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代著名外科大师陈实功总结自唐至明外科诊疗方面的成就,撰写了《外科正宗》四卷。陈实功非常重视脾胃理论在疮疡中的应用,强调在治疗时必须"先固其脾胃"。从脾胃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等方面试分析陈氏重视脾胃理论的原因,冀对临床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外科正宗》疮赖脾土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陈实功在《外科正宗》中诊治疮疡重视脾胃的学术思想,陈实功认为疮疡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转归与脾胃关系密切,故确立疮疡标本缓急、新久先后上以脾胃为先;应用疮疡内治法时兼顾脾胃;具体遣方用药不可纯用寒凉,以防伤脾败胃;平时、病后调摄防护上注意护脾健胃。为临床治疗疮疡提供一条实用途径。  相似文献   

3.
"外科三焦辨证"源于清代高秉钧的《疡科心得集》,张庚扬教授灵活运用"外科三焦辨证"治疗疮疡,认为上部多为风温风热,治宜疏风清热,用牛蒡解肌汤加减治疗;中部多为气郁火郁,治宜行气散火解郁,用柴胡清肝散加减治疗;下部多为湿火湿热,治宜清热渗湿,用萆薢渗湿汤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陈实功治疗疮疡顾护中气用药特色.方法 选取陈实功以及对比医家的处方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方剂计量学研究方法,分析陈实功治疗疮疡用药情况.结果 陈实功治疗疮疡在用药归经、高频用药等方面非常注重顾护中气,而且运用得当,无太过不及之偏.结论 陈实功继承前代外科疾病治法理论与经验而有较大创新发展,尤其治疗疮疡注重顾护中气之用药特色,对当前中医外科学术研究与临证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采用归类统计、Logistic回归分析《疡科心得集》内服方的用药规律。结果显示《疡科心得集》中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种类依次为补虚药、清热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及活血祛瘀药;使用频次在25以上的中药依次为炙甘草、当归、白芍、茯苓、人参、川芎、黄芩、白术、牡丹皮、防风、柴胡、连翘、生地黄、栀子。提示《疡科心得集》在治疗外科疾病过程中注重补养气血,顾护脾胃;清法亦为治疗疡病的主要治法;疡科之证在上部者多用防风,在中部者多用柴胡,下部者多用黄芩;治疗中兼顾气血,以川芎活血行气。  相似文献   

6.
目的浅谈中医外科的托法.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 此法适用于肿痛已成,毒盛正气不虚,尚未破溃及溃后脓出不畅或肿疡毒势方盛,正气已虚,不能托毒外出,以致疮形平塌,根盘散漫,难溃难腐或溃后脓水稀少,坚肿不消等情况.  相似文献   

7.
对《外科正宗》中陈实功疮疡诊治经验进行浅析,认为其可归纳的“病分真似,理究阴阳”、“局部整体,两相兼顾”、“轻重缓急,脾胃为本”及“治要活法,贵在审详”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正> 中医外科学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范围广泛,总结了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和外科专家防治疾病的经验和成就,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和现代的医疗实践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早在商代(约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有外科病名的记载,如疾自(鼻)、疾耳、疾止(趾)、疾齿、疾舌、疾足、疕、疥等。周代(约公元前1066~公元前256年)已将中医外科专业发展成为独立一科,在《周礼·天官冢宰》篇中,载有食医、疾医、疡  相似文献   

9.
胃 溃 疡 是 一 种 多 发 病 、常 见 病 ,随 着 药 物 更 新 内 科保守 治疗 溃 疡 愈 合率 明 显 提 高。 随 着 社 会老 龄 化 ,老 年溃 疡 病 越 来 越 受 到 重 视 。 笔 者 于 2002 年 ̄2003 年 随 机对胃 镜检 出 老 年 巨型 胃 溃 疡 8 例 ,对 溃疡 周 边 行 多点 活检  相似文献   

10.
温病古方治疗皮肤病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外科三大流派之一的心得派强调外疡发病与温热病并无二致,主张外疡宜辛凉宣解,反对温散温托的治疗思想。我们在20余年的皮肤病诊治中深有体会,并将温病中的许多古方运用于皮肤病的治  相似文献   

11.
易东木 《西部医学》2013,44(6):50-50
<正>痄腮即是西医所说的流行性腮腺炎,好发于冬春季节,多发于青少年,主要以腮腺肿大伴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近年来,成人发病率有提高趋势,且病情较重。柴胡清肝汤出自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善治肝、胆、三焦风热疮疡或疮毒结于两耳前后之疾。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肝胆经循行部位的皮肤疾病如痤疮、带状疱疹等。笔者用于治疗痄腮1例,疗效显著,故报告如下,供同道参详。  相似文献   

12.
陈实功撰《外科正宗》重视辨证,将"望、闻、问、切"的技能锤炼到"神、圣、工、巧"的层面,以八纲为基础,灵活运用脏腑辨证、经络辨证、病因辨证、气血辨证等诊治外科病证。临证时既重视整体又详辨局部,在脾胃辨证方面功绩卓著。辨治阴阳证、脓、瘰疬、乳岩、瘿瘤等病证,更是突破了前人的认识,提出了创新性诊断思路,促进了中医外科诊断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肛肠病的早期治疗能使外疡内消,缩短病程,避免感染扩散、疾病长期迁延难愈、手术治疗的痛苦,将极大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医疗费用,因此发掘早期治疗方法显得很有现实意义。明代医家陈实功的著作《外科正宗》在使用消法治疗肛肠病上,从病因、辨证、处方用药上均独具特色。对《外科正宗》肛肠病论述部分进行详细的分析,并结合肛肠病的临床治疗,认为《外科正宗》可为肛肠病临床治疗提供独特的临床思维和宝贵的治疗经验。为了更好的继承和发扬陈氏的学术经验,就《外科正宗》运用消法治疗肛肠疾病的特点做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对明代医家陈实功《外科正宗》在中医肿瘤学方面的学术成就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总结。着重讨论了陈氏在肿瘤的病名及分类、肿瘤的病因病机方面的详细论述以及治疗上重视脾胃和调理气血 ,强调内外治相结合 ,善用以毒攻毒法的学术特点。认为陈氏的学术成就具体反映了明代中医肿瘤学的发展水平 ,其理论和实践对今天的肿瘤临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白塞病多以湿热、热毒为患,湿热内扰,毒气熏蒸,扰乱神明,湿热化生虫毒,腐蚀人体,外发痈疡,故有咽喉、前后二阴溃疡。早期多为实证,中晚期多为本虚标实,病变涉及肝、脾、心、肾诸脏,重点在脾胃。脾胃是生湿之源,湿热贯穿本病始终。本病治疗初期清热利湿、解毒祛邪为主,中晚期则以补虚佐以祛邪解毒之法。湿热内蕴,治宜清热除湿,方用甘草泻心汤;湿热蕴蒸,日久化热,治宜清热泻火解毒,方用金匮泻心汤;阴虚内热,病及于肾,治宜滋肝肾、清虚热,方用十味地黄丸。  相似文献   

16.
浅谈“仙方活命饮”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仙方活命饮”为中医外科常用方剂,历代医家都给予较高的评价。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列为肿疡主治第一方,称为外科之首方。“仙方活命饮”首见于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用于治一切疮疡,未成者即消,已成者即溃,又止痛消毒之良剂也”其适应证,医宗金鉴曰“一切痈疽,不论阴阳疮毒,未成者即消,已成者即溃”近人则普遍认定为“主治疮疡肿毒初起,红肿热痛属于阳证者”《中医方剂学讲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明代著名医学家陈实功治疗瘿瘤病的理法方药特色。[方法]认真研读《外科正宗·瘿瘤论》的原文,结合与之相关的理论文献,将陈实功所认知的瘿瘤的病因病机及治法进行系统分析,并总结出其用药规律。[结果]陈实功认为瘿瘤病病因多责之于情志内伤、忧思气结、饮食水土失宜等;病机多为瘀血、浊气与痰滞;病证分虚实,以实证多见;临床上多见气郁痰阻、痰结血瘀、肝火旺盛、气血虚弱等证型;治疗上实者以祛瘀化痰、化痰理气、清火化痰为核心,虚者宜补虚理气,并反对轻用刀针。[结论]陈实功在治疗瘿瘤疾病上着眼于辨证论治,着重于化痰,其治疗瘿瘤的理法方药特色对现代临床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椒疮施治     
沈肇元 《开卷有益》2014,(12):28-28
<正>椒疮,又名椒疡、疽目,相当于今日俗称之"沙眼"。系指眼睑内面发生红色细小坚硬的颗粒,状如花椒而得名,本病患者自觉眼部沙涩疼痛,遇风流泪。其多因感染风热邪毒,结于胞睑,或素体脾胃积热,内蕴与毒邪相合,上壅胞睑,脉络阻滞,气血失和,或卫生不良致眼部不洁而发。本病引起很多并发症和后遗症,治疗不当,严重危害视力。治宜祛风、清热、除湿、散  相似文献   

19.
陈实功注重中医基础理论和外科技能的研究 ,从整体出发 ,倡导内、外治并重 ,“使毒外泄为第一要务”的外症思想 ,为纠正当时医界时弊起了积极作用。他内治外症 ,主张辨证寒热虚实 ,判定提纲挈领的消、托、补三法 ,尤善托、补 ,并重视脾胃之调理 ;外治外症 ,融会历代医家外治法且多有创新 ,尤其在刀针手术上 ,为后人提供了信而有效的方法 ,形成了中医外科史上第一大学派———正宗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肺脓疡溃入胸腔并发包裹性脓胸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自1993年8月-2007年8月我科共收治急性肺脓疡溃入胸腔并发包裹性脓胸患者7例。双腔气管插管全麻,经第6肋切口进胸。找到肺脓疡脓腔穿破处,(1)若肺脓疡处于肺的外周,则楔型切除肺脓疡。(2)若肺脓疡比较靠近肺门处,则脓疡腔开窗,保证与胸腔畅通。(3)尽量切除增厚的脏、壁层胸膜,放置上、下两根胸腔引流管。术后根据细菌培养结果使用敏感抗生素。术后当天开始进行胸腔冲洗。结果4例行肺脓疡楔型切除加胸膜纤维板剥离术,3例行肺脓疡开窗引流加胸膜纤维板剥离术,术后均进行胸腔冲洗.7例病人全部治愈出院,随访1~24个月,无复发及并发症。结论楔型切除肺脓疡,既彻底消除了感染源,又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健康肺组织。肺脓疡开窗引流,脓疡腔内脓液充分引流后,局部炎症消退、吸收后脓腔可被临近扩张的肺泡组织填充,也达到了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健康肺组织的目的。术后均进行胸腔冲洗,用大量的冲洗液稀释脓液,减少毒素吸收,缓解症状,减轻局部组织的炎症感染及组织坏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