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通过监测2型糖尿病患者在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血糖和低血糖发生频率,分析出低血糖发生的原因,并根据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1月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将其随机按照年龄和并发症数量分为数组,进行10 d的患者低血糖尿病情况监测.结果:糖尿病无并发症一组的低血糖发生频率明显低于有并发症三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0~39岁年龄组在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前后低血糖发生的频率显著低于另外两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两个年龄组发生低血糖概率差异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和是否存在并发症是影响低血糖发生概率的重要因素,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需要在治疗中根据患者情况严格控制胰岛素用量,注意安全宣导和饮食控制.  相似文献   

2.
方霞 《大家健康》2016,(2):189-18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低血糖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近年来收治的首次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分别根据年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糖尿病认知程度对患者进行分组,监测末梢血糖,比较各组低血糖症的发生情况。结果: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过程中低血糖的发生与患者年龄、并发症的发生个数呈正相关关系,与糖尿病认知程度呈负相关关系。结论: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的过程中,应严密监测血糖,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水平,合理指导饮食与用药,以有效控制低血糖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低血糖发生率,低血糖时间分布特点。方法:根据病情及治疗的需要,将199例2型糖尿病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每日注射胰岛素4次)和胰岛素非强化治疗组(每日注射胰岛素1次或2次),比较两组病人低血糖发生率,两组病人低血糖时间分布特征。结果:强化组低血糖发生率2.33%,明显高于非强化组低血糖发生率0.70%,p〈0.05;强化治疗组空腹低血糖和三餐后2小时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强化治疗组,p〈0.05;两组凌晨3点(3Am)低血糖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强化组低血糖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强化组,三餐后2小时低血糖发生率高于非强化组。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患者,特别是2型糖尿病(T2DM)患者普遍存在情绪异常。近年国内的研究表明,具有明显抑郁情绪的糖尿病患者为29.0%~40.2%,是一般人群中的3~5倍。糖尿病患者的抑郁情绪与胰岛素缺乏及胰岛素抵抗导致的血糖异常及其引起的神经内分泌异常密切相关。国内外的研究多侧重于情绪作为糖尿病病因的研究、糖尿病患者情绪障碍的发病情况等研究、情绪对糖尿病疗效的影响的研究。也有一些研究认为胰岛素治疗与口服药物治疗比较更不利用糖尿病患者抑郁情绪的改善,甚至更易发生抑郁情绪倾向。本研究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前后抑郁的对比、胰岛素强化治疗者和非胰岛素治疗者抑郁情绪的对比,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糖尿病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对于糖尿病患者合并抑郁的治疗,除了进行心理治疗及抗抑郁药物治疗外,是否能通过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使其得到纠正。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引起2型糖尿病低血糖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分析163例低血糖的致病原因。结果:用药过量83例,进食不足52例,不合理联合用药18例,不遵从医嘱10例。运动过量4例。结论:加强糖尿病患者教育,合理进食、运动及用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可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马渝汉  邓静 《四川医学》2002,23(4):393-393
我院内分泌科 1998~ 2 0 0 0年收治 2型糖尿病病人 116例 ,治疗中出现低血糖反应 16例 ,临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16例糖尿病患者 (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行静脉或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 ,在治疗中有 16人次发生低血糖反应 (发生率为 13.8% ) ,其中男性 9人次 ,女性 7人次 ,年龄 5 6~ 88岁 (平均年龄 6 5岁 )。1.2 低血糖反应诊断标准 :1血浆血糖 <2 .8mmol/L或全血血糖 <2 .5 mmol/L。2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多为神经兴奋症状。 3排除其他原因所致。 4经补充葡萄糖后症状好转。1.3 临床表现及用药情况 :16例患者均因在原有…  相似文献   

7.
2004-2006年我们对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采用胰岛素泵持续胰岛素输注(CSⅡ)和多次皮下注射治疗,并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用量,观察两组胰岛素总用量、血糖控制情况和低血糖发生率。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4-2006年在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均符合1999年ADA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治疗组(CSⅡ组)和多次皮下注射组(MSⅡ组)。其中,CSⅡ组20例,男10例、女10例,年龄(49.8±12.5)岁,平均病程(9.0±2.7)年;MSⅡ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52.1±16.6)岁,平均病程(10.2±3.1)年,两组间年龄、病程、血糖、糖化血红…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引起低血糖的临床观察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应用胰岛素治疗引起低血糖的原因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2008年5月我院应用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发生低血糖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7.3%表现为自主神经兴奋症状;29.4%的患者为神经性低血糖,且此表现中66.7%为老年患者;13.2%表现为非特异性低血糖,其中66.7%为老年患者。主要发病原因与血糖过度控制、饮食、运动与胰岛素剂量之间不协调有关。结论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引起低血糖反应呈多样化,应加强对患者尤其老年患者的健康宣教和血糖监测,防止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9.
近期在日本召开的一次学术交流会上,笔者作为与会专家做了题为《中国糖尿病防治现状》的演讲,当时向大会展示了2006年和2007年中国降糖药品的市场分析图,其中2006年我国使用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占50%,  相似文献   

10.
有研究表明,病人不依从治疗是当今医学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1].我科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对2007年8月~10月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进行问卷调查,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失依从行为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旨在纠正患者药物治疗中的失依从行为,以达到正确用药,良好控制血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血糖及低血糖症发作时的血糖,分析低血糖发生原因,提出相应护理措施.方法 30例40~80岁2型糖尿病初次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病例进入本次研究.以10d为观察期限,监测各时点手指血糖,交互式在患者低血糖发作时及时监测.结果糖尿病无交互式发症组发生低血糖频率显著低于有交互式发症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40~59岁年龄段组在运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发生低血糖的频率显著低于其他2个年龄段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①2型糖尿病病例经胰岛素强化治疗之后,年龄和是否有交互式发症是决定低血糖发生概率的重要影响因素.②对年龄较大、并发症较多的2型糖尿病患者需加强卫生宣教,密切观察病情,严密监测血糖,选用诺和锐30R优于其它剂型,并在胰岛素强化治疗过程中随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模式下发生夜间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对50例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通过Logistic回归性分析对各因素与夜间低血糖的相关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593,95%CI 1.102~114.634)、病程(OR=1.672,95%CI 0.916~2.869)、空腹C肽(OR=0.761,95%CI 0.331~1.703)、尿白蛋白(OR=5.476,95%CI1.352~23.821)是2型糖尿病夜间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患者的年龄、体质指数、病程及空腹C肽和尿白蛋白水平为夜间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对其进行监控,有利于减少夜间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胰岛素治疗中低血糖的影响。方法:将80例初发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全程护理干预。观察强化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低血糖防治知识掌握程度及强化治疗期间血糖监测次数、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低血糖防治知识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低血糖发生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防治知识掌握程度,有效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次数,减轻低血糖对人体的损害,有助于患者的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理想的胰岛素治疗方案.方法 103例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不同胰岛素治疗.治疗方案:用人胰岛素类似物预混制剂优泌乐25多次皮下注射(A组)32例,人胰岛素类似物预混制剂诺和锐30多次皮下注射(B组)47例,甘精胰岛素每天注射1次(C组)24例,比较3种方法治疗前后平均空腹血糖、早餐后2 h血糖、平均胰岛素用量、日均胰岛素花费及低血糖发生率的情况.结果 3组均可使血糖显著下降(P<0.01),3组每日胰岛素用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46.904,P<0.05),3组每日胰岛素花费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3.992,P<0.05),3组低血糖发生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6.766,P<0.05).结论 采用甘精胰岛素治疗方法日均花费最高,胰岛素用量最少,低血糖发生率最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使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本文对新诊断的32例Ⅱ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强化治疗,对其低血糖发生率与30例药物治疗的低血糖发生率进行了比较。结论 使用短期强化治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我院2002~2006年共收治Ⅱ型糖尿病患者217例,其中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136例,发生低血糖46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方法 选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98例;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9例.实验组患者给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参照组患者给予皮下注射胰岛素降糖,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控制效果优于参照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参照组,胰岛素使用量少于参照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法效果显著,对于后期治疗有明显影响,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DM)是一种以糖耐量减退,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它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的降低和胰高血糖素绝对或相对增多引起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继而发生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常,属于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亦可引起多种并发症,是影响健康和威胁人类生命的重要疾病之一.老年人发病高于年轻人,多由于营养过度,热量过高,运动减低和肥胖所致.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易出现低血糖反应,如出汗、心悸、头晕、软弱无力、强烈饥饿感等表现,严重的低血糖反应或反复发作可引起中枢系统不可逆损害,其后果不仅可造成反应性高血糖,加重糖尿病病情,给治疗带来不良影响,而严重如治疗不及时会导致心脑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9.
牛小萍  王秦西 《甘肃医药》2012,(11):864-865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的原因;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来我科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的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5例患者中以用药不当为主要原因,70例经补液、改善循环、营养脑细胞等治疗后意识逐渐转清,5例反复出现低血糖,低血糖有效平稳控制时间为(3.30±1.90)d。经及时正确处理未留后遗症。结论:多种原因可导致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对于有意识障碍的老年患者要注意常规测血糖,以防低血糖反应。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5):19-22
目的探讨低血糖生成指数饮食干预辅助胰岛素在骨科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在我院骨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92例,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两组均予相同的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控制血糖。对照组予均衡饮食的普通糖尿病食物交换份法行膳食指导,干预组予低血糖生成指数饮食指导干预,两组均干预8周。观察两组干预前和干预8周后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变化,并比较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干预8周后,两组血清FBG、2 h PG、HbA1c、TC、TG和LDLC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血清HDL-C水平较干预前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干预组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HOMA-R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干预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为4.35%(2/4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39%(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血糖生成指数饮食干预辅助胰岛素用于骨科2型糖尿病患者不仅可改善糖脂代谢,有利于血糖及血脂的达标,而且可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低血糖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