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热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尿潴留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试验组45例。对照组予口服常规西药,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电热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前列腺体积变化及治疗后膀胱残余尿量、导尿管留置时间和拔管成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IPSS和前列腺体积均较治疗前改善,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膀胱残余尿量、导尿管留置时间及拔管成功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电热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尿潴留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温针八髎穴结合金匮肾气丸加减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肾虚血瘀型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用坦索罗辛,治疗组用温针灸及中药治疗。观察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指数(QOL)、膀胱残余尿量(PRU)、最大尿流率(Qmax)、前列腺体积(PV)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7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指数、膀胱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等指标均改善,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温针八髎穴配合金匮肾气丸加减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肾虚血瘀型可明显减少膀胱残余尿量、增大最大尿流率、改善前列腺症状和生活质量,减轻小便困难。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汤合猪苓汤联合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湿热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9月在驻马店市中医院就诊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每次0.2 mg,每日1次,睡前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桂枝茯苓汤合猪苓汤治疗,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5.6%,治疗组有效率为87.8%,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PSS评分、QOL评分、膀胱残余尿量和前列腺的体积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IPSS评分、QOL评分和膀胱残余尿量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前列腺的体积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茯苓汤合猪苓汤联合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可以改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症状,降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隔姜灸任督之脉治疗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分为西药组40例和艾灸组40例。西药组口服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0.2 mg/次,1次/d;艾灸组采取隔姜灸的方法依次交替灸督脉(命门穴至腰俞穴)和任脉(神阙穴至中极穴),1次/d,每周6 d。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指数评分(QOL)、膀胱残余尿量和夜尿频率,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的I-PSS评分、QOL评分均明显降低,膀胱残余尿量和夜尿频率均明显减少,且艾灸组各指标均明显低于或少于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西药组和艾灸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8%(31/40)和87.5%(35/40),艾灸组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隔姜灸任督之脉可有效改善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其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总有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隔姜灸联合腕踝针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的疗效。方法:将甘肃省中医院收治的7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间歇导尿及膀胱功能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隔姜灸联合腕踝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残余尿量及膀胱容量变化;采用排尿日记记录治疗前后日平均排尿次数、日平均单次尿量、日单次最大尿量、日均尿失禁次数、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前膀胱容量、残余尿量、日平均单次尿量、日平均尿失禁次数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治疗后残余尿量、日平均排尿次数、日均尿失禁次数、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治疗后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膀胱容量、日均单次尿量、日单次最大尿量较对照组治疗后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1.43%(32/35),对照组总有效率77.14%(27/3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隔姜灸联合腕踝针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膀胱功能的改善作用明显,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佳寅 《天津中医药》2010,27(4):292-293
[目的]观察益肾通淋汤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60例)口服益肾通淋汤和普适泰,对照组(60例)只服普适泰。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排尿症状评分、生活质量指数、前列腺体积、最大尿流率和膀胱残余尿量的变化。[结果]两组总有效率以及在缩小前列腺体积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在减轻患者的排尿症状评分、改善生活质量指数、提高最大尿流率和减少膀胱残余尿量等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针刺结合微波穴位照射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比针刺结合微波穴位照射与西药舍尼通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结果,评价其疗效.方法:将8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针刺结合微波穴位照射)和对照组40例(西药舍尼通治疗),以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受困评分(BS)、最大尿流率、前列腺容积和膀胱残余尿量为量化指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9.5%和100.0%,膀胱出口梗阻症状得到显著改善,I-PSS、BS评分,最大尿流率、前列腺容积和膀胱残余尿量均有明显改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微波穴位照射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疗效优于西药舍尼通.  相似文献   

8.
《山东中医杂志》2016,(10):883-885
目的 :观察温阳化气法穴位埋线联合温针灸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前后填写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PSS),测定最大尿流率(Qmax)、膀胱残余尿量(PVR)、前列腺体积等。结果:治疗后IPSS、PVR和前列腺体积均低于治疗前(P0.05),Qmax高于治疗前(P0.05),表明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有临床效果。治疗后观察组IPSS、PVR和前列腺体积均低于对照组,组间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Qmax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化气法穴位埋线联合温针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效果优于常规的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隔盐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温针灸配合隔盐灸治疗;对照组30例,仅服用西药(非那雄胺)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结果:治疗组改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指数(QOL)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提高最大尿流率(Qmax)及减少残余尿(PVR)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前列腺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隔盐灸可显著减少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IPSS、QOL,提高Qmax,减少PVR,疗效明显优于西药非那雄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远红外贴联合补肾活血方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126例采用随机对照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3例,试验组远红外贴外敷联合补肾活血方口服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前列腺体积、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前列腺体积较治疗前减小(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红外贴联合补肾活血方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在减小前列腺体积方面疗效优于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  相似文献   

11.
夏忠诚  徐剑刚  李敬会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12):1476-1476,1480
目的观察温宣通淋方治疗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温宣通淋方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保列治片治疗;比较两组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生活质量评估及前列腺体积、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1个疗程和3个疗程时IPS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估均有明显改善,残余尿量明显减少;治疗3个疗程时两组的前列腺体积均明显缩小。结论温宣通淋方能提高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最大尿流率,减少残余尿量,使部分患者的前列腺体积明显缩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隔姜灸神阙穴治疗骨科术后尿潴留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2013年2月-2014年8月间收治的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下行骨科手术后尿潴留患者7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治疗组39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隔姜灸法治疗,而治疗组在单纯隔姜灸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排尿时间、膀胱残余尿量、症状评分及总有效率等指标。结果:治疗组的排尿时间、膀胱残余尿量、症状评分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隔姜灸神阙穴治疗骨科术后尿潴留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热针联合西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合并急性尿潴留(AU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BPH合并AUR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予非那雄胺片和甲磺酸多沙唑嗪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电热针治疗,2组均治疗10天。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前列腺体积及治疗后膀胱残余尿量、导尿管留置时间、导尿管拔管成功率。结果:治疗后,2组IPSS均较治疗前降低,前列腺体积均较治疗前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PSS低于对照组,前列腺体积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膀胱残余尿量、导尿管留置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导尿管拔管成功率88.57%,高于对照组的6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热针联合西药治疗BPH合并AUR,可有效缓解症状,提高导尿管拔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超声观测电针治疗前列腺增生性尿潴留前后膀胱残余尿量的变化,评估电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前列腺增生性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I-PSS)、前列腺体积(PV)及膀胱残余尿量(RUV)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I-PSS、PV及RUV)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为96.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和药物均是治疗前列腺增生性尿潴留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督脉隔姜灸对功能性肛门直肠痛(FAP)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F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督脉隔姜灸治疗,对照组采用生物反馈治疗。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与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5. 0%(45/60),对照组为58. 3%(35/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督脉隔姜灸对FAP具有较好临床疗效,能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联合坦索罗辛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2例给予坦索罗辛治疗,观察组3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补肾活血方,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AB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VR)、日间排尿次数、夜间排尿次数、尿急次数、急迫性尿失禁次数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在IPSS、QOL、OABSS、Qmax、PVR、日间排尿次数、夜间排尿次数、尿急次数和急迫性尿失禁次数等观察指标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后明显优于治疗前(P 0. 05);治疗后观察组除PVR指标外,其余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 88%(31/32)显著高于对照组84. 38%(27/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补肾活血方联合坦索罗辛对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疗效显著,其效果明显优于单用坦索罗辛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7.
傅琴云  楼刚 《新中医》2016,48(12):184-18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干预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湿热瘀阻证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1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湿热瘀阻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中西医组与西医组各60例。西医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和护理干预,中西医组在西医组治疗与护理干预的基础上予以前列舒通胶囊治疗,并联合中医护理进行干预,2组疗程均为1年。观察2组治疗前后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前列腺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变化,并评估患者的临床满意度。结果:治疗前,2组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PSS)和生活质量评分表(QL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及IPSS评分均较治疗前缩小/降低(P0.05,P0.01),QL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及IPSS评分均小/低于对照组(P0.05),QL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中西医组临床满意率为87.50%,高于西医组的69.81%(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干预良性前列腺增生湿热瘀阻证患者,不仅能缩小前列腺体积,减少残余尿量,而且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前列腺按摩结合中药坐浴治疗重度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前列腺按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中药坐浴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有效率为85.9%,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前列腺体积与残余尿量明显降低,且治疗后治疗组的前列腺体积与残余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按摩结合中药坐浴治疗重度前列腺增生能减少前列腺体积与残余尿量,促进临床症状的缓解,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肾气下瘀血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口服肾气下瘀血丸;对照组42例,口服前列康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指数、最大尿流率、膀胱残余尿量、前列腺体积及血浆雌激素、睾酮等性激素的含量变化。结果治疗组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治疗组在减轻患者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改善生活质量指数、提高最大尿流率、减少膀胱残余尿量及调节血浆雌激素、睾酮性激素的含量等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肾气下淤血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疗效肯定,可能通过调节雌激素、睾酮等性激素的含量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前列通窍汤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将7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7例采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左氧氟沙星胶囊治疗;治疗组3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前列通窍汤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膀胱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膀胱逼尿肌储能)、炎症因子水平(血清IL-1β、IL-2、IL-10)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膀胱残余尿量均明显降低,最大尿流率、膀胱逼尿肌储能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膀胱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膀胱逼尿肌储能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IL-1β,IL-2和IL-10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IL-1β,IL-2和IL-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通窍汤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前列腺炎有较好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逼尿肌收缩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