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果园郁闭及不规范树形的技术改造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焕平  盖志君 《河北果树》2012,(5):33-33,35
<正>1果园郁闭的改造1)对行间、株间交接严重的郁闭果园,必须进行间伐。间伐方式以能改善光照、方便管理,又尽可能减少对产量的影响为度。对所留的植株,要轻剪,逐步向标准树形转化,以免造成树势返旺及产量的大起大落。2)对通道较窄而株间交接较轻的郁闭果园,虽不能立即间伐,但必须区分永久株和临时株。永久株要适当轻剪,临时株要本着能改善光照、降低树高、缩  相似文献   

2.
<正>10年生以上密植郁闭红富士苹果园,整个改造需要3~5年完成。先要确定临时株和永久株,临时株修剪时要为永久株让路,修剪时尽量留行间枝条,把树体修剪成扁形,将临时株全部间伐,使密度由原来的667 m~244~55株变成22~28株。1落头作业要领  相似文献   

3.
成龄郁闭果园间伐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90年代栽植的果园多数现已郁闭,影响到果园效益,必须间伐加以解决。面对我国现行的以农户为单位的种植方式以及形成的农田条块现象,果园的栽植方式、管理水平不同,果园郁闭状况不同。我们本着“以提高果园效益为目的,既要解决树体的光照问题和根的交叉问题,又要使间伐后果树在园内布局合理”的原则,从2008年开始逐步建立了6个不同类型的示范园,总结出“伐前规划、因园间伐、伐劣留优、临(临时株)给久(永久株)让、逐步间伐、  相似文献   

4.
对不同原因形成的郁闭苹果园,采取不同的改造技术措施进行改造试验。结果表明,对乔化密植郁闭园,应先确定永久株和临时株,然后对临时株的树冠逐年缩小直至疏除,对永久株采用“提干、压冠、减少主枝”的方法,将树形改造为改良纺锤形;对株行距适当,但树冠大、枝量多的郁闭园,应采用“去大枝、清乱枝、缩树冠”的方法,可以使枝量达到标准要求,果园光照条件显著改善,改造第3年可基本恢复到改造前的水平,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苹果大树移栽技术阳谷县地处鲁西平原,自1988年以来发展苹果10万余亩。由于大部分采用计划密植栽培,1992年大量开始结果,1994年果园陆续进入郁闭状态,需对临时株进行间伐处理。为充分利用临时株,我们在西湖乡月堤村进行了苹果大树移栽实践,并实现了移...  相似文献   

6.
本地区6~8年生苹果幼树密植园占比例较大,除短枝型品种外,普通型占比例亦不少,由于连年轻剪缓放,株行间交接郁闭严重,结果部位外移,产量和质量下降。为解决此问题,我们针对具体园片的情况,采取了以下几种改造措施.1间伐移栽,减少个体 先确定好永久株和应保留的授粉品种。间伐的方法采取隔行隔株间伐或隔双行双林间伐,间伐前,对间伐树适当重剪,间伐时应注意留出宽行,以解决好“光路”和工作道。被间伐的植株最好再行定植,时间应掌握在每年落叶后到封冻前或早春化冻后进行.起树时尽量带全根和多带土,以就近随起随栽为好。为提高移栽成活率,可…  相似文献   

7.
苹果树八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改密度太大。科学问伐、降低果园密度是大改形最关键的技术措施之一,是有效解决果园光照的前提和基础。新建矮化苹果园667m^2栽66~83株,乔化苹果园栽55~66株。对过去栽110株以上的苹果园.要在保证授粉树比例不变情况下,按照隔l挖1或隔2挖l的方法,在株间间伐。一次间伐难度大的苹果园,可考虑确定“永久株”和“临时株”,逐年间伐。在具体操作中,应优先间伐病树,同时要适时间伐品种差、挂果不好以及树形不正的树。逐步达到适宜密度。  相似文献   

8.
一改密度太大.科学问伐、降低果园密度是大改形最关键的技术措施之一,是有效解决果园光照的前提和基础.新建矮化苹果园667 m.栽66~83株,乔化苹果园栽55~66株.对过去栽110株以上的苹果园,要在保证授粉树比例不变情况下,按照隔1挖1或隔2挖1的方法,在株间间伐.一次间伐难度大的苹果园,可考虑确定"永久株"和"临时株",逐年间伐.在具体操作中,应优先间伐病树,同时要适时间伐品种差、挂果不好以及树形不正的树,逐步达到适宜密度.  相似文献   

9.
1 改形 1.1因郁闭程度适度间伐 行间冠距小于1m的,可隔行间伐。株间冠距小于1m或冠间交叉的,可隔株间伐。间伐在秋季采收后立即进行,若结合深施有机肥最好。间伐后.枝叶覆盖率保持在60%~70%,行间留出1.5~2m的作业道。  相似文献   

10.
<正>笔者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发现砀山酥梨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密植园的光照问题,树体生长不平衡,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不协调,枝组修剪粗放、更新复壮不及时,大小年结果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解决措施。1密植园存在光照不良问题解决方法:光照不良果园(密植)的控制临时株,为永久株让路。在不影响效益的情况下,可一步间伐临时株或隔行高接秋月梨、518梨等优质新品种。要注意永久株骨干枝的牢固性和分生角度,缩放结合进行修剪。  相似文献   

11.
辛培刚 《落叶果树》2005,37(2):43-45
目前,苹果密植园多数已严重郁闭,造成管理困难,光照条件恶化,病虫害严重,果品产量、质量下降。造成郁闭的主要原因是栽植密度过大,采用大冠树形及未采取控冠措施。改造的最佳途径是间伐或间移树株,使两行之间至少保持0.8~1m的间距。不行间伐或移植,势必进行疏枝、缩冠。从幼树开始,密植苹果园就应采取控制旺盛生长的措施,防止过早郁闭。  相似文献   

12.
苹果密植园改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密植苹果园一般采用2m×3m株行距定植,根据已结果的密植苹果园在整形修剪上的经验教训,密植园的改造应按不同树龄、结果郁闭情况采用不同的修剪改造技术。1对5-6年生密植园的修剪改造 密植果园在大量结果后,随即全园郁闭,影响了其持续增产增收能力,主要原因是前期修剪不合理。实践证明,5~6年生密植园严格区分永久株与临时株,采用放控调整修剪技术,搞好修剪管理,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3.
郁闭劣质柑桔园高接换种不减产的经验柑桔密植栽培,前期一般都能取得较好的效益,但一旦封行郁闭,如管理不当就收成很少或全无收益,加上以前的一些品种已不适应市场的需求,如何改造这种果园就成为生产上的迫切问题。笔者经5年实践,采取暂留间伐树、高接永久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前保护地桃树,普遍采用的株行距为1 m×1 m或1 m×1.5 m;或实行带状种植,大行距为1.5~2 m,小行距为1 m,株距为1 m.高密度建园,是提高当年产量和前期效益的最主要途径.但以后几年,随着树体生长,防止密挤、郁闭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从目前来看,就这个问题普遍采用两种解决方式:一是计划密植,结果后进行去株间伐:二是永久密植,株密稀留枝.  相似文献   

15.
正酥梨产业是蒲城县农业发展的传统产业,开展提质增效技术推广对产业健康发展、提升蒲城酥梨品牌形象、增加群众收入具有重要作用。1树体间伐改形间伐改形的目的是改善梨园通风透光条件,提高梨果品质和商品率,减少梨园病虫危害程度。1.1树体间伐针对老龄郁闭园采取隔行、隔株或梅花式间伐,间伐临时性树,保留永久性树,调减密度,亩留株量55~110株,从根本上解决果园密闭问题,达到通风透光  相似文献   

16.
正树体郁闭。果农为获得梨树早期高收益,多进行高密度建园,轻剪长放,导致果园后期严重郁闭,难以作业。解决措施:对密度较大的果园采取隔行抽行或隔株抽株,或抽行抽株同时间伐,分期处理。若所抽株不再移栽,可先回缩后再刨除,也可用促控剂PB0控冠。如原株行距1.5m×2.5m、2m×3m、2m×5m,  相似文献   

17.
为改变过去植苗建园前期株数少、效益低、产量不高的传统模式,在枣园播种酸枣,成苗后嫁接优良品种直接成园,并采用疏密整形栽培模式,嫁接当年确定永久株与临时株,为不妨碍永久株丰产树形(小冠疏层形)的培育,在嫁接第3~6年逐渐间伐临时株,同时对永久株进行修剪,以培养树形为主,兼顾当前结果。采用疏密整形的密植直播枣园,嫁接当年就硕果累累,嫁接第3年开始大量结果,第6年实行控产,667 m2产量控制在800多kg,且果实品质优、效益显著。疏密整形枣园前期依靠密植丰产,还可获得苗木收益,后期依靠丰产树形高产,实现了持续优质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1改造原则 如果临时株影响永久株,以去临时株上的枝为主,直至把临时株去除:如果临时行影响永久行,要以去临时行中的枝为主。  相似文献   

19.
1 密度调整与树形改造相结合 果园密度调整应充分考虑立地条件、品种特性、砧穗组合及管理水平等因素.在肥水条件较好、管理水平较高的区域,果园密度可参照以下标准:普通品种/乔砧组合,每667 m2(亩)栽22~28株,株行距为4~5 m×6m;普通品种/矮砧或短枝品种/乔砧组合,每667 m2(亩)栽45~67株,株行距为2.5~3.0 m×4~5 m.对密度过大的果园,可根据要求确定永久株(涂红漆标识),其他当作临时株处理,在保证稳产的前提下,按临时株为永久株让路的原则,影响一点去一点,直至彻底间伐.  相似文献   

20.
酥梨产业是蒲城县农业发展的传统产业,开展提质增效技术推广对产业健康发展、提升蒲城酥梨品牌形象、增加群众收入具有重要作用. 1 树体间伐、改形 间伐改形的目的是改善梨园通风透光条件,提高梨果品质和商品率,减少梨园病虫危害程度. 1.1 树体间伐针对老龄郁闭园采取隔行、隔株或梅花式间伐,间伐临时性树,保留永久性树,调减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