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面板数据的分位数回归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面板数据模型和分位数回归原理分析的基础上,对分位数回归方法在面板数据模型中的应用作了深入的研究.利用1998~2007年间31个省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与专利申请量的面板数据分析了自主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比较了最小二乘法和分位数回归在面板数据模型中的估计结果,结果显示分位数回归方法在面板数据模型估计时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一直是我国现实经济的主要问题之一,这种不平衡性在长江流域地区表现得尤为显著。通过对当前流域内的消费现状、影响因素和产生原因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构建了两个计量经济学模型来做进一步的实证分析。第一个模型是建立食品、衣着等方面的分块模型,试图了解流域内各省市的消费结构差异。第二个模型是构建时间趋势变化模型,以分析随时间的变化,流域内消费结构会发生怎么样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基于面板数据的交通事故宏观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基于7个国家1963—2005年的历史数据,分析了国内外交通事故的发展规律,阐述了宏观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通过模型比较,选择面板数据模型研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分别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进行估计.通过Husman检验表明,固定效应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交通事故十万人口死亡率与其他经济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在当前经济发展GDP增长、汽车保有量增加的情形下,交通事故十万人口死亡率仍然会持续上升.  相似文献   

4.
《南昌水专学报》2016,(3):14-19
选取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5—2012年的数据,将技术进步分解为贸易和FDI(外商直接投资)两条外部渠道与R&D一条内部渠道,建立固定效应模型。研究技术效应各渠道以及贸易、FDI和R&D与人力资本的交互效应对碳排放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FDI和R&D显著降低了我国碳排放,且R&D对碳排放总量以及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相对FDI作用更大;贸易对碳排放的作用效果并不明显;FDI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FDI对碳排放的影响还取决于人力资本水平。在人力资本水平较高的地区,FDI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6.
运用2004--2010年我国28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分析原料奶价格、饲料成本、饲养规模、奶牛单产水平以及受教育水平对奶牛养殖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养殖收益主要受到原料奶价格和饲料成本的影响;饲料价格的迅速上涨和原料奶价格增长缓慢已经成为影响奶农收益增加的主要原因;奶牛单产水平、饲养规模对养殖收益具有正向作用;而奶农的文化水平对养殖收益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公路交通业为研究对象,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依据历年交通、仓储及邮政的各类能源消耗量计算了交通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接着构建了公路交通碳排放模型,得出客运周转量和货运周转量与公路交通碳排放量呈正相关关系,并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数字经济作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研究其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对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2013—2020年30个省市(除西藏、港澳台外)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面板回归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我国数字经济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直接抑制碳排放强度的提升;我国三大区域之间数字经济对碳排放强度的抑制作用存在较为显著的异质性,东部最强,西部次之,中部最弱;数字经济对碳排放强度存在以产业结构高级化为中介的抑制作用,尚未发现以产业结构合理化为中介的抑制作用。基于此,应继续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减排,提升产业结构升级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全球外商直接投资(FDI)在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对我国碳排放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2001—2019年我国碳排放数据,从时间和空间两维度考察我国碳排放的相关性和集聚性,从省级和地区两层面研究FDI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我国碳排放在时、空两个维度均存在显著差异,各省碳排放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在省级层面,FDI对碳排放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在地区层面,在较发达的东部和中部FDI对碳排放起到抑制作用,而在较为落后的西部FDI并未对碳排放起到抑制作用。为此,因地制宜引入FDI,实现数量型FDI到质量型FDI的转变,对推动我国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6-2009年度,30个省的有色金属冶炼及延压加工业和27个省的有色金属采矿业的面板数据,分析了有色金属产业进入退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既有预期利润率、产业销售增长率、资本规模壁垒等影响有色金属产业进入退出的市场性因素的作用,也有国有投资比重和政府税收等地方保护主义的行政性因素的干预,导致企业进入退出与亏损增长率相关性较小或者负相关的非理性行为。这说明,要防止有色金属产能过剩,推动落后产能淘汰,既要注意进入退出中的市场性因素,也要注意行政壁垒问题。  相似文献   

11.
通过GEODA 095i软件对河南省各县市人均GDP进行空间自相关性研究,得出各县市人均GDP间的空间关系和各区域内的空间结构特征,有助于了解河南省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12.
本在阐述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上,结合河南省社会、经济、科技、人口的实际情况,建立了适合该省的社会经济区域综合发展指标体系。运用数学方法对河南省17个地市的社会经济区域综合实力进行了评估,并结合河南省具体情况进行了分析,由此提出了一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3.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但经济增长并不意味着经济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刻内涵可以扩展为3个转变,制约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主要有体制机制的障碍和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5个因素,如果这些障碍因素解决得好,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就能够实现加速转变.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常规区域供冷系统、天然水源区域供冷系统以及空气源区域供冷系统的碳排放量分析的通用模型.以上海某商业中心为例,用TRNSYS软件对三种区域供冷系统进行了动态的逐时的碳排放量分析,结果表明,以碳排放量作为评价指标,宜优先选用天然水源区域供冷系统,其次为常规区域供冷系统,最后为空气源区域供冷系统;三种区域供冷系统中的制冷机碳排放量份额均最大,其次为二次泵.另外,天然水源温度以及天然水源地至冷水机组间的管路长度会影响到天然水源区域供冷系统的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15.
公路交通与区域经济系统在多方位、多层次存在着互动作用,两系统互动关系研究有利于促进两者协调发展。构建公路交通与区域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对河南省各地区公路交通与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全省的交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地区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空间对应关系,河南省多数地区公路交通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协调度处于濒临失调或轻度失调状态。应加大河南省整体经济发展和交通建设投资力度促进河南省公路交通系统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水平得到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16.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人们逐渐认识到依靠大量能源消费的生产方式、不惜牺牲环境的经济增长模式、无节制大量消费的生活方式应该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城市作为工业、建筑、交通的载体,也是高能耗、高碳排放的主要源头,需要改变传统城市发展的模式来应对全球变暖的挑战,发展低碳城市被认为是未来最有希望的经济发展动力.首先采用IPCC能源转换模型对南京市碳排量进行测算,选取南京的人口数量、GDP、人均GDP、人口城市化率、产业结构多元化系数(ESD)、能源消费结构多元化系数(ESCD)和能源强度作为对比数列,以南京CO2排放总量作为参考数列,运用灰色系统关联模型进行关联度计算并排序.结果显示,南京市碳排放量关联度从大到小依次为ESD、人口数量、城市化率、ECSD、能源强度、人均GDP、GDP,这与南京工业生产因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对城市碳排放量贡献占总排量一半以上的分析结果相吻合.最后详细分析各指标对南京建设低碳城市的影响,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金融约束在县域经济发展的中的影响,从而找出解决县域经济发展中资金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采用计量经济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约束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资本投入包括财政、金融及外资投入的增加,是近年来促进县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并据此得出结论:以目前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来看,要想在县财政困难、企业和农户自身积累扩大投资能力普遍较低的情况下,打破这种资金约束的“低水平陷阱”,必须要加大金融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并利用各种资源吸引县域外资金的投入.  相似文献   

18.
针对经济一体化历史发展,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一体化产生的动力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经济一体化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为了提高本国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南昌水专学报》2019,(2):97-102
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在测算2007—2016年农业能源消耗碳排放量的基础上运用LMDI方法分析其驱动因素,然后引入脱钩努力指数评价相关部门碳减排所做努力的实际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农业能源消耗碳排放量总体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经济产出和人口规模效应对农业能源消耗碳排放具有正向影响,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效应则具有负向影响,碳减排努力达到的"脱钩"效果不佳,相关部门需要通过优化用能结构,提高用能效率和调节人口规模来减少农业能源消耗碳排放。  相似文献   

20.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和不竭动力.本文论述了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并运用生产函数模型结合山东省数据计算了科技、资本和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实证结果表明:目前拉动山东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科技进步和资本投入,科技进步的作用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