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慢性肾病患者动脉僵硬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肾病患者动脉僵硬度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的相关性及对冠心病风险评估的意义.方法 203例具有至少一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患者中,慢性肾病(67例)和对照组(136例)两组,分别测定动脉僵硬度指标并行冠脉造影和估价Gemini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结果 慢性肾病组年龄较大,肱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增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慢性肾病组动脉僵硬度增加、冠心病发病率和冠脉病变程度增高.在校正年龄和外周血压影响后,两组动脉僵硬度指标仍有显著差异.PWV>12和Aix@75>25为预测冠心病发病的独立指标(P<0.05).慢性肾病组中,PWV、Aix@75与冠心病发病率、冠脉病变严重度呈正相关(P<0.01).在控制了多项影响因素后,相关性仍显著.结论 慢性肾病患者动脉僵硬度与冠心病发病以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 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及无创性颈动脉超声检查在筛选冠心病高危人群中的价值.方法 将101例接受冠脉造影的患者,同时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血脂检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分别检测双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的形成情况,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①冠心病组甘油三酯明显高于对照组[(2.26±1.55)Vs(1.73±0.94) mmol/L,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明显降低[(1.65±0.54)vs(1.94±0.46) mmoL/L,P <0.05].②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率(71.1%)和斑块形成率(43.4%)增高,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甘油三酯增高及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利用颈动脉超声检查可对冠心病的高危人群进行筛选,并且该无创技术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相结合可提高对冠心病的预诊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肱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的关系.方法:用高频超声分别对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对照组17例,冠心病单支病变组20例,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组26例患者进行颈动脉IMT、肱动脉EDD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ID)测定.超声测值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照分析.结果:冠心病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比对照组的颈动脉IMT明显增高,肱动脉EDD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单支病变组与多支病变组之间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ID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心病患者颈动脉IMT与EDD之间有较大相关性,呈负相关(r=-0.61,P<0.01),与TG,吸烟时间呈正相关(r=0.34,0.31,P<0.05).结论:超声检测颈动脉IMT及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可作为监测冠心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51例非高血压患者及120例高血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脉狭窄≥50%者为冠心病组,冠脉造影未见异常者为冠脉正常组,再按照病变严重程度将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分为单支、双支、3支病变3组,并检测血尿酸水平及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结果 高血压患者冠脉造影阳性率为75.85%,高于非高血压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水平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且升高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P <0.01或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冠心病发病率高于非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水平高于非冠心病患者,尿酸升高程度与冠脉病变程度一致.  相似文献   

5.
Wang Y  Li Y 《中华内科杂志》2007,46(12):981-983
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169例冠心病患者分为非糖尿病组99例,糖尿病组70例,均行冠脉造影(CAG),检测尿白蛋白/肌酐、尿素氮、肌酐、空腹血糖、2 h血糖、血脂等.冠脉病变程度通过病变血管数和冠脉病变积分两个指标表示.结果 (1)在非糖尿病组中,MA阳性组的冠脉病变积分(7.90±3.07比5.77±2.87,P<0.05)和冠脉病变血管数(1.84±0.17比1.38±0.93,P<0.05)明显高于MA阴性组.(2)在糖尿病组中,MA阳性组的冠脉病变积分(8.15±3.40比5.86±3.06,P<0.05)和冠脉病变血管数(2.03±0.91比1.51±0.76,P<0.05)明显高于MA阴性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示:男性、MA、LDL-C、射血分数是冠脉病变积分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筛查MA有助于发现冠脉病变严重的患者及疾病预后差的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64层双源CT(64-DS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结合外周血管超声和炎性标志物分析老年糖尿病(DM)合并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颈动脉、足背动脉病变特征及血清炎性标志物的变化特点和冠脉斑块的稳定性。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3年10月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老年科和心内科住院,诊断明确为CHD患者129例,根据有无2型糖尿病(T2DM)病史分为老年CHD组(n=69)和老年T2DM合并CHD组(n=60)。经64-DSCT检查、颈动脉和足背动脉超声检查对比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颈动脉、足背动脉病变性质和血清炎性标志物的差异。结果 64-DSCT显示老年T2DM合并CHD组冠脉病变以多支病变为主,与老年CH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T2DM合并CHD与老年组比较斑块构成有差别,老年T2DM合并CHD组软斑所占比例比老年CHD组高(P0.05)。老年T2DM合并CHD组颈动脉和足背动脉超声斑块检出率均高于老年CHD组(P0.05)。老年T2DM合并CHD组颈动脉和足背动脉易损斑块的检出率高于老年CHD组(P0.05)。老年T2DM合并CHD组白细胞介素(IL)-6、血浆黏附分子(V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同型半胱氨酸(Hcy)表达均高于老年CHD组(P0.05)。冠脉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外周血管斑块数较单支病变组多(P0.05)。结论老年DM合并CHD患者冠脉病变以多支血管病变为主,冠状动脉、颈动脉、足背动脉病变以易损斑块为主。颈动脉和足背动脉超声可以预测冠脉病变,外周血管斑块数越多,冠脉病变的支数越多。血清学标志物IL-6、VCAM1、MMP-9、Hcy可作为预测斑块稳定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硬化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50例,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其中冠心病组260例,非冠心病组90例;依据造影结果将冠心病组患者进行再次分组,其中单支病变组113例,双支病变组89例,三支病变组58例.比较冠心病组及非冠心病组间及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三组间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积分及Gensini评分;统计分析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以上观察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组的颈动脉IMT、斑块积分、Gensini积分分别为(1.37±0.23)、(5.37±3.98)、(23.32±7.33),均高于非冠心病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的斑块检出率为79.8%和81.0%,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患者颈动脉IMT分别为(1.31±0.21)mm和(1.37±0.27)mm,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患者的斑块检出率与颈动脉IMT值均高于单支病变组,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呈显著正相关;Gensini评分与IMT及颈动脉斑块积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程度随着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升高而加重,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可以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测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8.
杨中锋  孙晓斐 《内科》2007,2(1):12-14
目的 探讨脉压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及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方法 经冠脉造影确诊冠心病300例,男221例,女79例,年龄(63.92±10.74)岁.外周肱动脉压力测定收缩压、舒张压.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用冠脉病变的血管支数表示.根据WHO标准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脉压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P<0.05);脉压≥60 mmHg的冠心病患者2支和3支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脉压<60 mmHg的冠心病患者(P<0.05).结论 高血压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脉压差越大,冠脉病变越严重,越容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不同冠脉病变程度与胆红素(TBI)水平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117例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根据冠脉病变程度分为单支病变组(38例)、双支病变组(40例)和三支病变组(39例),比较不同冠脉病变组患者TBI水平差异,并分析不同冠脉病变程度(Gensini积分)与TBI的相关性。结果 3组间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T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随冠脉病变支数增加,TC、TG、LDL水平升高,HDL、TBI水平降低(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TBI等因素是影响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TBI水平降低与冠脉动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相关,检测血清胆红素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脉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狭窄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流介导的肱动脉扩张(FMD)的程度,探讨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支数与FMD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我科行冠脉造影检查的高血压患者160例。依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1、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冠心病组,98例),并依据冠脉造影(冠脉狭窄≥50%)再分为:①单支病变组(35例);②双支病变组(47例);③多支病变组(16例);2、高血压组(对照组,62例)。通过超声检测肱动脉基础状态,去压30秒、60秒的内径变化(FMD)。以Logistic回归分析:冠脉病变支数与FMD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的FMD(7.41±0.73)显著小于高血压组的(10.51±0.68,P0.05)。冠心病单支、双支、多支病变组的FMD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病变支数越多,FMD越小,去压60秒的FMD为[单支病变组(7.01±0.29)、双支病变组(6.82±0.35)、多支病变组(6.09±0.29)。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FMD关系密切的依次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去压后60秒(OR=3.158,P=0.000)、双支病变去压后30秒(OR=1.163,P=0.003)、单支病变去压后30秒(OR=1.076,P=0.004)。结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随着冠脉病变程度增加,动脉内皮功能损害就越重,呈负相关。检测血流介导的肱动脉扩张有助判断冠脉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结合测量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在老年人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68例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测定CACS、测量颈动脉IMT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心病组36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非冠心病组32例,为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狭窄<50%者.比较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CACS值及颈动脉IMT.结果冠心病组CACS较非冠心病组明显升高[分别为(349.5±86.3)分和(74.7±25.2)分,t=13.670,P<0.01],且CACS值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而增加.冠心病组IMT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0.69±0.13)mm和(1.11±0.05)mm,t=13.587,P<0.01].冠心病患者中,颈动脉IMT与CACS呈正相关(r=0.950,P<0.01).36例冠心病患者中,CACS与IMT均阳性28例(77.8%);32例非冠心病患者中,CACS与IMT均阳性4例(12.5%),两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976,P<0.01). 结论 CACS与颈动脉IMT测定对预测冠心病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无创性冠心病诊断方法 .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并存焦虑和(或)抑郁障碍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85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老年住院患者,通过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问卷调查分为焦虑组(32例)、抑郁组(28例)和对照组[不伴焦虑和(或)抑郁的单纯冠心病患者,25例].应用动态心电图系统采集患者心电信号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结果 与单纯冠心病患者比较,并存焦虑和(或)抑郁障碍冠心病患者的24 h内全部正常心动周期的标准差、相邻正常心动周期差值的均方根、相邻两个正常心动周期差值大于50 ms的个数所占的百分比和高频能显著降低.与对照组低频能[(295.4±70.0)Hz]比较,冠心病并存焦虑患者显著增高[(348.2±70.6)Hz],而高频能降低[分别为(77.9±13.7)、(65.5±14.4)Hz],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8、-3.16,均P<0.05);冠心病并抑郁患者低频能显著增高[(350.7±65.3)Hz],而高频能显著降低[(66.1±16.4)Hz],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5、-2.98,均P<0.05).焦虑、抑郁两组间相应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并存焦虑和(或)抑郁障碍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迷走神经功能受损明显,自主神经功能严重失调,积极纠正焦虑和(或)抑郁障碍可能有助于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积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分辨率血管超声法检测76例冠心病患者与30例非冠心病对照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颈动脉IMT及斑块积分;并检测患者血液中hsCRP水平,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将冠心病患者分为3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结果冠心病患者的血浆hsCRP显著高于对照组,FMD在冠心病各亚组中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IMT在冠心病组中明显增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颈动脉斑块积分在冠心病各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与血浆hsCRP及斑块积分呈正相关,与FMD呈负相关。结论血浆hsCRP、FMD及颈动脉斑块积分的检测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相关。  相似文献   

14.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8,他引:7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对84例拟诊冠心病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发现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AS)等级积分、Crouse积分和斑块数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1和P<0.001),冠脉单支和多支病变组与非冠心病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亦有明显差异(<0.001和P<0.0001);冠脉造影积分和冠脉病变支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等级积分、Crouse积分和斑块数均呈显著的正相关。颈动脉超声的敏感性为86.4%,特异性为64.0%,总的诊断符合率为79.8%。结论:测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病理分型对冠心病的预测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的超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超声特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548例患者分为:冠心病组373例,对照组175例.再将冠心病组是否合并心肌梗死分为:心肌梗死组160例,非心肌梗死组213例.所有患者年龄均在60岁以上,全部行颈动脉超声检测.运用统计软件分析所检测的颈动脉声像图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冠心病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厚度、斑块积分分别为(0.96±0.24)mm,(1.90±0.36)mm,(2.2±0.7)分均高于对照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0.78±0.11)mm,斑块厚度(1.66±0.13)mm和斑块积分(1.9±0.4)分(t分别为14.81,27.89,27.83,P均为0.00);冠心病组有斑块者161例(43.2%)高于对照组有斑块者7例(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7.18,P=0.00);心肌梗死组有斑块者81.3%,高于非心肌梗死组的14.6%(χ~2=60.88,P=0.00);冠心病组的颈动脉峰值血流速度(77.0±11.9)cm/s和阻力指数0.77±0.06均较对照组的血流速度(65.2±3.1)cm/s和阻力指数0.67±0.08高(t分别为12.26,50.43,P均为0.00).结论 颈动脉超声不仅可作为评价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一个窗口,而且可以预测老年冠心病病程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激活蛋白-1与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方法 根据冠脉造影将142例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冠心病组根据临床类型、病变类型和病变程度进一步分组.裂解外周血白细胞,测定磷酸化c-Jun吸光度(A),反映活化AP-1数量.结果 磷酸化c-Jun A值冠心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1.43±0.33比0.71±0.13,P<0.001),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1.56±0.28比1.14±0.25,P<0.001).磷酸化c-Jun随冠脉病变类型和程度的加重而增加.结论 AP-1表达量增高与冠脉粥样硬化发生显著相关,其可能作为预测冠脉粥样硬化病变及斑块稳定性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心病病人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冠心病病人12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用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粥样硬化程度。结果 病人病变冠状动脉支数分组间,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和斑块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IMT相关(r=0.73),与颈动脉斑块积分相关(r=0.67)。冠状动脉造影积分与IMT相关(r=0.69),与颈动脉斑块积分相关(r=0.68)。结论 冠心病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颈动脉病变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和冠心病患者大动脉弹性指数(C1)和小动脉弹性指数(C2)的变化,探讨C1、C2与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病变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 方法 入选160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患者,分为3组:冠状动脉正常组(正常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硬化组)和冠心病组。应用桡动脉舒张期脉搏波形分析仪测定入选者的动脉弹性,得到C1和C2;冠状动脉造影后对所有入选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应用Gensini积分法进行定量评定;分别对硬化组和冠心病组的C1、C2与Gensini积分间的相关性进行直线相关分析。 结果 硬化组的C2低于正常组(P<0.01),冠心病组的C2低于硬化组(P<0.05),3组间的C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硬化组和冠心病组患者Gensini积分分别为(5.4±2.6)分与(51.3±32.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0.574,P<0.01);冠状动脉狭窄病变Gensini积分均与C2呈负相关,与C1无相关性。 结论在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这一亚临床阶段,C2已开始下降,并随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加重而降低,测定C2有助于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联合颈动脉超声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北京潞河医院经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确诊的21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冠脉造影检查血管为单支病变者纳入对照组,多支病变纳入观察组,两组各10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AASI、颈动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