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茵栀黄注射液灌肠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茵栀黄注射液行灌肠治疗,并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新生儿黄疸;对照组则以蓝光照射的方法治疗新生儿黄疸。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患儿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方法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注射液灌肠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口服治疗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武贤美 《光明中医》2016,(13):1889-1890
目的探讨茵栀黄颗粒联合贝飞达(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颗粒和贝飞达(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4%,较对照组的66.7%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颗粒联合贝飞达(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显著,具有安全、经济、方便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中药材》2015,(3)
目的:观察新生儿黄疸采用茵栀黄联合间隙蓝光照射佐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2012年7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17例黄疸新生儿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间隙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颗粒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经皮胆红素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经皮胆红素测量值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第3、5天观察组患儿经皮胆红素测量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的稀便、褐色便、≥5次/天的大便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采用茵栀黄颗粒联合间隙蓝光照射佐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能显著降低患儿胆红素水平,提高疗效,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茵栀黄汤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4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方案,200例)和观察组(茵栀黄汤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方案,20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血清同工酶、血清心肌酶、血清总胆汁酸、直接胆红素及总胆红素均低于对照组,且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情况(P0.05)。结论:针对新生儿黄疸应用茵栀黄汤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效果尤为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使心肌酶与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同时提高转铁蛋白水平,有助于促进患儿身体快速康复,在临床上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及对胆红素水平的影响。方法:自2013年5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46例。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3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西药基础上结合中药。两组疗程均为7 d。对比分析两组疗效、血清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时间与胆红素水平降至时间、血清CRP和PCT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73.97%)显著高于对照组(90.41%)(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与胆红素水平降至时间均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CRP和PCT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CRP和PCT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加快黄疸消退。  相似文献   

6.
李淑华 《陕西中医》2019,(7):851-853
目的:探讨黄芪建中汤加减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分析及对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小儿腹泻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研究组使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炎性因子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的各症状改善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的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黄芪建中汤加减的治疗效果更好,可缩短症状改善时间,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退黄洗剂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妇产科住院正常分娩新生儿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及对照组50例。方法:试验组给予新生儿退黄洗剂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对照组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两组均实施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黄疸出现时间、黄疸指数及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的新生儿黄疸出现时间、黄疸指数、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退黄洗剂能够有效的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及促进正常新生儿黄疸的消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取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间歇蓝光照射治疗的效果.方法 试验对象选择为武城县人民医院2019年4月~2020年8月收治的64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2例,以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间歇蓝光照射治疗)与对照组(32例,以间歇蓝光照射治疗),就其疗效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新生儿黄疸共171例,随机分为研究组86例和对照组85例。研究组实施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对照组行临床常规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血清胆红素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5,(6):1241-1243
目的:评价与分析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茵栀黄治疗应用于新生儿黄疸中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抽签法将376例产科母婴同室新生儿黄疸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88例。对照组采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3、5天检测两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统计两组临床药物起效时间和黄疸消退时间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P>0.05);治疗第1、3、5天,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但第1天,两组组间比较(P>0.05);第3、5天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P<0.05)。观察组临床药物起效时间和黄疸消退时间分别为(1.1±0.4)d、(3.5±1.6)d与对照组(2.7±0.5)d、(5.2±1.9)d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性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其可明显降低患儿血清胆红素,且起效快,加速黄疸消退,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研究茵栀黄汤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5月收治的9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新生儿均已确诊合并黄疸,采用电脑抽签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施以不同类型的治疗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茵栀黄汤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方式,通过对比两组新生儿治疗有效率、血清胆红素变化、心肌酶水平、黄疸消退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之间的差异,继而探究茵栀黄汤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结果:观察组新生儿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胆红素变化、心肌酶水平、临床指标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栀黄汤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心肌酶水平,缓解胆红素异常,稳定T淋巴细胞变化,降低临床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蓝魏芳  纪建英  郑聪霞 《新中医》2020,52(11):85-87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同双歧杆菌联合使用的情况下,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98例,依据新生儿出生日期单、双日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蓝光照射,试验组在蓝光照射之外给予茵栀黄口服液、双歧杆菌治疗,对比2组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血清总胆红素均降低(P0.05),且血清总胆红素为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Z=2.293,P0.05)。2组低热、腹泻、皮疹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茵栀黄口服液与双歧杆菌联合干预的策略,对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具有积极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控制胆红素水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辅助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抽取登封市人民医院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间收治的80例黄疸新生儿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前总胆红素(TSB)、经皮黄疸指数(TCB)和结合胆红素(D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对应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0%,与观察组的10.0%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给予黄疸新生儿双歧四联活菌片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方案,既能提高临床效果,又可减少不良反应,同时还可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新生儿黄疸治疗中使用茵陈蒿汤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蓝光照射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8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蓝光照射治疗)与观察组(44例,对照组治疗方法 +茵陈蒿汤治疗)。对比2组患儿恢复情况、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皮测胆红素日均下降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 0. 05),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 2组不良反应出现率不具有显著差异(P0. 05)。结论新生儿黄疸治疗中使用茵陈蒿汤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蓝光照射可加快患儿恢复速度、改善临床效果,并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新生儿黄疸中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中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经简单随机化方式分为对照组(n=41)、观察组(n=42)。对照组予用传统治疗方式,观察组另予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辅助治疗。比较用药前后两组经皮胆红素测定(TCB)水平,黄疸消退耗时、临床疗效。结果:用药前两组TC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黄疸消退耗时短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新生儿黄疸中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辅助治疗可降低TCB水平,加快黄疸消退速度,改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清肝利胆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胆红素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7年1月-10月间我院儿科接诊的新生儿黄疸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入院后,所有患儿均采取保暖、供能等对症支持以及蓝光治疗,对照组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用清肝利胆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指标及综合疗效。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43/45),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36/45)(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其中研究组的两种指标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儿的日均胆红素下降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黄疸消退时间、蓝光治疗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此外,两组患儿治疗后的各项免疫指标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其中研究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M和补体C3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而IgA、Ig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肝利胆口服液可显著提高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疗效,降低患儿TBIL、IBIL水平,提高免疫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多次间歇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黄疸消退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10月新乡市中心医院82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多次间歇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予以多次间歇蓝光照射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统计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黄疸消退时间及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CD4+、CD8+)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黄疸消退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CD4+水平较对照组高,CD8+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予以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多次间歇蓝光照射联合治疗,可显著改善患儿免疫功能,促进黄疸消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茵栀黄颗粒联合双歧杆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新生儿黄疸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营养支持、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蓝光照射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颗粒,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改善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治疗后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茵栀黄颗粒联合双歧杆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优于单用双歧杆菌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戴丽凤  章樱  李洁  姚露军 《新中医》2019,51(10):208-210
目的:观察茵栀黄颗粒联合双歧三联活菌冲剂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茵栀黄颗粒联合双歧三联活菌冲剂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4、6天经皮胆红素值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儿胎粪转黄的时间;比较2组患儿在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的经皮胆红素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患儿的经皮胆红素值均逐渐下降;治疗后第2天,2组患儿经皮胆红素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治疗后第4、6天,试验组患儿的经皮胆红素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患儿胎粪转黄的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茵栀黄颗粒联合双歧三联活菌冲剂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肯定,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檀满祥  江龙  陆薇薇 《新中医》2019,51(6):237-240
目的:探讨解毒退黄汤对新生儿感染性黄疸患儿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90例新生儿感染性黄疸(胎黄邪毒证)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解毒退黄汤,2组均以5天为1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总胆红素、游离胆红素、PCT、CRP等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愈率为60.00%,对照组为33.33%,2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 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2组血清总胆红素、游离胆红素、PCT、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血清总胆红素、游离胆红素、PCT、C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P 0.05)。2组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解毒退黄汤辅助治疗新生儿感染性黄疸(胎黄邪毒证)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CT、CRP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