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比较详细地阐述了引进高速线材轧机上所用硬质合金轧辊国产化的必要性,和目前国产硬质合金轧辊的质量及供货状况;列举的实例表明:引进高速线材轧机上所用硬质合金轧辊的国产化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株洲硬质合金厂是我国最大的粉末冶金与硬质合金产品厂,近两年来所开发的硬质合金轧辊,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可望打入国际市场,与世界粉末冶金产品“大亨”瑞典山特维克公司一争高低。硬质合金轧辊是高速线材轧制线的关键部件,过去全部靠进口,每个轧辊价值2000多美元。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高速线材轧机φ410 mm离心铸造复合球墨铸铁轧辊的试制过程。着重论述了材质选择、球化孕育处理和离心铸造工艺参数控制等问题。试制的轧辊在马鞍山钢铁公司高速线材轧机上使用,轧制量达到了国外设计要求和进口轧辊水平。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高速线材轧机Ф410mm离心铸造复合球墨铸铁轧辊的试制过程。着重论述了材质选择、球化孕育处理和离心铸造工艺参数控制等问题。试制的轧辊在马鞍山钢铁公司高速线材轧机上使用,轧制量达到了国外设计要求和进口轧辊水平。  相似文献   

5.
高速线材轧辊随机模糊可靠性设计引进德国先进技术生产的GX 4 0 0型高速线材轧机的轧辊 ,因工作时受随机交变应力作用 ,轧辊轴头断裂问题时有发生。由于产生断裂的影响因素很多 ,如轧制过程中受轧制力的不均匀性、轧辊速度、线材质量均匀性等模糊、随机因素的影响 ,使得轧辊质量可靠性变得十分模糊与复杂。采用常规可靠性设计理论很难处理这种随机模糊问题。随着模糊理论的发展 ,模糊理论在许多领域中得以应用。本文即利用模糊可靠性理论 ,研究探讨高速线材轧辊的随机模糊可靠性设计问题。设应力为随机变量s,强度为模糊变量 r。对给定的阈…  相似文献   

6.
引进德国先进技术生产的GX-400型高速线材轧机的轧辊,因工作时受随机交变应力作用,轧辊轴头断裂问题时有发生。由于产生断裂的影响因素很多,如轧制过程中受轧制力的不均匀性、轧辊速度、线材质量均匀性等模糊、随机因素的影响,使得轧辊质量可靠性变得十分模糊与复杂。采用常规可靠性设计理论很难处理这种随机模糊问题。随着模糊理论的发展,模糊理论在许多领域中得以应用。本文即利用模糊可靠性理论,研究探讨高速线材轧辊的随机模糊可靠性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7.
针对高速线材轧制过程中轧辊箱进水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轧辊箱进水的原因及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硬质合金组合轧辊在邢钢高线CCR机组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硬质合金组合轧辊在邢钢高线CCR机组的应用,从轧辊寿命、产品精度等方面探讨了硬质合金组合轧辊在高速线材轧机预精轧机组使用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高线轧机轧辊箱进水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速线材轧制过程中轧辊箱进水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轧辊箱进水的原因及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硬质合金轧辊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硬质合金轧辊因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而广泛应用于各种轧制生产中。笔者概述了硬质合金轧辊材料的性能特点,以及铸入式复合硬质合金和粉末冶金式复合WC轧辊材料的研究进展、应用情况,总结了硬质合金轧辊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1 250 mm热连轧工作辊磨损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大量的1 250 mm热轧机精轧机组普遍使用带有负凸度的凹形工作辊,由于轧机辊形配置及轧制工艺特点,工作辊出现严重“猫耳”型磨损,造成轧制带钢断面出现局部高点现象。为改善1 250 mm热连轧工作辊的磨损,提升带钢板形质量,提出了一种适用于1 250 mm热连轧工作辊磨损的控制策略,在保证板带稳定轧制的同时,通过轧辊辊形和工作辊窜辊策略优化来控制工作辊的磨损。本策略已应用于德龙钢铁有限公司轧钢厂,工业试验表明,该策略可减小工作辊磨损量,使轧辊磨损更加均匀,增加弯辊力调控能力,并使工作辊单位周期轧制带钢长度延长40%,对1 250 mm热连轧产线工作辊磨损控制具有研究价值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热轧薄规格带钢平整的板形质量,在平整机上采用了新的辊形配置。在支撑辊上采用变接触式 支撑辊辊形,在工作辊上采用六次方多项式正凸度辊形。变接触支撑辊辊形可以降低轧辊挠曲变形和边部应力的 集中,增大弯辊力的调控功效。采用正凸度工作辊辊形,可以弥补平整机的磨损辊形,延长平整轧制计划单位的长 度。此辊形配置在首钢迁钢热轧平整机上应用,保证了平整改善薄规格带钢板形质量,延长了平整轧制计划的长度。  相似文献   

13.
王文广  徐芳  李兴波  李东宁 《中国冶金》2022,32(11):115-120
针对热连轧精轧高速钢轧辊重复上机时存在残留磨损辊形和残留热辊形影响初始辊形的问题,分析了残留磨损辊形和残留热辊形对板形控制精度的影响及难点,得出轧辊温度场是高速钢轧辊重复上机初始热辊形最佳表征方式的结论,提出高速钢轧辊下机后空冷过程温度场建模思路,并建立轧辊空冷过程温度场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基于热连轧生产线二级系统框架,研究形成了高速钢轧辊重复上机初始辊形预报技术设计方案,并在首钢京唐公司1 580 mm热连轧生产线应用。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对实现热连轧精轧高速钢轧辊更高效应用和提高板形控制精度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4.
尚飞  李申光  李艳琳 《中国冶金》2022,32(8):124-135
为系统分析不同辊形配置下辊间接触压力分布形式与板形调控特性,以某1 800 mm热轧生产线使用的2种典型辊形配置为研究对象,建立对应的辊系有限元模型,计算不同带钢规格与调控手段下辊间接触压力分布形式,分析得出常规凸度支撑辊对应的辊间接触压力分布形式与CVC工作辊辊形呈现出明显的对应性,且压力分布形式受轧制规格与调控手段的影响明显小于CVC支撑辊。利用接触压力峰值和不均匀度表述辊间接触压力分布特征,将不同规格与调控手段对辊间接触压力分布特征的影响进行量化处理,得到更为具体的不同参量在整个变化范围内对分布特征的整体影响趋势。同时还对2种辊形配置下不同辊间接触压力对轧机板形调控特性影响进行分析,得出CVC支撑辊对应辊形配置的弯辊力与窜辊位置在板形调控能力上均强于常规凸度支撑辊辊形配置,而不同辊形配置对辊缝形状的影响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引入辊间接触压力边中比得到调控特性与辊间接触压力之间的具体关系,并结合现场的实际生产数据对仿真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可为现场辊形配置与板形调控提供较好的理论基础和生产指导。  相似文献   

15.
尚飞  李申光  李艳琳 《中国冶金》2006,32(8):124-135
为系统分析不同辊形配置下辊间接触压力分布形式与板形调控特性,以某1 800 mm热轧生产线使用的2种典型辊形配置为研究对象,建立对应的辊系有限元模型,计算不同带钢规格与调控手段下辊间接触压力分布形式,分析得出常规凸度支撑辊对应的辊间接触压力分布形式与CVC工作辊辊形呈现出明显的对应性,且压力分布形式受轧制规格与调控手段的影响明显小于CVC支撑辊。利用接触压力峰值和不均匀度表述辊间接触压力分布特征,将不同规格与调控手段对辊间接触压力分布特征的影响进行量化处理,得到更为具体的不同参量在整个变化范围内对分布特征的整体影响趋势。同时还对2种辊形配置下不同辊间接触压力对轧机板形调控特性影响进行分析,得出CVC支撑辊对应辊形配置的弯辊力与窜辊位置在板形调控能力上均强于常规凸度支撑辊辊形配置,而不同辊形配置对辊缝形状的影响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引入辊间接触压力边中比得到调控特性与辊间接触压力之间的具体关系,并结合现场的实际生产数据对仿真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可为现场辊形配置与板形调控提供较好的理论基础和生产指导。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薄带轧制过程中的各类板形问题,以新型电磁调控轧机为研究对象,利用Marc建立三维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弯辊和电磁调控轧辊综合作用下弯辊力和轧制力对轧辊辊型状态、板形分布、板坯边部应力、辊间接触应力、承载辊缝形状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弯辊机制的施加将直接促进电磁调控轧辊的稳定胀形,使电磁调控轧辊胀形凸度得到整体性补偿,并以板形良好为依据,给出新型调控轧机合理的弯辊力施加范围。对比分析了不同弯辊力和轧制力下辊缝函数的变化情况,形成不同的二次、四次凸度,为板形控制及初始辊缝设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六辊冷连轧机中间辊横移过程辊间接触压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剑  黄涛  李友荣  熊勇 《钢铁》2017,52(1):43-46
 为了使轧机板形控制性能适应带钢规格材质变化,用于连续轧制高档冷轧薄带钢的六辊冷连轧机大都采取中间辊可横移技术。但是,中间辊横移必定使辊间接触压力分布更不均匀,导致出现接触压力尖峰。在中间辊横移过程中,辊间接触压力和横移阻力都会随横移速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并可能导致辊间接触压力在轧辊端部形成更大的压力尖峰,从而造成轧辊磨损不均匀并缩短轧辊的使用周期。通过建立有限元仿真模型,以仿真模拟获得中间辊横移过程中辊间接触压力的变化规律后,优化设计轧辊辊形,并且提出使用非对称弯辊力的方法,实现了辊间接触压力的分布均匀化,降低了辊间接触压力尖峰值,并延长了轧辊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8.
热轧支持辊的健康状态在带钢板形质量和轧制稳定性控制中起着关键作用,非线性、强耦合、少样本等特点使得热轧支持辊健康状态的预测复杂,目前各大钢厂仍以定期维护和事后维修为主。本文提出了一种支持辊虚拟健康指数的构建方法以及基于Copula函数的复杂工况健康状态预测模型。首先结合支持辊弯窜辊数据表征支持辊健康状态,再使用K-means聚类方法对支持辊工况进行划分,将各工况下过程数据分别构建Copula预测模型,最后根据实际轧制计划的排布顺序融合各工况模型的预测结果。提出的基于Copula函数的预测模型在某钢厂1780热连轧产线得到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准确有效的按照轧制计划实现支持辊的健康状态预测,以更科学的策略指导支持辊更换维护。   相似文献   

19.
程志彦  崔熙颖  刘云峰  白振华 《钢铁》2020,55(12):61-65
 针对冷连轧过程中轧辊出现的辊耗较大的现象,为了在提高板形质量的同时降低辊耗,从润滑工艺入手,首先提出一个能够判断辊耗程度大小的辊耗综合判断指标,然后结合冷连轧机组的设备与工艺特点,建立一套适合于冷连轧过程以辊耗控制为目标的工艺润滑制度综合优化技术,在不影响板形质量的情况下使各机架辊间压力达到最小,同时保证机组不发生打滑和热滑伤现象,减少辊耗,并将其应用到冷连轧机的生产实践,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和很好的综合经济效益,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具有进一步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针对宝钢 1 42 0冷轧酸轧机组 4# 机架后的测张辊在正常轧制过程中产生的划伤问题进行原因分析 ,通过对测张辊的表面、辊径、安装高度以及轴承的改进 ,彻底解决了因测张辊表面划伤而直接导致带钢表面划伤的产品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