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第三次全国土壤侵蚀遥感普查的基础上,此次科考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和核对,较为准确地摸清了全国土壤侵蚀的现状。我国现有土壤侵蚀面积356.92万km2,其中水力侵蚀面积161.22万km2,风力侵蚀面积195.70万km2。此次考察的重点是水力侵蚀区,与1985年开展的第一次普查成果和1995年开展的第二次普查成果相比,全国水力侵蚀面积减少,强度减少。三次普查全国水力侵蚀面积分别为179.42万km2、164.88万km2和161.22万km2。强度以上水蚀面积有较大幅度的下降。20年间,各强度级别的侵蚀面积中,强烈级减少29.7%,极强烈级减少35.0%,剧烈级减少43.0%。总体而言,我国水土流失表现出以下特点:一是水土流失面积大,分布范围广。此次重点考察的水蚀区水土流失面积138万km2,占考察区面积的26.6%,占考察区山丘面积的63%。我国水土流失不仅广泛发生在农村地区,也发生在城镇和工矿区,几乎每个流域、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二是水土流失强度大,侵蚀严重区比例高。我国年均土壤侵蚀总量为45.2亿t,主要江河的多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3400多吨/(平方公里.年),部分区域侵蚀模数甚至超过...  相似文献   

2.
孙宝学  荆淑霞 《山东水利》2004,(2):19-19,22
1 水土流失状况平度市国土面积3166.54km2,其中山丘区面积1856.25km2。根据1985年平度市水土保持普查标准核定,全市水土流失面积1383.74km2,占全市总面积的43.7%,占山丘区面积的74.54%。多年平均年侵蚀深为1.73mm,年土壤侵蚀模数为2335.62t/km2,年均土壤流失量约532万m3。由于  相似文献   

3.
基于航空影像的秃尾河流域土壤侵蚀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秃尾河流域土壤侵蚀强度和分布情况,在外业调查的基础上,基于2011年9月分辨率为0.38 m的航摄影像和比尺为1∶1万的DEM,在Arc GIS10.0环境下,通过人机交互,提取了流域水土保持措施数量及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类型、地面坡度、沟壑密度等土壤侵蚀影响因子,生成各专题图并进行叠加分析,依据水利部发布的《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分别对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强度进行了判别、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截至2011年9月,秃尾河流域轻度以上土壤侵蚀面积3 076.33 km2,占流域面积的93.39%,其中:轻度侵蚀面积490.74 km2,占流域面积的14.90%;中度侵蚀面积724.30 km2,占流域面积的21.99%;强烈侵蚀面积634.23 km2,占流域面积的19.25%;极强烈侵蚀面积558.69km2,占流域面积的16.96%;剧烈侵蚀面积668.37 km2,占流域面积的20.29%。该流域强烈和极强烈侵蚀多发生在风蚀区,而以沟道侵蚀为主的剧烈侵蚀主要发生在水蚀区,上游风蚀区侵蚀强度远小于中下游水蚀区侵蚀强度。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江西省水土保持工作得到长足发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成效显著。本文基于土壤侵蚀遥感监测、水利普查和动态监测等资料,定量阐述了江西省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探析了其人为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江西省现有(2021 年)水土流失面积23 326.19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13.96%,相较于1987 年减少22 826.87 km2,减幅为49.46%。2021 年全省设区市中度和强烈及以上土壤侵蚀面积前三为赣州市、九江市和抚州市,分别占其土地总面积的1.54%、1.25%、0.89%,全省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持续呈现“双下降”态势。强化水土保持体制机制创新、依法严格监管人为水土流失、系统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江西省水土流失状况持续向好的主要人为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5.
1 引言 江西省地处长江中游南岸,属典型的南方红壤丘陵区,地形复杂,气候多变.由于区内多为槽状断层,岩层破碎易于风化,同时由于人为活动频繁和土地不合理利用使原生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据2001年遥感调查,全省水土流失面积达3.35万km^2,占土地面积的20.03%,其中,轻度水土流失面积1.23万km^2,中度侵蚀面积1.04万km^2,强度及其以上侵蚀面积1.08万km^2,分别占水土流失面积的36.7%、31.1%和32.3%.据测算,全省年土壤侵蚀量达1.65亿t,每年因水土流失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20亿元以上.因此,江西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形势依然严峻,要治理好水土流失,实现山川秀美,首先必须掌握水土流失的现状、特点、发生的原因及其发展规律,这是防治水土流失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6.
利用通用水土流失方程(USLE),在ArcGIS支持下,对鲁山县2006年土壤侵蚀量进行了计算与分级,并探讨了土壤侵蚀和高程、土地利用的关系。结果表明:鲁山县轻度以上侵蚀面积为965.43 km2,占总面积的40.58%,其中强度、极强度以及剧烈侵蚀面积分别为169.45、120.63 km2和222.08 km2;高程为300~500 m和500~1 000 m的土壤侵蚀面积较大,分别为330.36 km2和329.71 km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林地发生轻度以上侵蚀的比例最高,为65.73%,但主要是轻度和中度侵蚀;耕地发生轻度以上侵蚀的面积最大,为560.58 km2,主要是极强度和剧烈侵蚀。  相似文献   

7.
1 基本情况章丘市距济南市区 50km, 总土地面积1855km2。其中山丘区 939 1km2。多年平均降水量627 9mm。地形南高北低, 南部最高海拔 853m, 北部最低海拔 15m, 从南到北依次是山区、丘陵区、平原区。山丘区大多为石灰岩地区, 岩石破碎, 渗漏严重, 是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据 1986 年普查资料, 全市水土流失面积1077 41km2, 其中山丘区 838 05km2。截至 2003 年底, 山丘区累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530km2, 目前尚有 308km2 未治理。据普查资料计算, 全市年土壤侵蚀总量 124 5 万 m3, 其中山丘区侵蚀量113 7万m3, 占侵蚀总量的 91%, 土壤…  相似文献   

8.
水土保持普查是水利普查的重要内容,也是国情国力调查和国家资源环境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水土保持普查是为了全面调查土壤侵蚀、侵蚀沟道和水土保持措施现状,掌握土壤侵蚀动态变化情况,为科学评价水土保持效益及生态服务价值提供基础数据,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供决策依据。结合朝阳市水土保持普查工作开展情况对普查工作的难点和经验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了贵港市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普查成果,论述了土壤侵蚀和水土保持措施成果的获取方法和质量控制措施。通过对这两类成果的分析,提出了水力侵蚀普查成果用于了解土壤侵蚀野外调查点和计算水土流失量、做好水土流失治理规划,从而监测水土流失防治效果。水土保持措施普查成果用于水利部门对水土保持项目规划管理工作、设计单位做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时作为资料利用、国土部门和林业部门做规划时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西藏的水土流失特点及水土保持工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西藏地区的水土流失特点和成因,指出西藏地区的土壤侵蚀类型主要有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和冻融侵蚀3种类型,水蚀范围较小,约占总侵蚀面积的6%,风蚀范围更小,约占总侵蚀面积的5%,冻融侵蚀面积约占总侵蚀面积的89%,是土壤侵蚀的主要类型;土壤侵蚀类型在地域上成多样化分布,土壤侵蚀在垂直方向上呈规律分布.提出了西藏自治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应遵循的原则:①必须把预防监督放在首位;②重点治理雅鲁藏布江中游的“一江两河”地区和“三江”流域地区的河谷滩地和两侧的坡地;③开展水土保持综合试点工作,以点带面,逐步推进;④注重开展水土保持科学技术研究,提高水土流失防治技术水平.最后介绍了西藏自治区的水土保持工作进展.  相似文献   

11.
中外水土保持理念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发达国家水土保持发展历程:初期先开发后治理、中期开发与治理并进、后期重视生态环境修复或环保优先阶段,及中国水土保持发展的起始阶段、推广阶段和普及阶段。由于文化、经济发展状况差异,对土壤侵蚀、水土保持基本概念、内涵的定义和解释不尽相同,随着人们认识的发展,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的概念在不断完善、深化。并阐述了不同国家及地方各自的水土保持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内容以及发布的时间,从国家、企业和受益者三个方面比较了美国、奥地利和中国水土保持投资比率情况。通过中外水土保持理念对比,对我国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独木桥河水毁修复工程为例,介绍了该区的水土流失和防治现状,确定了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采用流失率法和土壤侵蚀模数法预测了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状况,划分了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提出了相应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案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13.
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水土流失防治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民  潘晓颖  聂文婷 《人民长江》2017,48(12):61-64
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具有线路长、工艺复杂、建设周期长的特点。在建设过程中,不同地区的立地条件、水土流失特点、地形分布、地貌特点、施工工艺等环境影响因素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从高速公路工程建设的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出发,分析其特点,并探讨了水土流失防治思路和方法,提出了高速公路的水土流失防治需要根据施工组织时段管理优化施工时段,按照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点线结合布设防治措施和采取多样复合防护措施,来提升整体防治效果,规避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14.
以陕西镇安抽水蓄能电站西磨沟弃碴场为例,分析了拦沟堆渣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危害,详细阐述了一套适用于具有较大设计洪水流量、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的拦沟型弃渣场的水土保持措施体系。该体系在保证弃碴场安全运行的同时,也有利于区域生态景观修复。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水土保持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王礼先 《中国水利》2006,(12):16-18,24
通过对我国近几十年水土保持实践经验的分析,总结了推动我国水土保持事业进一步发展的理论与方法。水土保持的理论基础即土壤侵蚀学原理、流域水文学原理、生态经济学原理、恢复生态学原理、系统科学原理,以及流域可持续经营原理。水土保持的技术体系及方法为: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调查分析、综合规划、综合治理、综合开发利用,以实现水土保持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6.
由于水土保持与防洪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搞好水土保持对于防洪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吉林省水利防洪工程中存在着一些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影响着吉林省内防洪工程的效益发挥,因此,应及时地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治理,以确保防洪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7.
在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中减小对环境的破坏,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本文分析了辽宁蒲石河抽水蓄能电站的占地类型,对水土流失进行了研究,预测了潜在水土流失问题及其危害;根据工程项目设计要求与技术参数,提出了具体的水土保持方法。结果表明:预测实施的水土保持效果各项指标都能达到目标需求,水土流失防治研究方案可以有效治理工程区水土流失,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生态环境,对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社会效益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的水土保持学科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详细论述了彰武地区水土保持工作的历史、当前和未来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应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损益分析理论方法,计算得出克拉玛依市南新湿地恢复工程水土流失影响指数(SWII)为0.282。根据SWII愈小愈好准则,计算得出的水土流失影响指数偏小,因此,该工程的水土流失影响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20.
以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通过大量的野外调查,建立了河龙区间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度影像解译标志,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采用计算机辅助下的人工解译,对河龙区间水土流失进行了动态监测。结果显示:河龙区间80.40%的土壤侵蚀为水蚀,19.60%为风蚀。土壤侵蚀强度以中度侵蚀、强度侵蚀为主,其次是微度侵蚀,再次是轻度和极强度侵蚀,剧烈侵蚀所占比例最小。与2000年相比,2008年土壤侵蚀强度整体下降,微度、轻度、中度侵蚀面积逐渐增大,极强度、剧烈侵蚀面积逐渐减少,说明河龙区间的生态环境逐渐变好,侵蚀正向着良性趋势发展。其原因除了梯田、林地、坝地越来越发挥较大的效益外,草地面积的增加,尤其是封禁治理、生态修复等措施的大面积实施,可能是河龙区间近期土壤侵蚀强度减弱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