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米非司酮,环氧司坦及其合并用药的抗生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鼠妊娠d10,RU-486单用及与Epo12mg·kg^-1合用的ig抗生育DE50(95%可信限)分别为7.8(5.3-10.0)及2.6(2.0-3.3)mg·kg^-1(P〈0.05);Epo单用及与RU-486 4 mg·kg^-1合用的ig抗生育ED50(95%可信限)分别为25.5(19.4-33.6)及5.1(4.7-7.4)mg·kg^-1(P〈0.05)。Epo12mg·kg^…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新的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2,6-二甲基-4-(3-硝基苯基)-1,4-二氢-3,5-吡啶二羧酸-3-甲酯-5-正戊酯(MN9202)对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血栓形成的影响,探讨其抗血栓形成作用的血液流变学机制。方法:大鼠sc角叉菜胶5mg·kg-1复制血栓模型。给药后观察大鼠尾部血栓形成状况,进行血液流变学分析。结果:MN92020.1、1、10μmol·kg-1能对抗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血栓黑尾的形成(P<0.05,P<0.01),呈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r=0.9995);0.01,0.1,1,10μmol·kg-1能降低RBC聚集指数(P<0.05,P<0.01),增强RBC变形性(P<0.05,P<0.01),但不改变RBC电泳迁移率;大剂量的MN92021,10μmol·kg-1能降低切变率为150·s-1、50·s-1、1·s-1时全血粘度。结论:MN9202具有对抗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血栓形成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其改善血液流变性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20例患儿(男性12例,女性8例;日龄15±s8d)应用小诺米星,A组10例以4mg/(kg·d),B组10例以5mg/(kg·d),均bid,静脉滴注,观察其药物动力学与肾毒性。单剂0.5h滴毕。结果:血药峰值分别为4.5与4.7μg/mL(P>0.05)。2组药物动力学参数(Vd,Cl,AUC)与肾毒性参数(β2-MG,BUN)差别均无显著意义(P>0.05)。提示该药用于新生儿,且剂量增至5mg/(kg·d)于1wk内应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与方法:给麻醉大鼠恒速iv刺乌头碱观察ECG变化及ip小剂量刺乌头碱对动物实验性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iv剂量至2.54±0.06mg·kg-1时,HR显著减慢,P-R间期显著延长,当剂量增至4.12~8.19mg·kg-1时,可分别引起VP、VT、VF及CA等;经ip0.5mg·kg-1时,则能对抗乌头碱、氯化钡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显著提高哇巴因诱发豚鼠心律失常的剂量。结论:小剂量刺乌头碱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而大剂量又可诱发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5.
结扎大鼠左侧颈总、颈外动脉,由颈内动脉注射花生四烯酸致脑缺血。达曲班(1)(3.5、4.4mg·kg-1,iv)可使大鼠脑组织乳酸和丙二醛含量均较溶剂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1(4.4mg·kg-1,iv)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1(3.5、4.4mg·kg-1)使脑电图(EEG)较溶剂对照组有所改善。小鼠腹腔注射1(5、10mg·kg-1)可使其断头后头部喘息时间明显延长(P<0.01)。小鼠尾静脉注射KCN(2.75mg·kg-1)致组织中毒性缺氧,1(4mg·kg-1,ip)可明显提高其存活率(P<0.05),并求得1对抗组织中毒性缺氧的ED50为4.45mg·kg-1。上述结果提示1对大、小鼠脑缺血缺氧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组氨酸对脑血栓形成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光化学诱导“脑-心卒中”模型并给组氨酸(iv 5mg·kg^-1)治疗。结果:脑血栓形成后4和24h全血血小板聚集的峰值为(5.1±0.5)Ω和(4.3±0.5)Ω。心肌线粒体体积(V)、体密度(Vv)、面密度(Nm)及外膜表面(Sv1)增加(8.2±5.5,0.59±0.16,0.11±0.03和2.2±0.05,P〈0.01),但数密度(  相似文献   

7.
八厘麻毒素对兔心室不应期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研究八厘麻毒素对兔心室不应期的影响。方法:使用心室壁插入电极,观察并记录八厘麻毒素(Rh)12.5μg·kg-1或25μg·kg-1iv(用药后不同时间)对兔心室电生理参数的影响。结果:在Rh12.5μg·kg-1iv后20、40、60和80min,VDT、ERP和RRP均无显著变化;而Rh25μg·kg-1iv,在用药后的同样时间内可见ERP和RRP显著延长(P<0.05)。结论:Rh具有延长兔心室不应期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合用环孢素(Cys)前后硫唑嘌呤(AZP)血药浓度及药物动力学变化。方法 9只家兔灌胃法给硫唑嘌呤(20mg·kg-1)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AZP和其主要代谢物6 巯基嘌呤(6 MP)的血药浓度,1wk后,灌胃给Cys(15mg·kg-1,qd)共4d,并于d4灌胃给Cys后lh再以同样方式给AZP,同法测定AZP和6 MP血药浓度,以3P87药物动力学程序拟合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 正常家兔合用环孢素后,6 MP的Vc升高,由合用前(159-1±24-2)升至合用后(269-9±118-0)L·kg-1(P<0-05),CL升高,由(1-6±0-4)升至(3-2±2-0)L·min-1·kg-1(P<0-05),AUC降低,由(77-97±26-02)降至(47-01±22-70)min·μmol·L-1(P<0-05)。其他药动学参数变化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合并用药可引起Vc、CL升高,AUC降低。  相似文献   

9.
吗啡和二氢埃托啡对大鼠不同脑区单胺递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脑微透析方法观察阿片受体激动剂吗啡和二氢埃托啡(DHE)对麻醉大鼠不同脑区单胺递质释放的影响.吗啡20mg·kg-1sc单次给药可使脑纹状体内多巴胺和5-羟色胺的代谢产物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和5-羟吲哚乙酸(5-HIAA)的浓度分别增加47%和46%;丘脑和蓝斑区去甲肾上腺素(NE)的释放减少25%和32%.DHE2μg·kg-1sc除丘脑NE的释放明显减少约40%外,对其他脑区单胺递质的释放均无明显影响.吗啡20-100mg·kg-1sc,每日2次,或DHE2-10μg·kg-1sc,每日4次,逐日递增,连续给药5d使大鼠产生依赖后,上述变化明显减少或消失.但用纳络酮1mg·kg-1iv催促戒断时,吗啡依赖大鼠脑蓝斑区NE和中缝核区5-HIAA的浓度迅速增加至146%和198%.DHE依赖大鼠纹状体内DOPAC和5-HIAA的浓度分别增加约90%和30%.但对蓝斑NE的释放无明显影响.结果表明吗啡和DHE在中枢的作用部位有差异,而且这种差异可能是导致两药躯体依赖性不同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氯丙嗪对小鼠肠道活动的抑制作用及其拮抗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hl和Sco ip或icv均可抑制排便和肠道转运功能。Chl和Sco iv抑制排便的ED50分别是0.85和3.49mg·kg^-1,Sco的作用可被Phy(0.08mg·kg^-1,sc)拮抗,不被icv Pil(100-200μg)和4-AP(1μg)拮抗,而Chl的作用不被Phy(0.08mg·kg^-1)拮抗,可被icvCil(100μg)和4-AP(1μg)拮抗。这提示Chl抑制小鼠肠  相似文献   

11.
维拉帕米、硝苯啶和粉防己碱加强吲哚美辛的镇痛作用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研究维拉帕米(Ver)、硝苯啶(Nif)粉防已碱(Tet)对吲哚美辛(Ind)镇痛作用的影响。用冰醋酸和MgSO_4分别致小鼠扭体模型.Ind、Nif、ver及Tet都表现镇痛作用。在MgSO_4 致扭体模型上除Ver外,Nif、Tet分别与Ind合用均可显著提高镇痛效应。小鼠热板模型,10mg·kg~(-1)Jnd无镇痛作用,但和Ver合用.其镇痛作用显著加强。在小鼠甩尾模型上,10mg·kg~(-1)Ind及20、40 mg·kg~(-1)的Nif均无显著的镇痛效应.但二者分别合用,其镇痛作用都很显著。在小鼠热板和甩尾模型上,icv Ver、Nif、Tet均有显著的镇痛作用,提示Vet、Nif、Tet的镇痛作用可能有中枢机制参与。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Asp)与维拉帕米(Ver)合用对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右旋糖酐(Mr480000)360mg  相似文献   

13.
维拉帕米对烫伤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维拉帕米(Ver)对30%TBSAⅢ°烫伤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大鼠烫伤后给予Ver1mg·kg-1·4h-1iP,能显著减少烫伤后心肌细胞内磷酸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和心肌组织内丙二醛生成。保护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抑制内源性磷脂酶A2(PLA2)激活。结果提示:Ver对烫伤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抗脂质过氧化及抑制PLA2激活而发挥膜稳定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ASA5、10mg·kg~(-1)iv对麻醉犬左室功能和血液动力学指标均无明显影响。Ver0.12mg·kg~(-1)iv可使HR明显减慢,LVWI、TTI、、MAP、TPVR显著降低,FBF明显增加,CI呈增加趋势,LVSP、dP·dt_(max)~(-1).LVEDP等均无明显变化、ASA5mg·kg~(-1)与VerO·12mg·kg~(-1)并用与Ver单用的结果相似,提示ASA不影响Ver改善心血管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全血粘度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血粘度与其影响因素的依存关系。方法检测66例患者的全血粘度(低切、中切、高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红细胞变形指数,采用SAS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低切全血粘度=-0.083+8.067血浆粘度(0.481)+0.319红细胞压积(1.155)+4.310红细胞聚集指数(0.671)+17.867红细胞变形指数(1.047);中切全血粘度-19.120+4.297血浆粘度(0.498)+0.183红细胞压积(1.288)+1.435红细胞聚集指数(0.434)+9.433红细胞变形指数(1.074);高切全血粘度=.9.625+2.532血浆粘度(0.482)+0.122红细胞压积(1.408)+6.033红细胞变形指数(1.129)。结论对全血粘度的相对贡献,在低切情况下,以红细胞压积最大,其次为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浆粘度;在中切情况下,以红细胞压积最大,其次为红细胞变形指数、血浆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在高切情况下,以红细胞压积最大,其次为红细胞变形指数和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对其无明显影响。对全血粘度增高或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宜同时考虑上述影响因素及其相对贡献的大小。  相似文献   

17.
小檗碱抗缺血性心律失常的作用及其机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小檗碱(Ber)1~4 mg·kg~(-1)iv,呈剂量依赖性降低大鼠缺血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Ber 4 mg·kg~1 iv对大鼠心肌缺血所致血小板和红细胞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升高等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改变有明显的阻止作用,这可能有助于其抗缺血性心律失常的作用,Ber 30 μmol·L~1抑制缺氧引起豚鼠离体心肌细胞APD和ERP的缩短.并使缺氧心肌细胞APA,OS和V_(max)进一步降低,这可能是Ber抗缺血性心律失常作用的重要机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稳定粥样斑块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新西兰兔高脂饮食加腹主动脉内膜剥脱术制成高脂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然后给予阿司匹林5~20mg·kg-1治疗4wk,实验末诱发斑块破裂,运用图像分析方法测定斑块破裂处血栓形成的面积,利用光镜观察破裂斑块的形态学特征,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巨噬细胞的蛋白表达,原位杂交方法分别测定COX-2 mRNA和MMP-2 mRNA表达。结果阿司匹林5mg·kg-1和10mg·kg-1组可以抑制粥样斑块破裂处血栓的形成(P<0.01,P<0.05),且5mg·kg-1组的作用更明显;阿司匹林可以抑制斑块中泡沫细胞的形成和聚集,使纤维帽尤其是肩部区的结构保持得较为完整;阿司匹林5~10mg·kg-1可明显减少斑块内巨噬细胞数目(P<0.05),也能降低斑块中COX-2 mRNA的表达,且随着剂量的增加作用增强,在10~20mg·kg-1组的作用较为明显(P<0.05),还能明显降低粥样斑块中MMP-2 mRNA表达,但以阿司匹林5mg·kg-1组的作用较好(P<0.05)。结论阿司匹林可通过降低粥样斑块中MMP-2的表达增加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poL-甲状腺素4mg·kg ̄(-1)·d ̄(-1)×7d诱发大鼠心肌肥厚及左心室质膜Na ̄+,K ̄+-ATP酶活力升高(2.33±027vs1.20±0.14mmol·h ̄(-1)·g ̄(-1)蛋白),观察维拉帕米和卡托普利对此作用的影响,经维拉帕米5和10mg·kg ̄(-1)·d ̄(-1)以及卡托普利5mg·kg ̄(-1)·d ̄(-1)治疗3d后,显著降低大鼠心肌肥厚程度,但不能恢复至正常状态;仅维拉帕米10mg·kg ̄(-1)·d ̄(-1)组鼠左心室肥厚程度显著降低。两药物均能显著降低肥厚左心室质膜Na ̄+,K ̄+-ATP酶活力,高剂量维拉帕米可使该酶活力恢复至正常水平,提示:维拉帕米和卡托普利可能通过下调Na ̄+,K ̄+-ATP酶活力防止心肌ATP耗竭和缺血损伤  相似文献   

20.
观察了氰胺酮(Ket)与赛拉嗪(Xy1)以1:1和3:1配伍对小鼠急性毒性和翻正反射消失效应的影响。用Q(x)统计检验合用后的联合作用性质,并绘制出Q曲线及其95%可信限图.可见Ket与Xyl以1:1和3:1伍用后毒性分别为相加和轻微协同,翻正反射消失效应均呈协同性增强.配伍后的治疗指数,安全指数及可靠安全系数都较单药提高.大鼠和大的实验结果也表明Ket与Xyl伍用后效应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