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3 毫秒
1.
<正>随着我国粮食价格持续高于国际粮食价格,国内外粮价倒挂,刺激粮食大量进口,我国粮食行业由此面临粮食连年丰收,国家储备越来越多、粮食进口越来越多,给粮食企业尤其粮食加工业经营带来极大困难与挑战。我省稻米加工业自2011年开始逐步陷入困境,这种状况如果不能够尽快得到有效扭转,将会给国家粮食安全带来严重后果,也将影响我省农业现代  相似文献   

2.
一、2009年一季度我国粮食(不包括大豆)净进口31.5万吨 今年一季度,我国出口粮食28万吨,同比下降72.9%;进口59.6万吨,同比增长12.4%;一季度我国粮食由去年同期净出口50.5万吨转变为净进口31.5万吨.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1989年以来美国主要粮食和饲料作物的进出口情况,研究了粮食和饲料进出口在农产品进出口中所处的地位以及贸易额和贸易量变化,并分别对美国玉米、小麦、高粱、大麦、燕麦和水稻的进出口情况以及主要的进口和出口市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随着粮食进口量的不断增加,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主要粮食净进口国,但粮食进口来源并没有跟随进口量的增加做出相应调整。在我国粮食主要进口来源地分析基础上,采用双对数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主要进口来源国的价格需求弹性以及进口成本。研究发现:我国从巴基斯坦增加稻谷进口,不仅富有需求价格弹性,还可以应对国际市场上的粮食价格上涨风险;从哈萨克斯坦增加进口小麦,不仅富有需求价格弹性,同时具有总成本较低的优势;而从缅甸和阿根廷进口玉米,也富有需求价格弹性以及总成本较低的优势。此外,增加从乌克兰进口玉米还可以应对国际市场价格上涨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食品科学》2004,25(11):363-363
商务部公布的报告显示,中国粮食供给形势好转,下半年粮食供求关系将继续缓和。报告指出,我国粮食种植面积增加,进口增长,供给形势好转。据调查,全年粮食种植面积预计超过15亿亩,比上年扩大1.0%。夏粮的增产、全年粮食种植面积的增加以及进口的大增,将大大提高粮食的供给能力,下半年粮食供求关系将继续缓和。  相似文献   

6.
近10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成本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价格已大大高出国际市场.加入WTO以来,随着粮食进口配额的增加和市场准入程度的提高,大量优质低价的外国粮食产品已开始进入国内市场.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国家是世界重要粮食产区,我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粮食的数量逐年增加,随着国际贸易形势变化,开辟我国西部地区粮食物流国际通道对于粮食进口渠道多元化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对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贸易和粮食进口陆路物流通道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外基地内走廊、产业园区牵引对外通道、沿运输通道共建仓储设施三类示范节点模式,并提出了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打造可持续优质粮源供应体系,发展保税加工、构建“一带一路”特色产业链,建设粮食物流园区、发挥国际通道重要载体作用等示范节点发展建议,为新时期规划建设国际粮食物流节点提供了参考,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全国夏粮收获正在抓紧开展,麦收进度已过七成,丰收有望。然而,据从农业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获得的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前四个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为212.4亿美元,同比增长40%,其中包括几大主粮在内的谷物净进口666万吨,同比增长86%。有关专家表示,随着2011年大米由净出口转为净进口,我国粮棉油糖等主要大宗农产品呈现全面净进口,而从今年前四个月农产品进出口数据来看,2014年这一态势将会继续强化,直  相似文献   

9.
<正>去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连增",但在一些粮食主产区,由于土壤肥力下降、部分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耕地占用持续增加、气候灾害频发等原因,粮食增产已呈现后劲不足的疲态。同时,进口粮食猛增也进一步对国内粮食生产造成影响。在"十连增"的背景下,中国人的"饭碗"如何端在自己手里?怎样保障"中国饭碗"装满"中国粮"?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和消费国,据统计,2013年粮食种植面积接近1.12亿公顷,产量已接近6.02亿吨。虽然我国粮食生产有望实现"十一连增",但粮食的供求关系却变得日益紧张。2009年粮食产大于需782万吨,2010年缺口就超过了350万吨,而2012年粮食净进口规模超过了7700万吨,粮食年度自给率降至88.4%。为什么增产的同时粮食缺口却在扩大?究其原因,除消费需求的上升外,粮食产后的大量损失也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1.
棉花进口“大作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勇 《中国纤检》2010,(7):62-63
<正>作为我国继大豆、食用油之后第三大需要大量进口的大宗农产品,棉花的进口问题一直深受关注。如何看待我国对进口棉花40%以上的依存度呢?  相似文献   

12.
《粮油加工》2008,(4):39-39
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3月10日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去年我国粮食的总出口量(按照国际口径,粮食出口不包括大豆)991万t,进口不到160万t,出口大大高于进口的数据表明,中国对于稳定国际粮价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据海关总署最新统计。今年前3季度我国出口粮食f包括谷物及谷物粉、豆类、淀粉块茎及薯类)299.4万吨,价值16.4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67.3%和27.1%。同期,我国进口粮食3181万吨,价值185.3亿美元,分别增长16.2%和1.2倍。亚洲地区是主要的出口市场,进口主要来源为美国和巴西。今年前3季度我国对亚洲地区共出口粮食182万吨,下降了7.6%,占同期我国粮食出口总量的60.8%。其中,韩国、东盟和日本位居我国粮食出口市场前3位,三者合计占同期我国粮食出口总量的39%。小麦、玉米出口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4.
信息纵横     
《粮油食品科技》2006,14(4):70-71
我国城乡人均粮食消费量呈下降趋势;今年我国将出台几项重要粮油标准;04-05年度全球谷物库存及05-06年度展望;三大措施扩大农产品出口;中国油脂产量增幅放慢,进口恢复性提高;食用调和油新国标即将出台;  相似文献   

15.
加入WTO对我国粮食贸易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粮食是我国进出口的大宗农产品,在我国又历来是一大敏感的农产品。目前,我国粮食贸易的国际市场参与度较低,粮食的进出口品种较为单一,粮食进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加入 WTO之后,我国将要开放粮食市场并与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之间在第三国市场上展开竞争,国外优质和低价的粮食品种及先进、灵敏、快捷的粮食分销体系都将对我国粮食市场及传统粮食流通体制造成较大的冲击。为此,我国粮食贸易格局将发生重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先行国家食物消费变化的经验事实显示,一个国家在进入上中等收入阶段后,人均食物消费存在峰值,食物消费结构发生重要变化,但粮食消费总量是不断增长的。目前我国食物消费已经进入结构转型期。未来除了口粮消费会下降外,其他农产品的食用消费都还有较大增长空间。预测结果表明。未来十年,我国粮食消费、畜产品和水产品消费都将快速增长。2013年。我国农产品消费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由于农产品供求长期总体偏紧,建议国家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同时在农产品对外贸易上,要以控制国内价格的波动为基础,实行逢低进口战略.在适当时机增加进口:在农产品储备上,要优化结构和布局,拓展国际储备空间。  相似文献   

17.
<正>我国既是人口大国,也是粮食消费大国。居民口粮、饲料用粮、工业用粮和种子用粮是当前我国粮食消费的主要方式,其中,口粮是最主要的粮食消费途径。目前,我国粮食消费呈刚性增长态势,而间接粮食消费成为拉动粮食消费增长的主动力。一、我国粮食消费概况2013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我国人民的餐饮结构已从温饱型跃入小康型,主食消费逐年下降,肉、蛋、奶、酒等副食消费逐年上升,副食是由更多的主食转化而来,因此,我们的粮食消费猛  相似文献   

18.
<正>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第八论谈判——“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的结束,增加了我国“复关”的紧迫感,促使我国加快外贸、金融、财政等经贸体制的改革步伐。农产品贸易问题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被列入中心议题。世界农产品贸易中,粮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GATT中农产品贸易协议的达成,必然会给“复关”后的我国粮食工业带来大的影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黑龙江省长陆昊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黑龙江省粮食加工企业扶持政策。在听取有关部门关于当前黑龙江省粮食收储、粮食加工企业开工生产等情况的汇报之后,陆昊指出,面对当前国内粮食保护价与进口粮食到岸价存在的巨大价差、省内粮食加工企业开工率低导致全面亏损以及各地区粮食加工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局面,支持  相似文献   

20.
<正>受国内外价格倒挂、需求拉动等因素影响,2014年我国粮食(谷物)进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进口量达1951.6万吨,同比增33.8%,净进口1874.7万吨,同比增四成。同时,粮食进口结构出现了三大主粮进口总量减少、玉米替代品进口大幅增加两个新特征,值得跟踪分析。三大主粮进口总量明显减少,应继续发挥好进出口调控的积极作用。2014年小麦、稻米、玉米三大主粮进口总量818.4万吨,同比减26.1%,在连续两年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