤医院,先后在河南林县和河北磁县食管癌高发现场,采取现场与实验室相结合,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全面、系统、多学科综合防治食管癌的研究,以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食管癌综合防治之路。本文主要介绍我国食管癌综合防治方面的进展。回病因与癌变机理的研究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多基因参与的复杂过程。我国在食管癌病因学方面,研究了炎症、真菌、病毒、亚硝胺及其前体物、营…  相似文献   

17.
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的流行病学和化学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食管癌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生表现了显著的地理分布差异,男女性合计居各种癌症第7位。临床上所见的食管癌患者大部分已有晚期转移,这些患者的预后往往很差。研究显示,人类食管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的逐步发展过程。从己研究发现的病因来看,食管癌化学预防可能是重要的预防措施之一,它强调危险因素与发病、发展的关系研究,在致癌物暴露较高的癌症高发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一个基于食物的肿瘤化学预防研究正在逐步取代单一化合物防癌方法。  相似文献   

18.
食管癌高危人群的预防与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食管癌是人类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 ,位于全球肿瘤发病的第八位 ,肿瘤死亡的第四位。全世界每年约有 48万 (1 996 )人发生食管癌 ,占总癌新发生病例的 4.6 %;死亡 45 .6万人 ,占总癌死亡病例的6 .4%。食管癌主要流行地区是不发达国家 ,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地区 ,食管癌位居肿瘤死亡的第四位。世界年龄调整死亡率中国最高 ,男性 2 7.73 /1 0万 ,女性 1 3 .6 3 /1 0万 ,合计 2 0 .40 /1 0万。食管癌受累地区遍及大江南北十余个省市 ,覆盖人口近两亿 ,高发区人口大约为九千万 ,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和健康。研究表明 ,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磁县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县是我国食管癌高发区之一,1973年建立了防治试点,1974年建立了肿瘤登记报告制度,1974~1982年共发生食管癌病人513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24.15/10万。经过9年来的病因预防,发现该县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下降的趋势,趋势检验P<0.001,发病率前4年和后5年、死亡率前9年和后5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U检验P<0.01,且以山区下降更为明显。通过几年来的防治工作,我们初步看到了降低“两率”的现象,证实了我们的防治效果比较适当,但还需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20.
《中国肿瘤临床》2021,(2):65-65
中国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新发食管癌病例约24.6万例,死亡约18.8万例,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中国食管癌病例约95%为食管鳞癌,其5年生存率男、女分别为5.88%、6.23%。研究证实食管异型增生是食管癌的重要癌前病变,且随着癌前病变等级的升高其发生癌变的风险也随之升高,对食管癌进行早期筛查和诊断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措施。山东省肥城市是中国食管癌高发区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