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空气不是微生物产生和生长的自然环境,其中不存在细菌和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足够水份和可利用的营养。但是,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空气中出现和存在着某些微生物,其中绝大部分为非致病性的腐生微生物。我们可依其数量的多寡来评价空气清洁程度。水体中的细菌密度和代谢强度随着水中有机物质的增多而增强。因此,水体中细菌总数的多寡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水体中可利用性有机物质的多少,而测定水体中异养细菌总数即能表示水中有机物质的数量以及受有机物质污染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一、概述在石油生产、贮运、炼制加工及使用过程中,由于事故,不正常操作及检修等原因,都会有石油烃类的溢出和排放,例如:油田开发过程中的井喷事故;输油管线和贮油罐的泄漏事故;油槽车和油轮的泄漏事故;油井清蜡和油田地面设备检修;炼油和石油化工生产装置检修;等。石油烃类大量溢出,应当尽可能予以回收,但有的情况下回收很困难,而即使能回收,终归仍会残留一部分、对环境(主要地土壤、地面和地下水)造成污染。对石油污染的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石油炼厂排出的废水含有大量的油份,如直接排入水体,在水面上形成油膜,使水体和大气隔绝,破坏了水中溶解氧和大气中氧的平衡,影响水体复氧,降低和破坏水体的自净能力,同时油份中含有可降解有机物,在其降解过程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严  相似文献   

4.
油是一种几乎不可再生资源,是目前人类利用的主要化石燃料.但在石油开采利用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由于技术水平、操作不当或客观原因导致的石油泄漏问题,泄漏石油中包含的饱和烃、多环芳烃、苯类等会对海洋、空气、土壤或水体造成严重危害.文中概述了石油污染的现状,总结了石油污染生物修复的方法,并且对不同环境下研究者在进行石油污染生物修复时采取的手段和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实践中治理石油污染提供理论和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5.
辽河三角洲土壤中石油类物质含量光谱分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石油类污染在油田区域内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全面了解土壤中石油类物质含量是评价土壤石油污染的前提条件。与传统大量野外实地土壤采样,然后试验室分析石油类物质含量,进行土壤石油污染评价方法相比,提出利用少量野外土壤石油类物质分析,结合大量野外光谱测量的方法进行土壤中石油类物质的分析。该方法不仅快速、省钱、省时、省力,而且能满足宏观分析土壤中石油类物质含量、评价油田开发对土壤环境污染的需要,并能为制定油田开发管理保护对策提供辅助信息。  相似文献   

6.
黄河口滨海湿地水质污染物现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2009年5月(枯水期)、8月(丰水期)和11月(平水期)在黄河入海口滨海湿地典型水域选取14个调查站点采集水样,测定水体营养盐、重金属、石油类等22项污染指标,采用内梅罗指数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评价法对水质污染现状进行研究和评价.结果表明,滨海湿地整体水质属于轻度富营养化水平,并呈现逐年加剧趋势.湿地湖泊、黄河故道、国家自然保护区、养殖池塘等静态水域污染较轻,以广利河、挑河、神仙沟、小岛河、孤东油田排涝沟为代表的支流水体污染较重,明显超过黄河主干河道.调查发现滨海湿地水体主要污染物为TN、TP、石油烃、Hg、NH4+-N、UIA和Chl-a等.与历史数据对比,湿地水体氮磷污染明显加剧,石油烃和Hg污染未见显著增长,其他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整体水质污染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7.
苯、二甲苯、乙烯、丙烯和总烃是城市空气中可能出现的有机污染物质的一部分。在工业城市空气中,这类污染物质尤其常见。我所承担某大型石油化纤厂环境质量本底调查大气检测部分项目,对其中苯、二甲苯、乙烯、丙烯和总烃五项我们选定气相色谱法进行分析。气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上述五项有机污染物质具有快速、灵敏、准确和简便等优点,能更好地符合空气中污染物质监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以水体中总石油烃(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s,TPH)为目标污染物,采用凹凸棒石复合二氧化硅气凝胶进行净化石油类污染水体研究,主要考察复合气凝胶使用量及环境要素对去除水体中TPH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凹凸棒石纤维复合气凝胶与污染水体的质量比为1:60,对TPH的去除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受pH变化影响较小;当NaCl浓度在0~100 g/L,MgCl2浓度在0~2.5 g/L时,复合气凝胶对水体中TPH的去除率几乎不受盐度的影响;Fe3+、Mn2+、NH4+、NO3-均能促进复合气凝胶对TPH的去除,但受其浓度变化影响较小,同时,凹凸棒石纤维复合气凝胶对上述离子也有微弱的去除作用。研究成果为凹凸棒石复合气凝胶在实际石油类污染水体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们国家正面临水资源紧缺,目前我们国家大多数湖泊、河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有些地区出现了劣于V类水体,甚至直接影响了水源地的生态平衡,给城市居民用水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一般我们将受污染的水体修复技术按照治理手段划分为化学处理法、物理处理法和生物处理方法等。水体生物修复技术包括生物膜法处理技术、微生物制剂技术、人工浮岛技术、人工湿地处理、生物栅修复等;生物修复技术具有方便管理、修复效果好等特点,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摘要:石油开发作业和储运过程,石油化工储运与排放都会产生含油废物,也叫石油污染土壤,其中含油高的称为含油污泥。它们的渗透一是直接污染地表水体,还随雨水冲刷和水体流动携带而污染“经流区域”生态水体;二是污染土地。它们都构成对生命健康的威胁,所以进行无害化环保治理是很有必要的。文章主要介绍了污泥的组成及处置工艺。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溶解氧(DO)是指以氧分子形式溶于水中的氧。由于水与空气接触而把氧溶解在水中。溶解在水中的氧对水的利用有很多益处。例如它可以协助去除水中不必要的成分,使之发生变质,是水质自然净化的重要成分。DO能氧化水中的铁和锰,使之沉淀并从水中去除。通过生物学氧化作用,可将水中氨氮氧化成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DO是表示水受有机物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水中有机物污染越严重,DO的含量就越少。另外,水中DO如果含量不充分,可引起厌氧性还原,使硫酸盐变为硫化氢,使水中的有机物产生甲烷。对鱼等水生物来说,溶解氧是它们赖以生存的必须物质。DO对用水管道等设备有增加腐蚀性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DO浓度在水的利用上是既有利,又有弊。故对其含量必须  相似文献   

12.
流入水体中的石油或油品可以造成对环境的严重污染。油膜覆盖在水面上,破坏正常的气体交换,对海洋中进行的生物水化学过程产生不良影响。溶解和乳化的石油烃甚至在很低的浓度下也会危害海洋生物。石油污染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影响人类文化活动。此外,漂浮在水面上的石油或油品又是大气的污染源。  相似文献   

13.
有机废水臭氧生物炭深度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化工废水含矿物油与COD浓渡高,虽经生化处理后能达标排放,但仍对水体造成污染。若再经深度处理使水质达到地面IV级水标准,回用于生产或作城市杂用水则具有一定经济与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上澳塘水体生物修复试验   总被引:55,自引:1,他引:55  
徐亚同  史家  袁磊 《上海环境科学》2000,19(10):480-484
生物修复,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使受污染的土壤或水体中的污染物,就地降解成CO2、H2O,或转化成无害物质的一种污染治理技术。试验采用美国Probiotic Solutions公司的水体净化促生液,对徐汇区上澳塘黑臭水体进行生物修复。结果表明,该净化促生液具有促进水体好氧洁净状态生态系统各类微生物的生长,及向良性生态区系演替的作用,可促进污染水体中微生物由厌氧向好氧演替,生物由低等向高等替,水体中生物多样性增加;同时,还可促进水体中有机物的降解,并有助于水体增氧,可有效地消除水体黑臭。  相似文献   

15.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为了保证社会的正常用水和安全用水,就需要对现有的水资源进行有效的处理。与此同时,随着社会对于水资源的品质的要求的逐步提升,就对水体处理的技术要求有了更高的标准,只有不断创新现有的水体处理技术,才能够保证水资源的质量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与此同时,通过人工湿地技术在微污染水体处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升微污染水体的质量。针对这样的情况,在本文中,将具体的对人工湿地技术在微污染水体处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水污染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其中工业废水污染是水体主要的污染来源,屠宰废水便是其中比较典型的有机废水,主要特点是水质与水量不稳定,水体中的有机物含量高。而运用厌氧与好氧组合工艺进行废水处理,不仅能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无机物,而且处理效果稳定。本文便以某屠宰场为例,分析厌氧与好氧组合工艺在进行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在海洋污染中,石油污染是一个主要方面。近年来,随着世界产油量和海上运油量的大幅度增长以及沿海石油化工的发展、海底油田的勘探和开采等,使石油对河流水系、海港、海湾和海洋的污染程度不断增加,对海洋的污染危害日趋严重。 我国沿海某些海域已受到不同程度的石油污染,致使滩涂土壤及生物资源受到污染威  相似文献   

18.
氮源污染在全球范围内的地下水、河流、海洋等水体中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尤其是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区域,其污染来源多样,因此,关于水体中氮污染来源识别是水体氮污染防治的有效手段。近几十年来,利用硝态氮中的氮、氧在不同来源同位素值的不同,作为识别水体中氮污染源的有效手段。通过总结利用硝酸盐氮氧双同位素识别氮源的基本原理和不同氮污染源中氮、氧同位素组成的特征变化区间,结合水体其他水质指标来定性判断水体中氮的来源,描述硝酸盐同位素测试预处理的4种方法。结合其他数学模型,定量识别水体中氮源的贡献比例,并对利用同位素技术研究氮源污染情况进行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19.
从污染方面对石油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进行了分析;在环境污染评价方面,阐述了石油企业对地表水、地下水、海域、土壤、大气、固体废弃物和噪声七个方面的污染问题,以及环境影响评价在油田开发项目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石油污染对场地中细菌群落的影响及其反馈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油污染场地细菌群落的组成与分布差异性较大,且受多种因素影响.石油污染过程如何驱动场地中细菌群落变化仍然不明确,石油污染场地的细菌群落组装过程仍待研究.为了探明石油污染场地细菌群落结构及其与污染物之间的关系,以甘肃省某石化场地为研究区域,调查了油泥、石油污染土壤、未污染土壤及受污染含水层中沉积物的石油浓度、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其群落组装过程.结果表明:在好氧环境下,高石油浓度的油泥环境可以选择出具有降解石油能力的基因型(alkB基因和nah基因),油泥环境中好氧降解基因拷贝数高达107 copies/g;而在含水层沉积物等厌氧环境下,好氧降解石油的基因拷贝数仅为106 copies/g,ass和bamA等厌氧降解基因也没有在厌氧环境中得到高效表达.石油污染土壤后,细菌群落的α-多样性降低,且与石油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 < 0.05).与未污染土壤相比,油泥和受污染沉积物中细菌群落α-多样性降低了50%左右,而石油污染土壤中细菌群落的α-多样性降低了大约33%.在油泥、石油污染土壤和未污染土壤等地表环境中,群落组装主要受多样化和漂变等随机性过程主导,而与污染程度无关.在受污染含水层沉积物等厌氧环境中,微生物的群落组装主要受环境选择、种间竞争等确定性过程主导.研究显示,石油污染场地中的细菌群落多样性主要受石油浓度驱动,但是其对环境的反馈,例如降解基因的选择、群落组装过程等则需要较高的石油浓度才有所显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