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电离层突发E 层(Es 层)是我国夏季经常出现的一种电离层不均匀结构。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背景电离层特性的Es层电子浓度分布模型,开展了电离层Es 层对天波超视距雷达影响的仿真分析,获得了雷达探测威力特性分布。试验仿真表明,该方法与实际情况的一致性较好。电离层Es 层模型可以为天波超视距雷达性能评估和决策支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夏季短波Es场强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Es层是发生在电离层E层高度上的突发不规则结构,短波接收电平与Es和F层反射密切相关,Es对短波通信影响很大,而中国是Es的高发区. 利用中国电离层垂测网的Es层临界频率foEs数据,分析了中国地区夏季Es空间分布特性及其对短波通信的影响. 研究发现,夏季Es层可提高短波链路最高可用频率,扩宽了可用频段,提高了信号质量. 基于短波链路中间点电离层垂测foEs数据构建了Es传播模型来预测Es期间的接收电平值,并与西安至青岛、西安至昆明短波链路接收电平观测值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当工作频率为5 MHz、10 MHz和15 MHz时,其接收电平预测值与观测值相吻合,反映了实测接收电平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李辉  车海琴  吴健  吴军  徐彬 《电波科学学报》2011,(2):311-315,414
结合欧洲非相干散射雷达和电离层垂直探测仪的观测数据,利用Es层的部分反射传播机制,研究了无线电波通过Es层时能形成较长电离图附加描迹的物理成因。基于分层媒质电波传播理论,首先计算电波在Es层中的部分反射系数,然后在利用非相干散射雷达实测电子密度合成Es层回波虚高描迹,并与实验观测到的Es层频高图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部分反射理论计算的Es层电离图描迹能够与实测数据符合一致。  相似文献   

4.
极区中层夏季回波(PMSE,Polar Mesosphere Summer Echoes)是发生在当地夏季极区中层顶附近的一种异常强大的雷达回波.利用电离层测高仪观测到的频高图来确定极区中层夏季回波偶发E层(PMSE-Es,Polar Mesosphere Summer Echoes-Sporadic E)PMSE-E...  相似文献   

5.
拉萨地区电离层长期变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离层环境变化对电子信息系统有重要影响,因此电离层变化特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中根据拉萨电波环境观测站30余年数据,研究了拉萨地区电离层F层临界频率foF2、F层底高h'F、Es层临界频率foEs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和长期变化情况,得到一些有意义结论:电离层foF2全年均值介于3~11 MHz,日变化显著,季节变化明显,随太阳活动变化幅度较大;电离层h'F全年均值介于200~420 km,日变化显著,随季节变化不明显,与太阳周期变化呈正相关关系;电离层foEs全年均值介于1~7 MHz,日变化显著,季节变化显著(夏季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太阳周期变化不明显.研究电离层环境的长期变化特性,获取电离层参数长期变化规律,对通信导航、航天器等装备的设计和运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电离层电子密度剖面EoFs解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离子密度随高度的解析展开是电离层物理模式参数研究中的一个关键技术.用经验正交函数分析了(EoFs)电离层电子密度剖面解析中的应用,研究并给出了利用EoFs进行电离层电子密度剖面解析展开和剖面重构的算法.以海口站(20°N,110.3°E)为例,给出了电子密度剖面解析与重构算法的应用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数值解析的重构剖面与模式计算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全波解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实验, 研究了具有不同辐射源参数(辐射频率和功率)的地面甚低频(Very Low Frequency, VLF)辐射源在不同地磁场参数(地磁场强度和倾角)和电离层参数(电子密度和碰撞频率)条件下激发的地球-电离层波导和电离层中的电磁场能量空间分布, 并重点研究了电离层D/E区对电磁辐射能量的吸收.模拟结果发现:VLF辐射在波导中衰减只受辐射源频率的影响, 不受辐射功率、地磁场参数和电离层参数变化影响, 波导中的衰减随频率的增大而减小, 而电离层D/E区吸收随频率增大而增大, 两者总衰减量随频率增大而增大.辐射源功率对电离层D/E区的吸收也无影响.地磁强度和地磁倾角越大, 电离层D/E区吸收越小; 电离层碰撞频率和电子密度越大, 电离层中能量衰减越大.  相似文献   

8.
中国南部地区Es层出现规律统计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地区广州和海口两个常规观测站一个太阳周的历史数据(1996~2006年),根据突发E层(Es层)临界频率的不同取值范围对我国南部地区Es的出现概率和临界频率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统计与理论分析.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地区是Es高发区,对于各种强度的Es层都是在夏季白天时段出现概率最大,最大可以达到90%以上;此外,Es层临界频率具有与F2层临界频率类似的变化规律,在正午时刻前后达到最大值,但Es层出现概率与太阳活动性没有绝对的依存关系.可见,Es层对夏季高频通信影响很大,白天时段受影响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9.
(接上期)28电离层的变化电离层的变化取决太阳的辐射,因此,电离层各层的高度、厚度以及电子密度都与太阳照射有关,地理位置的不同,昼夜的变化,季节的交替,太阳的活  相似文献   

10.
青岛地区电离层Es特征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青岛电波环境观测站电离层测高仪2001年至2011年共11年的观测数据,对Es层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结果表明:Es层发生概率与临频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为单峰结构,夏季和中午是Es发生最频繁和最强的时间;虚高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为双峰结构,季节上以4月份和9月份为主次峰,日变化上以7点和17点为主次峰;Es类型的发生次数从高到低依次为平型、低型、高型和尖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