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地震分析预报数据库在地震中短期预报系统中的重要性 ,同时具体提出建立该数据库系统所用的方法和技术途径 ,并给出预期的成果。另外 ,本文还介绍了建立该数据库系统的有利条件极其存在的困难 ,并对解决困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地震分析预报数据库现状分析,指出其不足之处,对比数据仓库的优越性,分析了建立数据仓库综合预报系统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进而简要介绍了其功能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1966年邢台地震后,李四光教授接受周恩来总理的委托[1],在地质部组建地震地质大队,从全国17个单位调集了地质、物探、测量及地应力仪器研制和观测人员,从事地震预报的研究工作至今已四十年。我作为一名从事地质找矿的地质人员,在这四十年中经历了认识――实践――研究――再认识的艰辛历程,参加过活动性断裂的调查、研究,也参加过一些经验性的地震预测和预报工作,但是深切地感到明确地、有科学依据地作出地震的预测和预报难度大、责任重、任重而道远。当然,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在认识自然规律的过程中还应当坚定信心、攀登高峰,为防震减灾而…  相似文献   

4.
水库流域入库洪水预报误差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星明  安波 《水文》1997,(6):20-24
由于受水库枢纽工程的影响,使得反推计算的入库流量本身就存在较大的误差,从而增加了入库洪水预报模型研制的难度,影响了这时预报精度的考核。通过对全国诸多水电厂水库流域实时洪水预报的实践,对其入库洪水预报中存在的误差原因及解决方法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阐述,以指导实时预报。  相似文献   

5.
6.
7.
闵骞 《水文》1989,(4):43-45
一、双重逐步回归分析简介众所周知,水文要素的变化不仅受前期预报因子(如大气环流、海温、太阳黑子等气象、天文因子)的支配作用,同时又有它自身的演变规律。但两者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的作用大小是不同的,过去中长期水文预  相似文献   

8.
本文系根据我省墒情试验站的资料,并结合常设墒情测报站的实测资料,首先分析不同地区的土壤增退墒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分区编制“实用墒情预报方案”,并就如何利用墒情预报方案进行墒情预报和形民墒情服务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聂泽栋  张飞 《安徽地质》2010,20(1):62-64
变形监测是对监测对象进行测量以确定其空间位置随时间变化的特征,变形分析与预报涉及多学科交叉,如系统论、控制论、非线性科学、拓扑约束等。监测点的几何分析与预报基于在监测点上进行周期或持续离散的观测,从而构成变形的时间序列。准确的监测和预报,可以保障工程安全,及时发现异常变化,对其稳定性、安全性作出判断,以便采取措施处理,防止事故发生;同时积累经验,检验工程设计的理论是否合理,为以后制定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岭回归分析在融雪径流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蓝永超  王新民 《冰川冻土》1992,14(1):19-24,18
  相似文献   

11.
地震灾害能否预测,如何实现有效预测,作者认为: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界的客观存在,它的孕育、发生和发展过程必然遵循着一定规律。如果认识掌握了这一规律,就可以实现预测。加强震源研究是实现地震灾害预测的基础。提高预测效果的良好途径是预测期尺度与预测方法相对应。  相似文献   

12.
蔡盛 《物探与化探》2021,45(5):1275-1280
张吉怀铁路地质条件复杂,构造、岩溶发育,施工风险大。依托张吉怀铁路建设阐述了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现场工作难点、预报原则、物探关键技术,总结了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应用的成套技术与经验。具体实例表明:采用五步法进行超前预报的施工指导,利用地表勘察资料划分重点段落进行宏观控制;采用综合物探技术,长距离预报与短距离预报相结合,排除物探多解性;以超前钻探对物探异常进行验证,使预报工作形成闭环,有利于规避风险,减少误报错报。张吉怀铁路超前预报成套技术具有实用性与可行性,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黄土地质灾害防治是一个刚起步的学科,其学科基础理论的建立有赖于黄土科学的进步和自身的逐步完善。与黄土地质灾害相关的黄土科学研究问题,大的方面至少包括黄土地质灾害本身、黄土科学基础理论和黄土高原环境三大方面。黄土覆盖区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黄土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和更为深广的需求。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总结,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探讨性的推荐出关于黄土、黄土高原、黄土地质灾害的32个研究专题,亟待多学科、多专业的联合攻关,提出指导性强的综合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地震机理模型:高温高压高导低速流变体震源腔(简称震源腔)与闭锁断层组合模型。高温高压下的软流圈物质在复杂相变空间中,受到温度场中的异重流作用和受迫振动作用而形成深源震源腔。随着软流圈物质上涌, 幔汁在温度差和压力差驱使下,涌入地壳中的物理空间,形成浅源地震震源腔。由于温度升高使得腔体内岩石部分熔融或全部熔融,释放出大量气液流体,拓展腔体空间范围,同时提升腔体内压。当腔体内部有效压力(即内压与上覆地壳压力之差)达到腔体边缘或者上方与脆性活动断层交会部位的岩石破坏强度时,震源腔便进入临界状态。当软流圈物质上涌继续向腔体内供能,或者由于星体连线在震源区造成触发作用,便引起震源腔的隐蔽爆炸,即隐爆,释放腔体内部积累的能量,同时释放区域构造应力场作用于闭锁断层积累的应变能。 腔体隐爆释放能量与腔体规模正相关。闭锁断层释放应变能与闭锁断层规模、闭锁区大小以及区域构造应力场强度相关。震源腔与脆性活动断层交会部位,是潜在震源位置。多年观测资料表明,震源腔从进入临界状态到隐爆,一般经历1~13天,平均7天。长期观测表明,潜在震中区在震前经常出现干旱、气温升高、海温升高、大量水汽释放等异常现象。通过超低频地震仪监测、重力波作用于水汽形成的地震云的观测、次声波的监测、卫星重力异常反映的高程面垂向震荡监测、以及地基卫星导航系统地面升降监测等,都显示出震源腔进入临界状态后的胀缩震荡引起震中及其外围地面的垂向振动。文中还给出了震源腔体隐爆遗迹的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5.
论找矿突破中的科技引领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瑞江  丰成友 《地质通报》2013,32(4):533-537
从当前找矿工作的难度和需求、科技引领找矿突破的重要性、科技创新在实现找矿突破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科技引领工作的主要任务,以及创新科技引领找矿突破工作机制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找矿突破工作的科技引领作用,以期对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钴镍矿床主要有四类: 岩浆型、红土型、沉积岩-变沉积岩容矿型和热液型。本文提出"纽带矿床"的概念, 是指兼具多种不同类型或不同成矿元素组合的矿床, 是不同矿床类型之间连接以及与成矿理论连接的结合点, 也是成矿模型与找矿模型之间的纽带。从金属共生关系的角度看, 镍矿普遍伴生钴, 但钴矿未必有镍; 从元素地球化学的角度看, 钴和镍在深部岩浆过程多共生, 而在浅表热液、风化和沉积等过程多分离。据此提出钴镍成矿的关键科学问题为钴镍共生、分离和富集机理, 主要包括: (1)岩浆-热液过程中的钴镍分离与富集机理; (2)风化-沉积过程中的钴镍共生-分离-富集机理。通过对四种类型典型矿床和纽带矿床的解剖, 结合实验岩石学及数值模拟计算与钴镍赋存状态及富集规律的研究, 有助于建立完整的钴镍成矿理论体系。同时, 从更大尺度上来看, 钴镍成矿和重大地质事件具有一定的耦合关系, 镁铁-超镁铁岩体的成矿差异与构造背景息息相关, 而热液改造在钴超常富集方面可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钴镍矿床赋矿地质体产状复杂多变, 含矿岩体与围岩之间物性相似, 钴-镍赋存状态多样, 迫切要求解决钴镍矿床勘查的关键技术问题为多元多尺度勘查技术体系与含矿性评价, 主要包括: (1)碳质层干扰下有效信号辨别提取技术; (2)小岩体和陡倾斜矿体的精细识别技术; (3)多元信息匹配关联与含矿性评价技术。我国钴镍资源分布特点和成矿特色要求在高效勘查技术体系的研发和集成时应优先考虑岩浆型钴镍矿, 而沉积岩-变沉积岩容矿型和热液型钴镍矿床的找矿工作应借鉴同成因矿床或主矿种矿床的勘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基于ArcIMS的煤与瓦斯突出预测WebGIS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WebGIS应用于煤与瓦斯突出预测中,对于煤矿安全生产有重要价值。在分析ArcIMS结构、功能和支持环境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ArcIMS煤与瓦斯突出区域预测WebGIS的实现方案;深入探讨了系统需求、数据准备与组织、服务器配置及客户端定制与开发等技术要点。通过煤与瓦斯突出预测WebGIS的开发和应用表明,构建方案切实可行,可以在“数字矿山”进程中采用。  相似文献   

18.
吴昌功 《地质通报》2009,28(203):378-383
中国信息研究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层次多方式的信息服务系统。中国国情决定了信息研究是该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也是中国信息工作的一大特点。中国地矿信息研究工作经过多年发展已取得了许多进展。信息研究工作作为一项专门的社会职能,必须有自己的理论认识作为指导,这种认识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在新形势下,中国信息研究工作正在由“供给驱动型”向“需求驱动型”转变,这对信息研究工作的发展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相似文献   

19.
岩溶地区长大隧道涌水灾害预测预报技术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对隧道岩溶灾害研究,前人曾做过大量细致的工作,但由于问题的复杂性,论述多停留在灾害的一般定性描述,距解决实际问题尚有较大差距,本文将重点研究长大隧道岩溶涌水等灾害的预测预报技术,文中简要介绍了岩溶地区长大隧道岩溶水的特殊性,分析了隧道涌水涌 泥及地表塌陷等灾害发生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以环境同位素技术,浅层反射波法,层析成像技术为主的结合化学动力学水文地质学理论的综合预测预报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