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不同术式的临床疗效,探讨基层医院的术式选择。方法对1992年以来收治的十二指肠溃疡穿孔28例病人行手术治疗。其中行单纯缝合修补术20例,胃大部分切除术毕-Ⅱ式4例,其中幽门旷置术1例,穿孔缝合修补术后行选择性胃迷走神经切断术(SV)加幽门成型术2例,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HSV)2例,对28例病人进行1~5年随访观察并对手术及术后疗效做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单纯性缝合修补术无死亡病人,平均手术时间46min,平均住院时间8d,明显短于胃大部分切除术。SV和HSV加修补术(P<0.01),术后3~6个月的溃疡愈合率96%,术后1、3、5年溃疡复发率为10%、20%、25%,与SV和HSV中修补术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5%,明显低于三者(P<0.05)。溃疡病史的长短,术式选择和手术质量对溃疡复发有一定的影响,而与穿孔的大小无关。结论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单纯缝合修补术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而术后再结合正规的内科治疗,效果满意,是基层医院的最好的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对58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手术治疗的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单纯缝合修补50例,病灶局部切除缝合5例,胃大部切除3例。随访49例,复查胃镜溃疡愈合39例。结论胃十二指肠穿孔的手术治疗以单纯缝合修补为主,术后正规药物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60例60岁以上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总结老年人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的改进。方法胃溃疡穿孔2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30例。胃癌8例,术前合并存在老年性常见疾病30例(50.0%)。均行腹腔镜穿孔修补术,中转开腹行胃癌根治术8例。结果治愈52例(86.67%),死亡2例(3.33%),术后并发症6例(10%)。结论老年人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具有临床症状与体征不典型,就诊时间晚,体温、白细胞计数变化不明显,合并胃癌比率高及并发症多等特点。腹腔镜治疗具有全面、损伤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的9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随机分为行腹腔镜组50例、开腹手术组40例。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 2组病例均痊愈。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中观察组伤口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种术式治疗胃癌急性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56例胃癌急性穿孔患者,随机分为穿孔修补术组(A组)和根治性切除术组(B组)各78例,观察手术后并发症、手术死亡率以及生存期。结果根治性切除术组死亡率明显低于穿孔修补术组,根治性切除术组生存期明显长于穿孔修补术组,2组死亡率、生存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根治性切除术可明显延长胃癌急性穿孔患者的生存期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龄急性胆囊炎腹腔镜和开腹切除术的2组对比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4月在我院普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00例老龄(年龄≥60岁)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为2组,腹腔镜和开腹组,每组50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开腹组(t=2.782,t=2.845,t=2.81l,t=2.914,P<0.05);开腹组术后并发症20.0%,高于腹腔镜组8.0%(χ2=3.794,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可有效改善胃肠功能,减少CRP的动态变化,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比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的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2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胃溃疡穿孔患者42例(采用腹腔镜修补术治疗)随机选择同期采用开腹修补术42例胃溃疡穿孔患者,2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腹腔镜修补术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与胃穿孔开腹修补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术后患者胃肠动力恢复快,为临床上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术后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指导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经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及疗效分析。方法对收治的109例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使用抗生素2~4d。结果109例患者行胆囊切除术,手术顺利104例,占95.4%,5例中转开腹,术后无并发症,3~7d治愈后出院。结论急性胆囊炎经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外科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采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35~90min,平均52min。术后无胃瘘、腹腔脓肿等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5~10d,平均7d。均痊愈出院,治愈率100%,结论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且能阻断病情继续发展的优点,术后继续进行正规药物治疗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癌急性穿孔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3月到2008年2月间37例经病理证实的胃癌急性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3年。结果术后1年生存率为51.35%。穿孔修补术、姑息性胃癌切除术、根治性胃癌切除术等3种手术方式患者1年生存率分别为16.67%、30.77%、77.78%。结论胃癌急性穿孔行根治性切除术效果明显优于姑息性切除术及穿孔修补术。对于胃癌急性穿孔的患者,早期诊断及选择正确术式、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可降低病死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评估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一次性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8例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98例采用单纯切开排脓,切除坏死组织,纱布填塞压迫止血,包扎;观察组100例采用一次性根治手术。结果对照组98例术后创面平均愈合时间(22.7±5.4)d,90例获得随访,术后21例脓肿复发、26例瘘管形成,再次行手术治疗,脓肿复发及肛瘘发生率:67.77%(61/90)。观察组100例患者术后创面平均愈合时间(23.5±5.2)d,94例获得随访,术后2例形成脓肿、2例形成肛瘘,再次行手术治疗,脓肿复发及肛瘘发生率:4.25%(4/94)。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肛周脓肿一次性手术根治术能明显降低术后脓肿复发及瘘管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玛丽斯特普服务规程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8年9月120例宫内节育器嵌顿和异位需要手术治疗而无手术禁忌症者,选择2007年1月~2008年9月意外妊娠来我院行人流术130例、宫颈糜烂光热治疗100例,分别随机分为MSI服务规程研究组,ⅠA组60例、ⅡA组65例、ⅢA组50例;常规护理组ⅠB组60例、ⅡB组65例、ⅢB组50例。分析比较各两组患者的焦虑水平、健康知识掌握和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术后焦虑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前分别为(42.8±3.56)、(43.8±4.45)、42.5±4.15)(分);治疗后分别为(28.8±3.81)、28.2±3.76)、(27.9±4.02),对照组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研究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分别为(28.6±3.80)、29.1±3.32)、(27.3±3.72)(分),对照组分别为(19.3±3.71)、(20.2±3.6)、(18.5±3.66)。研究组满意度均为100%,对照组分别为81.3%、80.6%、80.8%。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I临床应用降低了患者的焦虑水平,提高了患者的健康意识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并比较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与开腹阑尾切除术(OA)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7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和开腹阑尾切除术,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后活动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感染率,住院时间等,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均手术成功,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LA组无一例中转开腹,术后活动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OA组(P<0.05),且切口感染率显著低于OA组(P<0.05)。2组患者术后均无腹腔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比较,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微创、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一种安全而高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的可行性。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10年2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60例在剖宫产术中肌瘤切除(观察组)和68例单纯实施剖宫产手术(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时间长,2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但2组患者围术期差异不明显。手术切除肌壁间肌瘤23例,占38.33%;浆膜下肌瘤36例,占60.00%;黏膜下肌瘤1例,占1.67%。结论剖宫产术中切除子宫肌瘤难度与单纯的子宫切除没有显著差异,还可以减少患者二次手术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长托宁与阿托品对全身麻醉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64例老年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长托宁组和阿托品组,行全身静脉麻醉。结果 2组患者术后MMSE评分均较术前下降(P<0.05),但是长托宁组的下降趋势明显好于阿托品组(P<0.05)。2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长托宁组25.0%(8/32)少于阿托品组组43.8%(14/32)(P<0.05)。结论长托宁是一种新型的,选择性强的抗胆碱药,对中枢和外周均有较强的抗胆碱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7年5月至2010年5月,我院将需要行子宫切除术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行阴式子宫切除术组44例,行腹式子宫切除术组40例,观察其手术效果和术后情况。结果阴式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均较腹式组短,阴式组出血量少于腹式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阴式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腹式组。结论阴式子宫切除术是一种微创、简便、行之有效且经济实用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术中正确判断胆囊管、胆总管的解剖部位,减少手术误伤。方法将同期、同样体重的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67例),术中采用美蓝注射法,行胆囊穿刺造影,使胆囊、胆囊管和胆总管颜色蓝染。对照组(143例),常规胆囊切除术,未行胆囊造影术。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50±10)min,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方式选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胆囊切除术中行美蓝蓝染法是一种较直观的显影技术,可帮助术者在胆囊切除术中正确判断Calot三角解剖结构,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1例发病在6h内的超早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静脉联合动脉溶栓组(组Ⅰ)共46例;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组(组Ⅱ)35例。联合组先静脉滴注尿激酶1万U/kg,再选择病变动脉给尿激酶0.5万U/kg;动脉组单纯病变动脉灌注尿激酶1万U/kg。术前及术后24h、3d、30d采用欧洲卒中量表(ESS)评价神经缺损功能和Barthel指数(BI)评价日常生活能力,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溶栓24h、3d后ESS评分组Ⅰ为83±24,88±26;组Ⅱ为77±29,81±24;溶栓后3d、30dBI指数评分组Ⅰ为71.5±25.9,82.5±27;组Ⅱ为61.5±22.3,72.0±31.6,治疗后有效率:组Ⅰ为86.7%,组Ⅱ为77.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分别有3例和2例患者溶栓后CT显示颅内出血征象,无明显差异。结论起病6h内,动静脉联合溶栓提高急性脑梗死的溶栓疗效,安全性与动脉溶栓相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旋磨术对钙化、纤维化病变的疗效及临床随访结果。方法对30例冠心病患者的钙化或纤维化病变进行冠脉内旋磨术、冠脉球囊扩张及冠脉支架术,观察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围术期并发症及临床随访结果。结果行冠脉内旋磨术的30例患者冠脉造影结果均为B2、C型钙化或纤维化病变。其中1例患者旋磨头未成功通过病变,成功率96.67%;14例(46.67%)病例仅用1.25mm的旋磨头,13例(43.33%)病例仅用1.5mm的旋磨头,仅有1例(3.33%)病例选用1.75mm旋磨头,2例(6.67%)病例分别使用了1.25mm、1.5mm的旋磨头。旋磨术成功的29例患者(96.67%)均应用经皮冠脉血管成形术(PTCA),其中28例(93.33%)在旋磨术后置入支架(均为药物洗脱支架),共植入支架49枚,平均每例患者植入支架1.75枚;平均每例患者植入支架长度(52.2±30.97)mm。2例(6.67%)在术中发生轻度冠脉痉挛;1例(3.33%)发生无血流现象;1例发生一过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3.33%),无围术期急性心肌梗死、死亡、冠脉穿孔及急诊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30例患者进行了(15.9±11.2)个...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采用硬脑膜预先减张缝合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行大骨瓣减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在减压术后直接对头皮缝合,和观察组40例,依据颅内压力裁取合适大小的颞肌筋膜或骨膜,后行硬脑膜减张缝合,对2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组患者预后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头皮与脑组织粘连发生率和切口CSF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行去骨瓣的同时取骨膜或颞肌膜行硬膜腔扩大减张缝合术,具有可任意裁剪大小,防止脑血管痉挛,降低了癫痫和切口疝的发生率,降低了脑室穿通畸形的发生率的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