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目的:分析2013—2017年北京市四大功能区的中医药资源在非首都功能疏解政策实施前后的变化情况,为北京市优化中医药资源配置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采用个案库汇总法对北京市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的中医药资源数量进行统计,中医药资源主要包括中医类机构、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和中医床位。结果:首都功能核心区中医类医院数量约为生态涵养发展区的4.70倍;生态涵养发展区中医类门诊部、诊所增长较快,年均增速为4.53%;城市功能拓展区与城市发展新区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增长较快,近3年环比增速均在8.00%以上,生态涵养发展区年均增速为1.50%;城市功能拓展区中医床位年均增速达13.58%,生态涵养发展区年均增速为1.12%。结论:在中医药资源总量增长的同时更应注重资源的优化配置;中医药资源疏解需与人口疏解相匹配;中医药资源疏解的顺利实施离不开政府引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北京市营利性医院运行效率情况,为医院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技术效率提供建议。方法:通过整理北京市卫生统计年报,并筛选181所医院个案数据库,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进行效率评价。结果:北京市181所营利性医院中21所总体有效,占纳入分析医院总量的11.60%,有效医院包括18所一级医院、1所二级医院、1所三级医院、1所未评级医院(7所综合医院,5所中医医院,9所专科医院);非总体有效的医院绝大多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结论:从DEA的分析结果显示本区医院运行效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中医药报》2019年7月31日讯:2019年7月26日,北京市中医系统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媒体沟通会在京召开。会上,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公布了医耗联动综合改革的最新情况,全市39家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门急诊次均费用同比降低1.7%,中医类医院落实控费措施的效果呈现良好趋势。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日均门急诊人次同比增长9.3%。  相似文献   

4.
高等中医药院校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选用CCR与BCC模型对我国24所中医药院校2017年科研工作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分别得出各高校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根据BCC模型投入和产出为导向计算出的松弛变量值,为非DEA有效单元提出改进方法和措施。24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中有5所高校达到DEA强有效; 19所非DEA有效高校中6所纯技术效率值为1,达到纯技术有效; 10所高校处于规模递增阶段,9所高校处于规模递减阶段。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中医药报》2018年7月19日讯:日前,山东省德州市印发加快中医药振兴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95%的社区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建成中医综合服务区(国医堂、中医馆),2030年实现全覆盖。《方案》提出,到2020年,德州每千人口公立中医医院床位数不低于0.55张,市中医院达到三级甲等水平,县级中医医院全部达到二级甲等水平,中医类医院总诊疗人次达到全市医院总诊疗人次的18.08%,中医类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北京、上海、广州3个地区共28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投入产出效率,了解3个地区中医医院资源规划情况,为进一步合理配置医院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卫计委卫统1-1表2013年3个地区共28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投入产出资料,数据包络分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3个地区中医医院的DEA分析结果显示,总体有效医院14家(占50%),非总体有效医院14家(占50%);技术有效医院17家(占60.71%),规模有效医院14家(占50%),技术有效而非规模有效的医院3家(占10.71%)。结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存在规模偏大的特点:提高管理水平,合理资源配置及利用是提高医院投入产出效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中医药报》2020年1月6日讯:日前,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通报了全省20家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工作有关情况。考核结果显示,中医医院功能定位进一步落实,医院规范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效率进一步提升。考核结果显示,20家三级公立中医医院中医门诊中药处方比例为61.79%,门诊散装中药饮片和小包装中药饮片处方比例为21.31%,门诊患者中药饮片使用率28.39%,出院患者中药饮片使用率50.96%,门诊患者使用中医非药物疗法比例为12.68%,出院患者使用中医非药物疗法比例为41.83%。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北京市中医医院中医服务效率现状并对三级、二级中医医院进行对比分析,探索其影响因素并为医院决策提供建议。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描述各项指标基本情况,采用数据包络分析Malmquist指数模型分析运行效率及变化趋势。结果:2012~2013年分别有6家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全要素生产率上升;2013~2014年6家三级医院全要素生产率上升,4家二级医院全要素生产率上升。结论:近3年二级中医医院中医服务技术进步明显,管理水平低于三级中医医院;二级医院中医服务纯技术效率较低,规模效率略高于三级医院。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全国中医类医院卫生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分析与研究,为进一步优化中医类医院卫生资源配置提出参考建议。方法 采用因子分析方法选取投入和产出指标,使用DEAP2.1软件,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运用CCR-BCC模型对2017年全国31个省市的中医类医院卫生资源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数据分析研究,2017年31个省市中医类医院卫生资源配置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值分别为0.949、0.973、0.975,其中达到DEA有效省市14个(占45.16%),DEA弱有效省市7个(占22.58%),非DEA有效省市10个(占32.26%)。结论 我国2017年中医类医院卫生资源配置效率总体水平较高,但有效配置省市占比较低且各省份差异较大,部分省市出现卫生资源冗余情况,需优化投入规模与结构,进一步提高中医药医疗服务效率。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绵阳市中医医院为例,通过对新医改主要政策分析,特别是取消药品加成、分级诊疗、社会办医、医保改革等政策对医院的影响分析,探讨与这些因素相适应的地市级三级公立中医医院发展战略问题,并提出规模适度化、核心竞争力、管理精细化、医疗联合体几大战略是新医改背景下地市级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的重要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1.
在医疗卫生改革探索性发展的历史潮流中,在国家中西医并重、扶持民族医(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支持下,县市级民族医(中医)医院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基层民族医(中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呈现出大好形势。在民族医(中医)医院发展速度不及西医医院、中西医(民族医)竞争白热化的严峻现实中,民族医(中医)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如何破解医院发展的难题?文章以利川市民族中医院的发展为例,推出了"内强管理、外树形象,走中医特色专科发展"的"134"基层民族医(中医)医院管理模式,对基层民族医(中医)医院的发展进行了诠释。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2018—2020年江苏省三级甲等公立中医医院(三甲公立中医院)运行效率状况,为改善中医院医疗服务效率提供参考。方法:基于2018—2020年江苏省卫生资源与医疗服务调查内部资料,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分析2018—2020年江苏省三甲公立中医院全要素生产率。结果:2018—2020年,江苏省三甲公立中医院综合效率均值为0.965,纯技术效率均值为0.986,规模效率均值为0.977;2018—2020年江苏省三甲公立中医院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上升27.80%,技术效率变化指数上升2.60%,技术变化指数上升23.80%,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上升1.90%,规模效率变化指数上升0.60%。结论:样本期内江苏省三甲公立中医院运行效率呈下降趋势;区域间三甲公立中医院全要素生产效率存在差异,而技术进步是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关键因素。须激活三甲公立中医院发展新动力,推动全要素生产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民营中医医院基础数据分析,从宏观层面掌握民营中医医院的发展情况,为相关利益方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卫生统计调查制度》医院类卫生机构年报表中医数据库进行分类汇总分析,从机构、人员、床位、服务量、患者负担等角度阐述民营中医医院的发展现状,并与公立中医医院进行对比,以反映民营中医医院所处的地位和水平。结果截至2013年底,我国民营中医医院达到938所,占全国中医医院的26.13%,床位数、卫生计生人员数、总诊疗人次和出院人数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10%,而医院级别、病床使用率、医师负担、出院者平均住院日等指标仅相当于公立中医医院70%左右的水平。结论民营中医医院各项指标在数量上取得了较快发展,但其服务效率、规模和水平较公立中医医院还存在很大差距。  相似文献   

14.
2011年10月8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出通知,决定开展"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工作,拟在"十一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基础上,再遴选一批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专科建设项目,并开始申报。政府举办的地市级以上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院、综合医院以及县级三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均可申报。申报民族医专科项目,放宽至县级医院。此外,具有一定规模的非政府举办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院也可申报。  相似文献   

15.
正舟山市中医院位于美丽的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是一家集医疗、科研、教学、康复等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2003年12月由原舟山市中医院和原舟山市骨伤医院(即洋岙医院)组建成立为舟山市中医骨伤联合医院,2015年11月17日更名为舟山市中医院,第二名称为舟山市骨伤医院(洋岙医院)。现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舟山分院、浙江省中医院协作医院、浙江省中山医院协作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在医院临床科室医疗服务相对效率评价的应用。方法:以甘肃省某中医院18个临床科室为评价对象,选用了DEA规模收益不变(CRS/CCR)和规模收益可变(VRS/BCC)模型,从中医医疗服务数量产出导向的角度对医院科室2015年中医医疗服务相对效率进行评价。结果:5个科室达到技术有效,7个科室达到纯技术有效而未达到规模有效,6个科室既未达到纯技术有效也未达到规模有效。结论:DEA方法可以有效的识别各科室之间的效率差别,客观性较强,可以确定低效率的根源。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某省中医药资源、服务规模、中医类医院运行效率和对中医机构的财政拨款情况。方法:根据2009~2013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和全国中医药统计摘编进行数据分析,对资源进行动态数列分析。结果:某省中医药资源总量、中医服务规模不断增加,中医类医院运行效率不断提高,对中医机构的财政拨款不断加大。结论某省中医药服务效率不断提高,应适度增加中医药人力资源总量,继续加大中医药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中医药院校科技投入产出效率。方法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和马奎斯特指数(Malmquist指数)的方法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对高等中医药院校的科研投入产出效率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的科研效率为DEA有效的占比56. 5%,非DEA有效的高校中,规模效率均为递减,技术效率低为主导的占比50%。从动态趋势来看,69. 6%的高校Malmquis全要素生产力指数的平均值大于1,处于增长状态。可以看出高等中医药院校的科研效率增长的原因主要为技术进步,其次为规模效率。结论应优化科研资源配置,提高中医药院校科技投入产出效率,技术进步则是高等中医药院校的科研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三级中医医院是推进中医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公立中医医院综合改革重点。本文分析了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分级诊疗制度、医保制度改革、医师多点执业等医改新政对医院预期效益、医疗业务和医院管理等方面的影响,提出了健全现代医院管理体系、打造中医药核心竞争力、创新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和拓宽中医药服务领域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2013—2016年全国中医药总费用机构流向数据,分析各类医院中医服务量情况及中医收入能力。方法:采用机构流向法统计2013—2016年全国中医药总费用机构流向数据,分析各类医院中医服务量情况及中医收入能力。结果:2013—2016年全国医院提供的中医服务量不断增加,中医门急诊服务量的年均增长速度为5.18%,低于总门急诊服务量,中医住院服务量的年均增速为8.50%,高于总住院服务量;中医类医院门急诊和住院收入均高于全国医院整体收入水平;在非中医类医院中医分科中,中医服务量及收入占比极小且变化不大。结论:患者对中医门急诊服务的需求有所下降,而对中医住院服务的需求在逐渐增加;中医类医院收入能力增强;非中医类医院的中医科建设较为薄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