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扬刺法是《内经》十二刺法之一,广泛地被应用于临床针灸。近10年来的相关文献发现其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效果也比较显著,而且所治疗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传统医学认为扬刺法主要治疗浅表之寒痹,而现代医学也常用来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臀上皮神经炎、坐骨神经痛、面肌痉挛、失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痉挛性斜颈等神经系统的疾病,进而在现代神经科临床中更好将扬刺法发扬开来。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傍刺廉泉治疗中风失语的疗效。方法: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采用傍刺廉泉法治疗,对照组70例仅采用传统廉泉刺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有效率为78.57%,经Χ2检验,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5.83,P0.01)。结论:采用傍刺廉泉法治疗中风失语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中风之症有多种治疗方法,本人在临床治疗中,以传统的针灸疗法"巨刺"法,治疗中风疑难症,取得较好疗效,方法有头针"对刺",体针穴位对刺法等,采用"补左泻右"、"泻南补北"、"补虚泻实"等手法,试图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使病体康复,并举疑难病症一例,加以分析研究,以冀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配合言语康复技术对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言语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康组及康复组,观察两种治疗方法对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作用,并分别采用北京医院汉语失语检查法、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言语功能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头穴透刺配合言语康复技术能够提高患者的言语功能,总有效率为90.0%,优于康复组(66.7%,P〈0.05);在言语功能的评分及失语严重程度分级方面,针康组均优于康复组(P〈0.01)。结论头穴透刺配合言语康复技术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方法,能够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舌下刺络放血疗法联合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失语患者按信封法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传统针刺组,各30例,传统针刺组进行临床常规针刺干预,联合治疗组在传统针刺组基础上予以舌下刺络放血疗法,两组患者均接受除试验干预措施以外的中风病及其他疾病的基础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语言功能及日常生活语言沟通能力的评分变化、对失语程度进行分级,同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传统针刺组总有效率为76.7%(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改善,其中联合治疗组患者语言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语言沟通能力评分、失语程度分级均高于传统针刺组(P<0.05)。结论:舌下刺络放血疗法联合针刺可明显改善中风后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6.
"天牖五部"治疗中风失语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从古代文献、神经解剖和现代临床应用探讨了“天牖五部”治疗中风失语的可能机理,提出把天牖五部作为一整体来处方治疗中风失语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刺络放血加语言康复训练和单纯语言康复训练对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方法:将67例病人随机分为刺络加康复组36例、语言康复组31例,采用《汉语失语症检查法》进行治疗前后的评分测定。结果:两组治疗后比较,失语症临床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刺络放血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疗效明显高于单纯语言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8.
抑郁症是中风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中风后抑郁以情绪呈低落状态、思维出现迟缓、意志活动有所减退,合并躯体症状为主要表现,属中医"郁证"范畴.本文采用加强扬刺法针刺百会穴治疗中风后抑郁症,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寻治疗腱鞘囊肿的较佳疗法。方法:将90例腱鞘囊肿患者随机分为双向扬刺组、普通扬刺组和火针组,每组30例。双向扬刺组采用双向扬刺法"九尖合一"多点透刺治疗;普通扬刺组采用传统扬刺法"五尖合一"多点透刺治疗;火针组采用传统火针多点速刺治疗。3组均每日1次,3次为一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3种方法对腱鞘囊肿均有疗效,双向扬刺组的治愈率为96.7%(29/30),明显优于普通扬刺组的66.7%(20/30)和火针组的60.0%(18/30,均P0.01)。结论:双向扬刺法治疗腱鞘囊肿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普通扬刺和火针治疗。  相似文献   

10.
田忠惠 《天津中医药》2017,34(10):673-676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加刺八脉交会穴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研究对象为我科收治符合标准的56例病人,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加刺八脉交会穴治疗;对照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治疗时间均为4周,每周治疗6次,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采用波士顿失语诊断测验(BDAE)进行评级测定及根据日常生活交流能力量表(CADL)对治疗前后的交流能力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比较,失语症临床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加刺八脉交会穴丰富了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巨刺法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侧上肢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对45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予以针刺健侧手少阳三焦经的巨刺法治疗。结果:患者经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达95.56%。结论:巨刺疗法对于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上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头针与梅花针叩刺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失语疗效。方法:78例缺血性中风失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仅予以语言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头针与梅花针叩刺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语言功能变化状况及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命名、复述、流利性、信息量等语言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7.2%)高于对照组(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血性中风失语患者应用头针与梅花针叩刺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疗效较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13.
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症方法很多,临床常用的包括头针、体针、舌针、刺络放血及综合疗法等,均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中医对中风后失语症的分类命名、诊断没有统一标准,不能根据各型失语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针灸治疗方案,且对中风后失语症的研究以观察临床疗效为主,缺乏进一步对针灸及言语康复改善中风后失语的作用机制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存在样本量小、科研设计不严谨、随机化质量不高、疗效评估标准不统一等缺陷,使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疗效优势缺乏高水平的文献支持,现对近年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的相关文献整理分析,以期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头穴丛刺法是于致顺教授在临床不断实践和总结中得出的针刺治疗手法,在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根据《灵枢》中所提到的"头气有街"观点,结合古籍及现代研究相关理论,依次从"街"的形态结构、"头气"的组成以及头部气街的功能三个层面,剖析"头气有街"理论的内涵,并以此作为理论基础,结合缺血性中风病因病机与"头气有街"的内在联系,阐释头穴丛刺法在临床治疗缺血性中风时治病求本的思路,为头穴丛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针刺是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从针刺取穴与针刺手法两个角度对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进行综述.针刺取穴方法主要涉及经脉取穴、经筋取穴、现代康复理论取穴及部位取穴.针刺手法主要分为浅刺法和透刺法两类.研究表明针刺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以临床研究为主,机制探讨较少;存在样本量小、操作不规范、未进行随访等问题.在...  相似文献   

16.
失语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中医药治疗中风后失语等神经系统疾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中药、针灸疗法将醒脑开窍、行气化痰、疏通经络、补益肝肾等治疗大法运用其中,针灸疗法中体针、舌针、头针、刺络放血和一些特殊疗法,效果显著。现将近3年来中医中药治疗中风后失语的临床概况详加综述。  相似文献   

17.
刺血疗法治疗中风失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刺血疗法治疗中风失语症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对32例中风失语患者采用刺血疗法治疗,穴位:金津、玉液.15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结论:本法治疗中风失语症疗效显著,临床护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探讨《针法穴道记》一书中针灸对于"时症"、"羊毛痧"、"中风"、"小儿惊风"等急症的救治方法,重点介绍该书的诊疗特色即临床注重急症救急首重刺血、重视风关穴治疗小儿惊风以及治痧之要勿忘痧筋等治疗理念与方法,并结合现代针灸临床实践对该书所述理念及方法加以评价,指出其刺血治痧等治疗方法在现代临床中的实用价值及其在现代中风病、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治疗中的进一步扩展应用。该书突出了针灸在急症治疗中的重要性,对现代针灸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58例缺血性中风后失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将20ml复方丹参注射液加入道250ml5%葡糖糖溶液中静滴,研究组患者给予中药联合针灸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失语成套测验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后失语成套测验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失语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基于络病理论探讨中风后遗症期与"久病入络""久病多瘀""百病多由痰作祟"的内在相关性,分析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表现,并对其治则、治法、方药以及临床用药规律加以论述,以期建立基于"通络补络法"的特色辨证治疗体系,从而为中风后遗症期治疗奠定理论基础,提供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