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对结构物理参数、几何尺寸、作用荷载和控制力同时具有随机性时 ,随机压电智能桁架结构中主动杆的配置位置和闭环控制系统增益进行了优化 ,基于系统最小储存能 ,构建了具有动应力、动位移可靠性约束的主动杆配置和控制增益的优化模型 ;并对结构动力响应的数字特征进行了推导。通过算例 ,验证了该优化配置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获得了若干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具有区间参数压电智能桁架结构的动力特性分析问题,在压电主动杆和被动杆的物理参数和几何尺寸同时为区间变量时,利用区间因子法建立了结构的刚度矩阵和质量矩阵;从结构振动的Rayleigh商表达式出发,利用区间运算推导出结构特征值不确定变量的计算表达式。通过算例分析了不确定性智能桁架结构参数的区间分散性对其动力特性的影响,并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提出一种由薄壁杆、压电扭转驱动器、压电传感器组成的机敏杆,针对机敏杆扭转振动控制中驱动器/传感器优化配置问题,对机敏杆的扭转振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采用拉格朗日方程和假设模态法推导了机敏杆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建立了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将机敏杆划分为若干个位置单元,选取主动控制器的最大耗能作为优化准则,运用遗传算法获得了压电扭转驱动器/传感器的最佳配置位置及最优反馈增益.结果表明:所获得的最优位置、反馈增益是合理的,将驱动器/传感器同位配置在最优位置并实施相应的闭环最优控制,主动控制器的耗能最大,并能有效抑制机敏杆的扭转振动.  相似文献   

4.
主动桁架模态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一个78杆空间桁架为试验模型,研究线性主动结构构型的试验问题。对构型主动结构及特性分析的试验技术做了实践。采用耦合模态空间的二次型最优控制算法,利用压电堆作动器,构型了主动桁架。采用dAPACE半实物物理仿真操作平台,分别测试了被动桁架和主动桁架的模态振型和模态参数,并测试了主动桁架在随机激励作用下的传递函数。结果表明,主动结构由于引入了控制系统而使得结构的阻尼增大,同时由于在压电作动器附近的杆单元的模态受到抑制,所以主动桁架的模态与相应的被动桁架的模态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研究利用自适应桁架结构自身的主动构件实现控制结构动态特性的理论和有效性以及主动构件的最优配置问题。首先,基于自适应桁架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将主动构件的弹性内力直接用于实现反馈控制桁架结构的振动特性;然后,引用模态耗散能因子和模态应变能因子的概念,研究了主动构件的优化配置问题。通过一平面自适应桁架结构的优化配置计算和数值仿真,说明了文中提出的控制方法和主动构件优化配置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进行更加安全稳定和轻质量的桁架结构设计,对机场航站楼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从宏观万有引力出发,对桁架结构中粒子级别的应力关系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启发式的智能优化算法。针对桁架结构设计和优化过程进行数学建模,以质量更轻为优化目标,配置应力条件、位移条件、横截面条件以及频率条件等组合约束。最后以10杆桁架结构为研究对象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该文提出的优化设计方法可以获得更轻的桁架结构和更快的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7.
智能桁架机电耦合动力分析与振动控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把作为主动杆全部或部分的压电陶瓷作动/检测元件视为多层迭合体,从机电耦合弹性理论出发,利用Hamilton原理建立了智能桁架结构机电耦合有限元动力分析模型,可用于机械/电载荷共同作用下的结构静/动力分析和振动控制系统设计。同时给出了元件的作动/检测方程,并以压电作动元件输入电压作为控制量,利用结构状态空间方程进行振动系统最优反馈控制律设计。算例表明该分析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智能桁架机电偶合动力分析与振动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把作为主动杆全部或部分的压电陶瓷作动/检测元件视为多层迭合体,从机电耦合弹性理论出发,利用Hamilton原理建立了智能桁架机构机电耦合有限元动力分析模型,可用于机械/电载荷共同作用下的结构静/动力分析和振动控制系统设计。同时给出了元件的作动/检测方程,并以压电作动元件输入电压作为控制量,利用结构状态空间方程进行振动系统最优反馈控制律设计。算例表明该分析方法最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钱锋  王建国  汪权  逄焕平 《振动与冲击》2013,32(11):161-166
本文由线弹性压电结构有限元动力方程,推导了压电智能结构的振动控制方程。建立了准确模拟层合压电结构动力行为的有限元模型。基于主结构模态应变能分布提出了一种新的优化目标函数,将压电致动器/传感器位置编号作为优化变量,建立了离散变量表示的智能结构优化问题,并通过二进制编码的遗传算法(GA)求解了该最优问题。以四边固支复合层合压电智能板为数值算例,采用比例反馈控制, 研究了最优位置配置致动器/传感器智能结构目标模态的控制效果。数值结果表明基于模态应变能分布的遗传算法所得优化解具有较好的振动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
压电智能桁架作动器的数目和位置的优化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离散型智能桁架结构的固有特性和作动器的优化配置是高度耦合的,即结构的固有特性影响着作动器的优化配置,相应地,作动器配置的数目和位置反过来影响结构的固有特性,很难预先给定一个作动器数目的确定准则.利用优化的方法来讨论压电类结构中作动器数目和位置的优化配置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基于结构耦合模态的最优控制,建立了考虑作动器数目和位置优化配置以及控制器参数的优化模型.针对设计变量,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优化策略.数值算例的结果表明,采用优化的方法来确定作动器的优化配置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结构的主,被动振动控制及相互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同时采用被动和主动控制方法来抑制结构的振动,可以利用两者的优势以达到更好的控制效果。以粘弹性阻尼器和压电晶体作动器为被动和主动控制元件,建立了主结构与控制元件一体化的复合结构运动控制方程,以平面桁架结构为例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了控制器设计和系统参数选择、主动振动控制的效果以及被动振动控制与主动振动控制的相互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G.G. Sheng  X. Wang   《Composite Structures》2009,90(4):448-457
An analytical method on active vibration control of smart FG laminated cylindrical shells with thin piezoelectric layers is presented based on Hamilton’s principle. The thin piezoelectric layers embedded on inner and outer surfaces of the smart FG laminated cylindrical shell act as distributed sensor and actuator, which are used to control vibration of the smart FG laminated cylindrical shell under thermal and mechanical loads. Here, the modal analysis technique and Newmark’s integration method are used to calculate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smart FG laminated cylindrical shell with thin piezoelectric layers. Constant-gain negative velocity feedback approach is used for active vibration control with the structures subjected to impact, step and harmonic excitations. The influences of different piezoelectric materials (PZT-4, BaTiO3 and PZT-5A) and various loading forms on the active vibration control are described in the numerical results.  相似文献   

13.
智能结构振动主动控制实时测控系统研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实时测控系统,对智能结构振动信号进行采样、滤波、数据分析,并经输出作动器的动作指令抑制其振动.介绍了由TMS320VC33 DSP与PC机构建的主从式振动主动控制实时测控系统的硬件结构和软件设计,设计的实时测控系统软件可完成受控对象的建模、系统参数辨识、控制律仿真以及传感器/作动器的位置优化等.运行结果证实了测控系统软、硬件设计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及良好的工作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压电智能结构有限元动力模型及其振动主动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推导了压电智能结构的有限元动力方程;应用模态控制理论对结构振动主动控制的原理和策略进行了讨论,利用两种反馈控制律研究了智能结构振动抑制的问题,最后应用本文方法对一新型2—DOF平面并联压电智能杆机构进行了振动主动控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系统的稳定时间从抑振前的488ms缩短到了抑振后的115ms,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降阶模型对水下结构振动的主动控制进行了仿真及实验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抑制振动的效果。基于结构在可压缩流体加载下的无阻尼实模态矩阵建立了水下结构的降阶模型,由于维数的降低,进而能够设计出相对简化的主动控制系统,减少传感器和作动器的数量。通过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和结构主动变刚度控制两种方法对水下结构振动进行了主动控制仿真,均使结构振动有所下降。仿真结果显示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能够降低结构振动的峰值,而结构主动变刚度控制能够将结构的固有频率按照需要进行改变。还通过水下平板振动主动控制模型实验,验证了主动控制技术对水下结构的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16.
针对精密机械的微位移隔振问题,设计了一种以PVDF压电薄膜为作动器和传感器的新型智能隔振复合结构。根据压电方程推导出了层叠式PVDF压电薄膜作动器厚度变形量表达式,建立了该智能复合结构的隔振理论模型,采用LMS自适应控制算法,以Matlab和有限元混合建模分析方式对本智能隔振复合结构的动态特性进行研究。有限元模型的分析结果与Matlab计算数据一致,验证了本新型智能隔振复合结构对微位移隔振的有效性,其结论将为精密仪器、微纳米设备的微位移智能主动隔振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智能桁架结构最优振动控制和作动器的优化配置问题。首先采用有限元方法,根据Hamilton原理推导了智能桁架结构的机电耦合动力学方程,根据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理论,推导了结构振动控制的数学模型,通过最小化性能泛函,求解黎卡提矩阵代数方程确定了最优控制输入。然后通过对最优控制性能指标函数的修正,得到了与初始状态无关的性能指标,以修正的性能指标为目标函数,应用模拟退火算法对作动器位置进行了优化配置。最后给出了空间智能桁架结构振动控制算例验证建模过程和算法。算例结果表明,通过最优振动控制可以使结构振动快速衰减,达到振动抑制的效果,而且通过模拟退火算法可以确定最佳的作动器布置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