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使用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 对2001年3月至2005年12月58例低位直肠癌术中应用吻合器保留肛门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手术方法按照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及直肠系膜全切除术原则,切除近端肠管至少15cm,肿瘤下缘远端2cm的直肠,应用吻合器在骶前行结-直肠端端吻合术以保留肛门. 结果: 全组病例均一次完成吻合,无1例手术死亡.吻合口狭窄2例、无吻合口瘘.随访1年~5年,复发2例.结论: 应用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术中保留肛门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安全等优点,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双吻合器技术在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6年1月32例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行双吻合器吻合的病例。[结果]32例应用双吻合器的手术中直肠闭合及吻合顺利,术后切口感染3例,吻合口狭窄1例,吻合口瘘1例,尿潴留2例,性功能障碍3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双吻合器吻合法可作为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安全可靠的术式选择,从而提高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吻合器在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ULAR)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44例单吻合器直肠癌超低位吻合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接受手术,吻合口距肛缘位置为2.5~4cm,术后肛门控便功能良好,吻合口漏2例(4.5%),无吻合口出血及狭窄,局部复发3例(6.8%),1、3年生存率分别为97.44%、79.48%。结论:单吻合器同样可以完成直肠癌超低位吻合术,且手术效果及肛门功能良好,费用较低。熟练、正确地掌握单吻合器技术操作及提高全直肠系膜切除的手术技巧是手术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双吻合器技术在41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应用双吻合器技术的经验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双吻合器技术对4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低位前切除术,并对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和排便功能进行分析。[结果]41例直肠癌患者中除1例因吻合口出血而改行Miles术,其余均一期吻合成功。术后吻合口瘘2例(4%),术后排便次数增多34例(85%),吻合口狭窄3例(7%),局部复发2例(5%),盆腔内复发2例(5%),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应用双吻合器技术完成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较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许伟  崔勇 《现代肿瘤医学》2004,12(4):350-351
目的 介绍通过改变对直肠残端的处理方法,扩大了GF-1型吻合器的适用范围,应用吻合器进行越低位直肠前切除术。方法 自2000~2003年四年间我院为13例下段直肠癌病人采用“U”形套缝关闭直肠残端,再用GF-1型吻合器吻合的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Dukes:A期4例,B期7例,C期2例。肿瘤在齿状线上2~5cm。结果 直肠残端关闭和结直肠端一端吻合效果确切,未出现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术后3~6个月排便功能控制良好。结论 “U”形套缝关闭直肠残端 吻合器吻合行超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能完成手法吻合难以完成的超低位直肠吻合术。较双重器械吻合术的手术费用更加经济,有良好的社会效益,适合在农村基层医院扩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经肛门外翻双吻合器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经肛门外翻双吻合器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均保留肛门。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切口感染3例,吻合口瘘2例。术后4周能预知和控制排便。术后6个月,每日排便1~4次者25例,5例偶有粪便外溢。随访6~70个月,吻合口狭窄1例,局部复发2例,中位生存期23.5个月,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8%、68%和48%。结论:经肛门外翻双吻合器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等优点,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双吻合器吻合技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该技术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56例的经验。结果:56例吻合器切除圈定整。无吻合口漏、吻合口出前发生,无手术死亡。吻合口狭窄1例(1%),神经性膀胱排空障碍2例(3%),切口感染2例(3%)。结论:双吻合器吻合技术可以完成既往手法缝合无法完成的低位结肠直肠吻合术,最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双吻合器在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实用价值。[方法]自1996年1月至1998年4月应用双吻合器进行直肠前切除端端吻合术48例,其中属低位吻合术(即吻合口位于腹膜返折平面以下者)44例,占叨.67%;其中34例系低位直肠癌(距胆缘7cm以内)。[结果]全组病倒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4.17%),吻合口狭窄6例(12.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无局部复发;远处肝转移2例。[结论]双吻合器明显提高了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成功率,无局部复发,说明选为保肛手术是合适的。术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是双吻合器手术中的主要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直肠癌根治术中双吻合器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东林  罗湛滨 《浙江肿瘤》2000,6(4):232-234
目的:介绍和评价双吻合器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对90例直肠癌根治术中行双吻合器吻合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行传统根治术75例,扩大根治术7例,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者8例,吻合过程顺利。术后切口感染3例(3.33%),吻合口狭窄5例(5.56%),吻合口瘘3例(3.33%)。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吻合口复发2例,腹腔淋巴结转移3例,随访期间肝转移5例。全部病例中83例获得随访,5年生存率58.6%。结论双吻合器应用于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结直肠吻合具有操作简单,节约手术时间和安全等优点,并可适当提高低位直肠癌保肛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肛门拖出切除联合双吻合器技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低位直肠癌,采用充分分离直肠并离断肿瘤近端后经肛门拖出,直线型吻合器切闭肿瘤远端,圆形吻合器行端端吻合。肿瘤下缘距齿状线的平均距离为(3.0±0.5)cm(2.5~4.0 cm)。Dukes A期8例,B期17例,C期4例。结果所有患者保肛手术成功,无手术死亡。术后病理检查残端无肿瘤残留,发生吻合口漏1例(3.4%),吻合口狭窄3例(10.3%)。随访6~60个月(平均30个月),盆腔复发1例(3.4%),吻合口复发1例(3.4%),肝转移4例(13.8%),肺转移3例(10.3%)。结论经肛门拖出切除联合双吻合器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保肛成功率高,复发率低,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前、术后不同时期肛肠压力与肛门功能发生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4通道水灌注式肛门直肠压力检测系统,对46例直肠癌患者进行术前、术后3、6、12个月测定肛管直肠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最大收缩时间、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压力下降值。结果:术后3、6月肛管直肠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最大收缩时间、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压力下降值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12月肛管直肠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最大收缩时间、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压力下降值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患者的肛门直肠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因而肛门控便功能有所下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肛门控便能力逐步上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加双吻合器(DST)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应用中的经验。方法:对我院2000-2010年间65例直肠癌应用全直肠系膜切除加双吻合器法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吻合口狭窄3例,局部复发7例,性功能障碍1例,无大便失禁及排尿困难。结论:全直肠系膜切除加双吻合器应用可有效保护盆腔脏器的功能,使一部分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成为可能,适于在低位直肠癌中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腹腔镜辅助直肠前切除术后肠梗阻发生情况。方法:统计我院2005年9月至2009年1月100例腹腔镜辅助直肠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4例,女36例,年龄为29-81岁,平均58.5±12.1岁。所有病例术前无急性肠梗阻、穿孔或出血等需行急诊手术,无腹腔内广泛转移,无肺、脑或骨转移。手术危险程度ASA(美国麻醉师协会评分)〈Ⅲ级。肿瘤下缘距肛缘4cm-20cm,平均8.26±3.3cm。结果:100例中无中转开腹,其中术后肠梗阻5例(发生率为5%),发生于术后第4-13天。其中3例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腹腔镜手术不会增加术后肠梗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加双吻合器(DST)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应用中的经验。方法:对我院2000-2010年间65例直肠癌应用全直肠系膜切除加双吻合器法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吻合口狭窄3例,局部复发7例,性功能障碍1例,无大便失禁及排尿困难。结论:全直肠系膜切除加双吻合器应用可有效保护盆腔脏器的功能,使一部分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成为可能,适于在低位直肠癌中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高危因素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9年1月至2008年7月1677例行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发生吻合口瘘后的治疗措施。[结果]共有44例患者(2.6%)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其诊断发生吻合口瘘的中位时间为术后第6d。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肿瘤下缘距肛门小于7cm、术前肠道梗阻为术后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出现吻合口瘘后,有9例患者采取了保守治疗,19例患者立刻采取了积极手术治疗,另有16例患者在保守治疗无明显疗效后采取了手术治疗。[结论]男性、肿瘤下缘距肛门小于7cm、术前肠道梗阻的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易出现吻合口瘘,治疗方式应根据病人临床状况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和总结Dixon手术后肿瘤局部复发的影响因素,以提高保肛手术治疗直肠癌的远期疗效。方法:收集我院从2005年1月到2007年12月行直肠癌根治性前切除术患者114例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术后肿瘤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114例中有13例(11.4%,13/114)确诊了Dixon术后肿瘤局部复发,复发首次确诊时间为6—21个月(平均11个月)。其中男性患者10例(14.71%,10/68),年龄〉60岁者3例(4.84%,3/62),肿瘤距肛缘距离~〈6cm者9例(21.95%,9/41),远切缘~〈2cm者4例(36.36%,4/11),行全直肠系膜切除者2例(5.56%,2/36),术后行辅助下化疗者7例(8.24%,7/85),肿瘤恶雌高者7例(14.29%,7/49),Duckg分期中A、B期者1例(2.86%,1/35)、C、D期者12例(15.19%,12/79)。结论:男性患者、年龄≤60岁、肿瘤距肛缘距离≤6cm、远切缘≤2cm、未行全系膜切除、术后未行辅助化疗、病理分型恶性度高者及Duckg分期为C、D期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的比例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VI瘘的影响因素、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对直肠癌患者行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VI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56例直肠癌患者均行前切除术,发生吻合口瘘24例,其中行保守治疗8例(7例治愈,1例转手术治疗后治愈);行末端回肠造瘘术11例,横结肠造瘘术5例,均治愈。单因素分析显示吻合口瘘的发生与患者性别、是否合并糖尿病、术前肠梗阻、肿瘤与肛缘距离、肿瘤的分期等因素有关(P〈O.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肠梗阻、肿瘤分期、肿瘤与肛缘距离为吻合口瘘发生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精细的手术操作,正确的治疗措施,是减少吻合口瘘发生,减轻吻合口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直肠癌保留肛门术后局部复发原因及外科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f seventy-one patients with rectal cancer after radical resection retaining the anus, 15 developed local recurrence with a recurrence rate of 21.1%. Local recurrence was correlated with improper safety margin from the lower edge of cancer to the anal end. 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3 cm or more and 2 cm or less. The local recurrence was also related to the pathologic stage, histologic differentiation and implant of free cancer cell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surgical indication of saving the anus be strict and without stretching, the safety margin from the lower edge of cancer to the anal end should not be less than 2 cm in early rectal cancer and not less than 4 cm in advanced lesions. During the operation, no touching tumor technique, thorough rinsing of the peritoneal cavity and pre- or 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are important for prevention of local recurrence. Early local recurrent rectal cancer can be detected by periodic examinations.  相似文献   

19.
陈夏 《现代肿瘤医学》2011,19(5):941-943
目的:分析腹腔镜辅助直肠前切除术后肠梗阻发生情况。方法:统计我院2005年9月至2009年1月100例腹腔镜辅助直肠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4例,女36例,年龄为29-81岁,平均58.5±12.1岁。所有病例术前无急性肠梗阻、穿孔或出血等需行急诊手术,无腹腔内广泛转移,无肺、脑或骨转移。手术危险程度ASA(美国麻醉师协会评分)<Ⅲ级。肿瘤下缘距肛缘4cm-20cm,平均8.26±3.3cm。结果:100例中无中转开腹,其中术后肠梗阻5例(发生率为5%),发生于术后第4-13天。其中3例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腹腔镜手术不会增加术后肠梗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