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记》三家注引《说文》校补“大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记》三家注在注释中用《说文解字》共139字次,是宋代以前引用《说文》较多的资料,也是目前所知保存最早的《说文》材料。其中83字次的训释和大徐本《说文》有程度不同出入,从中可以发现大徐本的错误,纠正今《说文解字》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本文参考《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注》、《论语》全书以及前人有关著述,对《论语》“有耻且格”之“格”进行了新的解释,指出“格”有“安”义。  相似文献   

3.
玄应《一切经音义》虽是佛经音义的典范之作,然其注释校勘中也存在一些疏误之处.由于玄应所用藏经底本存在许多讹俗字,而玄应承用误本,疏于校勘;或者以不狂为狂,妄作改易,导致了一些注释错误.如误将“娑卸”作“娑郵”,误将“(舒)贡(赉)”作“锡贡(赉)”,误将“捩身”作“拔身”,误将“区款”作“区疑”,误将“枕((煩))骨”作“亢(颃)骨”,这些都是失查、失校所致.  相似文献   

4.
关于《玄应音义》舌音的分合,诸家有不同看法。综合运用反切比较法、概率统计法和译音辩讹考察法对《玄应音义》中舌音声母进行穷尽式研究可以发现:《玄应音义》中舌音混注比例低,端知两组应该分立;从概率统计看,舌头音和舌上音属不同类别;从玄应注音体例和实际注音情况看,舌头音和舌上音区分清楚,没有混同;玄应为“文字品”比声中上咢声和舌头音代表字所作注音显示其语音中知、端组分立;译音词新译与旧译间对音用字的差异显示玄应语音中知、端二组声母有别。由此可以确定:《玄应音义》中作为声母音位,舌上音已经分立,少数后世的舌上音字残留读舌头音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说文解字注》中的声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文解字注》是清代《说文解字》研究中影响最大的著作 ,段玉裁在研究《说文》上之所以能超越前人和同时代的人 ,这与他在古音学研究上的杰出成就是分不开的 ,而《说文解字注》之所以能独树一帜 ,正是因为段玉裁将其古音学研究成果运用于注释《说文》 ,采用声训的方法 ,着眼于形音义三者互求 ,从而有了突破。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所运用的声训方法值得后人借鉴  相似文献   

6.
据初步整理,《一切经音义》引用了《诗》各类文献,包括经、传、注等,共计约740条,实际引用《诗》经文计约338条.其引《诗》名称较杂,主要有:《诗》《毛诗》《韩诗》《诗传》《毛诗传》《韩诗外传》等.其所引“《诗》”“《毛诗》”内容多为“正文”,而“《韩诗》”等多为“训释语”等.通过对《一切经音义》所引《诗》与今本《诗》的异同比较,可以揭櫫《一切经音义》引《诗》的概貌及价值.  相似文献   

7.
敦煌遗书P.2901卷是很有价值而尚待整理的书.著名学者姜亮夫、潘重规都曾亲手摘录部分文字一再加以刊布,然而,它的真实面目依然扑朔迷离:从《敦煌遗书总目索引》到《敦煌宝藏》,连拟名也未能落实.该文作者在逐字逐条对照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它与今本玄应《一切经音义》的异同,提出应当拟名为《玄应〈一切经音义〉抄》;作者还进一步指出,它不但在敦煌遗书中是关于玄应《一切经音义》的内容最丰富、覆盖面最广的写卷,而且还保存了一种与今本玄应《一切经音义》有重大差异的唐代古本.  相似文献   

8.
《说文解字·后叙》自记其全书分篇分部之数称:“此十四篇,五百四十部也。”检数今大徐本、段注本等,《说文》一书始一终亥,确实分作540部。这样看来,《说文》共分540部,似乎是毫无疑问的。然而事情并没有这样简单,在这个问题上,自古至今都存在一些歧见。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称:“林(?)《字源偏旁小说》增一部,《序》云:‘五百四十一字。’郭忠恕《与梦英书》云:‘见寄偏旁五百三十九字’。张美和撰吴均《增补复古编·序》:‘《说文》以五百四十二字为部  相似文献   

9.
现在通行的大徐本《说文解字》由徐铉于宋太宗雍熙三年校订,流布已有一千多年,在传抄、刻印过程中难免发生变化,已非《说文解字》原貌,使用前需仔细校勘。文章利用字书、韵书、史乘等文献对《说文解字》中"璱""苌""莙"等十六字的注释加以校订,发现其中文字讹、脱、乙倒之处甚多。勘正这些谬失对于深化《说文解字》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是注释《说文解字》的权威性著作。段氏在注释《说文解字》时针对一些释语的构成特点,采取了“三字句”这种独特的训释体例。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从“三字句”概况和“三字句”的类型与评价两个方面进行说明。同时指出将“三字句”体例等同于“连篆读”的说法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11.
一、《说文解字新注》(以下简称《新注》)是一部在充分吸取前人和当代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说文解字》重新进行注释的语言文字学专著。《新注》旨在通过利用新的材料、运用新的观点,对《说文》进行全面的整理、诠释和尽可能公允的评定,以求进一步增强它的学术性和实用性。通过《新注》,人们将能比较容易地阅读《说文》这部巨著,了解许慎的原意,明辨其得失,从而更有效地在学习、研究中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12.
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全面论述了文字形、音、义的相互关系,是研究《说文》的经典之作。为《说文解字·叙》作的注解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细致入微,注解方式更是丰富多样。主要包括:1、词语解释,2、串讲,3、订正谬误,4、考证历史文化、制度沿革,5、集结众说等。  相似文献   

13.
自战国时代以荀子对孟子思想的批判发其端,两汉时期名物训诂与思想辩驳并重,魏晋至隋唐偏重音义注释,宋、元、明则偏重义理阐发。清代孟学承前代之余绪,走出了一条与时俱进、返本赋新的发展道路,在偏重考据的基础上,义理阐释等方面亦异彩纷呈,硕果累累。随着孟学的发展,孟子的思想也在不断地被改造。一部孟学史,从学术思想的角度进行考察,就是一部《孟子》诠释史。孟学的发展与儒脉的兴衰是同步的,并且还促进了儒学的自我更新与完善。  相似文献   

14.
清代学者徐松的《徐星伯说文段注札记》作为“说文段注校三种”之一,是一部对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进行精心校勘的力作.其中,包括删略衍文、增补脱文、调整错位、补注音义、纠正误说等几方面.虽然仅有十七条,但其中的真知灼见,仍然给今天的文字学工作者以极大的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在周法高等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反切比较法、反切用字分析法、并注多音对立考察法、概率统计法等方法,对玄应《一切经音义》中喉音声母进行了考察,证明玄应语音中喉音声母晓、匣、云、以都分别独立而有别。  相似文献   

16.
“女部”是《说文解字》中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类,起“女”终“姤”,共收258字,其中重文13,新附字7。目前世上流传的最好的《说文解字》注本莫过于徐氏兄弟的《校定说文解字》和《说文解字系传》,但二者也有不少的出入。从徐氏兄弟注解“女部”汉字的不同之处着眼,参校他注,遂得己论。  相似文献   

17.
段玉裁运用考据学、校勘学的方法和他的文字学语言的正确观点,参核两宋以前群书所引《说文》大徐本为底本,综考小徐本及其它本子,对《说文》进行了大量的、精审的增删改订的工作。以《说文解字注》“糸部”字为例,用数据统计的形式把段玉裁对《说文》研究的具体成果加以展示,以证段氏《说文》研究用力之勤,成果之巨。  相似文献   

18.
考说清顺治一朝《明史》修纂基本过程,陈之遴、傅维鳞有关材料十分值得参考,由此可知清顺治朝《明史》馆所在地以及修纂的、体例变化等。顺治朝《明史》修纂的主要成就是史料征集,但也并不排出可能有过史稿,而影响这一时期《明史》修纂的关键是所谓政治上的“忌讳”问题。  相似文献   

19.
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是从历史文献学角度对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进行注释和研究的。本文首先阐明张舜徽倡立历史文献学的学科特点与意义,然后据《说文解字约注》注许实例说明其中的历史文献学内容。  相似文献   

20.
<字书>是一部记录魏晋时期实际词汇面貌的辞书,今已失传.唐释玄应<一切经音义>是现存最早的一部佛经音义书,成书后流传过程复杂,版本众多,大致上分为丽藏本和碛砂藏本两个系统.清代学者龙璋从<玄应音义>中辑出<字书>佚文182条.经过对丽藏本和碛砂藏本所引<字书>情况的考察,我们认为龙璋辑佚<字书>时所据<玄应音义>的本子当属于碛砂藏本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