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 atheteraorti cvalve replacement,TAVR)正成为中高危主动脉瓣疾病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TAVR术后心功能不全时需要动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eno-arterial extra 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V-AECMO)等机械循环支持(mechanical circulatory support,MCS)。  相似文献   

2.
机械循环支持(mechanical circulatory support,MCS)已广泛应用于ICU心源性休克及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救治,为心脏功能恢复的过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纠正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保障组织灌注,提高生存率。目前,对于MCS应用于重症心脏领域仍有很多值得进一步探索问题,如MCS适应证、应用时机及应用效果等,有待大规模临床研究验证。近年来MCS领域取得了令人欣喜的进步,如小型便携式心脏泵。未来MCS发展方向是体积小、微创、置入和撤离方便、组织相容性好及辅助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3.
心源性休克(CS)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尽管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药物应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 AMI并发CS患者的预后仍然很差,死亡率在 40%-70%之间[1-2].机械循环辅助(MCS)装置可以提供足够的全身组织灌注,同时也有利于增加心肌供氧,在AMI患者合并CS时能够促进心...  相似文献   

4.
经皮心肺支持(percutaneous cardiopulmonary support,PCPS)是一种辅助呼吸循环技术,即经皮由人体股动脉和股静脉分别插入导管,与离心泵和膜肺连接的闭路所构成的心肺辅助系统[1].Phillips等[2]最早报道了应用便携式经皮人工心肺装置,以后引入临床,在欧美发达国家发展迅速,但在我国仍鲜有报道.我们于2008-09初对1例因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心搏骤停患者采用PCPS在术前进行心肺功能的支持使患者得以有机会进一步进行冠脉搭桥术.我们在此抢救过程中对PCPS有进一步的了解和体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快速再灌注是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基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明确诊断和血运重建的重要手段[1]。而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脏骤停患者,考虑短期机械循环支持来治疗是可行策略[2]。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enoarterial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VA-ECMO)也称为体外生命支持,是临时机械循环支持和同时体外气体交换的一种形式,VA-ECMO的启动已经成为对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性干预,甚至是对难以治疗的心脏骤停的标准疗法[3]。  相似文献   

6.
李杨  魏珉 《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1):972-975
目的引进美国护理专家McCubbin博士发展的父母用应对方式量表(The Coping Health Inventory for Parents,CHIP)并检验其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适用性。方法研究分两个阶段:第1个阶段翻译并形成中文版CHIP量表,由专家小组对其表面效度和内容效度进行评定;第2个阶段采用中文版CHIP量表对132例慢性病患儿的父母进行调查,对量表的内部一致性进行评定。结果中文版CHIP量表各条目具有较好的文化相关性,内容效度指数(CVI)为0.82;3个分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92、0.80、0.76,量表总体Cronbach'sα系数为0.91。被调查者认为"保持家庭团结、合作和乐观态度"对维持正常的家庭生活最为有用,而"寻求社会支持,维护自尊和心理稳定"的作用最小。40岁以下患儿父母的CHIP量表得分高于40岁以上年龄组,父母的受教育水平越高,其CHIP量表的得分也越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中文版CHIP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对于了解慢性病患儿父母的应对方式有一定帮助,适合在我国使用。  相似文献   

7.
心脏破裂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一种严重并发症,具有极高的死亡率,本次研究1 例AMI 并发心脏破裂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中应用经皮心肺循环支持(percutaneous cardiopulmonary support,PCPS)辅助,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手足口病(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大多数为轻症患者,可治愈,无后遗症。但少数病例病情进展快,迅速发展为重症或危重症,出现脑炎、脑膜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并发症,如不及早诊断和救治则病死率很高[1]。早期识别重危病例,及时对症治疗及高级生命支持是降低病死率的主要手段。床旁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WS)[2]采用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呼吸状态、经皮氧饱和度、毛细血管再充盈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测评Binswanger型皮质下血管性痴呆的胆碱能通路损伤程度的新型量表。方法对41例Binswanger皮质下血管性痴呆患者的MRI片采用Bocti胆碱能通路高信号评分量表(CHIP评分),选择4个特定的轴位片,对10个解剖部位内损伤胆碱能通路的白质病变程度进行评分,同时采用Mattis痴呆量表(DRS)评定认知障碍程度,对导致胆碱能通路损伤的白质病变CHIP评分与DR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41例患者总的CHIP评分为(35.6±13.7)分,DRS总评分(105.6±18.2)分,DRS注意力评分(29.5±4.2)分,DRS记忆力评分(11.3±3.2)分;CHIP评分与DRS评分有相关性(r=-0.43,P<0.05),这种相关性与年龄和受教育程度无关。结论皮质下血管性痴呆中的Binswanger型患者认知障碍的程度可能与其白质病变中胆碱能通路的损害程度相关,CHIP评分可评估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红细胞单采术在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Haemonetics MCS 全自动细胞分离机采集病人的红细胞,每例患者采集红细胞2次,每次采集三个循环,共采集红细胞1200ml(含Hct 0.80L/L)。结果 8例患者经过2次红细胞采集后复查血常规见红细胞计数,Hct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结论 红细胞单采术能迅速降低病人的红细胞计数及Hct,同时口服羟基脲,效果满意,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MCS+C5和MCS-3P两种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比较MCS+C5与MCS 3P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的血小板产量和采集效率。方法 随机各选择33 名献血者,分别用MCS+C5和MCS 3P采集献血者血小板,评估两种机型的血小板采集效率和献血者枸橼酸盐反 应率。结果 MCS+C5版本程序采集的血小板产量[(2.87±0.46)×1011/袋]和采集效率(64.78±7.90)%明显高 于MCS 3PPLP程序采集血小板的产量[(2.47±0.38)×1011]和采集效率(57.12±9.00)%(P<0.05);MCS+C5 血细胞分离机处理每升血液收集的血小板产量高于MCS 3P;在MCS+C5采集过程中,33名献血者无1例出现枸 橼酸盐反应,而MCS 3P有2人出现轻微的反应。结论 MCS+C5版本程序采集的血小板浓度和量更高,采集时引 入补偿流量(criticalflow),以及冲浪前的淘洗(dwelling)过程,增强了冲浪机制(surging),可提高采集效率,新引入 的枸橼酸盐回输控制系统,回输流速可根据献血者的体重自动控制,且献血者枸橼酸盐反应率低。  相似文献   

12.
潘玥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3):244-245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首选方法.但对于存在血流动力学障碍和心律失常的患者,手术风险和死亡率会明显增加.主动脉气囊反搏术(IABP)是一种机械性辅助循环的方法,对衰竭的心脏可起到辅助和支持的作用,可以增加冠状动脉灌注,稳定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心功能.两者联合应用,能有效提高急诊PCI患者的生存率[1].我科2009年8月~2011年6月在IABP支持下,对17例AMI患者行急诊PCI,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问卷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现况,并调查其影响因素,为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进行MHD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调查同期100例体检正常人员作为对照组,均采用健康调查量表(SF-36)对其进行生活质量的调查比较;根据患者是否在职、性别、合并其他疾病、学历、有无抑郁情绪进行生活质量比较,探究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通过相关性分析研究年龄对精神健康总评分(MCS)、躯体健康总评分(PCS)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MCS、PCS及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在职、性别、合并其他疾病、学历、有无抑郁情绪均对生活质量有明显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MCS、PCS呈负相关(r=-3.054,r=-3.134,P0.05)年龄增加MCS、PCS有降低趋势。结论:MHD患者生活质量相对于正常人群明显降低,其中抑郁情绪、无职业、女性、合并其他疾病、学历低等均对MHD患者的精神健康以及身体健康造成明显影响,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各项生活质量也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家庭反应及父母应对方式与儿童哮喘控制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13例哮喘患儿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采用家庭管理测量量表(Fa MM)、父母应对方式量表(CHIP)和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问卷(C-ACT)进行调查,并分析Fa MM、CHIP与C-ACT得分的相关性。结果:不同哮喘控制状况的Fa MM及CHIP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 MM中患儿日常生活、疾病管理能力、父母相互支持与C-ACT呈正相关(P0.01),疾病精力消耗、疾病管理困难、疾病影响担心与C-ACT呈负相关(P0.01)。CHIP的各维度与C-ACT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家庭反应及父母应对方式与患儿的哮喘控制状况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应关注家庭对疾病的适应过程,并鼓励父母采用积极地应对方式,以提高患儿的哮喘控制状况。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采用肠腔分流术(MCS)治疗肝硬变门脉高压症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的情况。分析了 MCS 不同术式的优缺点并予评价。综合国内外有关文献对临床应用 MCS的近况及其围手术期护理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型号血细胞分离机对献血者细胞参数与机采血小板采集效率。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我站的318例献血者,其中159名献血者应用AmiCORE、MCS+及Trima血细胞分离机捐献双份血小板,平均分为3组,另外159名献血者应用AmiCORE、MCS+及Trima血细胞分离机捐献单份血小板,平均分为3组。比较三组的单份及双份血小板细胞参数不合格率及分离机性能。结果MCS+组单份血小板细胞参数不合格率低于AmiCORE组和Trim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CS+组单份血小板采集效率及时间高于AmiCORE组及Trim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rima组抗凝剂使用量及全血处理量多于MCS+组及AmiCORE组(P<0.05)。三组双份血小板细胞参数不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CS+组双份血小板采集效率高于AmiCORE组及Trim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CORE组采集时间长于MCS+及Trima组,Trima组抗凝剂使用量及全血处理量多于MCS+及AmiCOR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CORE、MCS+及Trima血细胞分离机对产品采集具有较高采集效率,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血液制备和采集过程可供,各机型血小板细胞参数不合格率、血小板分离机性能存在区别。血液制备及血液采集过程具有可控性,应依据献血者自身特点选择不同血细胞分离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初次单采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时间特征。方法对近年本中心用MCS+单采分离机采集的505名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献血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286名初次献血者在采集第1循环、第2循环、第3循环、第4循环及以后的时间段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情况,同时与219名多次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进行对比。结果在初次献血组第1循环和第2循环不良反应发生率38.5%(110/286)和27.3%(78/286)显著高于多次献血组13.7%(30/219)、11.9%(26/219)(P0.01);第3循环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在2组无显著差异(P0.05);多次献血组在第4循环以后不良反应发生率56.2%(123/219)显著高于初次献血组18.2%(52/286)(P0.01)。结论初次单采献血者的献血不良反应多发生在采集初期。因此,对初次单采献血者在采集初期应该重点关注并进行心理护理,以降低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P300评价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最小意识状态(MCS)患者的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试验设计,将18例MCS患者随机分到真刺激组或假刺激组,真刺激组患者在连续10个工作日内接受20次左侧前额叶背外侧(DLPFC)区域tDCS刺激,假刺激组接受20次假刺激。在刺激前和20次刺激后两个时间点分别对患者进行改良昏迷恢复量表(CRS-R)行为学和事件相关电位(ERP)电生理学评估。结果:行为学结果表明,真刺激组MCS患者治疗后CRS-R总得分显著提高(P<0.05);ERP结果表明,真刺激组MCS患者治疗后P300波幅显著增加(P<0.05),而P300潜伏期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对MCS患者左侧DLPFC区域的重复tDCS刺激可改善其行为学表现,猜测可能是通过对关键脑区的刺激,加强了"自上而下"对"自下而上"注意过程的调控作用,从而增强了患者注意及以上认知资源的分配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针对性全程护理干预对行CT引导下经皮冷循环射频消融的肝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64例行CT引导下经皮冷循环射频消融的肝癌患者,随机抽签方式分组,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32例实施针对性全程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疼痛程度(VAS)评分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VAS评分、SF-36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88%(31/32),高于对照组75.00%(24/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全程护理干预应用于行CT引导下经皮冷循环射频消融的肝癌患者,可减轻其疼痛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rs-fNIRS)探究最小意识状态(MCS)患者脑网络功能连接(FC)强度和区域自发神经活动的特点。方法选取10例MCS患者, 纳入MCS组, 同期招募12例性别、年龄与MCS组匹配的健康受试者, 纳入健康对照组(HC组)。采集所有受试者5 min rs-fNIRS数据。采用NIRS-KIT工具箱计算每例受试者的53通道FC强度和比率低频振幅(fALFF)值, 比较两组受试者每个通道FC值和fALFF值的差异。结果与HC组比较, MCS组有17条通道的功能连接强度显著下降[P<0.05, 经错误发现率(FDR)校正], 异常脑区主要位于左右额极、背外侧前额叶。与HC组比较, MCS组的Broca区(通道2)、前运动皮质与辅助运动皮质(通道4、10、40)、背外侧前额叶(通道6、11、25、39)、额眼区(通道12)和额极(通道23、27、36)的fALFF值升高, 额极(通道19)的fALFF值下降(P<0.05, 经FDR校正)。结论 MCS患者前额叶、部分语言和运动相关脑区的自发神经活动过度活跃, 前额叶内部功能网络协同失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