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与病情关系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Excell-18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39例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 (1)肝硬化患者PLT、MPV、PC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PDW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的测定对初步评估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和判断有无出血倾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与病情关系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Excell-18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39例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 (1)肝硬化患者PLT、MPV、PC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PDW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的测定对初步评估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和判断有无出血倾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外周血血小板(PLT)及其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测定59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者的PLT及其参数,用日本雅培CD-3700型多项目血球自动计数仪。结果与健康组对比,肝炎肝硬化患者的PLT计数明显降低(P<0.01),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增高(P<0.01);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增大,PLT比率(P-LCR)增高(P<0.01);随着肝硬化患者Child Pugh评分升高,PLT明显下降,MPV、PDW、P-LCR明显上升,A、B、C三组之间其PLT、MPV、PDW相互比较,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 PLT及其参数是临床判定肝硬化的肝功能损害程度、出血倾向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旨在探讨了解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及相关参数变化及其在临床上的意义。方法:应用贝克曼·库尔特血球分析仪检测肝硬化患者46例血液标本血小板(PLT)数量、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肝硬化患者PDW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LT、MPV、PCT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PLT、MPV与PCT呈正相关,PLT、MPV与PDW呈负相关。结论: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及相关参数测定,对评估其肝脏功能损害程度、判断有无出血倾向极具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外周血血小板(PLT)及其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日本Sysmex KX-21型多项目血球自动计数仪,测定67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者的PLT及其参数。结果:与健康组对比,肝炎肝硬化患者的PLT计数明显降低(P〈0.01),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增高(P〈0.01);血小板分部宽度(PDW)及大PLT比率(P—LCR)增高(P〈0.01);随着肝硬化患者Child—Pugh评分升高,PLT明显下降,MPV、PDW、P—LCR明显上升,A、B、C三组之间其PLT、MPV、PDW相互比较,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PLT及其参数是对临屎判定肝硬化的肝功能损害程度、出血倾向及判定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KX-21N)和全自动血凝仪(CA-6000)测定430例肝硬化患者和65例健康对照者的血小板及其参数(PLT、MPV、PDW、PCT)和凝血指标(PT、AVTT、TT、FIB)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PLT、PCT显著下降,MPV、PDW显著升高,PT、AFTT、TT明显延长,FIB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肝功能分级检测结果显示,A、B、C级之间,其PLT、MPV、PDW、PCT、PT、APTT、TT、FIB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血小板及凝血异常,血小板及其参数和凝血指标可作为临床判定肝硬化损害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小板及其参数在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ex-xt-1800i五分类血球分析仪检测71例肝硬化患者(其中出血37例,无出血34例)及50例正常对照组血小板(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平均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肝硬化患者PLT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出血组PLT与无出血组比较有降低(P〈0.05),伴随Child-pugh积分的增加,PLT降低程度明显。MPV、PDW在肝硬化出血组和无出血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随Child-pugh积分的增加,早期肝硬化时MPV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肝硬化患者与正常组比较MPV显著降低(P〈0.01)、PDW显著升高(P〈0.01)。结论血小板的参数变化有助于判断肝硬化患者的出血倾向和肝功能损害的程度,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小板(PLT)3项参数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测定23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与156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并与286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组与肝炎肝硬化患者组PLT均低于对照组,且肝炎肝硬化患者组PLT较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组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组与肝炎肝硬化患者组MPV和PDW均高于对照组,且肝炎肝硬化患者组MPV和PDW较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组高。结论联合检测与动态观察PLT、MPV和PDW等血小板参数有助于判断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受损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及肝癌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硬化及肝癌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MPV、PDW及PLT ,并比较肝硬化、肝癌患者血小板参数。结果 肝硬化、肝癌组血小板 (PLT)计数明显减少 ,血小板平均体积 (MPV)、血小板分布密度 (PDW)较正常人增大 (P <0 0 1)。结论 肝硬化及肝癌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与慢性病变及肝癌对骨髓抑制有关 ,观察MPV和PDW是判断肝硬化和肝癌患者出血倾向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变化与肝硬化出血患者的关系.方法采用法国MS-9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检测41例肝硬化出血患者、47例溃疡病出血患者及41例健康对照组的比较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平均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肝硬化出血组患者PLT低于溃疡病出血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MPV、PDW大于溃疡病出血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PLT、MPV、PDW溃疡病出血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出血组输血止血后PLT显著增加(P<0.01),但MPV、PDW变化不大(P>0.05).住院期间经输血止血后再次出血率肝硬化出血组高于溃疡病出血组(P<0.005).结论肝硬化患者由于存在血小板数量减少、血小板功能缺陷,具有易出血倾向,且出血后不易止血,输入新鲜血液有利于止血.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硬化血小板粘附(PAdT)、聚集(PAgT)功能异常及其同出血、肝功损害的关系。方法:用体外血栓、血小板粘附仪,运用球形玻璃瓶旋转法测PAdT,。用血小板聚了计测PagT。设肝硬化组62例,对照组48例。结果:肝硬化组血小板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出血组PAdT明显低于未血出组,PagT无显著差异;ChildB.C级组测定值较A级显著降低。结论:PAdT及PagT的检测可作为肝硬化病 严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纤维蛋白原含量(Fbg)、抗凝血酶(AT)活性、血小板聚集率(PAgT)及血液动力学的改变。方法对本院门诊及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各50例,进行了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聚集指数、Fbg、AT含量及PAgT率等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组各主要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增高,但AT降低。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是引起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重要因素,联合定期进行血流变学指标、PAgT及Fbg、AT含量的检测,对患者病情的判断、疗效评价、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PAR及PAgT种方法,用ADP作致聚剂,对血小板聚集功能亢进与血小板聚集功能低下的两类患者在临床应用上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说明,对血小板聚集功能亢进的患者PAR试验敏感性比PAgT高,实验结果较客观,且能较好地反映血小板聚集的全过程。但标本脂血对实验结果有影响。PAgT尚具有一定的试验敏感性,由于其不需特殊仪器,简便易行,且不受标本脂血的影响,故仍不失为基层单位初步的筛选方法。在7例肝硬化患者中,由PAR所检出的血小板聚集功能低下的3例,PAgT却均正常,未能检出,故对肝硬化患者,不宜采用PAgT法。  相似文献   

14.
血小板活化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对3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患者和30例健康人的血小板数量(BPC)、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GMP140)分子数、血小板聚集率(PAgT)、血浆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a(6-酮-PGF1a)进行了测定,以观察这些指标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的相关性。结果显示LDVT患者的血小板表面GMP-140、TXB2、PAgT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BPC、6-酮-PGF1a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血小板活化是参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并对防治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BILT型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BILT肝病治疗仪)配合抗乙肝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对患者的血小板及参数与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46例,在常规保肝及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加用BILT肝病治疗仪照射肝区;对照组35例,仅予常规保肝及抗病毒治疗。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及治疗4周的血小板及参数,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及抗凝血酶Ⅲ(AT-Ⅲ)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联合治疗组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FBG、AT-Ⅲ活性(%)均有明显增加,PT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LT肝病治疗仪有助于改善肝硬化患者凝血机制异常,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盛丹  曹秀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8):87-88,16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检测所得血流灌注参数对肝硬化患者病情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我科具有代表性的病例资料,对肝硬化过程中的肾脏血流灌注情况进行研究,以探讨肾脏灌注的功能变化规律。患者分为代偿组、失代偿组及对照组,比较各组的肾血管灌注参数。结果各组肾皮、髓质血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失代偿组的肾皮质血流量较对照组和代偿组明显降低;三组肾血容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失代偿组的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比代偿组延长。结论通过多层螺旋CT对肝硬化患者进行灌注扫描,所得到的各项参数对评价患者的肝硬化程度、病情有着重要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检测在肝硬化诊疗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洁茹  常敏凤 《医学综述》2011,17(21):3358-3359
目的分析研究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全自动血凝仪测定72例肝硬化患者和72例健康对照者的血小板及其参数:血小板(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比容(PCT)和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肝硬化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LT、PCT显著下降,MPV、PDW显著增高(P<0.05);肝硬化组患者PT、TT、APTT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延长,FIB较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可作为衡量肝硬化患者出血倾向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对临床病情判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使用三氧化二砷维持治疗时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抽选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达到完全缓解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9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以ATRA+砷剂维持治疗;对照组以ATRA+6-巯基嘌呤(6-MP)+甲氨蝶呤(MTX)维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平均血小板聚集率及维持治疗时间,随访统计复发率、死亡率、无复发生存率、总生存率,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胶原、二磷酸腺苷(ADP)诱聚:观察组分别为(76.72±5.33)%、(81.43±8.3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89.46±6.29)%、(88.27±7.95)%(P0.05)。两组患者复发率、死亡率、无复发生存率、总生存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维持治疗时间为(19±3)月低于对照组(27±4)月(P0.05)。结论APL患者使用三氧化二砷维持治疗能抑制患者血小板聚集率。  相似文献   

19.
采用日本东亚SysmexF 80 0型血细胞自动计数仪检测了 1 50例肝炎后肝硬化、1 50例重型肝炎、1 1 4例急性黄疸型肝炎、1 0 7例慢性活动型肝炎和 50例健康成人的血小板功能 4项指标 :血小板计数 (BP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 (PCT)和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结果显示 :肝炎后肝硬化组和重型肝炎组患者的BPC和PCT值均显著降低 (P <0 .0 5或P <0 .0 1 ) ,特别是 2组中的死亡与明显出血者降低更显著 (P <0 .0 5或P <0 .0 1 )。提示血小板的 4项指标除间接反映血小板的功能外 ,对评估病毒性肝炎的严重程度、出血倾向有重要的辅助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与健康老年人血小板功能的不同。方法采用玻璃球旋转法、比浊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36例ACI患者和19例对照人群的血小板黏附率(PAgT)以及血小板膜糖蛋白(GMP)CD41、CD62p和CD63的阳性表达率。结果老年ACI患者组PAdT、PAgT、CD41、CD62p和CD63的检测值,分别为31%±13%、40%±14%、12.34%±3.31%、7.82%±2.59%、21.34%±6.63%;对照组上述各项检测值,分别为22%±9%、27%±13%、8.98%±2.5%、4.87%±1.79%、17.87%±4.45%。结论老年ACI患者血小板处于激活状态,血小板黏附、聚集、释放等功能增强,血小板活化与老年ACI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