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利用5种不同的土壤改良剂,对矿化度在2~3 g·L-1的微咸水灌溉棉田土壤进行改良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五种改良剂均降低土壤pH值和总盐含量,并能有效控制土体Na+、Ca2+、SO42-、HCO3-积累;其中,磷石膏能显著降低土体Na+、Ca2+、SO42-总含量(P<0.05),DS1997能显著降低土体Na+、HCO3-总含量(P<0.05),酸碱平衡剂显著降低土体Ca2+、SO42-总含量(P<0.05),禾康改良剂有效控制土体SO42-、HCO3-含量;改良剂对土体中Cl-改良效果不显著(P>0.05)。研究得出:微咸水灌溉导致土壤pH值升高和含盐量增加,造成土壤盐分的积累;土壤改良剂可有效减少微咸水灌溉引起的盐分积累,改善土壤理化特性和盐分离子分布。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维生素D3辅助治疗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患儿的疗效。方法 随机分配122例CVA患儿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丙酸氟替卡松+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治疗,观察组基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维生素D3,对比2组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症状、肺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和25羟维生素D3[25-dihydroxyvitamin D3,25(OH)D3]、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临床症状评分显著降低(P<0.05),肺功能指标中第1秒末用力呼气量、肺活量及呼气峰流速百分比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CD4+及CD4+/CD8+含量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CD8+含量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儿血清25(OH)D3、IL-10水平升高(P<0.05),MMP-9水平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均未见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维生素D3联合常规疗法可明显改善CVA患儿咳嗽等症状,提高肺功能,纠正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改善气道高反应及气道炎性反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人参皂苷Rg1对移植性白血病模型小鼠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磁性分选法(MACS)从K562细胞中分离、纯化CD34+CD38-人白血病干细胞(CD34+CD38- LSCs),流式细胞术检测分选细胞纯度,台盼蓝染色测定分选细胞活性。将6~8周雌性NOD/SCID小鼠27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人参皂苷Rg1(200 mg/kg)组,每组9只,模型组和人参皂苷Rg1组通过尾iv移植CD34+CD38- LSCs构建白血病小鼠模型,ip给药30 d。观察各组小鼠一般情况及腹部包块变化;全自动血常规检测仪检测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脾脏病理学变化;流式细胞仪分析骨髓细胞周期;CCK-8法检测各组骨髓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免疫荧光染色鉴定骨髓细胞CD34阳性表达情况。结果 分选前K562细胞中CD34+CD38- LSCs细胞群百分比为(9.64±1.14)%,分选后CD34+CD38- LSCs纯度可达(96.45±1.63)%;台盼蓝染色显示分选后细胞活性为(95.26±2.16)%。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腹部包块明显,生存情况较差,体质量显著下降(P<0.05);白细胞数显著增高,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数均显著下降(P<0.05);肝、脾脏结构被破坏,有大量白细胞浸润;骨髓细胞周期检测显示G0/G1期比例显著下降(P<0.05),S期比例显著升高(P<0.05);骨髓细胞增殖活力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人参皂苷Rg1组小鼠腹部包块明显减小,生存情况好转,体质量显著增加(P<0.05);白细胞总数显著下降(P<0.05),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数均显著升高(P<0.05);肝、脾脏结构明显恢复;骨髓细胞G0/G1期比例显著升高(P<0.05),G2/M期和S期比例显著下降(P<0.05)。细胞免疫荧光检测显示,模型组和人参皂苷Rg1组中小鼠的骨髓细胞中存在大量的人源白血病细胞。结论 NOD/SCID小鼠尾iv移植CD34+CD38- LSCs可成功构建急性髓系白血病小鼠模型,人参皂苷Rg1能有效缓解NOD/SCID小鼠的白血病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脾氨肽口服冻干粉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2013年5月—2016年6月开封市儿童医院诊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10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组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儿采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脾氨肽口服冻干粉,均治疗3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水平、细胞因子(IL-10、IL-17、TGF-β1)水平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3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CD4+、CD4+/CD8+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IL-10、IL-17、TGF-β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脾氨肽口服冻干粉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可显著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同时降低免疫损伤。  相似文献   

5.
利用自动称量和补水系统,对三年生梨枣树进行适宜水分、轻度和重度干旱三种土壤水分处理(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75%±5%、60%±5%和45%±5%),旨在探究不同土壤水分对梨枣叶片光合参数和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 轻度干旱对梨枣叶片的光合参数没有显著影响,但重度干旱引起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光能利用率(LUE)明显降低,而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气孔限制值(Ls)增加。(2) 轻度干旱对梨枣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影响不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则显著上升;而重度干旱下MDA含量显著上升,同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抗坏血酸(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明显升高,但仍不能消除重度干旱对梨枣叶片膜系统造成的严重伤害。因此,轻度干旱并未引发梨枣叶片显著的生物学胁迫,而在重度干旱条件下梨枣叶片的光合能力和膜系统均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6.
李萍  姬白嫣  魏娟  杜小敬  黄凤 《肿瘤药学》2021,11(6):701-706
目的 探索藏红花素联合顺铂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协同抑制作用及相关调控机制。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人宫颈癌HeLa细胞,设置空白对照组(DMSO)、藏红花素组(400 μg·mL-1)、顺铂组(5 μg·mL-1)、联合组(藏红花素400 μg·mL-1+顺铂5 μg·mL-1)。干预48 h后,CCK-8检测HeLa细胞增殖抑制率,采用CompuSyn软件计算藏红花素与顺铂的联合指数(CI),Annexin V-FITC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Western blotting检测激活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周期蛋白依赖激酶2(CDK2)的表达。结果 与顺铂组比较,联合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升高(P<0.05),CI为0.68,具有中度协同效应;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5),而G2/M期比例显著降低(P<0.01),Cleaved Caspase-3、Bax蛋白表达水平及Bax/Bcl-2比值均显著升高(P<0.05),Cyclin D1、CDK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藏红花素组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升高而G2/M期比例显著降低(P<0.01),Cleaved Caspase-3、Bax表达水平及Bax/Bcl-2比值均显著升高(P<0.01),Cyclin D1、CDK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藏红花素联合顺铂可协同抑制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和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从而促进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进程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艾迪注射液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5月在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住院治疗的120例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帕博利珠单抗,2mg/kg,药物给药时间为30min以上,每3周给药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艾迪注射液,50mL/次,1次/d。两组均治疗6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FACT-L)、卡氏功能状态量表评分(KPS)、CD3+、CD4+、CD8+、CD4+/CD8+及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γ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疾病控制率是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治疗后,治疗组咳痰、胸闷、胸痛、痰中有血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ACT-L评分、KP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FACT-L评分、KP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CD8+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6、VEGF、TGF-β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而IFN-γ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33%(P<0.05)。结论 艾迪注射液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一定疗效,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有效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利用抗旱性强的冬小麦品种“陇鉴19”(较低叶绿素含量(SPAD))与水地高产品种“Q9086” (较高SPAD)杂交构建的F8重组近交系(RILs)群体120个株系及其亲本为供试材料,研究雨养和正常灌溉条件下,不同地点花后旗叶SPAD与千粒重(TGW)相关性及数量遗传特点,评价该群体目标性状遗传变异。结果表明:在不同处理条件下,小麦RILs群体旗叶SPAD和TGW表型变异广泛,多样性指数高,且有超亲分离,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和水分条件以及基因型×水分条件互作效应。小麦RILs群体花后不同发育时期旗叶SPAD和TGW之间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其中灌浆期旗叶SPAD(SPADg)与TGW相关性更高(r=0.59**~0.69**)。SPADg对TGW有极显著的正向直接作用,而开花期SPAD(SPADf)相反。干旱胁迫条件下旗叶SPAD对TGW总效应显著高于正常灌溉,SPADg对TGW总效应显著高于SPADf。不同处理旗叶SPAD和TGW遗传力普遍较低(hB2=0.15~0.44);在干旱胁迫和正常灌溉条件下,控制SPADf的基因对数分别为22~36和50~59,控制SPADg的基因对数分别为24~25和31~33,控制TGW的平均基因对数分别为10~11和13~14。该小麦群体花后旗叶SPAD和TGW表型,及其对水分敏感程度变异丰富,适合进行小麦抗旱性状数量遗传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考察香叶木苷在大鼠体内对格列苯脲药动学的影响。方法 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香叶木苷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香叶木苷(325 mg·kg-1,ig,qd)和同体积CMC-Na溶液7 d后,灌胃给予格列苯脲,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浆样品,测定血药浓度,DAS 2.0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香叶木苷组Cmax显著降低(P<0.05),tmax显著缩短(P<0.05),AUC(0→t和AUC(0→∞)显著减少(P<0.05),CL显著增大(P<0.05),t1/2差异不显著。结论 香叶木苷影响格列苯脲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临床联合用药中应对格列苯脲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以避免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口炎清颗粒联合奥硝唑和头孢丙烯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5月北京航天总医院收治的180例急性智齿冠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90例。在冠周冲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奥硝唑片联合头孢丙烯片治疗,其中奥硝唑片2片/次,2次/d,头孢丙烯片2片/次,2次/d。在对照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口炎清颗粒,2袋/次,2次/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7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主要症状消失时间,冠周袋内菌群变化,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及血清降钙素原(PCT)、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水平,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前列腺素E2(PGE2)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88.89%,P<0.05)。治疗组牙龈红肿、疼痛及张口受限的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冠周袋内细菌值及革兰阴性菌(G菌)、螺旋体比例均显著下降(P<0.05),革兰阳性菌(G菌)比例均显著上升(P<0.05),且治疗组冠周袋内细菌值及G菌、螺旋体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G菌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及血清PCT、SAA、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均以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龈沟液中IL-1β、PGE2和sI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均以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 口炎清颗粒联合奥硝唑及头孢丙烯对急性智齿冠周炎患者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是迅速缓解患者症状的安全有效途径,其作用可能与该治疗方案能显著维持冠周袋内菌群稳态、控制机体细菌感染以及下调龈沟液中IL-1β、PGE2和sICAM-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灌溉中存在不足,在内蒙古河套灌区研究了沟灌覆膜和无覆膜形式对加工番茄植株生育指标、品质、水分生产率、地上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和番茄产量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处理对沟灌措施下的番茄植株的株高相比无覆膜处理增加达43%,茎粗增加达45%,番茄红素分别增加6.5%~25.4%;水分生产率及地上植株干物质的积累也分别提高了56%和22%,植株产量增长了1848.15~2768.89 kg·667m-2,农民也得到了692.75~1592.75元·667m-2的增产收入。因此在沟灌加工番茄生产中采取覆膜种植能有效促进生长并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We tested the ability of a 0.04-μm nylon membrane filter to remove viral agents (influenza A virus, 80–120 nm; phage T1, 50–150 nm; and phage PP7, 25 nm) from the following media: ultrapure water (UPW), Dulbecco's modified Eagle minimum essential medium (DMEM), gelatin phosphate (GP), DMEM with 10% (DMEM-10) fetal bovine serum (FBS), and 100% FBS. When challenged with at least 3.0 × 107 plaque-forming units/mL, no influenza A virus was detected downstream of the filter with any of the fluids tested. The titer reduction (Tr) was determined using the equation: .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phage T1 were removed from UPW (Tr = 1.6 × 106) and DMEM (Tr = 1.1 × 106) than from GP (Tr = 9.3 × 103), DMEM-10 (Tr = 1.5 × 102), and 100% FBS (Tr = 2.4 × 102). Phage PP7 was removed in significant numbers only in ultrapure water (Tr = 8.5 × 104).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dsorption enhanced the titer reduction in fluids containing low levels of protein. The titer reduction in DMEM-10 and 100% FBS may reflect the sieving properties of the 0.04-μm filter. As expected, a much smaller Tr was observed in the filtrate of the 0.2-μm filters, compared to the 0.04 μm filters. In contrast to the 0.04-μm filter, no increase in Tr was detected when the 0.2-μm filters were challenged with virus diluted in UPW compared with virus diluted in GP.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0.04-μm filter has greater adsorptive properties than the 0.2-μm filter. © 1994 by John Wiley & Sons, Inc..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建立水负荷模型,观察不同剂量知母水提物对大鼠尿量及水通道蛋白(AQP)相关指标的影响,探究其利水功效。方法 将实验动物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知母水提物高、中、低剂量(4.56、3.04、1.52 mg/kg)组,置于代谢笼中,每天9:00时ig给药,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连续3 d,记录每日饮水量、日间8 h尿量、夜间12 h尿量。第4天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ip生理盐水5 mL,同时ig生理盐水5 mL,连续收集6 h尿量,分别记录0~2、2~4、4~6 h尿量。水负荷实验结束后,取各组大鼠的气管、肝脏、肾脏、大肠、小肠、胰腺、心脏、肺脏、唾腺。酶联免疫法检测气管中AQP3、AQP4,肝脏中AQP9,肾脏中AQP2,小肠中AQP4,大肠中AQP2,胰腺中AQP3,心脏中AQP1,肺脏中AQP3、AQP4,唾腺中AQP5蛋白表达。结果 高剂量知母水提物的利水作用起效较慢,与对照组比较,正常大鼠第2、3天夜间12 h尿量显著增加(P<0.05、0.01);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水负荷大鼠2~4、4~6 h尿量及总尿量均显著增加(P<0.05),气管AQP4、肝脏AQP9、肾脏AQP2、胰腺AQP3、心脏AQP1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0.01);中剂量利水作用起效较快,与对照组比较,正常大鼠第1天日间8 h尿量、夜间12 h尿量显著增加(P<0.05、0.01);与模型组比较,中剂量组水负荷大鼠0~2、2~4 h尿量及总尿量均显著增加(P<0.05),小肠AQP4,肺脏、气管AQP3,心脏AQP1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0.01);与模型组比较,知母水提物低剂量组的水负荷大鼠肺、小肠AQP4,大肠、气管AQP3和肝脏AQP9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0.01)。结论 知母水提物通过抑制AQP的表达,抑制机体对水的重吸收,起到利水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六味能消胶囊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9月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收治的82例功能性便秘患儿,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2例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1粒/次(1~6岁),2粒/次(7~14岁),3次/d,以温牛奶或温开水冲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六味能消胶囊,1/3粒/次(1~3岁)、1/2粒/次(4~5岁)、2/3粒/次(6~10岁)、1粒/次(11~14岁),2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主要症状评分、肛门直肠动力学参数值、肠道菌群数量及血清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5%(P<0.05)。治疗后,两组粪便性状评分、排便频率评分、排便时间评分、腹胀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均以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直肠最低敏感量、最大耐受量和肛门括约肌最大收缩压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但均以治疗组的改善更显著(P<0.05)。两组治疗前后肛门括约肌静息压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而梭杆菌、肠球菌数量则均显著减少(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肠道菌群数量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SP水平均显著升高,而血清VI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血清SP、VIP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六味能消胶囊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的整体疗效确切,能安全有效地缓解患儿症状,改善肛门直肠动力学异常,恢复肠道内环境稳态,纠正脑肠肽分泌异常,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小管出流灌水上限水分调控对酿造葡萄地积温、果实生长指标等的影响,采用大田栽培试验方法,开展了酿造葡萄小管出流灌溉试验。结果表明:地积温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地积温与果实增长呈正相关关系,小管出流比沟灌更有利于地积温的升高和果实的增长;90%田间持水率的灌水上限时葡萄的果粒横径、单穗重均大于其它处理,产量最高,同比对照处理增加了44.95%,差异极显著(P<0.01);灌水上限为80%田间持水率时葡萄果实含酸量最小,含糖量最大,高达236.17 g·L-1。表明90%田间持水率为最佳增产灌水上限,80%田间持水率的灌水上限最有利于提高葡萄品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绿激光汽化剜除术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手术治疗的12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体积≥80 mL),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79例),观察组采用绿激光汽化剜除术,对照组采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红蛋白丢失量、膀胱冲洗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后的IPSS、QOL及Qmax均较手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低于对照组。结论 绿激光汽化剜除术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安全性高,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疗效显著,但需要较熟练的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齐拉西酮治疗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对患者神经元功能改善和脑灰质结构的影响。方法 选取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精神科确诊为首发精神分裂症青少年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原则分成2组,对照组46例仅行心理治疗,观察组46例口服齐拉西酮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神经细胞因子、神经电生理参数以及脑灰质体积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等神经营养因子指标,P300、N2-P3电生理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个月、2个月时观察组4项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右侧颞上回、右侧颞中回体积均略有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齐拉西酮治疗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能够有效改善神经元功能,调节神经电生理功能,缓解其脑灰质结构障碍,逐渐恢复患者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大鼠结肠组织中相关核受体的表达与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疾病转归的相关性。方法 SD大鼠一次性结肠灌注2,4,6-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TNBS)造模,诱导UC急性期和UC炎症消退后恢复期,收集大鼠血浆和结肠组织。计算疾病活动指数、粪便含水率,考察结肠病理变化,评估大鼠UC模型是否成功;ELISA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 4,IL-4)和IL-13的含量;比色法检测结肠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Real-time PCR测定法尼醇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孕烷X受体(pregnane X receptor,PXR)、组成型雄甾烷受体(constitutive androstane receptor,CAR)、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s activate receptor g,PPAR γ)mRNA的表达;R软件评估核受体与炎症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模型组大鼠疾病活动指数和粪便含水率均明显下降,提示UC大鼠模型建立成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急性炎症期组大鼠结肠FXR、CAR、PPARγ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血浆TNF-α和IFN-γ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升高(P<0.05),FXR与IL-4显著正相关(P<0.05);结肠PXR表达水平降低,与炎症因子无相关性;此外,大鼠血浆MPO含量升高,与PPARg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急性炎症期组相比,炎症消退后恢复期组大鼠血浆促炎因子TNF-α、IFN-γ含量及血浆MPO活性显著降低(P<0.05),而血浆抑炎因子IL-4与IL-13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肠FXR、PXR、CAR、PPARγ mRNA表达水平则明显升高(P<0.05)。结论 UC大鼠结肠组织核受体FXR、CAR、PPARγ水平与UC大鼠的发病及转归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6月西安市北方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7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8、37例。对照组于月经的第3天口服米非司酮片12.5 mg,每天1次,于每晚睡前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月经的第1天口服桂枝茯苓胶囊3粒,每天3次,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子宫肌瘤体积、月经量以及子宫体积,以及血清ER、PR、VEGF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4.59%(35/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05%(2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子宫肌瘤体积、月经量以及子宫体积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血清ER、PR、VEGF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低血压、体质量显著增加以及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结论 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患者具有较为确切的治疗效果,不仅可以有效缩小子宫肌瘤体积以及子宫体积,还可以降低血清ER、PR、VEGF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