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西药联合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肺癌放疗后急性放射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予甲强龙静滴治疗;治疗组加用沙参麦冬汤化裁治疗。观察临床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咳嗽、咳痰、胸痛、气急)、炎性因子水平(CRP、TNF-α)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4 d后,治疗组有效率89. 1%,对照组为71. 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炎症因子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 0. 05),治疗组下降较显著(P 0. 05)。结论:西药联合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急性放射性肺炎可有效减轻症状,改善炎性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清肺化痰汤加减联合穴位敷贴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疗效及对患者肺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AECOPD(痰热郁肺证)患者177例采用单盲法随机分组,对照组行西医常规方案干预;观察组在西医常规干预基础上配合清肺化痰汤加减加穴位敷贴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最大呼气流速(PEF)、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FEV1/FVC比值;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等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肺功能(PEF、FVC、FEV1、FEV1/FVC),炎症因子(TNF-α、PCT、IL-6、IL-8),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 0.05),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 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95%(P 0.05)。结论清肺化痰汤加减联合穴位敷贴治疗AECOPD(痰热郁肺证)效果良好,能显著改善肺功能,调节机体免疫,减轻炎症因子,且中医药整体、综合的治疗方式可对患者全身进行多系统调理,减少AECOPD再发风险。  相似文献   

3.
《中成药》2021,(10)
目的探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联合孟鲁司特钠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99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孟鲁司特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口服及穴位敷贴(肺俞、膻中、定喘、足三里)。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血清炎症因子(TGF-β1、IL-6、TNF-α)、肺功能指标(FVC、FEV_1、PEF)、免疫球蛋白指标(IgA、IgG、IgM、IgE)、6个月后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复发率更低(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IL-6、TNF-α、IgE降低(P0.05),TGF-β1、肺功能指标、IgA、IgG、IgM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联合孟鲁司特钠可安全有效地改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滋阴润肺法联合穴位敷贴防治放射性肺炎(气阴两伤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放射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6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滋阴润肺法联合穴位敷贴进行治疗,连续治疗14 d。通过观察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KPS评分变化对比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监测血清中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水平,评价用药的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1.67%(33/36)、75.00%(27/36),治疗组有效率更高(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乏力、刺激性干咳、口干、喘息等主要症状的中医证候评分降低,生活质量KPS评分上升,血清氧化应激指标MDA水平降低,SOD、T-AOC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评分更低、生活质量KPS评分更高,氧化应激指标变化程度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4/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9/36)(P<0.05)。结论:滋阴润肺法联合穴位敷贴有利于缓解放射性肺炎(气阴两伤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氧化应激状态,防治肺纤维化的发生,用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56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8例。对照组给予穴位敷贴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穴位注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3%,优于对照组的8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aO_2、PEFR、FEV1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上升,PaCO_2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敷贴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明显,有效改善动脉血气及肺功能,缓解症状,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七叶灵方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放射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放射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七叶灵方。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临床疗效,比较中医证候积分、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FACT-G)评分、血清相关细胞因子(TGF-β1、TNF-α、IL-6)水平及肺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 (1)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67.5%;组间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观察组咳嗽、咯痰、腰酸腿软、头晕耳鸣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咳嗽、咯痰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中医证候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FEV1/FVC%、FEV1%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同时观察组FVC较治疗前升高(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观察组FVC、FEV1/FVC%、FEV1%均高于对照组(P0.05)。(4)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仅观察组在生理状况、功能状况评分及FACT-G量表总分方面较治疗前升高(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观察组生理状况、社交/家庭状况、功能状况评分及量表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仅观察组血清TGF-β1、TNF-α、IL-6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观察组血清TGF-β1、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叶灵方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放射性肺炎疗效满意,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控制炎症反应,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沙参麦冬汤对放射性食管损伤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免疫相关性指标的影响。方法将80例胸部放射性食管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1)和对照组(n=39)。对照组选择口服常规地塞米松、利多卡因及庆大霉素配制的混合液治疗,而治疗组选择口服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相关指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急性放射性食管损伤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9%和61.5%(P0.05);治疗组在降低血清中IL-2、TNF-α、IL-6、IL-10等炎性因子方面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对血清中免疫功能CD3,CD4,CD8含量的监测,得出治疗组在改善免疫功能方面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19%(5/41),低于对照组30.77%(1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7,P0.05)。结论沙参麦冬汤能调控放射性食管损伤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的表达,改善人体免疫功能,较传统单一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黄芩咳喘敷贴散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00例门诊就诊的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予传统敷贴药物治疗,观察组予黄芩咳喘敷贴散治疗,两组均每隔3 d敷贴1次,8次为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3.50%,对照组有效率为78.5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情况较对照组明显好转(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中医证侯有效率为78.00%,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有效率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黄芩咳喘敷贴散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治愈率高且无明显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射干麻黄汤加减联合穴位敷贴对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9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采用穴位敷贴治疗,研究组49例采用射干麻黄汤加减与穴位敷贴联合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30d。对比两组肺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呼气峰流速百分比(PEFR%)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FVC、FEV1%、PEFR%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采用射干麻黄汤加减与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可明显改善其肺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吴运畴 《光明中医》2023,(18):3606-3609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联合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风热型小儿发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6月在中牟县人民医院就诊的90例风热型发热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穴位按摩联合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对比2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症状消退用时、证候积分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与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穴位按摩联合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风热型小儿发热,患儿的退热时间可明显缩短,且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敷贴与中药汤剂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72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6例,入院后在糖尿病常规治疗基础之上,对照组予以甲钴胺治疗,观察组予以中药穴位敷贴与自拟补气养阴通络方联合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30 d后评估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血糖、β-内啡肽以及中医证候积分等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MDNS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正中神经与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β-内啡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2组治疗后FBG、2h PG以及Hb A1c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补气通脉的中药穴位敷贴与补气养阴通络方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优于西药甲钴胺,并且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以及神经传导速度,用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参芪地黄汤联合穴位敷贴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参芪地黄汤联合穴位敷贴,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依那普利治疗,两组均观察2个疗程(8周)。观察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并对24 h尿蛋白定量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胱抑素C(Cysc)、血脂、肾功能等指标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主要症状、中医证候疗效及综合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更好的降低尿蛋白、IL-6、TNF-α及调整血脂的作用(P0.05或P0.01);治疗组经治疗后,胱抑素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参芪地黄汤联合穴位敷贴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是有效且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沙参麦冬汤合五味消毒饮对Ⅲ期肺癌化疗患者的增效减毒的作用以及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血管生成素-2(Ang-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间接诊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TP化疗方案治疗,1个周期为21 d,连续2个周期。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沙参麦冬汤合五味消毒饮内服治疗,每日1剂,化疗第1天开始内服,连服用6周。比较两组阴虚毒热证症状评分、近期疗效、不良反应、癌因性疲乏评分、血清HIF-1α、iNOS、Ang-2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阴虚毒热证症状和癌因性疲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近期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恶心呕吐、发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HIF-1α、iNOS、Ang-2水平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沙参麦冬汤合五味消毒饮有助于改善Ⅲ期肺癌化疗患者的中医证候,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且可下调血清HIF-1α、iNOS、Ang-2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化疗联合沙参麦冬汤合古今录验续命汤加减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3例,两组均用化疗,实验组加服沙参麦冬汤合古今录验续命汤加减。结果:病灶稳定率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体重增加稳定率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CEA和CYFRA21-1等含量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疗联合沙参麦冬汤及续命汤加减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咳喘散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咳喘散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咳喘散穴位敷贴组(简称敷贴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平喘对症等西药基础治疗;敷贴组患者在给予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咳喘散穴位敷贴治疗,疗程为6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肺功能[最大呼气流量(PEF)、第一秒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及治疗后1年内的急发次数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28%,敷贴组为8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敷贴组在改善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中医证候积分、ACT积分及减少患者1年内急发次数、提高肺功能PEF、FEV1水平方面的疗效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咳喘散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症状,控制发作,减少急发次数,改善肺功能,从而减缓疾病进展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并分析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122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根据随机分配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接受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沙参麦冬汤加减能够使患者获得更佳疗效,且更加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穴位敷贴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5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63例,将125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穴位敷贴组62例,给予基础治疗加穴位敷贴,对照组63例给予基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治疗后半年内的急发次数、治疗前后肺通气功能变化(FVC%、FEV1%、FEV1/FVC%)、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变化。结果:穴位敷贴组在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疗效方面及减少患者半年内急发次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穴位敷贴组对肺功能无明显改善作用,与对照组比较无意义。结论:穴位敷贴有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减少患者半年内急发次数、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加味沙参麦冬汤联合孟鲁司特钠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44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孟鲁司特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加味沙参麦冬汤,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恢复情况以及治疗前后呼气峰流量变异率、IL-6及TNF-α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症状体征平均缓解时间、症状体征平均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呼气峰流量变异率、IL-6及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沙参麦冬汤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炎症因子,缩短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19.
符静  赵锐  赵婧 《新中医》2023,55(24):36-40
目的:观察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急性加重 期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痰浊壅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4 例COPD 急性加重期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痰浊壅肺 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2 例。研究组因失访剔除2 例,最终纳入40 例。对照组给 予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2 组均 治疗2 周。比较2 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问卷(CAT) 评分及肺功能指标。 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85.71%,2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 组中医证候积分、CAT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CAT 评分均 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最大通气量、潮 气量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上述肺功能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 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联合穴位敷贴治疗COPD 急性加重期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痰 浊壅肺证,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黄芪三参饮加味联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放射性肺炎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90例放射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于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观察组45例在此基础上给予黄芪三参饮治疗,连续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a(IL-1a)、白细胞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变化情况,统计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胸闷胸痛、干咳、气喘、自汗盗汗、神疲乏力)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血清IL-1a、IL-6、TGF-β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KP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三参饮加味联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可有效改善放射性肺炎患者中医证候,提高治疗效果,下调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且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