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云南高原湖泊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环境指示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选取云南15个高原湖泊,利用瑞典产HTH重力采样器提取沉积物短钻,取顶部0~0.5 cm作为湖泊现代沉积物进行粒度分析并利用分析软件对粒度频率曲线进行拟合,探讨各组分的沉积特征和环境指示意义。结果显示,滇池等15个云南湖泊表层沉积物频率曲线呈多峰态,含有2至5个组分,从细到粗分别为黏土组分(C1)、细粉砂组分(C2)、粉砂组分(C3)、细-中砂组分(C4)、粗砂组分(C5),拟合众数粒径范围为0.6~423.0 μm。C1组分来自大气中长期悬浮的超细粉尘和气溶胶,通过自然沉降和降水进入湖泊水体,反映西南地区大气粉尘背景值;C2和C3是湖泊沉积物中的主要组分,反映流域内降水和水动力大小;C4和C5组分只出现在洱海、滇池、差黑海等部分湖泊湖心沉积物中,且含量非常低,该组分与湖泊水动力密切相关。对于滇池、抚仙湖等大型湖泊而言,粗颗粒进入湖心需两个过程:从流域地表进入湖泊水体的输入过程和从湖滨到达湖心的传输过程。湖心沉积物中粗粒含量主要受第二个过程影响,而该过程的强弱与湖流、水深、湖盆坡度等因素有关。西南地区干旱背景下湖泊快速收缩直至消失时,降水量的大幅减少使得地表径流动力减弱,加之大气环流偏弱以及水生植物覆盖面积比例增大,湖水动力减弱,由湖滨向湖心传输的物质以细粒碎屑为主。位于山地地区的小型湖泊,由于汇水面积有限、地形坡度较大,坡面径流可将地表风化碎屑物带入湖盆甚至湖心位置,这类湖泊沉积物中粗粒物质的增加反映流域内降水量或降水强度增大。  相似文献   

2.
通过贵阳市红枫湖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发现红枫湖湖泊沉积物pH值为7.3~7.5,属中偏碱性环境。沉积物具有富营养化趋势明显,C、Corg、N、S、F、P等含量较高且富集度大,存在As、Cd、Hg等重金属安全隐患,其中As含量为(34.6~52)×10-6,平均值40.8×10-6,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的特点。按每月一次对湖水水质进行一年期观测,发现湖水pH值为7.5~8,属中偏碱性环境,湖水总N长期超标。湖泊沉积物地球化学环境极可能对湖水水质产生影响,因此通过湖泊沉积物和水体的综合研究,可以为贵阳市重要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3.
江汉平原江陵湖泊沉积物粒度特征及气候环境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江汉平原江陵湖泊沉积物为研究对象,结合沉积物岩性、粒度组成、孢粉和有机碳同位素等,分析了江陵湖泊沉积物粒度组成特征及该区域近9 000 a来的气候环境变化。研究发现,江陵湖泊沉积物记录了该区湖泊水体逐渐减小直至消亡的过程,气候环境变化大致可分为以下5个阶段:(1)8 900~6 300 a B.P.为水体较深、面积较大的开阔湖阶段,气候暖湿;(2)6 300~4 700 a B.P.为面积较小、水体较浅的潴水湖阶段,气候干旱;(3)4 700~3 400 a B.P.为面积更小、水体更浅的洼地湖阶段,气候偏暖偏湿;(4)3 400~2 500 a B.P.为湖沼泥炭发育阶段,气候暖湿;(5)2 500 a B.P.以来,由湖泊及湖沼堆积转化为洪水漫滩堆积,古云梦泽开始萎缩,气候变干。江陵湖泊沉积物粒度所记录的区域气候干湿变化与国内邻近区域(特别是鄱阳-洞庭湖区)显示出较好的一致性,沉积物粒度研究是恢复区域古降水等气候环境变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湖泊水质遥感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详述了湖泊遥感水质最新发展动态,如遥感水质模型的数学方法、与水质指标最敏感的波段以及TM、SPOT、MODIS、MERIS、AVHRR、CASI等传感器的适用情况,并分析了可能导致湖泊水质遥感模型误差的原因和解决办法。湖泊各项水质组分与光谱之间相互影响可认为是一种非常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最适合用神经网络这样的黑箱模型来模拟。应当研究和选取敏感波段,用高光谱逐段分析与各种水质指标相关最密切的波段。湖泊水质遥感最终走向实用化必将其与水生态问题结合起来,作为一种监测手段,在水中藻类的时空分布、流域营养物质输送模型和湖泊水域水质模型等问题中得到广泛应用。我国学者使用超光谱数据源获得更为精确的监测成果还比较少,由于我国卫星可以用来进行水质遥感的波段比较宽,应当在新一代的资源环境卫星上加入更适合水质遥感的波段。  相似文献   

5.
湖泊沉积物粒度多组分特征及其成因机制研究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高分辨率激光粒度仪MS2000对安固里淖、三台河以及长江等多个地点湖泊和河流沉积物样品细粒部分的粒度多组分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总结了其粒度分布特征及组分间差异并讨论了其成因机制。研究认为:1)湖泊沉积物粒度一般由多个组分叠加构成,表现为多组分粒度分布特征,其受控于水动力强度和搬运方式等因素。2)粒度分布最多可有6个组分(中值粒径范围分别为①150μm,⑤150~700μm,⑥>700μm),其中前4个组分属悬浮组分(③组分是流域内风成作用强弱的判别标志),⑤为跳跃组分,⑥为滚动组分,整体分选性差。3)据粒度分布特征可分为湖滨、过渡和湖心三相,三相间粒度分布特征有明显差异,同时又存在此消彼长的良好过渡关系。湖滨相以④组分为优势组分,该组分含量越高,指示沉积物越靠近湖滨;过渡相④组分含量随距湖心距离靠近而减小,但②组分含量却在逐渐增加;湖心相以②组分占主导优势,该组分含量越高,指示沉积物越靠近湖心。4)湖相沉积物受湖滨拍岸浪和湖心波浪的影响而产生了明显的粒度分异规律。  相似文献   

6.
李敏  成杭新  李括 《地学前缘》2018,25(4):276-284
利用中国150余个淡水湖泊表层沉积物和深层沉积物的地球化学数据,采用中位数绝对中位差的方法统计获得了中国主要淡水湖泊沉积物的As、Cd、Cr、Cu、Hg、Ni、Pb、Zn、TN、TP、TOC及pH的地球化学背景值,为我国湖泊沉积物环境质量基准的建立和湖泊生态环境质量监管提供了重要依据。统计结果表明,我国表层湖泊沉积物中的As、Cd、Hg等重金属元素以及TP、TOC等发生了显著富集,显示出强烈的人类活动对湖泊沉积物环境质量的改变。在探讨国外环境质量基准值对我国淡水湖泊沉积物环境质量评价适应性的基础上,提出直接采用国外相关标准还不能客观评价我国湖泊沉积物的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应充分考虑我国湖泊沉积物的地球化学背景,建立适应我国情况的沉积物环境质量基准。  相似文献   

7.
沉积物容纳了来自流域自然风化及人为排放的各种金属元素,成为一个潜在的“化学炸弹”。微生物以其体积小、繁殖快、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等特点可以大大地改变微量金属在环境中的分布。铁在陆地水体.沉积物环境中具有很高的丰度、合适的电化学特性,在好氧、厌氧转换的界面环境中强烈地推动了早期成岩作用。本文针对铁在亚表面水环境中的重要性,侧重介绍了沉积物.水界面的铁的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以及这一过程对蓄积在沉积物中的微量金属元素的重新分布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沉积物粒度分析,14C测年,光释光测年等手段,讨论内东乌珠穆沁旗地区晚更新世以来古环境和气候变迁。结果表明:该区近15ka以来经历4个阶段,约15ka.BP~5ka.BP为晚更新世至中全新世温暖湿润气候环境,气候有变干的趋势;5ka.BP~约500a.BP沉积缺失,反映干旱寒冷气候,从暖湿向干冷变化较快;约500a.BP~100a.BP气候由寒冷干旱向温暖湿润变化,中间有多次交替波动;距今近100年干旱到半干旱气候。内蒙古东北地区约15ka.BP以来气候环境变化具有一致性且与全球环境变化基本同步,仅在空间和时间上表现出单一复杂的差异特征。  相似文献   

9.
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环境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要地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环境污染方面的研究成果,介绍了湖相沉积物重金属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和可能的发展方向.认为就重金属成因方面应加强区分其主要来源是岩石和矿物风化的碎屑产物、大气降尘、人类活动等的研究;重金属污染方面更应重视污染物质的生物有效性、迁移转化机理和重金属"二次污染"的研究;研究手段上,注重运用同位素示踪与定年技术来研究重金属的来源和污染历史,应用高分辨率沉积物钻心研究环境的变迁.最后提出加强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建立中国湖泊基准数据库,为探讨湖泊湿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概要地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环境污染方面的研究成果,介绍了湖相沉积物重金属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和可能的发展方向.认为就重金属成因方面应加强区分其主要来源是岩石和矿物风化的碎屑产物、大气降尘、人类活动等的研究;重金属污染方面更应重视污染物质的生物有效性、迁移转化机理和重金属“二次污染“的研究;研究手段上,注重运用同位素示踪与定年技术来研究重金属的来源和污染历史,应用高分辨率沉积物钻心研究环境的变迁.最后提出加强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建立中国湖泊基准数据库,为探讨湖泊湿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概要地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环境污染方面的研究成果,介绍了湖相沉积物重金属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和可能的发展方向。认为就重金属成因方面应加强区分其主要来源是岩石和矿物风化的碎屑产物、大气降尘、人类活动等的研究;重金属污染方面更应重视污染物质的生物有效性、迁移转化机理和重金属“二次污染”的研究;研究手段上,注重运用同位素示踪与定年技术来研究重金属的来源和污染历史,应用高分辨率沉积物钻心研究环境的变迁。最后提出加强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建立中国湖泊基准数据库,为探讨湖泊湿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湖泊水—沉积物碳系统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沉积物孔隙水中碳酸盐溶解平衡关系的研究,说明碳酸盐含量可作为沉积作用过程的环境记录;碳酸盐同位素组成取决于水溶液无机碳的^13C/^12C,一定深度的碳酸盐同位素组成保存了一定时段的环境信息;通过分粒级和分阶段取气的同位素分析,可望辨识不同成因类型的碳酸盐。  相似文献   

13.
湖泊沉积物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测定了阿哈湖和百花湖沉积物孔隙水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含量。蛋白质含量分别在0.32-1.71mg/ml和0.22-1.38mg/ml之间,氨基酸含量分别在1.15-5.01μg/ml(以含N量计)和1.41-4.16μg/ml之间。两湖沉积物氨基酸含量逐渐增高,表明扩散作用的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蛋白质在沉积物各层中得到了很好的保存,说明它的分解比较有限。沉积物孔隙水中氨基酸含量和微生物活动有关,氨基酸在27cm以后的阿哈湖沉积物中明显积累,可能指示微生物活动的减弱。  相似文献   

14.
甲烷(CH4)对全球变暖的贡献仅次于二氧化碳(CO2),百年尺度上单分子CH4的增温潜势是CO2的28~34倍。湖泊被认为是重要的CH4释放源。沉积物中CH4的产生和氧化影响湖泊CH4的释放,是湖泊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湖泊沉积物CH4产生和氧化的过程,分析了影响因素和机制;总结了湖泊富营养化和全球变暖对CH4产生和氧化的影响。最后提出,未来在研究方法上应注重室内模拟和野外观测相结合,在区域尺度上加强湖泊沉积物CH4产生和氧化的驱动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5.
湖泊沉积物中的年纹理与近代环境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6.
17.

具有高精度年代序列的湖泊沉积物是研究古气候的理想载体, 而碳库效应是制约精准年代序列建立的主要障碍之一。选取云南地区13个湖泊的年代数据, 通过现代校正法、线性回归法和地层关联法等碳库校正方法, 探讨了云南地区可能存在的湖泊碳库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泸沽湖、程海、洱海、大理西湖、云龙天池、腾冲青海、星云湖、杞麓湖、阳宗海和滇池10个湖泊均存在较大的碳库效应, 勐梭龙潭、异龙湖和抚仙湖的碳库效应则极小或不存在; 云南地区湖泊的平均碳库年龄为1010年, 碳库效应介于我国青藏高原、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之间, 这与云南地区碳酸盐岩基岩分布广泛、植被密集且湖泊生产力较高有关。从空间上看, 云南地区的湖泊碳库效应有明显的差异, 滇中的阳宗海碳库年龄高达2642年, 滇西各湖的碳库年龄均低于2000年, 滇南的勐梭龙潭碳库年龄仅有105年。在碳酸盐岩广布的云南地区, 基岩性质可能是碳库效应形成的主导因素; 此外, 湖泊汇水面积和补给水源等也影响了抚仙湖和腾冲青海等湖泊的碳库效应。从时间上看, 湖泊水文状况及流域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可能导致了星云湖、腾冲青海、程海、泸沽湖和云龙天池等湖泊碳库效应的时间变化, 比如泸沽湖深部岩芯的碳库年龄与现代碳库年龄相差较大, 云龙天池的碳库年龄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研究表明, 云南地区碳库效应时空变化的复杂性对建立精确定年有较大影响, 因此厘清湖泊碳库效应大小及时空变化特征对建立可靠的湖泊沉积物年代序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云贵湖泊现代沉积物早期成岩过程中微量重金属地球化学行为研究@马英军¥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湖泊沉积物,孔隙水,微量重金属,早期成岩作用,地球化学相云贵湖泊现代沉积物早期成岩过程中微量重金属地球化学行为研究马英军(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  相似文献   

19.
1989年至1990年间,在爱达荷州科伦达湖中采集了12组重力岩心样品和150个抓取的湖底沉积物样品,用于确定湖底沉积物中微量元素的浓度、分配以及表层和下部微量元素的分布模式。此外,从一个钻孔中选取副样分析放射性^137Cs,用以开始确立该湖的向量元素地球化学演化史。  相似文献   

20.
张永三 《地质与勘探》2019,55(S1):436-446
洛里地区位于滇东南胡革-广南堂上-木利-富宁Sb-Au成矿带。该区域内已发现卡林型金矿和木利式锑矿床(点)多处,金、锑矿找矿前景良好。本文以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获得的数据为基础,统计了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计算了元素相关性和成矿有利度系数指标,总结了元素组合、富集规律,分析其与地质背景、地质构造及成矿作用的关系。依据元素组合特征,结合地质背景成矿条件,圈定综合异常13处,划分出2个找矿远景区,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