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研究《叶天士医案大全》中治疗胃脘痛医案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叶天士医案大全》中治疗胃脘痛的处方,录入系统平台,并利用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进行处方用药分析。结果:1对筛选出的治疗胃脘痛的105首处方进行分析,使用频次≥10次的药物有20味;2使用频次≥11次的常用药对有19个(支持度个数设为11),及得到药物关联规则(置信度设为0.6);3熵聚类得到的新核心药物组合14对,以及新处方7个;4以金铃子散进行方剂匹配,检索到包含金铃子散的20首处方的相似度。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总结出叶天士治疗胃脘痛的用药规律,为深入了解和掌握叶氏遣方用药规律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探讨李佩文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用药规律,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李佩文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门诊有效处方83首,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构建李佩文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数据库。结果对李佩文教授数据库中用药频次、四气五味归经、组方规律和新方进行分析,得出李佩文教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常用药物有浙贝母、党参、金荞麦等16种,核心药物组合中高频组合为浙贝母-金荞麦,并得到5个新处方。结论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为平台,应用数据挖掘方法较好的挖掘了李佩文教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用药规律,从热、痰、虚病理因素入手,以益气养阴、解毒散结为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探讨郭蓉娟教授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与经验。方法:收集郭蓉娟教授门诊治疗失眠的病案,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明确处方中各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郭蓉娟教授治疗失眠的用药经验。结果:对筛选出的206首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16个核心组合和8首新处方。结论:郭蓉娟教授治疗失眠多用柔肝滋肾、疏肝清肝之品。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张佩青教授治疗膜性肾病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张佩青教授门诊治疗膜性肾病的医案,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采用该软件集成的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结合专家本人校审,共同分析药物使用频次、对药配伍、组方特点等。结果:对筛选出的110个处方进行分析,处方中共出现中药93味,确定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演化得到核心组合16个、新处方8个,张佩青教授确认药物组合及新处方为其治疗膜性肾病的核心用药。结论:张佩青教授治疗膜性肾病特点突出,用药准确细致,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结果与专家临床辨证论治心得基本吻合,该软件可用于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0.1)软件,分析中药复方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自1956年—2014年3月所有中药复方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文献,收集并整理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采用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组方用药规律。结果:对筛选出的653首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各药物出现的频次,演化得到核心组合60个,新方23个。结论: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综合分析,中药复方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重在健脾祛湿、温肾止泻、益气活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各医家治疗湿疹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了3本中医文献中治疗湿疹的病案,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处方规律。结果:对筛选出来的244首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22个核心药物组合和10首新处方。结论: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平台开展的中药治疗湿疹的数据挖掘和用药规律研究,既可有效指导湿疹的中医临床治疗,同时为防治湿疹的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张简斋治疗内伤咳嗽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筛选《张简斋医案》中治疗内伤咳嗽的方剂,将处方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采用该软件集成的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核心组合分析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新处方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张简斋治疗内伤咳嗽的临床用药经验。结果筛选方剂共86首,中药共计140味,降序排列方中药物使用频次,提取新处方核心药物组合共10个,演化新处方5个。结论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可以阐明张简斋治疗内伤咳嗽的组方规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历节病组方规律。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历节病的所有方剂,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1.1)构建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和熵聚类的方法,分析历节病用药频次、组方规律和新方组成。结果对筛选出的187首方剂进行分析,使用频次≥14次的药物有42味,以当归为核心药物,演化得到3~4味核心组合69组、新处方6首。结论历节病组方规律和聚类新处方的分析显示,治疗历节病以调肝养脾、补益肝肾法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借助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探讨马勇教授治疗颈椎病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马勇教授治疗颈椎病的门诊处方,通过使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中的熵聚类及关联规则等方法挖掘出马勇教授的组方特点和用药规律。结果:1)共计纳入253首处方,涉及65种药物,累计使用频次共3 205次。2)使用频次在18次以上的药物共28种,其中使用频次最高(114次以上,为高频使用药物)的14味药物分别为黄芪、桂枝、炒白芍、鸡血藤、附子、干姜、当归、炙甘草、威灵仙、川芎、葛根、枳壳、木瓜、桃仁。3)依据方剂数量,设置相关度(药物与药物之间的关联度)为8,惩罚度(减少负面数据信息干扰的参数)为2,基于改进的互信息法,得到23个关联系数大于0.155的药对。4)通过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按照相关度为8以及惩罚度为2的约束条件以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得出3~4味药物的核心组合10个,组合、演化出新处方3首。结论:总结出28味高频用药23个常用药对,10个核心药组,3首新处方;马勇教授治疗颈椎病常以补为主,以通为用,辅以祛邪,切合脾肾亏虚、肝肾不足、风寒湿邪侵袭的病机;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可用于名老中医经验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3.0.1)软件,分析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治疗痢疾组方规律.方法:将《临证指南医案》中治疗痢疾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采用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叶天士治疗痢疾的组方规律及用药经验.结果:对筛选出的105首治疗痢疾的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各药物出现的频次,演化得到核心组合19个,新方5个。结论: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综合分析,得出叶天士治疗痢疾重用健脾祛湿,活血行气之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0)软件,分析余绍源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广东省中医院门诊病历系统2012—2016年余绍源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处方共141首,使用该软件内置的频次统计方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改进互信息方法以及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等数据分析挖掘方法,分析研究余绍源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用药经验。结果:确定141首处方的药物使用频次、药物间关联规则、关联度,得出核心组合16个、新处方8个。结论: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余绍源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结果基本符合专家临床辨证论治心得,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可用于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名医治疗肺癌气阴两虚兼痰瘀毒结证的用药规律及新方,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建库至2018年12月31日收录的名医治疗肺癌气阴两虚兼痰瘀毒结证文献,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后建立方药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统计药物使用频次、功效频次和药物关联规则,并通过熵层次聚类得到新处方。结果共得到236味中药,使用频次≥30的药物有5味,功效类别频次≥60的药物有6类。关联规则统计得出65条药物配对模式,6条药物配伍规则。关联图示药物组合可判断为六君子汤及人参补肺饮加减。熵层次聚类得出14对核心药物,14个新方。结论名医治疗肺癌气阴两虚兼痰瘀毒结证用药以补气养阴为基础,化痰解毒为核心,兼以散瘀、利湿;新方组合以补虚扶正、理气化痰、解毒散瘀为主,利湿、消食为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探讨崔霞治疗儿童慢性咳嗽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崔霞治疗有效的198例慢性咳嗽患儿首诊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律和核心药物组合。结果:共收集198首处方,包含123味中药,其中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有辛夷、炙百部、炒白术、桑白皮、炙黄芪、防风、苍耳子、钩藤等,常见药对黄芩-薏苡仁、黄芩-炒白术、防风-薏苡仁、黄芩-姜半夏等,挖掘崔霞治疗儿童慢性咳嗽核心药物组合16条,新处方8首。结论:崔霞治疗小儿慢性咳嗽多从肺脾论治,兼清伏邪,注重温阳化气,消痰散瘀,善于祛风,病证结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和挖掘张景岳《新方八阵》用药规律和组方特点。方法: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构建新方八阵的方剂数据库,采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通过对186首方剂分析,涉及中药208味,使用频次≥10次的药物共21味,进而演化到3-4味的核心药物组合26个,形成新处方13个。结论:张景岳擅长应用熟地、当归和人参等药物,治疗上以温补思想为主,重视阴阳互济、气血互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TCMISS)V2.5挖掘中医外治治疗癌痛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从公开发表的文献中检索中医外治治疗癌性疼痛的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中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法、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核心算法,获取用药规律及新处方,并绘制相关网络图展示结果。结果:共纳入175篇文献,收录183个方剂,通过对筛选出的处方进行处理分析,明确了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以及药物间的关联规则,得到癌痛外用方剂核心组合59个、用于外治新方核心组合28个以及新处方14首。结论:癌痛中医外治方剂以活血化瘀药为组方的首选,并辅以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温经活血及行气消肿中药。  相似文献   

16.
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通过中医药治疗心悸的组方用药规律,为进一步挖掘现代中医药治疗心悸及深度研发提供参考,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搜集CNKI中关于现代中医药治疗心悸所载处方,完成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录入,建立中医药治疗心悸的方剂数据库,采用该软件集成的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对数据库所录药物使用频次及其高频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分布进行分析,明确核心用药及其应用特点,分析其处方规则及用药经验。整理出治疗心悸的545首方剂,涉及247味中药,通过分析,发现心悸处方中药物多为温热药性,心、脾二经所占药物比重较大,说明治疗以养心、健脾为主;发现用药频次居前的11味中药与常用药对用药模式中的高频药物完全一致,故认为这11味药即为核心用药;发现处方中核心用药组方为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并演化出9首治疗心悸的新处方。客观呈现了心悸的处方用药规律,为指导临床提供了极为有效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和总结贾斌教授治疗哮喘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贾斌教授治疗哮喘的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构建数据库。采用软件的集成规则分析、互改进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哮喘方剂中常用的药物、组合规律、核心组合及新方。结果:对收集的144个方剂进行分析确定各种药物之间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其中核心药物组合14个,挖掘新处方7个。结论:明确了贾斌教授治疗哮喘的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录的治疗痛经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治疗痛经的方剂,统一和规范药物名称,筛选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采用软件集成的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痛经的处方用药的规律。结果:筛选出的158首方剂,涉及253味药物,使用频次10的药物38味;支持度个数设置为31(20%),得到常用药对及组合17个;熵层次聚类方法,得到用于新方聚类的核心组合10个,聚合成潜在新方5个;含有当归的方剂共计122首,涉及药物233味,支持度个数设置为49(40%),得到常用药对及核心组合3个。结论:痛经用药多为补血、活血、理气、温里、补气之品,以性温、味辛、归肝经的药物为主;补血活血、行气止痛为痛经的核心治法,当归、川芎、白芍、延胡索可作为治疗痛经的基础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挖掘当代名老中医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文献中名老中医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处方,采用关联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以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分析方法,获得药物的使用频次及关联规则,挖掘药物的核心组合和新处方。结果:对筛选出的141个中药处方,228味药物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28组常用药对,18个核心组合和9首新处方。结论:清热祛湿、解毒消肿、活血止痛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基本治疗原则,湿、热、毒、瘀为关键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疫病内服方剂的用药规律,为现代传染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筛选中国中医药数据库中治疗疫病的内服方剂,将处方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采用该软件集成的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核心组合分析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新处方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治疗疫病内服方剂的常用药物、药对和组方规律。结果共纳入方剂1161首,涉及中药577味,降序排列方中药物使用频次,提取新处方核心药物组合共12个,演化新处方6个。结论疫病的治疗以祛邪扶正为原则,祛邪常用清热泻火、疏肝理气、化痰燥湿、活血化瘀、祛风解表、泻下通腑药,扶正常用健脾益气、滋阴补血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