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医圣张仲景之方称为经方。经方组方严谨,药少力专,主治明确,以其确切的疗效在临床上得以应用广泛。然而临床上病症纷繁,病情复杂多变,用单一经方已经不能切中复合的病机时,则要使用经方合方,以使方证相符而获佳效。经方合方即将两首或者两首以上的经方相合为用。方证相合、病机相合、病证相合、体质相合是经方合方的使用原则。经方合方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可以增加临床疗效、扩大治疗范围、减少不良反应。通过列举经方合方验案说明经方合方的确切疗效及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近五年来帕金森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寻求治疗帕金森病的更好方法。方法通过查阅近五年来文献资料,总结帕金森病运动症状及非运动症状的中药辨证分型治疗情况,专方专药对运动症状、异动证及痴呆疗效观察情况,通过针刺舞蹈区、运动区观察帕金森病治疗情况,通过单味药物及复方药物实验观察帕金森患者多巴胺受体变化,及针灸临床症状。结果中医药能够有效改善帕金森病人的临床症状。结论中医药在治疗帕金森病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王付 《中医药通报》2023,22(10):7-10
冠心病虽为中、西医公认的难治性疾病,但若能合理运用经方合方“十八反”配伍,则常可取得较好的预期治疗效果。通过对数十年临证运用经方合方“十八反”配伍用药辨治冠心病的经验进行总结,认为临床中治疗冠心病的方法虽有很多,但相比之下运用经方合方“十八反”配伍用药治疗冠心病具有明显的疗效优势。  相似文献   

4.
肝病多见且难治者为多,但若能合理运用经方合方“十八反”配伍,则常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为打破中药“十八反”配伍禁忌言论对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制约和禁锢,经过对数十年临床运用经方合方“十八反”辨治肝病的临床案例进行总结,证实经方合方“十八反”配伍用药没有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反而在临证运用中取得了更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夏毅  宁厚旭  杨宁  王海东 《光明中医》2022,(17):3138-3140
目的 对比观察帕郁方联合针刺和单独针刺治疗帕金森病抑郁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帕金森病抑郁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针刺组各35例,2组均进行抗震颤、抗抑郁、针刺治疗,针药组加予帕郁方口服。对比观察2组治疗前后HAMD、SDS、UPDRSⅠ、UPDRSⅡ、PDQ-39(精神健康维度)评分。结果 2组HAMD、SDS、UPDRSⅠ、UPDRSⅡ、PDQ-39(精神健康维度)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针药组优于针刺组。结论 帕郁方合针刺治疗不仅有效减轻患者抑郁症状,而且改善运动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方合方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脾肾阳虚、瘀毒内蕴证的疗效。方法:将60例早中期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接受一般及对症治疗的同时,治疗组予经方合方治疗,15 d为1个疗程,共观察3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15 d、45 d的总有效率、中医症状积分、血肌酐及血尿素氮、尿蛋白定量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15 d及45 d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1.9%、78.1%,对照组分别为42.9%、35.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均降低;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15 d、45 d血肌酐及尿素氮、尿蛋白定量值有明显下降趋势,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经方合方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有较好疗效,能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程,改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孙自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系河南省首届名中医,致力于中医男科学研究近30年,学验皆丰,造诣颇深。在其临床实践中,善于运用经方合方治疗男科疾病,尤其在男科疑难杂病的诊治中,经方合方运用独出心裁,别具一格,疗效确切。笔者有幸跟随孙师学习,现选录孙师运用经方合方治疗鲍恩样丘疹病,血精性精囊炎,射精痛,阴茎异常勃起这些男科疑难杂症医案,介绍如下,以启迪同道。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方合方联合腕踝针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纳入病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治疗组给予经方合方联合腕踝针治疗;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片10 mg,3次/日口服,甲钴胺注射液1 000μg静脉缓推,1次/日。连续治疗3周,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和临床总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疗效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症状、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经方合方联合腕踝针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病变虽是临床中比较难治的疾病之一,但合理地运用经方合方“十八反”配伍用药常能取得预期治疗效果。可是,由于受到王怀隐《太平圣惠方》、张子和《儒门事亲》等强调“十八反”配伍禁忌的荒谬言论的严重制约和禁锢,当今中医往往不敢使用“十八反”配伍用药,从而使临床疗效大打折扣。经过对数十年临床运用经方合方“十八反”配伍用药治疗的临床案例进行总结,证实经方合方“十八反”配伍用药不仅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反而还能在临床中取得更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温肾养肝方治疗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服用抗帕金森西药)和治疗组(同时服用温肾养肝方及抗帕金森西药),每组各30例,治疗4周,对比治疗前后两组非运动症状评分量表(NMSS)和帕金森病问卷-39(PDQ-39)积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非运动症状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NMSS及PDQ-39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P0.01);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NMSS及PDQ-39评分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NMSS的九个领域的严重程度人数分布组内比较,消化道症状在治疗前后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领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肾养肝方能够改善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帕金森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表现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同时患者可伴有抑郁、便秘等非运动症状。帕金森病多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目前西医利用口服药物来进行相关治疗,但长期服药疗效下降,不良反应明显。中医针刺作为中医特色疗法,治疗帕金森病不良反应小,疗效显著。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朱庆军主任医师运用“倒马针法”治疗帕金森病取得了较好疗效。文章通过案例分享朱庆军主任“倒马针法”治疗帕金森病的经验,以期为现代临床防治帕金森病开拓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杨静棉 《陕西中医》2023,(4):451-454
目的:研究补肾健脾方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疗效及对非运动症状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2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多巴丝肼组和治疗组,每组41例。多巴丝肼组采用多巴丝肼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多巴丝肼组的基础上采用补肾健脾方进行治疗。观察两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非运动症状评价量表指标、症状、抑郁情况、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多巴丝肼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白介素-6(IL-6)、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胱抑素C(CysC)水平及非运动症状评价量表各项评分、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39项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量表(PDQ-39)评分降低,治疗组以上指标均低于多巴丝肼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脂联素(APN)水平及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评分升高,治疗组高于多巴丝肼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健脾方可改善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睡眠质量、生活质量,降低机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帕病1号方对强直少动型早期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早期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8例予帕病1号方治疗,对照组30例予美多芭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结果:帕病1号方和美多芭均可改善早期帕金森患者的运动症状(P<0.01),且疗效相仿(P>0.05);帕病1号方和美多芭均可改善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P<0.01),但帕病1号方疗效优于美多芭(P<0.05)。结论:帕病1号方治疗强直少动型早期帕金森病在改善运动症状上疗效与美多芭相仿,在改善生活质量上则优于美多芭。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熄风填髓方脐灸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同时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神阙穴隔药灸,共治疗4周,进行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评分。分别评估精神(UPDRS-Ⅰ)、生活能力(UPDRS-Ⅱ)、运动功能(UPDRS-Ⅲ)、并发症(UPDRS-Ⅳ),以及生活质量量表(PDQ),从而得出熄风填髓方脐灸的临床特点。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有效(P﹤0.05);两组比较,治疗组在总体症状改善上明显优于对照组(t=-2.075,P﹤0.05);疗效优势主要集中在运动功能改善(t=-2.171,P﹤0.05)和精神症状改善(t=-2.075,P=0.042﹤0.05)。结论:运用熄风填髓方脐灸可以提高帕金森药物治疗效果,并且无不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不同亚型(姿势异常步态障碍型、震颤型)帕金森病病运动症状的影响。方法:将40例姿势异常步态障碍型帕金森病病患者和40例震颤型帕金森病病患者纳入研究组和对照组,均采取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运动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1);治疗后,研究组UPDRS评分、nM-EDL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在姿势异常步态障碍型帕金森病病中疗效更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运动症状,而震颤型帕金森病病的效果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逍遥散加减方合溴隐亭阴道给药治疗特发性高泌乳素血症临床疗效.方法 对3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高泌乳素血症患者,应用逍遥散加减方联合溴隐亭阴道给药,1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其治疗前后PRL水平、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 痊愈25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结论 逍遥散加减方联合溴隐亭阴道给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帕金森Ⅰ号方合美多巴等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单纯使用美多巴等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帕金森Ⅰ号方,3个月后进行临床疗效的评价。结果治疗后治疗组Webster评分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美多巴用量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减少(P<0.05)。结论帕金森Ⅰ号方联合美多巴等治疗帕金森病能明显提高疗效,减少美多巴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治疗帕金森病原发性运动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关于针刺治疗帕金森病原发性运动症状与西药比较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文献评价后提取相关数据,运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疗效及安全性等的分析评价。结果共纳入14项研究,包括632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刺可有效降低UPDRSⅢ评分,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针刺还可降低震颤评分,而对降低强直评分和动作迟缓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治疗可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原发性运动症状,针刺联合西药效果优于单用西药。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以上结果还需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以期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帕宁方对帕金森病(PD)非运动症状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64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美多巴治疗,治疗组加服帕宁方,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帕金森非运动症状问卷量表(NMSQuest)、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的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NMSQuest、HAMD、PD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MSE评分略为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例(3.12%)出现胃肠胀气,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帕宁方联合美多巴治疗可以明显改善PD患者非运动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化瘀解毒方经直肠给药治疗盆腔包裹性积液的疗效。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43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以化瘀解毒方经直肠给药及康妇消炎栓纳肛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结果化瘀解毒方经直肠给药治疗该病效果显著。结论应用化瘀解毒方经直肠给药治疗盆腔包裹性积液,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明显,费用较低,部分患者避免了手术之苦,是一种经济方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