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从阴火论治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胰岛素皮下注射降低血糖、活血化瘀、扩张血管、营养神经治疗,治疗20 d后停用静脉给药,基础降低血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从阴火论治自拟方剂,日1剂,水煎服。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心踝血管指数(cardio-ankle vascular index,CAVI)、C反应蛋白及胫前动脉内径。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ABI、CAVI、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反应蛋白及胫前动脉内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阴火论治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疗效显著,可以升高ABI、CAVI,降低中医证候积分、C反应蛋白及胫前动脉内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红外/红光治疗仪联合护理干预对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组间均33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红外/红光治疗仪和护理干预进行治疗,均以15天为1个疗程。观察分析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踝肱指数(ABI)及足背动脉血流量的变化。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踝肱指数(ABI)及足背动脉血流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红外/红光治疗仪联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治疗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血栓通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信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给予所有患者糖尿病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治疗,测定两组治疗前后无痛行走距离、最大行走距离、下肢疼痛积分以及踝肱指数(ABI)。结果治疗前,两组无痛行走距离、最大行走距离、ABI及下肢疼痛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无痛行走距离、最大行走距离、ABI及下肢疼痛积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血栓通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性病变的临床效果肯定,能够显著改善症状,减轻患肢疼痛,延长行走距离,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血管超声与动脉硬化检测指标踝臂指数(ABI)和心踝血管指数(CAVI)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在北京市第二医院进行下肢动脉超声检查的320例患者,依据病变情况分为3组(无病变组、轻度病变组和重度病变组),比较各组间动脉硬化检查指标ABI和CAVI的差异,分析两种检查结果的相关性,探讨下肢动脉硬化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 三组间ABI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下肢动脉病变与ABI呈负相关,而与CAVI呈正相关(P=0.000);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性别、糖尿病、脉压差是影响下肢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 ABI和CAVI可以作为筛查血管闭塞和动脉硬化的可靠指标,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提高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生理性缺血训练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与对照组(26例).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生理性缺血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动脉硬化指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布格运动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将90例处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鼓励患者进行下肢布格运动,评价干预后下肢血管的踝肱指数(ABI)、下肢多普勒血流图及周围神经筛查等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布格运动后,踝肱指数(ABI)、下肢多普勒血流图及周围神经筛查等指标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变。结论布格运动可以有效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的神经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注射液联合前列腺素E1(PGE1)注射液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PA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糖尿病PA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PGE1注射液静脉注射治疗;治疗组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EGB注射液静脉注射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和踝肱指数(ABI)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治疗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液流变学明显改善,ABI水平显著提高,治疗前后指标比较P<0.05,治疗组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前列腺素E1注射液能缓解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和踝肱指数,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复荣通脉胶囊联合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抗氧化应激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荣通脉胶囊联合中药熏洗治疗,疗程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皮温、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经皮氧分压(transcutaneous oxygen tension,Tc PO)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皮温、ABI、Tc PO等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荣通脉胶囊联合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临床治疗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9.
与DSA对照评价ABI指数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测定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在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4例怀疑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进行ABI指数测定及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s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并将检查得到的患肢分级情况及各段相应血管的病变相关结果比较.结果:患肢根据ABI指数分级,并与DSA结果进行比较,发现ABI指数分级与DSA检查结果无明显统计学差异,ABI的准确度87.31%,敏感度86.46%,特异度82.00%.结论:ABI指数检查在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方面均能较好反映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贝前列素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开封市祥符区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87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1)。观察组给予贝前列素钠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并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两组患者踝肱指数(ABI)和脉搏传播速度(PWV)。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ABI、PW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BI高于对照组,PWV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前列素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患者外周动脉闭塞情况和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消癥通痹胶囊(制剂批准文号:冀药制字z20051028)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怡开治疗,实验组给予消癥通痹胶囊口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表现、踝肱指数(ABI)和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实验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ABI和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癥通痹胶囊是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一种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2.
消癥通痹胶囊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消癥通痹胶囊(制剂批准文号:冀药制字z20051028)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怡开治疗,实验组给予消癥通痹胶囊口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表现、踝肱指数(ABI)和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实验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ABI和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癥通痹胶囊是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一种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综合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不全闭塞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西洛他唑及中药足浴(活血通脉汤)。治疗3周结束后,比较两组治疗疼痛评分、踝臂指数(ankle -brachium index,ABI)及双下肢血管超声;半年后随访双下肢血管超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降低及 ABI 升高(P <0.05),双下肢血管超声无明显变化;半年后随访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双下肢血管闭塞。结论:综合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不全闭塞可有效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易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Buerger运动操对患者患病下肢侧支循环的改善效果。方法 将92例卧床的糖尿病下肢血管发生病变的患者分成2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帮助患者抬高患肢以减轻肿胀、减少患肢的静脉回流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应用Buerger运动操。治疗7 d后观察2组患者血管病变改善情况以及对患者踝肱指数和足背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患者有效率9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χ2=4.039,P<0.05);观察组患者踝肱指数和足背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Buerger运动操对于防治糖尿病患者患上下肢血管病变有明显效果,应用之后患者踝肱指数及足背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贝前列素钠(BPS)对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肱踝脉搏波速度(baPWV)、踝肱指数(ABI)及血清TNF-α浓度的影响。探讨BPS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防治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将46例糖尿病并发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对照组22例),治疗组口服贝前列素钠120μg/d,对照组不服用。服药6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baPWV、ABI、血清TNF-α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baPWV、血清TNF-α浓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糖化血红蛋白、ABI、血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长期给予贝前列素钠治疗能够降低糖尿病并发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baPWV、血清TNF-α浓度,能防止血管病变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分析应用益气化瘀方对经腔内治疗后发生血管再狭窄的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至2013年间河北省第四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经腔内治疗后发生血管再狭窄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应用西药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应用益气化瘀方为治疗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据统计,治疗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为15天,对照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为29天,治疗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治疗组患者的踝肱指数(ABI)为(0.25±0.15),对照组患者的踝肱指数(ABI)为(0.27±0.13),二者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5周的治疗,治疗组患者的踝肱指数(ABI)为(0.51±0.16),对照组患者的踝肱指数(ABI)为(0.32±0.14),两组患者的踝肱指数(ABI)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善,其中治疗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益气化瘀方对经腔内治疗后发生血管再狭窄的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加川芎嗪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疗效。方法按入院时间先后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后下肢血管神经病变的症状、无痛行走距离、最大行走距离和踝/肱血压指数(ABI)。结果前列地尔加川芎嗪治疗下肢血管病变,能有效增加无痛行走距离和最大行走距离,提高ABI。结论前列地尔联合川芎嗪治疗下肢血管病变,疗效好,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性,值得临床推广虚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踝肱比(ABI)测定在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足背动脉、胫后动脉与肱动脉血压的比值,以ABI〈0.9为切割点将患者分为低ABI组与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代谢参数。结果:121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ABI〈0.9的患者22例,占总例数18%,低ABI组与对照组相比,其年龄、糖尿病病程、HbA1C及LDL明显增高,低ABI组患者下肢血管彩超显示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改变。结论:ABI是诊断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一种简易而经济的方法,年龄、病程、HbA1C及LDL为下肢动脉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踝肱指数(ABI)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2年4月收治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43例的临床资料(A组),并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无下肢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45例(B组)及同期行健康体检志愿者43例作为健康对照(C组),观察三组间生化指标、发病及病程情况,并对三组ABI检测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A、B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吸烟、冠心病、脑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体质量指数、腰臀比、胰岛素抵抗指数、血小板等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ABI低于B组及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BI的检查对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筛查以及预防坏疽有重要的临床应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伴下肢动脉病变患者皮肤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11 例2 型糖尿病患者,依据 ABI(ankle-brachial index,踝肱指数)不同将其分为DM1组(0.9≤ABI≤1.3,n=46)、PAD1组(0.5≤ABI〈0.9,n=51)、PAD2组(ABI〈0.5,n=14),正常对照组35例,为同期体检健康人群.分别测定皮肤AGEs、糖化血红蛋白、ABI等指标.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患者皮肤AGEs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DM1组相比,PAD组皮肤AGEs水平明显增高(P〈0.05),且PAD2组皮肤AGEs水平明显高于PAD1组.结论 2 型糖尿病患者皮肤AGEs水平升高并可能参与了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可以作为反映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