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胸腔镜下不同入路手术治疗前纵隔肿瘤的效果及对术后恢复、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收集萍乡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22年3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90例前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路方式不同,将采用胸腔镜下侧胸入路进行手术的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胸腔镜下剑突下入路进行手术的3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术后6、12、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但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侧胸入路相比较,经剑突下入路进行前纵隔肿瘤切除术可显著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术中出血量少,并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加快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与经侧胸入路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1年9月在榆林市第一医院拟实施前纵膈肿瘤切除术的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经侧胸入路胸腔镜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于手术前后,比较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和中性粒细胞比例];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价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疼痛程度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于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3.47±7.22) m L、(3.49±1.03) d、(7.35±1.24) d,明显少(短)于对照组的(76.39±7.52) m L、(4.86±1.09) d、(9.57±1.37) 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d、3 d、5 d的VAS评分分别为(2.54±0.87)分、(2.01±0.50)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全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extended thymectomy,VATET)选择剑突下与右胸入路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324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于2020年1月—2022年5月接收的全VATET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162例患者选取经剑突下入路,对照组162例患者选取右胸入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03、2.725,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及引流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7 d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997、27.782、9.150,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有效率及胸腺瘤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VATET术中选择剑突下与右胸入路均可取得显著疗效,但剑突下入路可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减轻患者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经剑突肋缘下入路、胸腔镜侧胸入路及纵劈胸骨前纵隔肿瘤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三种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收集三种手术方式的前纵隔肿瘤患者共48例,并分为三组,其中剑突肋缘下15例;胸腔镜侧胸入路18例;纵劈胸骨15例.比较分析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总的引流量,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术后1d疼痛评分,术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不同入路胸腔镜手术治疗前纵隔肿瘤(AMT)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AMT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分为A组(n=40)、B组(n=48)及C组(n=38),A组行经肋间入路,B组行经剑突下三孔入路,C组行经剑突下单孔入路.观察3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术后24、48、72 h疼痛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B、C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24、48、72 h疼痛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小于A组(P<0.05);与B组相比,C组术后24、48、72 h疼痛评分小于B组(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经肋间入路相比,经剑突下入路手术治疗前纵隔肿瘤具有明显优势,其中剑突下单孔入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  相似文献   

6.
尹庆华 《吉林医学》2014,(3):498-498
目的:对右半结肠癌行内侧入路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择5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内侧入路行右半结肠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外侧入路治疗,对患者手术成功率、手术平均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无死亡病例(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平均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侧入路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体位护理管理对食管贲门癌经胸入路手术患者术后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5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2例食管贲门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经胸入路手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体位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术后舒适度及恶心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43,P<0.05)。观察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肛门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发生率(4.35%)低于对照组(2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56,P<0.05)。结论体位护理管理可有效缓解食管贲门癌经胸入路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程度,降低恶心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黄金广 《吉林医学》2023,(2):348-350
目的:探讨经胸锁乳突肌间的入路方式治疗单侧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手术效果。方法:选取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治疗的单侧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经颈前正中入路方式治疗,观察组接受经胸锁乳突肌间的入路方式治疗。记录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比较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VAS)变化情况,比较手术前后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得分情况,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 h、24 h及48 h的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的QLQC-30评分均较术前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锁乳突肌间的入路方式与传统颈前入路方式均有较佳的手术效果,但经胸锁乳突肌间的入路可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学创新》2016,(13):129-133
目的:探讨在山区县医院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方法:筛选2014年4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入路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26例与对照组24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进行手术固定,对照组为传统正中入路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腰部疼痛程度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1 d时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 d、1个月VAS评分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拆除前两组患者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拆除固定3个月后观察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即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obb角纠正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确切,较传统正中入路具有更低的医源性创伤,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较低且恢复速度较快,并且可完全在基层山区县医院开展,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张雷 《海南医学》2012,23(17):27-28
目的 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显露与传统后入路显露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 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骨科住院治疗的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后入路显露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显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min)、术中失血量(ml)、术后引流量(ml)、术后住院时间(d)、椎体高度矫正率(%)、切口并发症发生率(%)、Cobb角矫正率(%)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等各项临床指标,同时,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于患者术前和术后第4天进行疼痛评分观察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结果 两组患者在椎体高度矫正率(%)、Cobb角矫正率(%)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和切口感染率明显多/长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对照组患者疼痛评分在术后第4天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椎旁肌间隙入路显露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引流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并发症低及疼痛程度轻等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比较胸腔镜入路和胸骨正中入路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探讨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7年2~10月,行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20例,同期行胸骨正中人路胸腺扩大切除术32例;胸腔镜组采用右侧胸腔三孔法,胸骨正中入路组则完全切开胸骨,两组病人均切除胸腺和清扫前纵隔脂肪组织.结果 胸腔镜组与胸骨正中入路组比较,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失血量减少,术后不必使用镇痛药物,术后入住ICU比例非常低,这些结果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气管导管拔管时间、ICU监护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总住院费用和缓解好转率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与传统胸骨正中切口胸腺切除术比较,手术切口小,体内无残留金属异物,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手术中远期效果无差异,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报告单孔胸腔镜联合锁骨上入路切除颈胸交界处纵隔肿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通过对1例颈胸交界处纵隔肿瘤患者行单孔胸腔镜联合锁骨上入路切除术。报告手术切除肿瘤的完整性,手术时间、出血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情况。患者围手术期无死亡,完整切除肿瘤。手术时间为120 min。术中出血量为100 mL。住院时间为10 天。术后患者未出现臂丛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所以单孔胸腔镜联合锁骨上入路行颈胸交界处纵隔肿瘤切除损伤小,切除完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椎旁间隙入路手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郑州市惠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微创经皮入路手术,观察组接受椎旁间隙入路手术。比较两组Barthel指数、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Barthel指数均较前提高,观察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两组VAS评分均较前降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经椎旁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中间入路行甲状腺叶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甲状腺叶全切除术患者,按手术方案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外侧入路;观察组患者行中间入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神经损伤、低钙、喉头水肿、出血等并发症。结论甲状腺叶切除术采用经中间入路,具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分析头侧-中央联合入路与单纯头侧入路治疗右半结肠癌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9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均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 观察组采用头侧-中央联合入路, 对照组采用单纯头侧入路, 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切除标本长度、清扫淋巴结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 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退热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显著缩短,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67%、11.11%,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头侧-中央联合入路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右半结肠癌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术中出血量, 安全可靠, 且能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缩短住院时间,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三角肌与三角肌胸大肌入路治疗NeerⅡ、Ⅲ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NeerⅡ、Ⅲ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经三角肌入路)和对照组(经三角肌胸大肌入路),各24例。对比两组手术情况、肩关节功能、凝血指标和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和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6个月Neer肩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 d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FIB较术前降低,对照组FIB较术前升高,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 d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eerⅡ、Ⅲ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选择经三角肌入路方式进行手术,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有利于肩关节功能恢复,改善凝血指标及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切除术经翼点入路和经鼻蝶入路不同入路的对照研究.方法 分析2008年10月~2013年10月80例资料完整的垂体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翼点入路的患者46例,为对照组;经鼻蝶途径的患者34例,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手术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少,且复发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鼻蝶入路行垂体腺瘤切除术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天数均优于经翼点入路,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复发率低于经翼点入路,临床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经皮入路与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行椎弓根钉棒技术对腰椎骨折患者疗效、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72例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据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n=36)和对照组(n=36),对照组采用经皮入路行椎弓根钉棒固定技术,研究组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行椎弓根钉棒技术。比较两种手术入路方式对腰椎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治疗效果及关节功能的影响。结果 研究组手术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融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切口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2组腰痛评分(ODI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而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以及膝关节评分(HS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研究组的ODI评分、Harris评分以及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4.44%。结论 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和经皮入路行椎弓根钉棒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相当,均可以有效...  相似文献   

19.
冷沿宏  王晖  李庆  肖红  徐郑军 《安徽医学》2021,42(11):1224-1227
目的 比较不同入路单孔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治疗子宫良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在阜阳市人民医院行子宫全切术治疗的72例子宫良性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经阴道入路单孔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对照组采用经脐入路单孔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不同时刻(6、12、24 h)疼痛评分、术后康复情况(包括术后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血肿、发热)及伤口愈合不良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存在组间、时间、交互效应(P<0.05),观察组术后6、12及24 h疼痛评分及术后排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伤口愈合不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阴道入路与经脐入路单孔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治疗子宫良性疾病均安全、有效,前者术后疼痛程度更轻、排气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单侧肋间切口入路与剑突下切口入路治疗老年纵隔肿瘤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04例老年纵隔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4例)和对照组(n=50例),对照组采用单侧肋间切口入路完成手术,观察组采用胸腔镜剑突下切口入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总时间、手术出血总量、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评分、术后3个月内死亡率、二次入院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出血总量、手术总时间、术后疼痛程度评分分别为(144±46)mL、(51.3±14.4)min、(3.11±0.28)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1±62)mL、(82.1±19.8)min、(6.14±0.45)分(P<0.05).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二次住院率和死亡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胸腔镜剑突下切口入路治疗老年纵隔肿瘤效果好,安全性较高,患者术后疼痛轻,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